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偉大思想家——德國哲學最後的輝煌

思廬哲學 發佈 2020-12-12T15:27:08+00:00

圖中人物:瓦爾特·本雅明、維根斯坦、海德格爾和恩斯特·卡西爾思想高尚,政治低劣四位革命思想家的生平故事大衛·莫塔戴爾 著 吳萬偉 譯1929年春季,一群傑出學者相聚在瑞士滑雪旅遊勝地達沃斯的貝瑞德大酒店(the Grand Hôtel Belvédère)開會,這個舉辦了一場哲

圖中人物:瓦爾特·本雅明、維根斯坦、海德格爾和恩斯特·卡西爾

思想高尚,政治低劣

四位革命思想家的生平故事

大衛·莫塔戴爾 著 吳萬偉 譯

1929年春季,一群傑出學者相聚在瑞士滑雪旅遊勝地達沃斯的貝瑞德大酒店(the Grand Hôtel Belvédère)開會,這個舉辦了一場哲學大聚會的場所由於托馬斯·曼(Thomas Mann)的小說《魔山》的描述而獲得文學上的盛名。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與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之間在那次會議上的哲學爭吵成為流傳甚廣的一個傳奇故事。海德堡大學的教授卡西爾舉止優雅,表現出教養良好、具有世界眼光和自由主義思想的資產階級的風采,代表著當時哲學的主流聲音。新來者海德格爾則顯然年輕得多,他一頭黑髮,面孔也因為白天在滑雪場曬得黑黢黢的,他似乎已經下定決心要顛覆和動搖現有的既得利益格局。卡西爾是研究康德的舉世聞名的權威,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頂峰,代表著人類理性、寬容、文明進步等啟蒙理想。而海德格爾兩年前剛剛出版了他備受推崇的存在主義代表作《存在與時間》,是代表著民族狹隘主義、浪漫的神秘主義和反對自由主義的現代性思想。他們在酒店會議大廳里有關人類生活條件本質的辯論凸現了這兩種截然相反的世界觀,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很多人,其中包括魯道夫·卡爾納普(Rudolf Carnap)、依曼努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和諾貝特·埃利亞斯(Norbert Elias)。那是反映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思想心態的一種鏡像。

達沃斯的遭遇成了沃爾夫拉姆·艾倫貝格爾(Wolfram Eilenberger)的精彩著作《魔法師的時代》的主題框架。該書追蹤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至大蕭條的二十多年裡說德語的四位傑出思想家瓦爾特·本雅明、海德格爾、維根斯坦、和恩斯特·卡西爾的思想歷程,正是他們引發了哲學界的革命。艾倫貝格爾認為,1920年代是德國哲學的最後輝煌時代。他的四個主要人物各自深刻地塑造了後來支配當今哲學世界的四大思想流派:闡釋學、存在主義、分析哲學和批評理論。戰爭動搖了人類進步的政治、文化和道德確定性,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激進轉變過程以及隨後出現的動盪不定帶來了那些年的思想大革命。

《魔法師的時代》按時間先後順序追蹤了四位哲學家的生平和著作,中間穿插了他們的個人生平和思想傳記。作者平行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其簡潔精鍊的敘述以非常高效的方式在一系列場景之間跳躍徘徊,創造出色彩斑斕和節奏明快的效果。本書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是有關卡西爾的,他在1923年到1929年之間出版了三卷本《象徵形式的哲學》。作為對人這種製造符號和閱讀符號的動物的研究,該書探索了人類生活中象徵形式的使用,最重要的是語言。作為來自波蘭弗羅茨瓦夫(Breslau)的德裔猶太人資產階級家庭的兒子,卡西爾是當時少數堅定不移的民主派之一。1928年,他在漢堡參議院紀念魏瑪共和國憲法10周年大會上發表演講,充滿激情地為陷入困境的共和國辯護。他的妻子托尼(Toni)曾經警告過他,尤其是對於猶太人教授來說,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公開站在共和國一邊的聯盟宣言太過危險。位於漢堡富人區溫特胡特(Winterhude)的反猶主義鄰居已經在口頭上向她發出攻擊了。「你沒有覺得已經讓我們感到不安了嗎?看見你,我真是受夠了---你們本該屬於巴勒斯坦的。」希特勒上台之後,卡西爾就被大學解僱,這對夫婦趕緊逃往瑞士避難。

