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指尖城市」智慧城市「大腦」,真的會思考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0-10-29T03:25:07+00:00

近期,「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了多個城市的「大腦」,發現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交通系統只是智慧城市的一角,更多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奇思妙想已走進了市民的現實生活。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29日電 題:【2020指尖城市】我們「入侵」了智慧城市「大腦」,發現它真的會思考

作者:彭婧如

「現在是紅燈,請不要闖紅燈!」當對你說出這句話的不是交警,而是路口紅綠燈的時候,你是否以為自己進入了電影中的科幻世界?

其實,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套智能交通系統。

近期,「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了多個城市的「大腦」,發現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交通系統只是智慧城市的一角,更多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奇思妙想已走進了市民的現實生活。

紅綠燈會走路,靠臉就能吃飯……

紅綠燈可能不止會「說話」,還會「走路」。原本應該站在十字街頭的紅綠燈,如今學會自己「搭乘」公交車。

10月24日,湖南長沙,一輛315線智慧公交從始發點駛出。該批智慧公交車會把路口的實時紅綠燈信息同步傳輸到車輛尾部的LED屏,幫助後方車輛避免因視線受阻而跟車誤闖紅燈的窘境。

此外,智慧公交可根據地圖大數據統計路況信息,通過公交優先功能調整紅綠燈配時,實現精準到站,乘客不用擔心公交「遲到」或「早退」。車內電子屏上還能實時顯示當前乘客人數、到站換乘等信息。

智慧公交還只是做到了準時「上下班」,有些城市的政務大廳則已經開啟不打烊模式,工作人員這麼拼?非也。

在重慶兩江新區,24小時自助服務廳的30餘台智能設備既能查詢社保、公積金,列印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等,還能辦理各種生活繳費,玩轉19個政府部門993個事項的辦事指南。

如果你需要提交相應實體材料,還可直接刷身份證免費存入文件櫃,工作人員收到相應信息後,就可以無接觸交接材料,真正做到了24小時在崗,「只為你」服務。

但,總有不省心的小夥伴,各種文件、證明眼花繚亂,少帶一個就「白跑」一趟。在安徽蕪湖,政府把市民辦事大廳「搬」到了你身邊。

蕪湖華強社區黨委書記昝志偉向中新網介紹,社區運用蕪湖市基層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居民在線填寫申辦事項,需要什麼材料一目了然,辦事大廳工作人員實時查看、受理申請,辦事不再來回奔波。

老年人取完餐,「刷臉」完成電子支付就能安心用餐。洞頭宣傳部供圖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早已滲入了日常生活。甚至不用動手就能「靠臉」吃飯,查信用,領養老金,旅遊,學習,看病……

10月23日,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e養食堂」智慧系統正式上線,有居家養老用餐需求的老人,本人或其子女通過微信公眾號登錄「洞頭老年食堂」,添加用餐老人信息,足不出戶就可預訂老人次月就餐服務。線上訂餐後,老人在老年食堂內只需刷下臉就可以直接用餐。

「這些屬於老百姓能直接感受到的明顯變化,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其實智慧城市也在發力。」支付寶智慧城市一網通辦項目小組負責人王亦菲向中新網介紹。

「城市大腦」,真的會「思考」

王亦菲表示,如果某天你一路行駛發現都是綠燈,不用驚訝自己運氣太好,這是「城市大腦」通過計算分析,這段路按照現在的車流速度和密度,一路綠燈可以提升多少通行效率給出的調度指示。

「以前的紅綠燈都是提前設置好的,哪怕路口沒有車,還是會有30秒紅燈,但現在可以根據算法實時調控。老百姓可能只是覺得不太堵車了,但並不知道這背後是智慧城市的功勞,也不知道是誰在做。」王亦菲說。

