是法援律師更是工會「娘家人」

中工網 發佈 2020-10-28T22:48:29+00:00

儘管是個「90後」,可張燁石已經是虹口小有名氣的法律援助律師了。作為虹口區總工會勞動爭議巡迴調處工作室項目的負責人,在本職工作外,他更愛以工會「娘家人」自居。

2020-10-28 09:34:57 來源:勞動報

儘管是個「90後」,可張燁石已經是虹口小有名氣的法律援助律師了。作為虹口區總工會勞動爭議巡迴調處工作室項目的負責人,在本職工作外,他更愛以工會「娘家人」自居。2015年,虹口區總工會勞動爭議巡迴調處工作室正式啟動,張燁石與工作室一同成長。今年,困難職工法律援助工作室的任務,也交給了他所在的上海眾華律師事務所,面對越來越多的法援工作,張燁石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其實,法律援助首先要打動人心。」回顧幾年來參與的法律援助工作,張燁石總結出這樣一條經驗。法律條款始終冷冰冰,可法律援助律師要面對的卻又是活生生的個體。「作為工會的法律援助律師,我始終告訴自己,要和求助者做朋友,站在工會『娘家人』的角度,為他們多考慮。如果你一上來就端起律師的架子,一通法律條款『科普』,可能他們聽都不願意聽你繼續說下去。」張燁石說。

累計為近千名職工提供免費勞動法律諮詢,為200多名職工提供工會法律援助,幫助職工通過法律途徑追討工資加班費賠償金等損失近300萬元……這些優異「成績單」背後,不光是張燁石在「人情味」上的投入。他坦言,作為一名專業律師,法律援助的目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法律中去。為了提升法律援助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張燁石及其團隊整理出一系列「證據清單」,一旦有職工投訴,他們即刻能拿出對應的所需材料列表,有針對拖欠工資的,有針對補償金、賠償金問題的……張燁石表示:「有了這些清單,可以進一步節約職工法律援助時間,也讓他們對我們法律援助的專業性有了更好的了解。」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許多企業都面臨生產經營的困境。6月,14位就職於上海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職工,就找到虹口區總工會勞動爭議巡迴調處工作室諮詢和求助,原來,該教育培訓機構已有兩個月沒按時發放工資及課時費了。在了解情況後,張燁石立刻為他們聯繫了困難職工法律援助工作室。隨後的一周時間裡,包括一開始的14人,這家教育機構先後共有32人前來求助,考慮到該案件涉及人數廣、資金大,虹口區總工會指派張燁石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

這32人所在的崗位不同,薪資構成各異,給法援增加了很多難度。為了讓大家更好更快地提供證據清單,張燁石建了一個微信群,按照清單搜集這些勞動者的材料,反反覆復叮囑。「一些人交慢了,還會覺得是我沒提醒到他們。」收集證據材料後,張燁石又馬不停蹄對提交的證據進行歸納整理:「一名職工的整理工作,起碼需要1小時,32個人至少要32小時。」

證據整理還是法援工作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更大的「攔路虎」出現在張燁石面前:企業聯繫不上……在輾轉獲得負責人手機號碼後,張燁石打過去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他靈機一動,又開展起「簡訊攻勢」,企業負責人才同意派專人與他溝通。最終,要求賠償的32位勞動者中,有31位經過調解,1位經過裁決,都順利得到賠償,總金額共計426708.51元。(文 李佳敏)

編輯:姚怡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