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糧食神話,唐朝真的還在吃隋朝的糧食嗎

歷史大學堂 發佈 2020-10-28T16:03:50+00:00

一直以來,關於隋朝和唐朝一直有著一個令人頗為匪夷所思的理論——唐朝的農業遠不如隋朝發達,貞觀之治遠不如開皇之治,其證據之一就是唐朝一直在吃隋朝的糧食,甚至還吃了五十年之久。那麼問題來了,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唐朝真的吃了隋朝五十年的糧食嗎?

一直以來,關於隋朝和唐朝一直有著一個令人頗為匪夷所思的理論——唐朝的農業遠不如隋朝發達,貞觀之治遠不如開皇之治,其證據之一就是唐朝一直在吃隋朝的糧食,甚至還吃了五十年之久。

那麼問題來了,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唐朝真的吃了隋朝五十年的糧食嗎?

關於這個事情,其實還真的不是空穴來風,那麼到底這個理論出自哪裡呢?我們看看貞觀十一年給事中馬周的記載:「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蓄多少,唯在百姓苦樂。且以近事驗之,隋家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東都積布帛,而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

上圖_ 隋朝


這裡所提到的一些事情應該給大家稍微解釋一下,馬周先生表示:自古這個國家興亡,和積蓄了多少(錢糧財寶)沒啥關係,這個隋朝當年在洛口倉囤積了海量的糧食,結果全送了李密了,在洛陽囤積了海量的布帛,全送了王世充了(當時布帛基本等於錢),其中西京長安(隋大興城)的存儲倉庫至今都沒用完。

這段話也就成了這個理論的重要論據之一,其實類似的話還真的不是第一次提出,之前貞觀二年,李世民先生就親自提出過所謂的「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飢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根據李世民自己的說法,隋朝的糧食足可以供給天下五六十年,可以說是中國農業社會從來不可想像的景象。

上圖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那麼這些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其實這裡存在三個很重要的問題:

1.古人論據的不嚴謹

2.隋朝糧食儲備確實多

3.信息了解不全面。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深度解析一下這三個問題,到底都是如何產生的。

中國社會記載上面亘古不變的一個規律就是——年代越久遠,越容易離譜。

上圖_ 唐高祖李淵半身像


關於第一個問題,古人論述的時候,經常有一個特色就是誇張。

《舊唐書·劉世龍列傳》:時草創之始,傾竭府藏以賜勛人,而國用不足。這裡所說的是李淵剛入長安時候的情況,當時李淵進入長安為了籠絡功臣之心將府庫之中的所有儲備都用於賞賜,但是儲備實在是太少了,根本不夠。那麼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其實似乎根本就不成立,畢竟李淵時期儲備就已經盡了,更別提李世民時期了。

但是這裡估計大家可能會提,這裡說的是賞賜的錢財,那估計是用盡了,但是馬周說的可能是西京長安儲備的糧食啊。就這一條,我們不妨先看看唐朝關於糧食儲備的規定:「《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其後洛、相、幽、徐、齊、並、秦、蒲州又置常平倉,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濕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皆著於令。」也就是說,唐朝規定,粟和米的儲藏上限分別是9年和5年,但是從隋朝滅亡(619)-貞觀十一年(637)中間可是經過了18年,這糧食早就過期了,講道理即便是現代的儲藏糧食的手段,這麼長的時間也是完全不能吃的。

其實看到這裡大家也大致就能明白了,之所以說唐朝還在吃隋朝的糧食,其實根本上來講,是用來論述觀點的——隋朝很富裕,但還是滅亡了。而不是用來論證事實的,當然隋朝確實很富裕,但是這可不代表唐朝還在吃隋朝的糧食。

上圖_ 隋朝 黎陽倉 示意圖


但是我們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第二點了——隋朝糧食確實多。

之所以隋朝給唐朝不少人留下所謂「糧食多」的印象,其實和一個人關係非常大——李密。

李密這個人是隋末群雄裡面非常有特色的的一個人,他極盛時期遠超李淵,是最有可能奪取天下的人,但是後來因為自己突然失誤(先打宇文化及後被王世充坑),結果兵敗勢微,李密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第一的名頭,成為反王之首,其靠的就是隋朝強大的糧食儲備。

當時李密兵鋒所向最關鍵的地區就是洛陽,李密在攻陷洛陽的主要糧倉洛口倉和回洛倉之後,決定「開倉恣民所取,老弱襁負,道路相屬」結果造成了極大地聲勢,「群盜來就食者並家屬近百萬口,無瓮盎,織荊筐淘米,洛水兩岸十里之間,望之皆如白沙」也正是依賴於此,李密聚眾超過百萬,成為了關東最強的諸侯。

上圖_ 隋唐大運河 (黎陽倉、回洛倉、洛口倉、廣通倉)


當時李密僅僅占據了隋朝洛陽地區的部分糧倉就擁有如此強大的經濟實力,可見隋朝糧倉裡面囤積的糧食之多在當時肯定是天文數字。但是當李密開倉放糧結束之後,實際上洛口倉和回洛倉的糧食基本就耗盡了,後面當唐軍進攻的時候,「及大軍東討王世充,仁弘轉餉不絕」也就是說,當時李世民大軍的後勤工作都是依賴關中地區的基地轉運糧食的。

不過正是因為李密放糧等留下的深刻印象,所以對隋朝倉庫家底的厚實唐朝人也多了一層「神化」的感情,所以有所誇張也是情理之中了。


上圖_ 經濟富裕的宋朝


在上面兩大原因的催化之下,第三條原因就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中國古代缺乏準確的數字記錄和數學人才,所以經常出現各種詭異的「估算」。比如宋朝經濟神話的來源之一就有「本朝二稅之數,視唐增至七倍」。意思是宋朝的兩稅總額比唐朝高七倍,這個乍聽上去感覺宋朝要麼是苛捐雜稅一堆,要麼就是非常的富裕,居然比唐朝的稅收高七倍。

實際上這個問題是因為統計出錯導致的,宋朝的兩稅其實根本沒有達到盛唐時期的七倍,畢竟宋朝頂峰人口也不到唐朝的一倍,稅收怎麼可能高出那麼多呢?

這裡的糧食吃五十年也是同理,因為缺乏對數字概念的準確把握,所以脫口而出糧食可吃五十年也就不足為奇了。

之所以很多人盛傳隋朝比唐朝富裕,其實還有一種奇怪的「翻案心理」在作怪,畢竟隋煬帝看上去並非昏聵至極的皇帝,所謂物極必反,對於他的翻案實際上導致了對唐朝經濟的質疑,但是誰都否認的是,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