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上海地鐵將開啟靜音模式,扒一下倫敦地鐵文化氛圍如何

匯英留學 發佈 2020-10-28T23:04:06+00:00

近日,上海地鐵不少車廂內都貼出「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實施。

近日,上海地鐵不少車廂內都貼出「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

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實施。其中新增了針對手機等電子設備聲音外放的禁止條款。對此,不少市民都表示贊同,他們認為電子設備聲音外放會對其他乘客造成影響,應該尊重他人,保持安靜。


這下,終於可以不必追劇了~



地鐵,因其高速與便捷,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今,每天數以百萬計的人在地鐵里往返穿梭的時候,它就不再是一個沒有表情的地下空間、一種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一個承載著文化的世界。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文化就是活力和靈魂,彰顯著城市的無盡魅力,在擁擠的地鐵里,地鐵文化應該成為一道詩意而動人的風景。當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地鐵站內喧囂吵嚷、摩肩接踵,得有一種東西讓他們顧上君子風度;當人們或焦急或百無聊賴地等待著到站的列車時,在一張張充滿陌生面孔的車廂里,總得有一種東西吸引並慰藉著他們的眼睛與心靈。它就是讓人百看不厭、品讀不盡的地鐵文化。


每個國家的地鐵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地鐵文化。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英國的經典文化符號之倫敦地鐵吧~




抽象的東西先放一放,咱們先宏觀了解一下倫敦地鐵:


倫敦地鐵被大家親切地叫做Tube(管子),無非是因為它的形狀活像一根長長的管子。很少有人用Subway, 因為那是美式英語。


倫敦的第一條地鐵線路稱為Metropolitan Line(大都會線),連接了帕丁頓(Paddington)和法林頓(Farringdon)間的路段。地鐵開通的第一天就吸引了三萬八千多名乘客,大家都為這種地下的交通方式感到著迷。




如今的倫敦地鐵已有十一條線路,一天約承載四百八十萬名乘客。全程402公里,是繼上海和北京之後,世界上第三大地鐵系統。但是倫敦面積是北京的1/10, 上海的1/4。


除了11條地鐵線路之外,整個倫敦軌道系統還包括一條橘紅色的地上軌道Overground, 東邊的輕軌線DLR,東邊橫跨泰晤士河連結格林威治半島和皇家維多利亞碼頭的空中纜車線Emirates Air Line,當然,還有明年就要開始通車的橫貫城鐵Crossrail。


在倫敦坐地鐵,一定辦一張被當地人稱作Oyster card (牡蠣卡)的地鐵卡,頗有The world is my oyster(世界由我主宰)的豪氣。刷卡乘車要比用現金買臨時票節省挺多。


辦卡在地鐵站就可以,押金是5個磅,離開倫敦的時候可以退款。另外在倫敦做公交車,也是不能用現金,必須用Oyster Card。如果你在英國本地的銀行卡有Contactless 功能,也可以當做Oyster Card 用。


倫敦坐地鐵不便宜,通勤族平均每個月花130多磅坐地鐵,是歐洲城市裡最高的。即使這樣,倫敦的地鐵系統仍然是賠錢的。


在倫敦坐地鐵是分時分區計價。旅行半徑越遠,票價就越高。分時段,指的是在交通高峰期:早6:30-9:30,下午4:00-7:00,票價會比平時貴一些。



倫敦某些地鐵站台的縫隙大得驚人,不注意的乘客有時甚至會失足落入縫隙中,讓人心驚膽戰。倫敦新年煙花匯演的前奏都少不了」Mind the gap」這個梗,用這句話來鋪墊即將在天空絢爛綻放的煙花。


倫敦Embankment站保留了使用四十多年的」Mind the gap」的錄音。這段錄音來自演員Oswald Laurence,他的聲音渾厚嚴肅,仿佛能看到說話人嚴肅的表情,警告乘客小心腳下縫隙。


除了揚聲器發出的電子警告音,站台的工作人員也會在車到站時提醒大家小心腳下,不要靠在車門上。一些充滿喜劇天賦的工作人員乾脆把這些機會當成娛樂乘客的大好機會,用說唱或是朗誦的方式把原本枯燥的提示語言變成逗樂的表演,頗有單口相聲的意味。


和中國地鐵的純商業化氣氛不一樣的是,英國的地鐵站裝飾很特別,牆上大多貼著音樂劇和充滿藝術范的海報。


倫敦人十分注重文化氛圍,他們的地鐵上沒有開通WIFI 。為了保持住地鐵站的閱讀習慣,倫敦人還曾經進行過一次公投,投票決議不在地鐵內開通WIFI。



在地鐵車廂里,乘客們幾乎人手一本書。讀報讀書是倫敦地鐵的乘客最熱衷的打發時間的活動。車廂狹小大家面面相覷十分尷尬,讀書讀報隔開了讓人不適的目光接觸。同時,通勤的時間是不少生活忙碌的倫敦人唯一可以抽出的閱讀時間。忘了在包里塞本書也不要緊,地鐵站入口處總有免費的早報Metro或是晚報Evening Standard供人閱讀。報紙的內容涵蓋了時政、社會、文化、美食和體育等眾多話題,足夠讓人打發坐車的時間。有時車上還有改作業的老師和織毛衣的大媽,塗指甲油的姑娘和畫速寫的小哥,形形色色的人做著各自手頭的事,充滿了生活氣息。


地鐵是體現了英國人性格的地方。即使上下班高峰時期也是井井有條,若是擠不上就耐心地等下一班車,堅決避免各種推搡和抱怨。男士給女士讓座很常見。常有上了年紀的老先生不肯坐下,非要把座位讓給身邊的年輕女士,滿是尊嚴的派頭。周圍的人只好默默地地看著老爺子隨著車廂的起伏晃動。地鐵里聊天的人都儘量把音量控制到最小,連哭鬧的熊孩子都被家長用噓聲制服。暑假一到,在車廂里嘰嘰喳喳不停的外國學生經常被當地人側目。好在倫敦地鐵里幾乎沒有手機信號,通勤的英國人少了被衝著電話大聲說話的騷擾。


臨近午夜的地鐵多了從派對歸來的濃妝短裙的女孩和走路跌跌撞撞的醉漢。白天的秩序和嚴謹一掃而光,車廂里多了狂歡後零落的失態,這就是英國的另一面。


倫敦地鐵藍圈紅槓的標誌讓人心裡湧起多種滋味,有能達到別處的自由,有踏上新旅途的激動,有面對紛擾世界的無措,當然了,更多是對無限可能性的期待。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

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

地鐵文化實際上就是一個乘坐地鐵空間讓你能夠體驗感受參與的一種生活方式,so這樣的英國地鐵文化你還喜歡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