卡西爾

就在卡西爾收拾行李離開之時,「此在的預言家」海德格爾作為海德堡大學新任命的校長登上講壇,在臭名昭著的演講「德國大學的自我主張」中宣稱,他對新政權的堅定支持。他從前的學生和情人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後來宣稱,此人本性並不壞,而是根本就無個性。(這是為其辯解和開脫的說辭)。海德格爾出身於小資產階級家庭,從黑森林一路奮鬥爬上高位,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服役,從戰場返回之後,開啟了在學界平步青雲的職業生涯,先在馬爾堡大學後來到弗萊堡大學任教,在這裡他接替了恩師埃德蒙德·胡塞爾(Edmund Husserl)留下的講座教授職位。在闡述人類存在的《存在與時間》(1927)中,海德格爾闡述了對存在本質的形上學思考。正是對自己有限性的焦慮---定義了人作為「被扔進這個世界的存在(Dasein)」讓人反思自己存在的可能性。他用浪漫主義的筆墨描述了自然環境、語言和傳統和農村地區的場景,並過於理想化地論述了自由派資產階級現代性病態的迴避等有機根源的民族主義/種族主義(völkisch idealization),但是,恰恰是這些最大限度地讓當時很多年輕的知識分子興奮不已。

海德格爾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也曾經在戰爭中當過兵。他完成了分析哲學的里程碑式著作《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論述了人類能夠說出有意義話語而在義大利戰俘營中不能說什麼的問題。該書在1921年出版時,哲學界稱讚他是本世紀的天才。作為維也納最富有的產業界家庭的繼承人,他將繼承下來的整個遺產---數億美元---贈送給兄弟姐妹,選擇到奧地利鄉村當小學教師。畢竟,他相信自己的著作已經解決了哲學「所有基本方面」的問題。在預測之中的是,他的學生沒有達到他期待的水平,沮喪之餘,他總要狠狠地揍學生一頓,用指關節敲他們的頭或用棍棒抽打他們;有一次他用作業本打學生的頭一直把作業本都打爛了。1929年,他獲得了第二次機會,劍橋大學答應接受他的《邏輯哲學論》作為博士論文。據說,在他博士答辯的最後關頭,40歲的博士候選人熱情地拍打著過分緊張的評委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和摩爾(G. E. Moore)的肩膀,說「不要擔憂,我知道你們永遠也不會明白。」摩爾在寫評審報告時說「在我看來,這是天才的著作;無論如何達到了劍橋大學的學位標準。」經濟學家約翰·梅納斯·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早在幾個月之前在前往劍橋的火車上見過面,他說「啊,上帝來了,他乘坐5:15的火車,我遇見他了」。

維根斯坦

最後,還有被艾倫貝格爾(Eilenberger)稱為「獨一無二的魏瑪人」的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他過著獨立知識分子動盪不定的生活。本雅明曾經在新康德主義者海因里希·約翰·李凱爾特(Heinrich Rickert)指導下在海德堡讀書,同學中有海德格爾,據說他十分激烈地憎恨這個傢伙。1914年的時候,他弄虛作假逃避服兵役。他的博士論文「德國浪漫主義藝術批評的概念」受到廣泛稱讚,但因為過於不合規範,思想上過於特立獨行,加上他的興趣範圍對大學職業來說過於廣泛,於是選擇當自由作家謀生。在柏林、莫斯科、和巴黎等歐洲城市之間遊蕩,正如作者所說,本雅明對賭博、夜總會和妓院有「難以魘足的胃口」。他的憂鬱沮喪和自我破壞的人生階段也穿插著創造性極其旺盛的時刻。他的著作從語言哲學到文學理論到社會學和文化史,跨越眾多學科和文體風格邊界。艾倫貝格爾提供了對關鍵著作極富見解的討論,如本雅明的「論譯者的任務」(1921)反思了語言的本質,「歌德的選擇性親合」(1924)是有關資產階級婚姻機構(以及籠統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批判。當德國國防軍(Wehrmacht)1940年入侵法國時,這是本雅明過去十年大部分時間所生活的地方,他向西部逃竄,住在庇里牛斯山脈西班牙邊界的旅館裡,並在那裡自殺身亡。

本雅明

艾倫貝格爾的傳記途徑常規地跟隨傳主進入他們的臥室。他觀察到「在這四位哲學家中,卡西爾是唯一一個性行為從來沒有演變成為存在問題的人。」他討論了維根斯坦在維也納普拉特公園(the Prater)的同性戀冒險,引用了海德格爾寫給19歲的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的情書「愛情的魔鬼襲擊了我」。當海德格爾的妻子埃爾弗雷德(Elfriede)瞞著他與弗萊堡大學醫院的醫生弗里德爾·愷撒(Friedel Caesar)私通,而且生了孩子赫爾曼(Hermann)後,海德格爾靜悄悄地接受了這個事實。本雅明則繼續一連串的風流韻事,曾經有一段時間,他追求女雕塑家尤拉·科恩(Jula Cohn),但科恩卻喜歡上本雅明的老朋友埃里克·舍恩(Erich Schön),此人又和本雅明的妻子多拉(Dora)有公開的戀情。不過,本雅明有個熱愛他的情人,那是拉脫維亞共產黨戲劇導演阿斯亞·拉西斯(Asja Lācis)。1929年春,多拉寫信給格爾肖姆·肖勒姆(Gershom (Gerhard) Scholem)

