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聚焦哪些新機會?年輕化的新消費正在崛起 指數化投資備受青睞

金融界 發佈 2021-08-11T23:26:25.429551+00:00

由私募排排網主辦,世紀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聯合主辦,華西證券、平安證券、雲溪基金、潼驍投資協辦,深圳市私募基金商會支持,主題為「大變局·新時代·勇破局·啟遠航」的「2020年第九屆中國對沖基金年會」於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杭州洲際酒店隆重舉行。

由私募排排網主辦,世紀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聯合主辦,華西證券、平安證券、雲溪基金、潼驍投資協辦,深圳市私募基金商會支持,主題為「大變局·新時代·勇破局·啟遠航」的「2020年第九屆中國對沖基金年會」於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杭州洲際酒店隆重舉行。年會特邀對沖基金精英代表聚首,共同探討對沖基金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展望對沖基金行業發展的新未來。

在18日的大會主論壇上,就「複雜環境新時代:全球宏觀與機會風險」的話題展開了圓桌對話。

嘉賓陣容:

平安證券研究所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先生

雲溪基金總經理陽勇先生

潼驍投資資產配置部總經理吳昊先生

盈陽資產總經理傅夷先生

謝諾辰陽投資總經理朱威先生

以下為本次圓桌對話的精彩內容摘錄:

賈 志 平安證券研究所基金研究團隊 執行總經理

賈志:現場各位嘉賓我是來自平安證券,在研究所做基金研究,覆蓋公募和私募。

陽 勇 雲溪基金總經理

陽勇:大家好,我是陽勇,陽線的陽,勇敢的勇,我的名字很適合做股票,尤其是股市多頭策略。我們公司的名字叫雲溪基金,主要做多頭策略的,謝謝大家!

吳 昊 潼驍投資資產配置部總經理

吳昊:大家好我是潼驍投資的吳昊,現在從事為機構客戶來制定各種低風險、穩健收益的整體解決方案。

傅 夷 盈陽資產總經理

傅夷:我是盈陽資產的傅夷,是本土的私募管理基金,在2014年成立到現在有六年多的時間,在這些年當中我們發展了很多的策略,主要股票多頭和量化策略為主。

朱 威 謝諾辰陽投資總經理

朱威:大家好,我們是一家在廣州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公司,辰陽是早上七點到九點的太陽。

主持人:大家對2021年整體的看法,先請賈總談一談明年宏觀趨勢會怎麼樣,會採用什麼樣的策略?

賈志:對我們做基金研究的同事來說一般不會思考的太細緻,因為我們更願意看三五年以上的中長周期的資產配置,2019年到2020年大家感受到了市場表現還是非常不錯,尤其在特定的賽道裡面,很多產品都是出現了大牛市當中的表現,我個人覺得基於我們過去A股30年的不太清晰的規律,我覺得明年市場還是大家在參與的時候,還是應該做好相應的防守,因為我覺得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持續在變化,過往這些表現很難永遠的持續下去,所以大家要對這樣的市場特徵,可能有的變化有一個充足的心理準備。

主持人:對可能有的變化做好心理準備,我們說黑天鵝沒辦法預判,灰犀牛有沒有呢?

賈志:我覺得最大的特點就是最近這兩年,我們大家會發現,至少在指數上還沒有像過去2006、2007年或者2015年那樣全面牛市,我們現在叫結構性市場,並且我們還發現,熱點也並沒有呈現發散的狀態,仍然是耳熟能詳的幾個賽道裡面,這樣的表現並不是非常強勢的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應該是階段性,那大家就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已經持續了兩年了,還會不會按照這個節奏繼續下去,我覺得是要思考一番,或者要打一個問號的。

主持人:能不能說一說您心目中會怎麼定義現在市場的位置?今年有很多人喊牛市,你覺不覺得這個算牛市?如果算的話是出在頭部、中部還是尾部的位置?

賈志:因為我們市場是單邊市場,對於所有參與人當中,大家心目當中都希望是牛市,對於牛市每個人的看法也不一樣,現在叫結構牛,從周期看也有周牛和月牛,但是現在上證指數仍然是在這個位置上,很多人都總結過,那都十年了。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大家要對市場也不能只看未來看多、看好,因為市場是兩面的,牛和調整始終都是捆綁在一起的,不存在只有單邊,並且大家必然是接受了一個必然接受另一個。

現在這個位置上,可能也是我們投資人比較關心的,現在這個位置,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它持續兩年了,我覺得這個市場沒有永遠,所以大家還是要謹慎對待。

主持人:剛才簡單來說您對當前的看法,第一,結構的上漲,熱點沒有發散,又持續兩年了,這個觀點已經很明確了,你說謹慎應對,具體怎麼才叫謹慎應對呢?貴公司會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呢?

