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前傳?西藏阿里邊防戰士穿外骨骼背20公斤爬高山

蔣蔣烽火談 發佈 2020-12-13T23:47:20+00:00

12月9日,央視一則視頻顯示,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邊防戰士已經裝備了新型單兵外骨骼,並且背負了20公斤補給物資向山上哨所輸送。這也是第一次確認該型無源外骨骼裝備一線邊防部隊,極大的減輕了邊防官兵的身體負擔,提高了運送效率。

12月9日,央視一則視頻顯示,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邊防戰士已經裝備了新型單兵外骨骼,並且背負了20公斤補給物資向山上哨所輸送。這也是第一次確認該型無源外骨骼裝備一線邊防部隊,極大的減輕了邊防官兵的身體負擔,提高了運送效率。

本次出現的外骨骼是無源外骨骼,就像是一種支架,通過精密的計算和符合人體工程力學的設計,可以在保證靈活性的前提下,將操作者身上所背負、舉起的重量通過外骨骼背部的支架順著雙腿的支撐結構,最終通過鞋底的受力板傳導至地面,令操作者節省體力,避免肌肉拉傷等傷害,保護士兵的腰椎和下肢關節。美俄都有相應型號在試用。

本次出現的無源外骨骼採用黃色輕質複合材料來包裹士兵的雙腿,其腿部和背部都有比較特殊的鏤空結構,其實這就是重慶市牛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普力負重外骨骼」。

普力負重外骨骼早期樣機

量產型號

該外骨骼採用的是模塊化設計,使用黑色塑料箱存放,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腿部機構,下層為腰部機構。這種外骨骼為純機械式助力系統,採用高分子材料與複合材料製成,重量小於5kg,可兼容身高1米65到1米85的人群,穿戴後人體承重可達70-80kg,行走時肩部減重30%,站立時肩部減重50-70%,負重上台階降低人體大腿用力20%。這種外骨骼靠著背部的背負機構將重物壓力均勻分散在腰背等一起承受,大部分重力通過腿部的機構最終傳導到地面,由於不靠電源驅動,使用者可以一直運動而不用擔心充電的問題,能適應鋪裝路面及越野等各種路面,甚至可以匍匐前進、能夠以10千米/時通過沙土路面,5千米/時通過碎石路面、灌木草叢、陡坡等,在行走時能夠得到10nm的關節動態助力,還能夠自由攀爬跳躍,在落地過程中還能夠起到減輕衝擊力,保護膝關節的作用,因此對於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患者也有一定作用。

普力外骨骼採用快速插接式設計,腰部、腿部機構都可以自由伸長縮短以適應不同的身高,通過腰部機構與雙腿機構插接、雙腿機構與踝關節機構、鞋套插接,使用背帶、束縛帶與身體緊密連接,設計多個圓形快拆機構使快速穿戴時間小於2min,快速解脫小於30-10秒


這種外骨骼可廣泛用於應急救災、消防救援和醫療康復等領域,有趣的是巫山縣曲尺鄉龍洞村的果農還曾穿戴這款外骨骼向山下一次背運120斤脆李。2019年在陸軍某部舉辦的「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中,「普力負重外骨骼」取得負重行軍第二名的好成績,因此才會被軍方接納, 在10月7日的軍事科技就曾出現該裝備進入陸軍衛勤演訓的畫面,一個女衛生員背著傷員健步如飛。

阿里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氣候寒冷,環境惡劣,被稱為「世界屋脊上的屋脊」,喜馬拉雅、岡底斯山、喀喇崑崙橫亘於此,空氣中的含氧量不足平原的60%,進入冬季只有平原的40%,被生物學家稱為「生命禁區」。

駐守在那裡的邊防官兵徒步行走相當於平地負重30公斤,再加上背負20千克物資就等於平地負重50公斤,這還沒算高原反應缺氧等對體力的消耗,而且此處山高坡陡不利於行軍,直線距離2千米的路可能就得連爬5-6個山頭,我們的官兵還要在山上駐守又需要不斷的上送給養,因此對邊防士兵的體力、耐力、膝關節都有非常嚴酷的考驗。而配備了普力外骨骼之後,士兵背負20公斤給養正好在其承受範圍之內,還能有效保護士兵的腰部和腿部不受損傷,簡直就是高原神器。當然,我們還是希望我們的邊防官兵能夠獲得更多的先進裝備,比如可以裝備大量的6旋翼無人機用於運送給養,建立更多的高科技保溫營房,在過高的執勤點直接安裝光電探頭等全時段監視,讓我們的戰士能夠少吃苦,保護好身體,更好的維護邊防安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