公共服務引導小程序顯示車位餘量信息。 張煜歡 攝

浙江省杭州市就有這樣一個「城市大腦」。在「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上,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成員傅衛權表示,城市大腦的發明「初衷」是為了實現數字治堵。如今,杭州市上城區還率先推動城市大腦向基層賦能,開展「城市大腦 街區治理」實踐。

比如,杭州湖濱智慧步行街人流密集,去年人流量達到5000萬人次。通過對每個區塊進行精準人流監測,實現實時查看在線人數,輔以優化三級響應預案,湖濱街區實現了高效有序的安全人流管理狀態。

另外,步行街周邊各自獨立的9個停車場共計2413個泊位數據被統一視作步行街配套,接入「城市大腦」,進行實時在線校準。在周邊明顯位置設立智能引導牌,使車主在途中就能了解空餘泊位、行車路線等關鍵信息,就近找到泊位。

「城市治理正在從被動變主動。」騰訊雲智慧城市首席架構師、騰訊雲政務行業副總經理趙明君向中新網表示,很多重要街道的部分公共領域,可以通過攝像頭判斷區域裡亂擺攤位,車輛禮讓行人等現象。「‍‍很多以前要靠人工的,現在都通過自動化手段‍‍解決,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比較大的變化。」

誰讓城市越來越「聰明」?

「城市大腦」越來越聰明的背後,是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相關技術的支撐。王亦菲表示,智慧城市建設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是最底層的技術,包括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AI),等等。技術之上是數據層,主要是來源於政府的數據。數據之上是應用層,是政府、市民直接可以接觸使用的部分。

在趙明君看來,技術層面相對來說比較成熟。如今智慧城市的應用不僅僅體現在手機移動端上,社區自助終端、‍‍電視終端,以及實體大廳、PC端等「端」的延伸都可以提供互動服務。「數據匯聚,建模,組織存儲,可視化等方面,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

圖為中國移動成渝大數據平台。 鍾旖 攝

除了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之外,智慧城市的取得如今成果與眾多企業的發力不無關係。

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智慧城市建設基本原則:以人為本,務實推進;因地制宜,科學有序;市場為主,協同創新;可管可控,確保安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投資和運營,杜絕政府大包大攬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逐年增長。2019年,相關企業成立數量最多,達3200多家,年度增速為38.76%。2020年,我國已成立超過2600家的智慧城市相關企業。

目前,全國僅經營範圍含「智慧城市」,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就超過了1萬3千家。從行業來看,43.64%的企業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1.64%的企業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中國的智慧城市已經是「小天才」?

「我個人認為,‍‍智慧城市還是在相對比較初期的階段。」趙明君表示,因為原來智慧城市是做垂直領域的一些應用,相對比較分散。‍‍這兩年才開始大面積去強調做數據的融合,做城市級的公共支撐。而其中的難點在於數據的協同,具體應用場景的推廣也需要‍‍逐步建立習慣。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信息集成與動態模擬實驗室主任劉治彥向中新網表示,智慧城市發展的如何,要從應用領域來評估,包括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慧產業、智慧民生和智慧管理三方面。

「這涉及到產業方面的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現代農業、航空航天等;民生方面的電子商務、養老、醫療、出行等方方面面。」劉治彥說,如果全世界哪個地方說是建成了智慧城市那是不可能的,我國由於各地發展層次不齊,智慧城市建設的難度更大,但地方的重視程度很關鍵。

杭州三墩鎮基層治理綜合信息指揮中心內。 張煜歡 攝

劉治彥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政府和企業應該是合作的方式。該政府解決的就由政府解決,另外的部分可以交給市場。

「比如一個社區的物業、供水等智慧服務可以交給公司,又比如城市智慧公交的建設,在公司提供等待時間、空餘座位數量等服務信息的同時,可以讓他們在車站登廣告。通過特許經營權轉讓,用市場的辦法讓智慧城市建設邁上新台階。」劉治彥說。

你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你沒想到的,他都提前幫你想到了。這樣的智慧城市,你愛了嗎?(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