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嬴政,除國讎家恨外,還有不為人知的私怨

么么喜車 發佈 2020-06-08T18:22:19+00:00

關於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首《易水歌》與故事的情節相得益彰而被世人傳唱千古。既不是燕王,也尚無秦軍兵臨薊城之下,然而,燕太子丹卻依然火急火燎的派荊軻一行孤行刺秦,難道這一切真的是完全出於國讎家恨嗎?

九州配圖:荊軻刺秦王

關於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首《易水歌》與故事的情節相得益彰而被世人傳唱千古。「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其慷慨而悲壯的基調,讓兩千多年來的無數人為之動容不已。

九州配圖:易水一別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27年,當時正處戰國紛亂的末期,雖說秦國已然掀起了對周邊國家的滅國戰,致使山東六國人人自危,但畢竟秦國之兵鋒尚未真正指向燕國。因此令人疑惑的是,為何首先遭殃的韓、趙、魏三國沒有對秦王嬴政採取「刺殺斬首」行動,反倒是遠在北部邊陲的燕國卻急不可耐的派人刺殺秦王呢?此外,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整個事件的策劃者居然還不是燕國國君,而是燕國太子丹。既不是燕王,也尚無秦軍兵臨薊城之下,然而,燕太子丹卻依然火急火燎的派荊軻一行孤行刺秦,難道這一切真的是完全出於國讎家恨嗎?難道太子丹沒有想過假如行動失敗會更快的給燕國帶來滅頂之災嗎?即便是刺殺成功了,難得真的就能阻擋秦國銳士踏平燕都嗎?

九州配圖:戰國末期地圖

為了解開謎題,我們不妨將目光退回到兩千多年前,來重新審視一下「荊軻刺秦王」這一歷史事件,聊聊事件發生的背景以及緣起之由。

都說秦始皇統一全國是「奮六世之餘烈」,戰國末期,隨著秦國的持續崛起,原本「均勢」的戰國格局已經被打破,並逐步轉變為「一超多強」的局面。到了嬴政登基為王之後,秦國的整體實力已經對任何一國都有著碾壓的優勢。在擺脫了呂不韋的掣肘和嫪毐的宮亂之後,秦王嬴政雖然繼續遮著「遠交近攻」的面紗,但其吞併六國的意圖早已顯露無疑、路人皆知。

九州配圖:秦始皇

公元230年,臨近秦國且國力最弱的韓國成為了第一個倒在秦軍鐵騎強弩之下的國家。從韓國叛降的大將內史騰率領秦國軍隊,攻陷了韓國都城並親手俘獲韓王安,親手終結了自己母國的國祚。緊接著,公元前228年,秦國當時第一名將王翦又率大軍一路過關破城,沒費多少力氣便攻陷邯鄲迫降趙王遷,趙國近乎滅亡。

九州配圖:秦滅六國示意圖

眾所周知,趙國曾經是山東六國抗秦的領頭羊,是一面旗幟,現在連他都倒在秦國虎狼之師的腳下,剩下的幾個國家自然是瞬間被亡國之危籠罩。而其中的燕國更是剩下的幾國里最為孱弱的一個,加上王翦的大軍一路東進,直抵趙燕邊境的易水河畔而止,無疑給燕國上下極大的唇亡齒寒之感,燕國確實已經危如累卵。

九州配圖:名將王翦

燕國太子丹燕王喜的長子,在國家面臨這樣的危險境地之下和他父親一樣一直憂心忡忡、寢食難安,算是人之常情,但他苦思冥想找辦法就是想能夠力挽狂瀾,卻又不得其法。於是乎,最後在田光、鞠武的力薦下,才有了「刺秦」這一特定歷史事件的發生。

顯而易見的是,想靠刺殺秦王嬴政來扭轉乾坤即便算不上徒勞之舉,也絕對是一場豪賭。利用樊於期的人頭取得秦王的信任,再以獻圖為誘餌接近秦王,只待圖窮匕見那一刻,就可完成驚天一擊。俗話說的好: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無瑕的計劃實則是極為倉促草率的天真之舉。熟不知,一旦失敗,盛怒之下的秦王不就立刻讓王翦揮師東渡易水直逼薊都嗎?後來的真實歷史也確實是如此這般。因此說,這一招絕對是一場豪賭。

九州配圖:荊軻刺秦影視劇照

在荊軻一行出使之時,史書上這麼說:「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從史料記載的細微描述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實際上燕太子丹以及知情的所有人也是沒有絲毫把握的,也是極為悲觀的,否則不會搞得如此生離死別,看似悲壯豪邁,實則透心淒涼。

既然如此,我們不禁要問,燕太子丹為何置家國利益而不顧,還要一意孤行去做這樣的豪賭呢?真的只是因為即將要亡國的強烈危機感或國讎家恨使然嗎?

