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桃之夭夭」是中國古代對新婚的最好祝福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12-12T04:04:42+00:00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花盛開,楊柳依依,輕輕的薄霧才剛剛散盡,春曉就被這一聲聲接續的雞鳴給劃破,家家戶戶早已炊煙裊裊,只見農田裡、菜園裡,處處都有農人在忙活。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花盛開,楊柳依依,輕輕的薄霧才剛剛散盡,春曉就被這一聲聲接續的雞鳴給劃破,家家戶戶早已炊煙裊裊,只見農田裡、菜園裡,處處都有農人在忙活。但今天,農村裡不再同往日了,家家戶戶不是一早忙著農活,而是紛紛趕往一戶人家去幫忙,這家正張燈結彩、殺雞宰羊,還煮著各項美食。

原來這家的小伙子已經長成了,今天是他娶親的日子。一早他早已帶著迎親的隊伍,要把新娘給迎娶回來。但新娘究竟長什麼樣?大家都正好奇著;也因為愈是好奇,期待的心情也就跟著愈濃烈。隨著迎親隊伍的步步前進,新郎也就跟著愈忐忑不安,期待與興奮,讓平日砍柴種地都不覺艱難的他,頓時陷入了欣喜的羞澀。他只想快步地去迎娶,迎親隊伍也莫明地與之心心相印,鐘鼓聲吹的愈響,迎娶新娘的喜樂,也跟著愈發熱絡。

迎娶回新娘,是這家最為雀躍的事,新娘才剛踏入門,大家便紛紛唱起了《桃夭》。這除了是為歌詠新娘的青春美麗,也祝福新娘為夫家所注入的一股清新氣象,有了這美麗的新娘,夫家便必能更加興旺也更加昌盛。

五倫中,夫婦居首位。有夫婦,才有家庭;有了家庭,才能發展出父子、兄弟等倫常。家庭也是生命的最大寄託,外在的世界縱然再繽紛多彩,身心都還得回到家庭里,才能得到最完全的倚靠。此外,只有兼顧五倫,家庭才會真正和諧;家庭能和諧了,社會的秩序,才會跟著受到制約和影響。

《桃夭》所歌詠的雖是位正出嫁的新娘,但詩中卻深刻表達:對婚姻的重視,就是對家族興旺的重視。言下之意,擇偶絕不是只感性地倚靠感覺,還要更深遠地考慮,對家庭和家族所能形成的長遠影響。

誰不想娶個美嬌娘呢?「桃之夭夭」是形容桃樹的青春、茂盛,和生氣勃勃;「灼灼其華」則是形容桃花盛開的極其鮮艷。《詩經》的一大文學特點,便是常用迭字,除了令人可朗朗上口的誦讀,也能感受到音律的豐富及和諧之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用以形容桃花盛開的美景,但詩人在此,卻也借著桃花盛開時所呈現的青春朝氣,和那艷麗的繽紛色彩,來點明這場婚禮既是在桃花盛開的春天舉行,同時也用以形容新娘是如何的美麗動人。她一踏進這家門,整個家就被她的一切美好給點燃了亮光和力量,小伙子也因此而更有著奮鬥的朝氣與活力,任憑誰見著了,都會為這對天作之合的新人,抱以羨慕和祝福的期盼!

本來「夭夭」即已映襯了新娘內外兼具的美,但詩人仍嫌不足,又以表達鮮明無比的「灼灼」,來強調新娘的光彩亮麗,如何能不令人更格外地印象深刻。既如此,誰娶了她,家族能不和睦而興旺呢?「之子」是指這個姑娘,「于歸」是回歸到家裡,也就是夫家。古時女子的家不在娘家,是在夫家,故娘家又被稱為「外家」。「室家」指的是家庭,也可引申為夫妻。「宜其室家」是說娶了這美麗又溫柔的新娘後,肯定會使這家庭帶來興旺;夫妻相處,也一定會特別和諧。一個「宜」字,更將新娘能為這家族所迎來的一切美好,全都給概括了。

新娘為何能為家族迎來一切美好?第二章便把灼灼其華的桃花,直接引到了「有蕡其實」的桃子。以開花為起始,而進到了結子,便意寓著這場婚姻,必能帶來家族多子多孫的福氣。「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是形容艷麗的桃花,已結出累累的果實,紅白相襯,十分地好看。這也意味著,婚姻所以能帶來「宜其室家」和多子多孫多的福氣,正是令一家族能延續和興旺的一個重要因素。

「蕡」是形容大而豐碩。儘管才剛迎娶新娘,但看著這綻放極嬌艷的美麗姑娘,便知新娘體質不錯,除了能為家族生兒育女;成為主婦後,也必能把家給料理好,使夫婿無後顧之憂,專一地發展事業。

「其葉蓁蓁」是形容桃葉的茂密和繁盛,用以比興這場婚姻,必能為家族帶來的繁茂和興旺。詩人為何要提「其葉蓁蓁」?除了為一迭三唱,也意在強調:家族因有孝子賢孫,才能興旺繁衍;若想如此,家庭教育就得格外重視。把家給理好,不僅是要把子女給養育好,更重要的,還是要把子女給教育好。丈夫多半在外忙於工作,家裡的把持和教養兒女之重責,便多得落於妻子身上。因此,妻子是否已把家庭給理好,從子女的教養上,便最能看出端倪。

從詩文中我們不難發現,婚姻不是單單只有女子找到歸宿;更顯著的,男子想成家立業,就必得先做好正確的擇偶。換言之,婚姻不僅是個人的事,還深遠影響著子孫的繁衍,及家庭的和諧和興旺。一旦要邁向婚姻,男女都得先要有健全的思想和信念,日後才能在各項考驗中,齊心鞏固好所建構的家。

透過這首詩我們便可體會,古人對婚姻的看重,是和整個家族的興旺系在一塊。無論男、女,擇偶並不能只看外表,也不能單憑感覺,要看重的是更長遠的影響。當然,婚姻並不是一場交易,若只考慮外在條件,即便壯大了聲勢,也無法確保家族和睦及子孫的賢孝。這也是詩人何以沒在兩家身世上,大力著墨的最主要原因。

詩人一起首句,雖以嬌艷的桃花,來形容新娘的美;但詩人更重視的,還是新娘生兒育女和理家的賢淑。即便在今日的工商社會,這樣的思維仍舊應當被繼承和重視。因為子女的成長,母親比父親照料的時間更多;家教的養成,父親的信念固然重要,但母親的教導和關注,更能形成直接影響。好的家教,來自好的家庭;然好的家庭,更深切影響的,則是賢淑的妻子,這便是詩人何以要一迭三唱地的歌詠「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和「宜其家人」了。

欄目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作者單位: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東坡書院

來源:作者:周敏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