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羔羊火了,該國會游泳的「綿羊寶寶」也飛抵浙江,身長和成年人差不多,來看美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發佈 2020-12-12T03:03:36+00:00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這兩天,抵浙蒙古國羔羊肉火了,還有一樣來自該國的神奇動物,有會游泳的「綿羊寶寶」之稱的卷羽鵜鶘,它抵達浙江的消息,正在鳥友圈瘋轉。得名會游泳的「綿羊寶寶」,是因為卷羽鵜鶘腦袋上那一撮捲曲的毛髮,毛茸茸的,特別可愛。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這兩天,抵浙蒙古國羔羊肉火了,還有一樣來自該國的神奇動物,有會游泳的「綿羊寶寶」之稱的卷羽鵜鶘,它抵達浙江的消息,正在鳥友圈瘋轉。

得名會游泳的「綿羊寶寶」,是因為卷羽鵜鶘腦袋上那一撮捲曲的毛髮,毛茸茸的,特別可愛。

霍斌攝於溫州灣

王小寧是溫州野鳥會秘書長,前幾天,她在朋友圈分享了新鮮出爐的美照:溫州灣湛藍的天空中,鳥友霍斌捕捉到8隻振翅高飛的卷羽鵜鶘。

先頭部隊已到,大部隊隨後就來。

美麗的浙江濱海,就是蒙古國會游泳的「綿羊寶寶」每年的越冬地。

1】從蒙古到中國的千里之行,浙江是鳥兒家的港灣

鳥友的照片上,依稀可見卷羽鵜鶘標誌性的大嘴。

它們的下嘴殼和脖子連成巨大的皮囊,皮囊下垂的樣子就像一個麵粉口袋,這是卷羽鵜鶘用來捕食魚類的工具,就像袋鼠口袋一樣,它們的「麵粉口袋」還可以用來暫存獵物。

戴美傑攝於溫州灣

卷羽鵜鶘是冬候鳥,屬於大型水鳥,它們身體的長度和一個成年人相當,在160-183公分,體重10-13公斤,屬於冬候鳥。它還和白醍醐(多見於新疆)、斑嘴鵜鶘(夏候鳥)一起,組成了東亞醍醐大家族。

體型龐大的卷羽鵜鶘,看起來雖然笨笨的,但飛行能力一點也不差。

夏季在蒙古國繁殖,秋季結伴向南遷飛,卷羽鵜鶘途經黃河、山東、江蘇,「先頭部隊」大約10隻左右,會在每年12月初抵達浙江、福建濱海越冬,一直到來年3月底4月初,再返回蒙古。

不完全統計,在整個東亞,卷羽鵜鶘僅存約100隻,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也是我們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

根據近幾年的觀測,卷羽鵜鶘入浙後,會在寧波杭州灣濕地短暫停留,然後飛抵浙溫州灣,這裡也是該種群最主要的越冬地,每年的觀測數量均在50隻以上。

2】大嘴「笨鳥」善用圍獵戰術,兄弟姐妹亦敵亦友

醍醐喜歡在漲潮了的自然岸線,濱海的開闊水面棲息。幾年前,王小寧曾在溫州灣拍到過一群卷羽鵜鶘圍獵、爭奪食物的有趣畫面。

陳光輝攝於溫州灣

醍醐非常聰明,捕食的時候,它們會集體行動,用的是圍獵戰術。

發現魚群後,醍醐會先用大大的翅膀用力扑打水面,把魚兒趕到一起;多隻醍醐圍成一圈,布陣成一個口袋陣,使水裡的魚無法逃脫。

困住魚群後,醍醐用力把大嘴插到水中,把魚和水一起兜進嘴裡,然後合上嘴,收緊嘴下皮皮囊把水擠出來,只留下魚兒,再仰頭,把魚吞進肚子裡。

它們獨特的嘴又長又大,大約37-45公分,大嘴看似笨拙,但兜著魚在水裡遊動起來,還是非常靈活的。

不過,有時候兜到的魚太多了,一時吃不完,醍醐大嘴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暫存食物。

王小寧拍到的畫面就是一隻醍醐存在嘴裡的魚,被同伴盯上了,大夥想從它嘴裡搶魚吃,兜著魚的醍醐仰著大嘴巴,正匆忙逃竄,卻不慎讓魚滑落入水中的樣子。

這樣的畫面也告訴我們,醍醐之間的關係也是亦敵亦友的,在美食麵前,兄弟姐妹也能分分鐘成為敵人。

3】遷飛之路道阻且長,神鳥最高觀測記錄在溫州灣

早在2012年,溫州灣曾經記錄到一共有124隻卷羽鵜鶘在此越冬,基本是全球的最高觀測記錄。當時,這個消息在國際觀鳥界引發轟動,也吸引了無數中外愛鳥人士前來溫州拍攝。

一群熱愛野鳥的人齊集一堂,用卷羽鵜鶘作為會標,這些年,溫州野鳥會一直默默從事著溫州灣野鳥的觀測工作,特別是卷羽鵜鶘這個種群。

靈崑和永強兩大溫州灣濕地,是卷羽鵜鶘主要的越冬地。

不過,溫州灣淤泥型的濱海濕地,讓觀鳥愛好者的監測道路,變得異常艱辛,特別是擁有綿長自然岸線的靈崑濕地,大家扛著設備,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淤泥上前行,為了觀鳥,王小寧曾多次深陷泥潭,這也是大部分觀鳥人士共同的遭遇。

觀鳥不易,鳥兒從蒙古國飛往浙江越冬的千里之路,更是艱難險阻。

每年的10月初,卷羽鵜鶘會抵達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濕地,陸續停留50多天;然後又飛抵江蘇鹽城泥條子濕地,接著歇息40多天;最後才會來到浙江、福建一帶越冬。

12月初,寧波杭州灣濕地也曾記錄到13隻卷羽鵜鶘的短暫逗留;而今年1月,溫州野鳥會監測到,溫州灣的卷羽鵜鶘越冬數量為72隻,

也就是說,今年冬天截至目前,卷羽鵜鶘的「大部隊」還沒有到。

4】中蒙聯合開展卷羽鵜鶘專項保育,監測幼鳥已入浙

因為物種瀕危,卷羽鵜鶘的保育工作得到全球愛鳥人士關注。

中國林業科學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焦盛武博士平時在杭州灣濕地公園從事野鳥保育工作,這裡也是國家候鳥觀測站之一。

他告訴小時新聞記者,2019年7月,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在蒙古國成立了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飛區夥伴協定卷羽鵜鶘工作小組(簡稱EAAFP)。

焦盛武博士任國際協調員,並開啟了卷羽鵜鶘在中國的專項保育工作:「今年7月,EAAFP利用衛星跟蹤設備,中國和蒙古兩國保育團隊,分別對兩隻卷羽鵜鶘幼鳥進行了定位追蹤,目前中方負責監測的兩隻幼鳥均已飛抵中國境內。」

焦博士的最新觀測結果顯示,其中一隻幼鳥正在江蘇鹽城濕地歇腳,另一隻候鳥的近況比較令人擔憂,它先是飛抵了江蘇,可能是因為年幼無知或體力不支,沒能跟上大部隊,起飛時迷失了方向,又飛回了山東。

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山東這隻幼鳥如果不能及時找到方向,飛回浙江越冬的話,它很可能會凍死在遷徙的途中。

卷羽鵜鶘入境以來,它們一路南飛的旅途受到了甘肅、山東、江蘇、浙江的密切關注,而這隻迷途幼鳥的命運,更是讓愛鳥人士們牽腸掛肚。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