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 PK 郭沫若 & 曹禺

涼州賢孝博覽館 發佈 2020-10-29T03:25:35+00:00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和中國五四運動時期的戲劇——莎士比亞和郭沫若與曹禺原創文章 作者:趙大泰近來研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史和中國五四運動時期的文學史,對莎士比亞和曹禺與郭沫若的戲劇作品進行比較,發現歷史竟是如此的相似,令人頗多思考。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和中國五四運動時期的戲劇

——莎士比亞和郭沫若與曹禺

原創文章 作者:趙大泰

近來研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史和中國五四運動時期的文學史,對莎士比亞和曹禺與郭沫若的戲劇作品進行比較,發現歷史竟是如此的相似,令人頗多思考。





一、關於歷史背景

1066年,諾曼第公爵入侵英倫三島,英國從此進入了封建社會,進入了受羅馬天主教禁錮的中世紀。十四世紀文藝復興在義大利興起的時候,英國正經歷著與法國的百年戰爭,和封建貴族內部爭權奪利的玫瑰之戰(兩方以不同顏色的玫瑰為標誌,故名)。

到了十六世紀,亨利八世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的王室,與羅馬教廷決裂,推行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才在英國興起。此時,資產階級在血淋淋的殖民掠奪和對內剝削中成長起來,迫切需要獲得政權。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盛世之後,王室日益殘暴昏庸,最終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克倫威爾登上了權力的舞台。後來又有查理二世復辟,直到1688年,荷蘭的奧蘭治公爵威廉入主英國,資產階級才在與封建貴族的妥協中建立政權,最終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中國人民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享受了孔孟之道倡導的太平盛世,也遭受了封建禮教的禁錮。到了近代,晚清政府腐朽沒落,加上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人從來沒有停止過救亡圖強的探索。從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到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從戊戌變法的資產階級改良,到洋務運動的地主階級變法圖強,最後到資產階級發動的辛亥帶命,成果卻被袁世凱攫取。在袁世凱和張勳先後上演了復辟鬧劇後,中國又進入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1919年爆發了五四運動,中國才真正走上了光明大道。

每一次社會制度的大變革之前,總是有思想文化領域的大變革。英國的文藝復興,迎來了資產階級革命,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則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二、關於思想文化

在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從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中發現了金礦,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他們以人文主義精神為旗幟,用人權反對神權,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用理性反對蒙昧,代表了當時先進的資產階級的利益。

在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中,中國從西方引進了先進思想,文化精英們多為留學國外者。他們用人文主義精神反對孔孟之道和封建禮教,倡導科學和民主,不斷探索救國之道,最終把馬列主義帶進了中國。歷史證明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富國強民,閉關鎖國只能落後挨打。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以及中國當時由蔡元培主持的北大,在兩個時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學成了文化精英的搖籃,成了新思想傳播的基地。

三、關於文學史

在英國,雖然早已有古老的英雄史詩和優美的騎士傳奇,但在黑暗的中世紀,幾乎是文學荒漠。只是到了近代,歷史的天平偏向西方,英國文學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高峰,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到新古典主義文學,從浪漫主義文學到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乃至現代主義文學,無一不雄居世界文壇。

在中國,經歷了先秦散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高潮後又迎來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高潮。中國還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候,西方已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中國雖然有落後的劣勢,但無疑又有「後進優勢」。中國的文化人可以廣泛地借鑑世界各國的先進思想和文學成就。從挪威的易卜生,到印度的泰戈爾,從浪漫主義的的拜倫、華茲華斯,惠特曼到現代主義的奧尼爾等等都對中國當時的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或許就在這一時期,中國人熱心地向外學習,對自己的老祖先,卻太過絕情,以致後來又要「平冤昭雪」,「撥亂反正」,或者來個 「出口轉內銷」,從外國再學習「新儒學」。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剔除糟粕,無疑是建設世界強國不可或缺的成分。

語言是文學的載體,文學首先是語言的藝術,兩個時期都伴隨著語言文字的變革。

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把古英語帶入了英國,但進入中世紀後,英國出現了三種語言並存的局面。在王公貴族中使用法語,在教會學者中使用拉丁語,在普通平民中則使用中世紀英語。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宗教改革的推進,貼近人民,具有生命力的英語最終被全社會認可,從而產生了現代英語。

