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屯糧、造器,呂不韋嘔血為秦,卻不得秦王支持,原因在這

太平橋評說 發佈 2020-12-12T01:19:11+00:00

屯糧、造器、備才,卻不為秦王嬴政(張魯一 飾)所感激,反而在李斯(李乃文 飾)等人的搗鼓下,讓呂不韋形象在秦王跟前受損,至秦王有了罷相的想法。呂不韋走到《大秦賦》第36集,太難了。

屯糧、造器、備才,卻不為秦王嬴政(張魯一 飾)所感激,反而在李斯(李乃文 飾)等人的搗鼓下,讓呂不韋形象在秦王跟前受損,至秦王有了罷相的想法。呂不韋走到《大秦賦》第36集,太難了。



該劇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在最新的劇集中,講到了秦王想加冠親政。而呂不韋也有自己的考慮。主要是,一方面,呂不韋還想抓住手中權柄,多發揮幾年,同時還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一旦秦王親政,自己則將處於宗親的討伐之中,這是呂不韋很忌憚的事;另一方面,他還是認為秦國東出戰略,需得緩緩推進,不可操之過急,而秦王的性格則過於急躁。



所以,在這點上,李斯說得沒錯,呂不韋的心思,五分為秦國,五分為自己。誰會不為自己呢?李斯整天不消停地在秦王面前搗鼓呂不韋,說呂不韋壞話,達到秦王與呂不韋反目的目的,不一樣想從中漁利?作為一個外來人,呂不韋不僅幫助異人當上了大王,還保嬴政安穩坐上王位至長大成人,這是一件何其偉大的事情?

可以說,沒有呂不韋,就沒有嬴政。所以,李斯是沒有資格說呂不韋的不是的。可秦王畢竟年少,加上自己又急於想得到世人認可。因此,呂不韋與秦王之間的矛盾就越發凸顯。



是的,在李斯的慫恿下,秦王視察了由呂不韋一手屯備的糧食、親手鍛造的戰鬥武器,還要去視察修渠之地。

而在武器庫內,呂不韋所屯武器,真是令秦王、李斯等人大開眼界,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地佩服與驚嘆。主要是,在外界看來,秦國近年來,為修建渠道,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很大,而這邊,卻又能製造出如此多而精良的武器,存放於庫內備戰。這是何其之難啊。



所以,說實話,呂不韋為這個秦國,半生嘔心瀝血,沒什麼異心。甚至,從大的方針來看,如果秦王不殺呂不韋,或者說繼續按照呂不韋的方針執行下去,秦國應當不至於建國十多年滅亡。反而因為啟用李斯,獲得了短期的功效,卻導致了快速亡國的悲慘結局。

那是後話。

當然,在當時環境中,呂不韋如此用心為秦國,為何卻得不到秦王的支持?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一、秦王急於有一番作為。秦國一直致力於一統天下,而到嬴政手上,實際上還是一國未滅。長大後的秦王,他就想有一番作為,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所以,他就想早些親政,建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功勳。而此時,呂不韋卻不想放權。所以,秦王心裡是有怨言的。畢竟,秦國是王的秦國而不是相邦和太后的秦國。



二、嬴姓宗親的不滿。實事上,在呂不韋治下的十多年,總體上還是大發展的十幾年,算得上是政治清明的十幾年。而這樣的十幾年,對秦國好了,卻大大損害了嬴姓宗親的利益。人家宗親不僅得不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反而在修渠時,想侵占封地就侵占封地。這是宗親一定要趕呂不韋下台的重要原因。而有了宗親的大力支持,呂不韋縱然為國操勞,也是徒勞。想想當年,呂不韋當相邦時,也是由於宗親們的大力支持,才得以上位的。



三、李斯作怪。真是成也李斯、敗也李斯。想當年,李斯剛入秦國,沒去處,呂不韋收留了他,後又舉薦他到秦王府內做事。不要說感恩吧,至少也不能害呂不韋對不對,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可李斯不是,他嘴裡打著幫助秦王實現宏願的旗幟,那是一天不在秦王跟前說一番呂不韋的壞話,他是不舒服的。這種人,實際上就是個小人。沒辦法,年輕的秦王,聽得他說得幾番覺得在理的話,也更加進一步增加了罷相的想法了。



這樣一來,呂不韋離死就不遠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