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令蔣介石徹夜惶惶不安,跑肚拉稀

品文博苑 發佈 2020-06-08T08:22:21+00:00

引言四渡赤水之戰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地區進行的一次出色的運動戰。在這次作戰中,毛澤東充分利用敵人的矛盾,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指揮紅軍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界地區,巧妙地穿插於敵人重兵集團之間,調動和迷惑敵人。

引言

四渡赤水之戰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地區進行的一次出色的運動戰。在這次作戰中,毛澤東充分利用敵人的矛盾,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指揮紅軍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界地區,巧妙地穿插於敵人重兵集團之間,調動和迷惑敵人。當發現敵人的弱點時,立即抓住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殲敵一部,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從而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成為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經典範例。

當時紅軍的佯攻部隊在貴陽市四面游擊活動,並聲稱攻打貴陽。消息從四面八方傳到了蔣介石的耳中。這就使蔣介石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為了保障蔣介石的安全,薛岳命令韓漢英組織有力部隊,確保清鎮機場,不得有誤。當時,留守貴陽地區的九十九師郭恩演4個團,大部兵力在外圍擔任守備。蔣介石不安地步出行轅,親自查看城區工事,面斥郭恩演玩忽職守,當場將其撤職,由副師長接替。蔣介石這時徹夜惶惶不安,傷風感冒拉肚子。宋美齡傷風發燒。蔣介石竟罵部下讓他住透風的房子。

毛澤東果斷決定:出敵不意,避實就虛,四渡赤水河,突圍東進

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和軍委,根據蔣介石調動部隊和布防情況,進行客觀地科學分析,判斷蔣介石以為紅軍又要從宜賓地域渡過金沙江,進入川西,因此,在長江及川南重兵布防,修築堡壘,企圖把紅軍「聚殲」於川南地域,而沒有料到紅軍又會返回重渡赤水河,因此,在赤水河流域的二郎灘、土城和赤水鎮一線兵力薄弱。

由此,毛澤東又果斷決定,出敵不意,避實就虛,從這裡返回渡過赤水河,突圍東進;當蔣介石又判斷紅軍要東出湖南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時,再突然南指,直奔黔中貴陽,逼迫蔣介石把駐黔西北的滇軍調出到貴陽後,尋找戰機,把運動中的滇軍主力消滅之,然後,再乘勝消滅中央軍幾個師,以打開滇東北、黔西北的滇黔邊的新局面,為創造川滇黔邊根據地奠定可靠的基礎。

據此,朱德於1935年3月20日15時發布命令,命令一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立即派先頭部隊控制太平渡和林灘渡口,命令一軍團立即派出兩個先頭團,每人沿途砍帶可架橋的竹子一根,並帶全部工兵連日夜兼程趕到,並急襲太平渡(20日夜襲占)、林灘(21日上午)兩點,搶船各架橋兩座,由師長、政委分往親自指揮。太平渡之橋限21日12時架成,林灘限15時架成,其先頭兩團主力應過河控制太平渡、林灘各渡河點,向二郎灘、土城嚴密警戒。一軍團主力(缺3個團)於20日下午出發,入夜後休息,限21日15時到達林灘渡河,限21日晚渡河完畢,太平渡交三軍團渡。一軍團另留一個團在鎮龍山,20日向古藺游擊惑敵,21日晨再准跟一軍團主力前進,限18時全部到達林灘渡河。電令特彆強調,「架橋須絕對秘密。」(摘自:《朱德選集》)

