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揭牌,格非李洱等人熱議文學作品影視轉化

藝綻 發佈 2020-10-28T17:08:50+00:00

10月28日,十月文學院本部熱鬧了起來,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揭牌儀式在此舉行。以「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為主題,針對「文學是影視作品之魂?」「市場夾擊下文藝片的出路何在?」「文學IP的轉化之道」不同話題,作家和編劇、導演們展開跨界對談。

10月28日,十月文學院本部熱鬧了起來,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揭牌儀式在此舉行。以「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為主題,針對「文學是影視作品之魂?」「市場夾擊下文藝片的出路何在?」「文學IP的轉化之道」不同話題,作家和編劇、導演們展開跨界對談。

北京十月文學月總策劃、十月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呂約說,十月文學院成立影視創作中心,旨在搭建專業平台、聚攏優質資源,推動優秀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通過創新思維與運作模式,打造北京與中國文學IP的影視孵化平台。

關於文學性與影視的關係,作家格非說,如何講故事對作家而言是核心,為了將自己的寫作意圖傳達給讀者,作家會花很多笨功夫,如注重作品的敘事、用詞等。但他直言,這些文學性的東西,影視呈現很困難。「文學性是構成作品的靈魂,因此改編也要對作家創作的文學性予以尊重。」格非記得,張藝謀曾對他說過不需要他提供故事,故事由電影編劇來寫,張藝謀需要的是故事背後的東西。在格非看來,故事背後的東西「就是文學性」。

作家李洱坦言,他大學畢業論文寫的就是電影,20世紀主要流派的電影都看過,儘管如此,他寫小說時從未想過靠攏電影,也沒想過躲避電影。他認為,文學作品沉思、寧靜,甚至有的作品有反叛意識,這些在電影里很難表達,「影視劇中人物衝突強烈的東西,成熟作家都不敢那麼寫了。」

但作家張楚認為「好小說是可以拍成電影的」,他說,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小說《使女的故事》改編成美劇就很成功,非常有個性。同時,在他看來,好電影是有小說氣息的。他說,最近觀看的法國電影《讓的兒子》,主角細膩的眼神,發現真實事情的震動,讓他如同在讀一部愛爾蘭小說。

學者毛尖不改犀利本色,顯示出自己的獨特觀察力,她認為,影視劇很多時候不是要文學作品的故事,是要概念,而文學性很多時候沒法傳遞。她直言,作家要反過來想想,寫作時要寫些電影性的內容,「靠文學性打IP是不可能成功的。」

影視人則多次表達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渴望。海潤影視創始人、董事長劉燕銘表示,希望《十月》雜誌多推好作品,以進行影視作品的轉化。博納影業行政總裁蔣德富認為,在文學作品改編過程中,注重時空獨特性、故事延續性、產業延展性,就可以共同擁抱市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