親愛的格哈德,瓦爾特的情況很不好,我不能告訴你太多,因為這讓我傷心欲絕。他完全受到阿斯亞的影響,做出鋼筆拒絕寫作之事,阻止我與他的任何一句話交流。他現在只是作為頭和生殖器存在,你知道或可以想像,在這種情況下,頭很容易被征服。

作者在整本書中自始至終都突出顯示四位哲學家的共同點。最重要的是語言,這是他們理解的人類生存條件的核心。作為有個人魅力的思想家,他們每個人都體現了自己的哲學,或許除了卡西爾之外,他們都成為自己生活時代的偶像級人物。但是,最後,四個人在很多方面都有巨大不同,有時候,作者過多強調其共同點,不惜犧牲掉審視其差別的機會。傳主們的生活很少有重疊之處。同樣,他所選擇的1919-29年這個時間段被描述為「現代思想創立」的時間有些隨意性。瓦爾特·本雅明可能寫出他的某些最重要著作如「機器再生產時代的藝術作品」和「論理時概念」,後來他捲入法蘭克福學派誕生地的社會研究研究所的工作,法蘭克福學派是在20世紀30年代才開始。維根斯坦是在1919年之前寫《邏輯哲學論》的,他的《哲學研究》是在1929年寫成的。卡西爾是在流亡時期寫出《啟蒙哲學》、《文化科學的邏輯》和《國家神話》等。海德格爾是在這個十年之後開始其「轉向」(Kehre)的。說到各自的傳記,1933年即刻影響到其中三位具有猶太人背景的哲學家,這或許是更常規性的也更加容易察覺到的音頓(詩行中間的停頓)。畢竟,納粹上台成為對德國思想界的襲擊,這個國家再也沒有徹底從其浩劫中恢復過來。

《魔法師的時代:1919-29年現代思想的創立》的創作很優雅,敘述非常精美。沃爾夫拉姆·艾倫貝格爾作為哲學造詣高深的學者,有高超的技巧將複雜的思想濃縮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卻沒有簡單化的痕跡。本書集傳記、哲學和歷史於一身,不僅告訴我們哲學家本人的故事,而且提供了當時激動人心的思想畫像。該書德語版的出版隨即引發了一場學院派哲學當今現狀的激烈辯論。自由職業者哲學家艾倫貝格爾在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的文章中抱怨說,如果和已經逝去的大師們相比,當今哲學院系簡直可以稱作思想荒原。當今學界哲學期刊上討論的問題不會引起任何人的興趣,甚至包括作者本人,根本沒有提供任何獨創性的、激動人心的新東西。如果這樣的評價過於苛刻,那《魔法師的時代》當然展示出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那些年是人類思想創造性最偉大的階段之一。

本文評論的書《魔法師的時代:1919–29年現代思想的創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尼格爾·羅傑斯 麥爾·湯普森的《別人的錯都是我的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中有關海德格爾和維根斯坦的故事。---譯註

作者

大衛·莫塔戴爾(David Motadel)在倫敦經濟學院講授歷史。與克里斯多福·德江(Christof Dejung)和于爾根·奧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合編《全球資產階級:帝國時代中產階級的崛起》2019年。

譯者:吳萬偉,譯者授權發布

譯自:High minds, low politics,By david motadel

原標題:思想高尚,政治低劣——四位革命思想家的生平故事

「哲文新譯」系列文章是吳萬偉教授投稿的譯文,文章主要是從Philosophy Now、Aeon、First Things等網站上選取的最新的、具有普及意義的哲學人文類小短文。

哲文新譯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文章)

  • 哲學值得研究嗎?

  • 如何對抗虛無主義?

  • 尼采對當代人的意義

  • 哲學家有存在的必要嗎?

  • 文藝復興風格的社會隔離

  • 哲學家炒股,會發生什麼?

  • 你的聲音被大眾吞沒了嗎?

  • 紀念加繆 | 我們為什麼喜歡加繆?

  • 阿甘本在新冠病毒上的無知和愚蠢

  •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未曾真正地活過

  • 人生就是地獄,沒有天堂在等著我們

  • 學者必須大膽說出什麼好,什麼不好

  • 悲觀主義者叔本華,也是個「樂觀主義者」?

  • 當死亡可以被定製時,世界會變好還是變壞?

  • 在恐懼文化盛行的時代,我們如何增強自信?

  • 我一個長得不錯的小伙兒為什麼要去學哲學?

  • 一直在敘述:翁貝托·埃科的成功和毀滅之道

  • 對哲學家們來說,病毒或許是市場營銷的好機會

  • 新冠病毒與文明衝突:一樣的疫情,不同的措施

  • 我們都知道自己會死掉,為什麼相信這一點還這麼難呢?

  • 新冠病毒不應擊潰人的精神

  • 人們對人文學科喪失了信心

  • 令你痛苦不堪的生活秘笈

點擊,跟傅佩榮提升格局、放下焦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