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寨掀起「新蓋頭」——跨黔桂兩省(區)烏英苗寨的脫貧之路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12-13T07:53:54+00:00

古村寨掀起「新蓋頭」——跨黔桂兩省(區)烏英苗寨的脫貧之路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覃天陽 吳小舒【偉大壯舉·扶貧印記】烏英,苗語意為「美麗的新娘」。

古村寨掀起「新蓋頭」

——跨黔桂兩省(區)烏英苗寨的脫貧之路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覃天陽 吳小舒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

烏英,苗語意為「美麗的新娘」。烏英苗寨,位於廣西和貴州交界的大苗山深處的古樸村寨,共有143戶700多人,其中102戶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黨鳩村,41戶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

烏英苗寨新建的風雨橋、在建的懸索橋以及蘆笙島。

烏英苗寨的支教老師溫昌浩給孩子們上課。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和貴州省從江縣,都曾經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偏遠的烏英苗寨,土地資源匱乏,自然環境惡劣,堪稱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兩地脫貧攻堅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幾年前,這裡基礎設施和群眾思想滯後,環境衛生髒亂差,一度是封閉、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名為「美麗的新娘」的烏英,卻鮮有姑娘願意嫁到這裡來。

「名不副實」的烏英一直在謀求改變。特別是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桂黔各級黨委政府、各後援單位駐村隊員的共同關心和努力下,烏英苗寨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基礎設施綜合建設工程。

隨著農村改廁、改廚、改圈工程的實施,進村水泥公路、村落巷道、籃球場、戲台、鋼架橋、風雨橋、蘆笙島等一大批公共基礎設施陸續建成,烏英苗寨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大學生潘木枝(左)教媽媽潘春迷講普通話。

烏英苗寨村民在建鐵架橋。

在硬體升級的同時,烏英苗寨還實施「軟體」提升工程,開辦了「雙語雙向」培訓班、籌建了「亮布文化坊」、推進了蘆笙文化進校園等一系列文化教育素質提升項目。

「半年不見,媽媽都會講普通話了。」苗族青年梁秀前今年外出務工,8月份回家後發現67歲的母親梁英迷居然能跟外地來的客人用普通話交流了。梁秀前說,這幾年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投入下,烏英苗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讓他驚喜的是,很多婦女參加培訓後,學了很多知識,說普通話、唱山歌、背古詩、學跳舞,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很難想像,她們以前都不能讀書,一個字都不認得,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梁秀前感嘆道。

烏英苗寨村民吳新仁、何玉青夫婦在打掃整理剛剛開業的民宿。

烏英苗寨的婦女們在首屆亮布文化節上展示苗族亮布和亮布槌。

2020年初冬,烏英苗寨實現整體脫貧,9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摘下戴了幾十年的「貧窮帽」。眼下,烏英已經啟動「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建設,苗寨的發展正進入新的階段。

陽光雨露,滋養身心;春風吹過,「蓋頭」揭開。烏英這個「美麗的新娘」,正向外界展示其純美的容顏、神奇的文化和質樸的笑容。

(本組圖片由覃天陽拍攝)

來源:光明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