九州配圖:燕太子丹與荊軻影視劇照

如果了解了燕太子丹的一生遭遇和經歷,也許我們可以得出另外的一個結論:私怨甚於國讎!

《戰國策.荊軻刺秦王》記載:「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

我們前面提到過,即便是經歷了長平之戰,趙國的實力依然不容忽視,就連秦國也不敢就此小瞧。這不,秦始皇嬴政的父親即秦莊襄王嬴異人年輕時就曾經在趙國作為人質,以平衡兩國關係。而身為弱國的燕國自不必說,燕王喜為了讓趙國不侵犯燕境,也曾將年少的長子丹派往趙國當人質。

九州配圖:在趙國為質的嬴異人與趙姬

有意思的是,身在趙國的嬴異人碰上了他一生的貴人——呂不韋。在奇貨可居的商人呂不韋的操作下,嬴異人和趙姬就在趙國生下了嬴政。少年的嬴政與比自己稍微年長的燕太子丹就在當人質的期間,因為共同的人生遭遇且年紀相差不大而成為了好朋友。

九州配圖:兩人同在趙國為質成好友

雖然兩個人基本處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但之後的境遇卻天壤之別。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嬴異人回到秦國順利當上了秦王,但不久便一命嗚呼了,於是嬴政走上了歷史舞台。而燕太子丹雖然也回到了燕國,但好景不長,委曲求全、驚弓之鳥的燕王喜為了討好秦國,又將他遣送到秦國當了人質。

這下倒好,原本以為秦王嬴政這個年少時的好友會好生相待,卻未曾想到自己在秦國遭到了極致的羞辱。《戰國策》里說「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而東漢思想家王充在名作《論衡》中對秦王是如何不招待見描述的更加直白而具體:「燕太子丹朝於秦,不得去,從秦王求歸。秦王執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歸之。」看起來像是兩人情深「依依不捨」,但如果疊加到兩個男人以及戰國背景之上時,可就不是此等溫情的理解了,而是實實在在的告訴對方「想回國門都沒有」,對於太子丹而言,這樣的回覆簡直無啻於羞辱。

九州配圖:又到秦國為質的太子丹

自此,記恨在心的燕太子丹便立下一個願望,就是要對秦王嬴政進行報復。史書說其「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從中也可看出,好不容易逃回燕國的太子丹,其報復之心確實有,只是無奈於國力太弱,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最終,無奈的燕太子丹在田光、鞠武的鼓動之下,決定來一場「以小博大」、大不了「雞飛蛋打」的驚天豪賭。

九州配圖:秦國虎狼之師

綜上所述,燕國太子丹之所以在自己還不是國君,且秦軍尚未兵臨城下之時,就冒著可能更快亡國滅祖的極大風險去導演一出「荊軻刺秦王」的戲碼,雖然不能說他不是因為亡國之危帶來的國讎家恨,但九州以為並不完全。通過上述史料的記載佐證,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燕太子丹的心中一直揮之不去的是對曾經「同是天淪落人」的秦王嬴政深深的怨恨,進而使其在疊加國讎家恨之時,選擇了刺殺秦王之舉。如果賭贏了,秦國動亂的同時也必將振奮天下,那國讎和私怨通通得報;如果敗了,雖然會讓燕國更早的滅國,但至少他也用實際行動去嘗試復仇了,也算是替自己和天下苦秦之人出了一口惡氣。


篇後語:

可以想見,在荊軻刺殺秦王失敗之後,秦王嬴政被徹底惹怒了。他當機立斷,立即派遣大將軍王翦率駐守趙地的大軍直搗燕國。燕王喜與逃亡的趙國代王嘉這兩個困獸只好聯合起來,結果在易水河被王翦大軍擊敗。之後不久,王翦所部一路勢如破竹,並於公元前226年攻陷了燕國都城薊城。被嚇尿了的燕王喜和太子丹帶領殘部逃亡到了遼東郡襄平(今遼寧遼陽)一帶,但秦軍在後面窮追不捨。

九州配圖:秦軍壓境

就在燕王喜父子困守遼東之時,受了秦王威脅的趙國代王嘉私下寫信給燕王喜,說秦王最恨的是太子丹,為今之計也只好讓他忍痛割愛派人向秦王獻上太子丹的首級,說不準秦王會念其功暫且放過燕國。可憐的燕王喜信以為真,將自己那個仇大苦深的親兒子太子丹斬首,將其首級獻給了秦國。

九州配圖:燕王喜殺了太子丹(影視劇照)

當然,如你所知,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三年後,即公元前223年,秦國鐵騎踏平了遼東,俘虜了燕王喜。自此,燕國宣告覆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