紅一軍團首長接到軍委命令後,立即派出兩個團。接著,17時朱司令又向全軍發出了再次東渡赤水河(四渡赤水)的命令。指出:「估計尾追我軍之郭敵,將配合敘、藺之川敵及畢節、赤水鎮之滇敵等的截擊,這使我西進不利。」「我野戰軍決秘密、迅速、堅決出敵不備折而向東,限21日夜由二郎灘至林灘地段渡過赤水東岸,尋求機動。」為此目的,各軍團這兩天的行動是:五軍團應以遲滯並吸引郭敵向古藺前進爭取渡河時間為目的,以兩河口、大村、魚洞溝、太平渡為後方交通線,21日拒敵於大村以東至21日上午繼續渡河;九軍團經核桃壩大路渡二郎灘;軍委縱隊經魚洞溝渡九溪口;一軍團經石夾口、走馬壩渡林灘,在三軍團未到來之前則以一部渡太平渡。

電令著重指出:「為迷惑川、滇敵人起見,一軍團主力在鎮龍山應留一個團,並派隊逼近古藺方向之敵游擊,偽裝我主力西進。」(摘自:朱德選集》)

為了確保中央紅軍完成這一關鍵性的轉兵行動,黨中央和紅軍總政治部向各軍團和軍委縱隊發出了「我再西進不利決東渡」的政治動員令。指出,現因四川、雲南軍閥部隊「可能防堵,我再西進不利,決東渡,這是野戰軍此後行動發展的嚴重緊急關頭,各軍團首長要堅決與迅速組織渡河,必須作到限時渡畢。」

動員令強調指出:要派高級首長親自鼓動與指揮架橋,「打破任何困難,使橋迅速完成」,「渡河遲緩或阻礙渡河的困難不能克服,都會給野戰軍最大危險。這次東渡,事前不得下達,以保秘密。」(摘自:《文獻與研究》1985年第1期)

兵不厭詐。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英明決定的這次東渡赤水河向東轉移的戰略意圖,一軍團派了一個主力團,按軍委部署,偽裝紅軍主力,向古藺方向游擊,同川敵廖九甫先戰於石屏,敵潰逃鎮龍山,再戰於鎮龍山。川軍因不知紅軍虛實,認為是主力西進攻擊,不敢戀戰,慌忙向敘永方向逃跑。這個團在完成了迷惑敵人的佯攻任務後,於21日午前飛速跟上主力部隊,晚上一道東渡赤水河。

紅一方面軍遵循黨中央和總政治部的要求,按照軍委部署的預定的渡河計劃,於3月21日,出敵不意,秘密、神速地再次東渡赤水河(四渡赤水)。軍委縱隊和三軍團從太平渡東渡赤水河;一軍團從林灘渡河;九軍團從二郎灘渡河;五軍團擔任後衛,把川軍郭勛祺拒於大村以東後,當晚趕到太平渡,於22日上午渡過赤水河。全軍四渡赤水河後,各軍團後衛立即破壞渡河浮橋。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後,隱蔽、秘密地急行軍,挺進到習水縣境的地域。這時,中央紅軍在毛澤東指揮下,又乘敵不備,揮戈南指,由長干山,楓香壩地域,向貴陽方向進軍。

蔣介石得知中央紅軍再次東渡赤水河後,又錯誤地判斷紅軍要東出湖南。於是,急調兵力在仁懷、遵義一線布防,堵截紅軍。為圍殲紅軍,於3月24日,偕夫人宋美齡及高級幕僚,從渝飛黔,坐陣貴陽,親自「督剿」,妄圖把紅一方面軍「圍殲」於遵義,仁懷地域。蔣介石一到貴陽,就狂妄而得意地說,紅軍已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困境,一舉殲滅就在眼前。

毛澤東依據蔣介石的錯誤判斷和敵情的變化,決定實施南渡烏江、威逼貴陽戰略行動

毛澤東依據蔣介石的錯誤判斷和敵情的變化,於3月24日23時,對部隊下達命令:「敵人企圖連接遵仁封鎖線,阻我在其以北地區」,因此決定「我野戰軍以遭遇敵人姿勢趕快通過遵仁之線,向南尋求新的機動」。為在此目的,各軍團25日行動是:九軍團應提早(超過三軍團)進到楠木壩,向仁懷偵察警戒並傳播我主力將攻取仁懷的虛假消息;三軍團應進到平家寨地域,向壇廠警戒,並偵明長干山是否有敵,電告;一軍團應到苟壩、兩河口、觀音寨地域並以有力之一團進占花苗田,向楓香壩、鴨溪線上之敵偵察警戒;五軍團應到水淹盪向仁懷、茅台警戒。

