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少女安的「奧德賽」

中國日報網 發佈 2020-12-22T11:40:34+00:00

若是以「音樂劇」來形容《流浪之歌》,未免是對「音樂劇」這個詞的升維誇讚;若是以「音樂戲劇」來形容《流浪之歌》,未免平實樸素到「就事論事」而隱去了其內涵——其實,由攝影師安娜依斯·馬田發起、擅長繪畫的演員閆楠導演,中國民謠「頂流」人物萬曉利、小河、張瑋瑋、郭龍等一起創作演出,在上汽

若是以「音樂劇」來形容《流浪之歌》,未免是對「音樂劇」這個詞的升維誇讚;若是以「音樂戲劇」來形容《流浪之歌》,未免平實樸素到「就事論事」而隱去了其內涵——其實,由攝影師安娜依斯·馬田發起、擅長繪畫的演員閆楠導演,中國民謠「頂流」人物萬曉利、小河、張瑋瑋、郭龍等一起創作演出,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首演的《流浪之歌》,是「游吟詩人」匯聚而成的「詩劇」——那是戲劇在文藝復興前就有的模樣。

圖說:《流浪之歌》 官方圖

文藝復興時期流傳至今的詩劇代表作是歌德的《浮士德》,而莎士比亞的戲劇其實也都是「十四行詩」構成詩劇。再往前推,西方歷史上第一本戲劇理論著作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什麼是音樂劇?那是20世紀初,美國人發明的以音樂推動敘事的商業戲劇。音樂劇比起詩劇,「小」2800多歲。所以,該劇的專業創作團隊絕不會以「音樂劇」自稱,而是改為「音樂戲劇」這個中性表達。但是,看完整台演出之後,不能忽視其「游吟詩人」般的流浪詩意。

該劇呈現了少女安(安娜依斯·馬田飾演)為尋找理想中的「雲之島」而在旅途中遇到了「孤獨鳥」(萬曉利飾)、彼此對立又和諧的「雙胞胎兄弟」(張瑋瑋、郭龍飾)、「瘋子」(小河飾)等之後產生的哲思與遐想——以音樂、歌曲進行表達。這個「很久很久以後」的故事,發生在冰雪消融、土地被海水分割為一個個小島之時。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隱喻、象徵的旅程,且適合全年齡段、任何文化層次的人看——孩子可以從中看到「那是多蘿西的《綠野仙蹤》」,大人可以從中看到「少女安的《奧德賽》」。人生,就是一段旅程——這是文學作品常見的意象。

民謠歌手,就是當代的「游吟詩人」。11世紀起興盛的這個職業,最初誕生於法國,多為騎士、貴族以及平民藝術家擔任——他們一邊彈唱著傳奇故事,一邊遊走於各地。貴族支持他們把那些輝煌戰績、家族榮耀、浪漫愛情等創作成敘事性詩歌,並譜曲,「巡演」、傳播於五湖四海……如今,「游吟詩人」的傳播功能削弱、藝術審美提升,但資助方依然極少——如果碰上亂世,誕生的就是瞎子阿炳;好在生逢盛世,那麼我們當代的「游吟詩人」——民謠歌手,依然靠手藝吃飯,保有了流浪四方的氣質和追求理想的詩意。

坊間有戲言——「女生與前男友之間隔著一萬個民謠歌手」,頗有一些民謠歌手女粉絲是被大學裡的前男友引入民謠愛好者的行列,但往往大學畢業後,終因現實問題的打擊,轉而與詩意萬分但金錢不足的男友分手。因而,民謠歌手也是「詩意前男友」的「疊影」,是女生心目中暗藏一個小抽屜里不忍碰觸的破碎過的心。

好在,央華戲劇讓這些理想在舞台上活了起來,讓我們「只有雲知道」的遍尋不到的「雲之島」,暫時浮現。(朱光)

來源:新民晚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