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血風險因素排名發布,吸菸排第6位,前5個是啥?一一說清

李藥師談健康 發佈 2020-12-21T14:01:44+00:00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位居榜首,作為發病率和致死風險都一直居高不下的心血管疾病,到底有哪些因素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呢?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位居榜首,作為發病率和致死風險都一直居高不下的心血管疾病,到底有哪些因素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呢?還真的有研究對相關風險因素進行了匯總分析,一項發表於權威醫學雜誌——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發布的一篇文章,對1990年到2019年近30年時間,204個國家上億人群進行了研究分析,匯總了全球近30年來心血管疾病的「可干預因素」的變化情況。


裡面的很多數字讓人觸目驚心,1990年,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死亡人數為2.71億,而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5.23億,這其中雖然有人口老齡化的因素存在,但一些可干預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分析得出的2019年的心血管疾病可干預風險因素中,我們經常談到的有害健康的「吸菸」排在第六位,而有哪些因素排在吸菸之前呢?我們一一來為大家分析。

收縮壓

影響心血管的風險因素,高血壓的影響排名第一。這與1990年匯總的風險因素排名沒有差異,高收縮壓一直是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可干預因素的排名第一。

之所以提出「高收縮壓」的概念,實際上隨著收縮壓的升高,舒張壓(低壓)通常也會跟著升高,而當收縮壓超過140mmhg,通過生活調理改善無法有效降低時,就應該儘早地啟動藥物干預來加強血壓的控制。

對於老年朋友來說,特別是一些多年高血壓病程的老年朋友,往往存在單純收縮壓升高的情況,對於這種單純收縮壓升高,脈壓差大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往往是血管硬化嚴重,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的表現之一,更應該多注意收縮壓的嚴格控制,以加強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控制。

收縮壓應該控制到多少,才能夠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呢?該研究的結論是,將收縮壓降至110~115mmhg,才能夠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針對不同的人群,降壓的目標也應該兼顧身體情況和降壓安全性風險等因素,對於一些身體耐受性差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這個標準可以適度放寬,千萬不要為了嚴格控制血壓,而帶來其他的健康風險。

強調收縮壓高,並不是說單純舒張壓高的問題就沒有風險,不需要重視,很多中青年人單純低壓高的問題,如果不積極重視,儘早調理改善,往往很快就會發展成低壓高壓都高的高血壓問題,如果能夠在單純低壓高的時候,就重視起來,同樣也是儘早干預,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方面。

膳食風險影響

飲食風險排在心血管疾病因素第二位,可能出乎很多朋友的意料。

但這也說明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飲食和我們天天都離不了,同樣也會對我們的心血管健康形成重要影響。該研究顯示,飲食風險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絕對疾病負擔已經持續增長了30年,膳食風險造成的疾病風險年齡在55歲~70歲之間達到峰值, 對男性的影響要大於女性。當然,不只是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如果能夠從中青年階段就注意健康飲食,就能夠更早的保護好心血管健康,會有更大獲益。

膳食風險的影響主要包括2個方面,一是健康成分的攝入不足,二是非健康成分的攝入過量,這也很容易理解,不健康的食物吃的太多,自然也就減少了健康食物的攝入,這種相對的飲食不均衡,造成了身體健康風險,特別是心血管風險的加大。

健康的飲食談的很多了,主要說下不健康的飲食,酒精,加工肉製品,高糖的飲品,高鹽的飲食,高溫加工,富含反式脂肪酸及其他有害物質的食物,都應該注意控制,在飲食儘量少攝入。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直接風險因素,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是其中的首要風險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會導致更多的脂質在血管壁形成沉積,加速造成血管的硬化,狹窄,而動脈粥樣硬化又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控制血脂,同樣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點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只是血脂指標的其中之一,雖然很重要,但其他指標同樣也值得關注,甘油三酯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偏低,脂蛋白a的升高等,都會綜合影響我們的心血管健康,而血脂的調整也要綜合考慮各種指標,積極儘早地進行調控。

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同樣也是不容忽視的。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增加,與PM2.5的增加有著密切的關係,雖然人口在不斷增加,但全球平均的人均加權PM2.5水平從1990年的每立方微升40.8毫克增長到了42.6。隨著這個數值增長看起來並不明顯,但歸因於環境因素的全球疾病負擔因素增長和死亡病例數,在這近30年時間內,增長都是非常顯著的,因此,空氣污染,同樣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風險因素。

肥胖影響

過高的體重(BMI)指數,是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風險因素,這個因素的排名,從1990年的第六位,上升了一位,現在排在吸菸之前。

體重的增加,肥胖問題,是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獨立風險因素,而同時BMI超過25的人群,其發現後血壓,血糖,血脂異常等代謝綜合徵問題的風險也大大增加,對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也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肥胖問題,特別是腰圍增長的腹型肥胖患者,更要多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建議從年輕時就要做好體重管理,儘量的將體重指數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合理的體重不但有利於美觀,對於身體健康,減少心血管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

吸菸以及其他風險因素

在該研究中,吸菸作為一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排在第六位,吸菸的危害性大家都談的很多了,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排在吸菸之後的可干預風險因素還包括:高空腹血糖、腎功能不全、非最佳溫度、其他環境風險、飲酒、低體力活動等。雖然上述數據是通過大數據綜合研究得出的結論,但具體到我們個人,我們也應該多多從上述方面來加強身體的健康管理,全面從各個可干預因素上,做好心血管風險的預防控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