命令強調指出:各軍團應乘月夜行動,在白天飛機活動時間,則區分各分隊成梯形,伸長距離,加意對空偽裝,逐段前進,黃昏進入宿營地,並要加強政治工作,使指戰員努力爭取南下先機。軍委縱隊25日進入悶頭台地域。(摘自:《文獻與研究》1985年第一期)

中央紅軍遵照軍委部署,25、26兩日,從長干山,楓香壩地域的敵軍堡壘林立之間,突破了遵、仁封鎖線,分左、右兩路縱隊,繼續向南疾進,爭取南下先機,尋求新的機動。

其時,毛澤東又運用兵不厭詐的戰術,決定布設疑兵,迷惑敵人,牽制敵軍於黔北地域,為主力南下尋求新機動創造條件。為達此目的,留九軍團於黔北地域,偽裝紅軍主力,迷惑牽制敵軍主力於黔北,創造主力紅軍南下的條件。依此決定,朱德於3月27日發出九軍團行動的「萬萬火急」電令。

指出:「我野戰軍主力決南移尋求機動,而以九軍團暫留現在活動地域,鉗制周吳縱隊,以配合我主力作戰。」對九軍團具體部署是:27日到於溪後應即移苟壩西之馬鬃嶺,為其暫時活動樞紐,並於28日晨起分兩部,一向長干山,一向楓香壩,偽裝主力活動特別注意側衛警戒與封鎖消息。為確保九軍團與軍委的通訊聯絡,軍委特加派30分隊無線電台,要求九軍團派得力武裝當晚在九壩接受。(摘自:《文獻與研究》1985年第1期)

朱德電令強調,九軍團以後行動,軍委當日指示。

紅九軍團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堅決執行這一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孤軍屹立於黔北十幾萬敵兵之中。他們遵照朱司令電令部署,在黔北地區偽裝紅軍主力,迷惑敵人,牽制國民黨軍隊主力十幾萬兵力在川黔邊及仁懷地域,掩護紅軍主力南渡烏江,直逼貴陽的軍事行動。其時,中央紅軍主力27、28兩日繼續南下,爭取控制烏江,尋求新的機動。

五軍團29日12時在興隆場牽制楓香壩敵人,以掩護主力南下。軍委交給九軍團的任務是,除27日24時電令中的任務不變外,要他們在馬鬃嶺西北地域的路上,擺露天紅標語、路側放煙火扮炊煙、散消息、偽裝我主力將在此地區誘敵向北出擊而消滅之的模樣,以便我主力藉此秘密迅速向南轉移。

紅一方面軍主力部隊,在紅九軍團掩護下,3月30、31兩日,在烏江上游渡口巧渡成功之後,繼續秘密向南急進。4月1日繼續南下。4月2日,中央紅軍大部集結在牛場地域後,進入息烽羊朗壩,梨園地域。

在中央紅軍秘密疾進南下的同時,在貴陽坐陣「督剿」的蔣介石,還在做「圍殲」紅軍於遵、仁一線的美夢。他認為,紅軍「再無回槍之力」,已陷入困境。其時,薛岳轉周渾元來電稱:該軍在魯班場、楓香壩附近防線被紅軍襲擊,在打鼓新場也發現了紅軍。蔣介石得此情報後,狂妄地認為,這是紅軍的戰術行動。由此可見,毛澤東命令九軍團偽裝主力,在仁懷、馬鬃嶺、長干山地域布下疑兵,偽裝主力的戰術,大收其效。蔣介石基於他對紅軍的判斷,仍命令其主力布防於烏江以北遵、仁一線,將紅軍「聚而殲之」。3月28日,蔣介石在貴陽行轅命令孫渡率滇軍主力,到打鼓新場堵截紅軍。

