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丨到底怎樣做,才算「聽從內心的聲音」呢?

老友手札 發佈 2020-10-28T02:19:56+00:00

而我想那些從表面看自己確實理解了,可其實距離深層含義還很遠的句子,你也聽到過不少、記得不少,只是不知道你是否想過要去探索它們所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這些年做心理工作對我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對一些模稜兩可、玄之又玄的東西有了更強的理解能力,不再只是局限於它們所表達的文學意義。

而我想那些從表面看自己確實理解了,可其實距離深層含義還很遠的句子,你也聽到過不少、記得不少,只是不知道你是否想過要去探索它們所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當然了,可能現在的你正醉心於賺錢、享受和追求滿足,對這些彎彎繞繞的並沒有什麼感覺,但相信我,你早晚會遇到如「聽從內心的聲音,可到底什麼是內心聲音」這樣的疑惑。

不過,「早晚」這樣的描述其實並不合適,因為我想你已經經歷過「內心中有很多個聲音,其中一個讓你這樣做、一個讓你那樣做、一個讓你什麼都不做」的狀況,並很多次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在十字路口來回踱步,一邊看著身邊匆匆向前的行人、一邊因為自己的停滯不前而自怨自艾。

如果這時候能「知道如何選擇才對」,那就不用陷入內耗中、不用停滯不前、不用眼巴巴的看著別人總在進步。而即便我們都知道內耗、糾結、停滯不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可早些知道答案,可確實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不是嗎?

而看到這裡,我想伴隨著你對自己曾經經歷的回顧,也一併聯想到了無論自己有多糾結、陷入糾結多深,最終都會收穫一個結果、一個決定,並因此產生類似「既然最終都會有結果,那似乎知道『如何選擇』也並不是非常重要」這樣的想法。

我理解你的想法,也明白可能在你看來「早些知道」確實有些多此一舉。不過,我覺得有必要先來看看「最終的結果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這個問題。

假定,現在的我內心中有很多聲音,一個告訴我「那個女孩子那麼漂亮,你要勇敢去追」、一個卻說「省省吧,也不看看你長那樣子」、一個在感慨「現在的人啊,已經被情和愛迷了眼了」……

聽著內心裡的這些聲音,我覺得每個都說的很有道理,所以既想追求女孩,又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還認為現在自己不好好賺錢,就只知道談戀愛太對不起父母。接著,每個都有道理、每個都想聽,就這樣來回糾結著,無論選哪個都覺得其實另外兩個也對。

這樣來來回回的你覺得累嗎?

說實話,單單這樣的文字描述都讓人覺得這樣很累了,更何況置身其中呢?

而累與壓力在很多時候是有密切的關係的。就比如剛剛提到的狀況:

我現在很糾結——糾結讓我很累——累讓我很不舒服——做不了決定,我感覺壓力很大——壓力很大帶來的不舒服與累帶來的不舒服疊加,我感覺更不舒服了——我想要快點從不舒服中走出來——我還是做不了決定——做不了決定,不舒服便持續增加——不舒服超出我的承受範圍——我已經被壓的喘不過氣來了

那你說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壓力把我們壓的實在受不了了,所以為了「自救」、為了早點「擺脫這種狀況」,我們把心一橫就隨隨便便的選了一個。

這時候我們的選擇不是來源於我們自己、不是我們自己做了選擇,而是我們被選擇了。

可能你覺得這其實沒有什麼,但把自己人生的決定權交給壓力,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兒嗎?

我想,你還是希望把人生的決定權握在自己手裡。那這時候還是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聽從內心的聲音,那內心的聲音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我是很想聽聽你的答案的,因為我覺得交流要比單口相聲更有價值。

而我想可能在思考「內心的聲音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出現一個疑惑,那就是「這些聲音都不是來源於外界、都是存在於自己的心裡,並在腦海中不斷盤旋的,難道它們都是『來源於內心的聲音嗎』」。

誠然,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們確實都是來源於內心的聲音,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要稍微複雜一點。

它們確實都是來源於內心的,不過卻來自內心中不同的地方。

就拿剛剛提到的例子來說,「那個女孩子那麼漂亮,你要勇敢去追」,這可能是來源於性驅力、感性、慾望和本能;「省省吧,也不看看你的樣子」,這可能是來源於錯誤認知、理性、過去陰影的影響;「現在的人啊,已經被情和愛迷了眼了」,這可能是來源於對現實壓力的反饋、受父母叮囑影響、周圍環境帶來的潛移默化。

而有趣的是,這三個聲音所闡述的內容有很大可能是同時成立的,即對方很漂亮、我並不優秀,以及家裡經濟壓力很大同時成立;那相應的內心對對方的喜歡、自卑、責任便同樣也是真摯的。三個可以同時存在的聲音,卻又包含了諸多矛盾,讓自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這種狀況是不是很有趣呢?

它們確實都是來源於內心的,但你也看到了它們其實並不是來源於我們自己的,而是來源於我們的某部分。

聽我們自己的,還是聽我們某部分的,這似乎是一個呼之欲出的答案。

而我想也有朋友會糾結「既然是自己的某部分,那為什麼不能聽它們的」這個問題。

我想你肯定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所以才會想到這個問題。不過答案其實並不複雜,因為這些不同的部分,往往只是代表了「看待當下、看待世界的不同的角度」,就好比現在你遇到一件事情,你可以用數學的角度去分析、可以用感性的角度去看待、可以用化學的角度去研究,而無論你選擇哪個角度,你都能從正面對的事情上收穫一些信息和價值,雖然這些收穫往往不盡相同。

當然了,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無論我們正面對的是什麼,它都必然包括了很多角度,所以在我們嘗試用不同角度解讀的時候,也必然能夠相應的答案。而雖然這些答案可能自相矛盾,但它們也都是對的,只不過這裡的對,是在不同條件下的對。

可能正是因為它們都對,但又互相矛盾,所以我們才糾結。

可這引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習慣性的活在「解讀出來的信息是一致的,然後根據一致的信息來做決定」這樣的模式里,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的提高與個人的成長,我們會開始遇到複雜問題、看到更多角度、獲得更多信息,這本來是很正常的,可礙於我們剛剛的模式,到達這個階段之後我們反而越來越不知道在面對「本就自相矛盾,卻又都對的信息」時該如何取捨、如何決定。

而這個問題所對應的答案其實也並不複雜,因為就像剛剛不斷強調的,這些聲音只是來源於我們的某部分,並不是來源於我們自己,它們就像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道菜一樣,選擇哪個是由我們自己,也就是「自我」來決定的、它們也像堆放在我們眼前的各種食材一樣,選擇什麼食材與用這些食材烹飪什麼,也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

那麼,我們之所以會糾結,並不是因為「它們都對,卻又矛盾」,而是因為我們自己、我們的內在、我們的自我尚未建立,或者太弱,所以在需要取捨、需要兩害取其輕、需要承擔代價、需要做一些艱難決定的時候,總是卡在那,既不願意失去,又不想付出。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只會面對越來越多這樣「難以抉擇」的時刻,也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都必須通過完整分析去做一個決定。

所以,做艱難的選擇,並承擔相應的責任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而這樣的經歷,其實也是在用「我決定與我承擔」來強化自我。

那麼,在自我不夠強大之前,內心的聲音即便再嘈雜,也都是鍛鍊的機會。而這樣的鍛鍊可能一開始確實要承擔一些無奈、痛苦與失落,但一個人之所以強大,不就是因為他「能承載很多負面,並不被負面所傷」嗎?

而看到這裡,你覺得什麼才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呢?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