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反對畢業生當全職太太:不是歧視是憂慮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10-28T06:41:41+00:00

在近日熱傳的一段採訪視頻中,華坪女高張桂梅校長稱因一學生當了全職太太,不願接受其捐款,她認為「女人要靠自己,不能就靠男人。」

「家庭那麼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在近日熱傳的一段採訪視頻中,華坪女高張桂梅校長稱因一學生當了全職太太,不願接受其捐款,她認為「女人要靠自己,不能就靠男人。」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輿論熱議也從華坪女高的具體語境擴展到了更為普遍的女性價值選擇議題。

理論上講,不論學歷高低,只要做全職太太是女性的自主選擇,就應當被充分尊重,而不是用工具理性判斷這是否是「浪費」。可是基於華坪女高的學生特殊狀況而言,張桂梅校長的怒斥和痛心也有其淵源。12年前,她紮根雲南,一手籌建起這所學校,使之成為「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幫助1804個女孩走出雲貴山區,考上大學。

張桂梅含辛茹苦、投入資源幫這些孩子走出大山,本希望用教育改變她們的命運,以知識武裝賦予她們真正獨立的勇氣和能力,避免早早成為男性的「附屬」。在張校長眼中,做全職太太就像是一種「出走」之後的倒退和回復,辜負了多年的努力。

而從更普遍的意義而言,張校長反對學生當全職太太的第二個理由或許更值得反思:時間久了,「你會被社會所淘汰了」「和丈夫沒有共同語言」「出主意的能力沒有了」。如此一概而論的說法當然有些偏頗,女性即便選擇成為全職太太,也完全可以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實現自我追求。但張校長的逆耳忠言,其實更多是基於現實觀察的冷靜提醒與憂慮。

某種程度上,家庭分工的結構性安排,的確會給全職太太帶來一定的壓力和風險。雖然婚姻之初,許多女性會想像相夫教子、歲月靜好的浪漫化圖景,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的光鮮案例。但在家庭生活的柴米油鹽中,瑣碎家務和繁雜母職難免消耗精力,很容易讓人犧牲獨立自我的追求。

以家庭為主要活動半徑的女性,也會因與外界接觸機會的減少而逐漸與社會脫節。正如不少人所感嘆的,結婚生子之後,自己的關注點會不由自主地聚焦於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即便曾經對社會現象和公共議題感興趣,也會慢慢淡化興趣,甚至因此與丈夫失去共同語言。更重要的是,全職太太對丈夫的經濟依賴是客觀存在的。這不僅可能削弱妻子在家庭中的話語權,也會使其在遇到家庭變故時缺乏抵禦能力。

以上種種,當然並非全職太太的理想生活狀況。甚至有人會說,張校長的說法是對全職太太的傳統刻板印象。但是要想打破社會的刻板印象,使全職太太獲得更多生活自主權,恰恰需要正視這些現實問題,剖析各類風險的產生根源,繼而更好地為女性選擇提供社會支撐。

對此,首先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改變「男主外,女主內」的固有觀念。近些年,隨著女性在職場中的蓬勃發展,社會上逐漸出現了「家庭主夫」的現象。但毋庸置疑,這樣的家庭分工仍然處於少數。更多情況下,依舊是女性面臨著更多家庭與事業間的平衡、犧牲與抉擇。其實,對於家務、帶娃等家庭責任而言,夫妻雙方完全可以共同分擔,全職太太和職業女性也不應成為女性非此即彼的選擇。當家庭壓力得以分擔,女性才會更有機會和時間參與外界活動,使夫妻雙方實現共同成長、平等相待。

同時,由於家務勞動比較瑣碎,難以形成有效量化,因此全職太太的付出有時是被低估和忽略的。當情感基礎不再,甚至婚姻關係出現破裂時,女性在財產分配等方面可能會處於弱勢地位。因此,對於全職太太的經濟權益,也有必要在法律要求等方面夯實保障,切實形成對女性家庭勞動的社會認可。

不管是選擇投身家庭還是成就事業,女性的基本權益都應當被正視和尊重,相應的風險和壓力也不該被忽視和迴避。惟其如此,當代女性才能作出更加自主、靈活的人生選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