命令指出:紅軍「主力3日來仍在鴨溪與壇廠線上之北方地區,與我第一、二縱隊對峙。窺其企圖,必將由該線突破一點,或在鴨溪附近乘隙偷竄。務望兄速取直徑,用最快速度,於本月31日以前,趕到打鼓新場和西安寨地區,俾得按期協剿」。(摘自:《紅軍長征在貴州史料選輯》)

這時,毛澤東冷靜、機智、沉著地分析了形勢和蔣介石的判斷,原訂作戰計劃,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果斷地指揮紅軍,「示形」於貴陽之東,造成蔣介石指揮上再次發生過失,認為中央紅軍東進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調動敵軍東去堵截紅軍;然後再出其不意,突然西去,調動敵人,尋求機動,把已出動的滇軍一部或全部調至黔西南地域,在運動中集中優勢兵力消滅之。

為此作戰目的,紅軍分為兩路縱隊,穿過息烽、扎佐大道,突然轉向東南前進,造成蔣介石判斷錯誤。同時,用一小部兵力,聲稱攻打貴陽,活捉蔣介石,實行佯攻,來迷惑敵人。4月3—6日4天內,遵照毛澤東作戰意圖,紅軍主力向貴陽以東的東南方向轉移。蔣介石限期調孫渡率領滇軍主力部隊抵達貴陽,「保駕勤王」。與此同時,蔣介石命令貴陽城內包括憲兵在內的不足兩個團兵力,嚴加防範。不久前,在遵義戰役中的敗軍唐雲山、韓漢英兩個師,分駐息烽、清鎮,一部守烏江南岸。這些軍隊如驚弓之鳥,沒有戰鬥力。

這期間,國民黨軍隊主力被紅軍甩在黔北地區,貴陽城內兵力空虛。這就造成了貴陽城內人心惶惶。紅軍的佯攻部隊在貴陽市四面游擊活動,並聲稱攻打貴陽。消息從四面八方傳到了蔣介石的耳中。這就使蔣介石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為了保障蔣介石的安全,薛岳命令韓漢英組織有力部隊,確保清鎮機場,不得有誤。當時,留守貴陽地區的九十九師郭恩演4個團,大部兵力在外圍擔任守備。蔣介石不安地步出行轅,親自查看城區工事,面斥郭恩演玩忽職守,當場將其撤職,由副師長接替。蔣介石這時徹夜惶惶不安,傷風感冒拉肚子。宋美齡傷風發燒。蔣介石竟罵部下讓他住透風的房子。當孫渡率兵到貴陽後,薛岳領著孫渡各旅長去見蔣介石,蔣看到「勤王之師」「救駕」來到,眉開眼笑,嘉獎孫渡。孫渡到貴陽不到一天,即奉蔣介石之命令,率部於4月4日向貴陽以東的龍里方向開進,並在貴陽龍里之間布防,堵截紅軍東出湘西。孫渡率主力於4月5、6兩日,在貴陽、龍里一線修築工事。

毛澤東和軍委指揮部隊,出敵不意,突然揮戈西指,向黔西南挺進;轉兵西指,戰略再次轉移

中央紅軍南下烏江,威逼貴陽的行動,把敵軍調出了碉堡。紅軍按照毛澤東的機動意圖,把敵軍調動於均處在運動之中,為紅軍打運動戰創造了條件。毛澤東和軍委的作戰意圖已基本達到。於是,就準備在貴陽以西或西南的廣順、安順、鎮寧、紫雲等地域的有利條件下,對尾追之滇敵,在運動中給以打擊,消滅其一部或全部。這時,毛澤東和軍委就指揮部隊,出敵不意,突然揮戈西指,向黔西南挺進。朱總司令遵照三人小組意圖,4月7日18時,命令中央紅軍分左、右兩路縱隊向貴陽以南插去。