而在中國,新文化運動中倡導白話文,反對陳腐的文言文,使漢語進入了其現代階段。

四、關於文學創作

任何偉大的時期,都是「需要偉人也盛產偉人」。兩個國家的兩個時期在文學創作上都是百花齊放,群星璀璨。在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成就最高,廣為世人所知。中國的這個時期,戲劇也取得了很高成就,代表作家為郭沫若和曹禺。

1、莎士比亞和郭沫若的歷史劇,都取材於歷史,但又不囿於歷史。

兩人的作品中充滿了時代精神,反映了社會現實,甚至有時候會扭曲歷史。如郭沫若的《孔雀膽》中的段功忠於梁王,忠於愛情,但歷史上卻是鎮壓元末紅巾軍起義之人。莎士比亞《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中將亨利五世描述為一代明君,但事實並非如此。

2、兩者的作品都塑造了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形象,特別是一些新女性形象。

《屈原》中的屈原,熱愛祖國,力主抗秦,卻被以南後、靳尚為代表的邪惡勢力勾結張儀加以陷害,最終被衛士所救,潛到漢北,以圖再起。由作者虛構的人物嬋娟也是活靈活現,出身卑微卻能深明大義,願意替屈原去死。

《威尼斯商人》中的安東尼奧放債不收利息,並出海經商,幫助朋友,成了新興商業資本的代表。而新女性形象鮑西亞,忠於愛情,熱情追求自己的幸福,運用聰明智慧挽救了安東尼奧。

《卓文君》中的寡婦卓文君,大膽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個人幸福,與司馬相如私奔,成為千古佳話。

《王昭君》中的王昭君厭惡宮廷的淫糜生活,憤恨宮女的非人地位,對漢元帝的冊封和恩寵都予以鄙棄,自願和番,到異域去開拓新生活。

3、兩國的作品都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矛盾與罪惡。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貪婪而狠毒,為維護高利貸的利益,竟然要在安東尼奧還不起債時,堅持割其一磅肉,但他自己也因為是猶太人而處處受到歧視。

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中的周朴園,在對工人的殘酷剝削中發家,是當時公認的「最正直、最仁厚」的上流人物,但背地裡,他玩弄了魯侍萍後為娶大家閨秀又逼其自殺,在與魯侍萍重逢後又企圖以錢了結。這樣一個偽善的人,最終也在雷電和槍聲中完成了一出人生慘劇。

《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是一個丹麥王子,他面對殺父、霸母、篡位的王叔,立志報仇,卻又彷徨迷茫,內心矛盾重重。

曹禺也寫過類似題材的戲劇《原野》,其中的仇虎認定父債需子還,但他在殺大星之前猶豫不決,之後又內心受到譴責,逃到森林後競因為恐懼和迷亂產生了種種幻覺。

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中以一段獨白,深刻揭露了金錢的罪惡:

「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只這一點點,就能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曹禺在《北京人》中對曾思懿的描寫也是入木三分:

曾思懿眼裡盯著公公曾皓的存摺,裝得十分孝敬溫順,機關算盡要弄到手,但知道家翁已一文不名時立即判若兩人。曾皓得病時,她不顧眾人反對,非要把公公送到醫院,曾皓不願離家,就抓住門扇不放,她便硬掰,把曾皓的手都掰出血來。她這樣做是怕曾皓死在家裡,將來房子賣不出去。後來債主要拿曾皓的命根子壽房抵債時,她又使盡陰謀讓壽材抬走,而把房子留下,以備以後賣個好價錢。

4、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兩國的戲劇都描寫了悲慘而動人的愛情故事。

《奧賽羅》中的奧賽羅遭奸人蒙蔽,殺死了自己心愛的妻子,自己也在悔恨中自殺。《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一對年輕人,不顧家庭的世仇熱烈相愛,最終雙雙殉情,贏得了兩家的和好。

《孔雀膽》中的段功效忠梁王,卻屢遭奸人車力特穆爾陷害。梁王讓阿蓋公主毒死段功,但阿蓋公主違抗了父命。在段功被害後,她查明了真兇報了仇,最後服用「孔雀膽」毒酒自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