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通辦」推動效能提升,復旦大學信息化建設致力打造智慧校園

中國網 發佈 2021-08-12T01:51:36.943127+00:00

2020年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任務的收官之年,也是復旦大學建校115周年。

2020年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任務的收官之年,也是復旦大學建校115周年。長期以來,復旦大學秉持著「以人為本,服務優先」的理念進行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高度集中數據資源,廣泛整合業務流程,將業務服務集中由專門的部門和系統來承擔,實行統一管理、內部協調、協作實施,實現信息化「一站式」服務。

落地「一網通辦」重大改革理念,推動效能提升

7月10日,《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正式發布,上海「一網通辦」經驗作為經典案例被寫入報告。「一網通辦」是上海探索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一項重大改革,在全市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創新理念深入人心,框架體系基本建成,階段性成效初步顯現,群眾和企業的使用率、好評度不斷提升。復旦大學網上辦事服務大廳(以下簡稱eHall)於2015年9月上線,是「一網通辦」理念在高校信息化服務中的實際落地與充分顯現。

作為走在國內高校前列的信息化服務改革實踐,它經歷了從URP門戶、Portal門戶到eHall大廳的演變,探索出常態化持久化的「一站式」服務建設模式。eHall以師生需求為根本出發點,以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為基石,依託服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台,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打通信息壁壘,打造智能融合體系,加快eHall和線下綜合服務窗口建設,最大限度減少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務水平,著力打造「審批最簡、流程最優、效率最高」的師生服務體驗。

堅持「以人為本」,持續優化服務體系

復旦大學信息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始終以教師和學生為核心,深入調研師生在應用建設、服務體驗、數據共享、校園治理方面的需求,凡與師生教學、科研、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政服務事項「應上盡上」,整合現有各職能部門碎片化、條線化的校務服務事項前端受理功能,依託eHall作為「一網通辦」總門戶,打造網上校務服務統一入口和出口。

堅持對eHall平台架構進行優化和完善,及時響應校園服務的快速疊代要求,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信息化服務需求,從而增強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建設「一網通辦」的過程中,相關的規劃、建設和服務都以師生為核心,關注師生的信息化需求和服務體驗,強調信息化服務質量,近期上線的「復旦學術成果(論文)統一認領平台」便是這一原則的生動體現。

該平台由復旦大學圖書館和信息辦聯合開發,支持教師對發表的論文數據進行認領和添加,審核通過後的個人論文成果數據將同步進個人數據中心「論文成果」模塊,方便教師管理個人學術論文數據和各類填報。過去,教師在填報個人學術成果時,會遇到多個系統、數據雜亂、反覆填報等問題,現在有了學術成果(論文)統一認領平台,教師只需登錄eHall平台,搜索「學術成果」進入服務,即可查找並認領已發表的論文數據。目前,該系統支持對發表年為2009-2020、署名單位為復旦大學的論文進行認領,審核通過的論文可上傳全文,圖書館將對論文進行存檔。

探索創新綜合管理模式,致力打造智慧校園

在逐步完善「一網通辦」服務體系過程中,跨部門業務協同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提升,機關效能改革深入推進,審批事項得到最大程度精簡,各辦事流程實現優化加速,實現了智慧校園的建設願景。

復旦大學信息化建設持續完善「一網通辦」數據治理體系,通過建立數據質量管理機制、建設數據質量管理平台、建設「智慧校園數據云」平台等,實現數據匯集互聯和共享應用。同時,探索「一網統管」精準治理體系,統籌、加強學校各類系統互聯互通,通過將校務數據按照業務主題分類,結合業務應用場景,建設不同的應用分析模型,分析數據規律,挖掘內在知識,賦予校園更多「自我感知」、「自我判斷」、「自我調整」能力。目前,已經通過個人填報「一表通」平台、院係數據中心、駕駛艙平台等建立了面向個人、二級單位、學校等不同角色的層次化數據服務生態環境,以流程梳理和數據共享驅動「一網通辦」的建設,從而優化了學校「雙一流」建設的軟環境,助力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展望「十四五」,復旦大學信息化建設將繼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先進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構建具有前瞻性的智慧校園,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