指出,滇敵有到貴定並向羊腸「進剿」訊。我野戰軍決從貴陽、龍里之間南進,望立即偵察由老巴鄉、劉家莊轉至洗馬河、喇磅、隔水、高堡、龍里、麻若場及經觀音山小路向王關、比孟場、雞鳴堡的兩條道路與其平行路和里程,準備一軍團及軍委縱隊8號向此路前進。

命令特彆強調,要一、三軍團實行迷惑敵人的戰術,「7號晚可作準備架橋東渡姿勢」,「三軍團先頭師應準備明日3時出發,並有佯攻龍里之任務」。(摘自:《朱德選集》)

在此電令發出之後,敵情又有了變化,吳奇偉部一個師又跟追上來。為此,21時又發了「萬萬火急」電報,重新部署了4月8日的軍事行動。電令指出,估計現在敵人吳奇偉縱隊李抱冰師及在貴定的滇軍將會攻草場,如其知我南移,則吳敵將經宋家渡向洗馬河追,滇敵後續部隊將開貴陽、龍里。因此,我野戰軍決以遭遇敵人佯攻貴陽、龍里姿勢,從貴陽、龍里中間向南急進,以便迅速占領定番。為此目的,一、三、五各軍團8日行動是:三、五兩軍團為右縱隊,三軍團應派出兩個先遣團,一經貴陽大道,限明12時占領永樂堡、大關;一經羊角橋南進,限14時前占領梨兒關,並控制洗馬河及龍里通貴陽大道,並派出遊擊隊作佯攻貴陽姿勢,以掩護主力南移。三軍團主力應明4時出發,進到永樂堡、梨兒關東北之源水井宿營,並應留後衛團在主力之後,兩小時後跟進,以阻止吳敵可能的尾追。一軍團及軍委為左縱隊,由一軍團派出先頭師(缺一團),經劉家莊、羅邦、新場,以一部佯攻龍里,主力控制龍里以西之水橋、東下橋地域,限明14時到達,以掩護全軍南移。軍團直屬隊、軍委前梯隊及另一個團跟該師主力後,經高堡轉小路,由觀音山進至石頭寨到搪房、高菜塘、哨關田地域,以便策應龍里及貴陽兩方友軍。命令強調各軍團應準時出動,加強側衛,嚴密搜索,遇敵尤其小隊應趕快解決之,迅達目的免阻滯,並嚴密夜間警戒,破壞沿途電線。

這時,毛澤東和軍委決定,九軍團在黔北苟壩、鴨溪地域迷惑、制牽敵軍主力,掩護全軍主力南下任務已經完成,撤離黔北,經大定向西南轉移,在黔滇邊與主力會合。

紅一方面軍主力,遵照軍委命令,4月8日從貴陽、龍里之間的黃泥哨、梨兒關一線,突破湘黔大道滇軍的防線,安全向南轉移。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照原訂目標,又突然從貴陽南邊,揮戈西指,向黔西南挺進,甩掉了蔣介石重兵的圍追堵截,尋求新的機動。

按照毛澤東原訂作戰計劃,準備在廣順、安順、鎮寧、紫雲等地,對尾追之滇敵,在運動中給以打擊、消滅。其時,中央接到了三軍團首長彭德懷、楊尚昆依據其地形和社會條件,向軍委建議,不在此地域打這一仗的電報。三人小組和軍委研究決定,採納彭、楊「建議」,放棄了這次殲敵計劃。

4月13日24時,朱司令用「萬萬火急」電報,給林、聶、彭、楊、董(振堂)、李(卓然)、陳(賡)、宋(任窮)發出命令,指出,滇敵集結一路向廣順推進並靠攏周吳兩敵,使我不便回擊。蔣敵這時似疑我由安順、鎮寧之間前進,但如探知我將渡北盤江,則吳縱隊溫旅必由關嶺鐵索橋渡河控制興仁。因此,「我軍決速渡北盤江,先機進占興仁、安龍地區,以利機動。」為此目標,電令要求各軍團4月14日以後行動是:三、五軍團為右縱隊,歸彭、楊指揮,其任務是爭取先機,由百層附近渡河進占興仁,該兩軍團14日到洞門寨、涼風關之線,16日達百層附近;一軍團及軍委縱隊為左縱隊,14日一軍團主力到沙壩、龍場,軍委前梯隊、幹部團到狗場及其附近,二師到老龍田之線,統限17日到達羅炎河渡河點。命令強調:「各軍團應派政治人員隨架橋隊工作,防土匪襲擾,對空隱蔽,爭取弱小民眾,擴大紅軍,由地方工作團分配糧食,特別要按期渡河,以便對追敵機動。」

中央紅軍遵照命令,急速前進,尋求對滇敵的打擊,開創川滇黔邊根據地的新局面。17日,左、右兩路縱隊先後渡過北盤江,繼續向西前進,尋求新的機動。

4月17日,按照軍委的作戰部署,各軍團均已抵達指定地域後,朱司令向部隊部署了消滅滇軍一部的作戰任務。他在向各部隊發出的「萬萬火急」秘密電令中指出,我野戰軍渡過盤江之後,估計敵情有幾種變化的可能:孫吳兩縱隊在安南會合後向我堵截,或孫縱隊經安南向我平行追擊並圖超過我軍回滇防堵,而周縱隊則大半將經盤江北岸向西防我北進;滇省敵人將在滇東進行防堵,惟其布局尚不明。因此,我軍渡過盤江有首先向孫敵部隊或雲南來敵作戰的任務。為此目的,進軍路線預定如下:三軍團(缺十一團)經者相、牛場、白泥田、龍斷坳向興仁以北之安姑、排杉、馬乃營地段前進並控制安姑西進道路,其十一團到關嶺之鐵索橋南後應為三軍團後衛團跟進;五軍團經百層、貞豐、狗場、龍場、巴林向興仁前進;一軍團主力(缺二師的一個團)經羅炎以北之者坪、貞豐、四門洞、馬路河、屯腳向興仁、父邦地段前進,二師的一個團帶電台及地方工作團經羅炎、冊亨向安龍、興義前進;軍委前梯隊改經百層隨五軍團後前進,後梯隊則隨二師一個團向安龍、興義前進;我軍除二師一個團外,應於21日晚以前到達安姑、興仁、父邦地段集結,三軍團之先頭團則應於19日趕到安姑。電令還指出,如敵情變化,當依實況改變作戰目標,但前進與集中地點仍依上項規定不變。最後,朱司令要求,各軍團行進途中加強擴紅和徵集資料工作。百層、貞豐、興仁之線歸三、五軍團負責;羅炎、冊亨、安龍、興義一線由一軍團及軍委縱隊負責;野戰軍司令部負責調劑工作。

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和軍委的率領下,分左、右兩路縱隊向西挺進,尋求新的戰機。4月20、21、22、23、24連續5天急行軍,左縱隊經過安龍、龍廣進入滇境黃泥河地域;右縱隊經過貞豐、龍山、響水進入滇境。這時,軍委遵照預定作戰部署,4月25日下達了在漢水、霑益、曲靖地域消滅滇敵一部的命令。

命令指出:「由於我們現在爭取了有利地位,使我們有進入一新的有利地區,即雲南東北地區,並在這一地區內消滅敵人爭取新的發展局面的可能。這一地區是戰略機動的樞紐,背靠西北天險,便利於我們向東及向南(包括黔邊及南盤江上游)作戰。」因此,我軍放棄向平彝行動,改集霑益、曲靖,以尋求機動與滇敵孫渡一部作戰,「首先在漢水、曲靖、霑益地域消滅滇敵之先頭部(其較強的4個團),以暫時頓挫 滇敵的猛進,然後迅速轉入另一機動地地位,消滅周、吳前進的一部,只有如此作戰的勝利,才能解決開展局面的問題。」(摘自:《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

為了保障軍委這一作戰計劃的實施,黨中央向各軍團首長發去專電,指出:「最近時期,將是我野戰軍同敵人決戰、爭取勝利以轉變戰局的緊急關頭」,「中央相信你們……團結一致與保障軍委命令的堅決執行」,「完成中央和軍委所給予你們的神聖任務」。

可是,當一軍團首長林彪、聶榮臻接到軍委命令和黨中央動員令後,認為紅軍在這一地域打仗不利,於是,在25日22時發報給軍委,提出了戰略性的新「建議」。「建議」中說:「目前戰略上已起重大變化。川、滇、黔、湘各敵及中央軍正分路向昆明東北前進,阻我折回黔西,企圖殲滅我軍於昆明東北之窄狹的域內。在目前形勢下我軍已失去回黔之可能,且無法在滇東開展局面……周諸敵已占領我回黔之路,相隔很近,且縱深配備,極易互相策應。敵兵力絕對優於我軍,即令能消滅他一兩個師,但仍無法轉變形勢。」因此建議:「野戰軍應立即變更原定戰略而應迅速脫離此不利形勢,先敵占領東川渡過金沙江,向川西北前進,準備與四方面軍匯合。」4月26日,三軍團首長彭德懷、楊尚昆也發報軍委,提出「建議」。彭、楊在電報中說:「急取滇、黔邊各個擊破敵人可能極少,因為我軍行動,錯失爭取平彝、盤縣的先機,使戰略已陷於不利地區。」因此,他們建議:「明日應繼續向西北前進渡過東洪江,爭取幾天休息,解決一切刻不容緩的事件。」

三人軍事小組和軍委,根據形勢,認真分析、研究了一、三軍團首長的「建議」,原則上同意了他們的建議。認為自遵義會議以後,紅一方面軍四渡赤水,遵義大捷,魯班場戰鬥,直逼貴陽,轉戰雲貴川,經過兩個多月的機動,已奪得了戰略主動權。這時,敵軍對我野戰軍回黔北造成較大困難,中央2月7日決定的戰略方針的實現困難較大;另一方面,滇西北及金沙江上游兩岸敵人兵力薄弱,提供了在此地域渡過金沙江入川西的有利條件。遵義會議決定的戰略方針,現在已有實現的可能性。三人小組把這個戰略變化情況,提交中央政治局研究決定。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在雲南省尋甸縣魯口哨村召開了會議。在這裡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參加了會議。其他有關人員也列席了會議。會議上研究了一、三軍團首長的「建議」,聽取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三人小組的報告,經過充分的討論,作出了放棄原定的以黔北為中心的創建川滇黔邊新蘇區根據地,執行過去遵義會議決定的在川西創建新蘇區根據地的戰略方針。紅一方面軍再次進行了戰略大轉移。

同日,中革軍委根據黨中央政治局的決定,向紅一方面軍各野戰部隊發出了《關於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的電令。《指示》對目前形勢進行了科學的分析,闡明了中央政治局的新決定,指出了紅軍的作戰和行軍的任務。

《指示》中說:「由於兩月來的機動,我野戰軍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條件,一般追敵已在我側後,但敵已集中70團以上兵力向我追擊,在現在地區我已不便進行較大的作戰機動;另方面金沙江兩岸空虛,中央過去決定野戰軍轉入川西創立蘇維埃根據地的根本方針,現在已有實現的可能了。」「因此政治局決定,我野戰軍應利用目前有利時機,爭取迅速渡過金沙江,轉入川西,消滅敵人,建立起蘇區根據地。」



參考文獻:

1.《朱德選集》

2.《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下)

3.《文獻與研究》1985年第1期

4.《紅軍長征在貴州史料選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