賈志:我們在基金配置上會加大對黃金的資產配置,也要配置一些利率債,這樣的基金產品,這樣的做法並不是為了超額收益或者調高自己的投資目標,更重要的是做防守。我覺得未來投資的路是很長的,不是什麼時候都保持進攻狀態才是最佳的姿勢。

主持人:接下來陽總談談個股的問題,宏觀問題問一下吳總。

吳昊:我們這麼想,整體思路跟剛才賈總一致,資管向來看漲,短期的波動很難預測的,所以我們應對的方式有幾點:第一我們希望建立應對不確定性的行為規則,而不是去試圖建立一個短期判斷後勢的分析框架,這可能是更全面地方法上的不一樣。

如果硬要說2021年未來可能的變化,大概有這麼幾點:第一總體來說因為增速的下降會導致利率中樞水平的下滑。第二,不管境外還是境內更多的不確定性的風險因素在累積,包括境外疫情是不是能夠得到控制,境內股票牛了兩年了,未來的股票是不是還能再創新高?中國能不能突破三年的牛市的瓶頸?這些不確定性的因素肯定是在增加的,這代表了波動在增加,落到投資策略上,或者產品品種上,私募基金要提供有確定性收益的解決方案,這兩年比較火的是隨著資管新規銀行的剛兌取消,銀行理財的實質化管理、固收+被提上議程。

潼驍做了產品,這種趨勢之下,我們講了這麼幾點,第一個我們希望通過從資產配置、資金的分配,轉化為策略的配置,然後達到對風險的分散。通過多元分散和低相關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到策略層面上或者投資層面上的以不變應萬變,而不是預測未來六個月會怎麼樣。然後調倉,這可能是個人投資者而不是機構投資。

第二個應對剛才我說的判斷,在固收+領域我們要回答的問題,到底什麼樣的策略才是一個真正的固收增強策略。我們一直討論這個問題,以固收增強之名,行固收增強之實。傳統是用20%的股票增強加80%的固收,也試圖用打新增強固收資產,也試圖信用資質下沉增加槓桿,應對剛才說的所謂2021年的未來宏觀不確定性的判斷。

我們潼驍認為一個好的增強策略,可能需要在邏輯上必須是要穿越牛熊的,因為固收本身是穩健的資產。第一,波動性不能太高,所以我認為股票來增強固收不是好的固收增強。第二,它需要比固收的投資效率更高,因為波動不變,收益增強,那你增強的是夏普比。第三,高頻能不能用來增加固收,我們認為不能,因為體量有限,固收盤子很大。最後,固收最好是負相關,如果你的問題2021年會怎樣,我們會說2021年和2020年一樣。我們會應對不確定性的行為規則應對2021年的高風險,會用真正的固收增強的方式為固收組合做增強,會倚重策略多元分散低相關應對各種未來不確定性,或者黑天鵝等等。

第三個,我覺得雖然大家都在說國祚綿長,我也跟大家想法一樣,我們看好中國的基本面,尤其中國在疫情以後是第一個反彈起來的,現在經濟開始復甦,從投資角度來說分散永遠是永恆的主題。所以我想說,2021年可能大家要看一看全球的投資機會了。歷史上中國投資全球不管中資美元債、港股還是說在亞洲的,真正的投資全球,比如交易如何在全球層面進行執行,要真正把投資人的風險分散到全球。這個作用可能要比對中國利率權益品種的短期預測,可能更具有戰略意義。

我剛才講了三個,一個是通過多元分散低相關多元策略來構建絕對收益的解決方案,第二個是尋找到一個應對利率中樞下降,銀行破剛兌以後真正的固收增強方案。要以固收增強之名,行固收增強之實。第三永遠不要忘了,中國雖然大,但是中國永遠是世界當中的一份子。關注中國A股,關注中國的利率權益貨幣政策,金融經濟指標,也別忘了想一想如何通過私募基金,非公募的機構參與到全球投資當中去。

主持人:歸納成三個方面,第一不做預測而做對策,第二分散,第三個可以開始放眼全球的機會,具體怎麼做大家回頭可以跟吳總做交流。接下來我們問一下傅總。

傅夷:最近跟同行交流比較多,大家都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因為在過去兩年時間裡面,整個證券市場表現非常好,大家都擔心是不是在2021年這個市場會發生一些變化,因為A股市場很少有這麼長時間的牛市。

和同行交流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一個情況,能夠看的明白的好公司、好行業,股價都很高,剩下的換什麼,換倉要不要換,這也是困擾我們行業的基金經理目前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包括2021年時間節點,有一點可以確定,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會下降,這是我的基本判斷。

對於會不會有牛市的看法,能夠延續下去這樣的看法,或者明年大家怎麼做?我覺得從兩個方面來講:第一,明年可能是我們證券市場的新一輪牛市之後途中跑的階段,我們已經往前沖了一段了,而且這個牛市持續的時間會很長,為什麼做了這樣的表述?因為我覺得我們市場的參與者的結構,和市場資金,以及最高層對於證券市場的定位都發生很大的改變。早些年看到金融從業者的時候,我都覺得是我們的競爭者,在三年前、五年前的時候,看到很多P2P公司剛兌16個點,18個點之後,把投資者都吸引過去的時候恨的牙痒痒,當銀行理財經理跟客戶講我這裡有幾個點,五個點、七個點,甚至更高的一些固收類的理財產品的時候,我感覺我的表述和客戶的表述會顯得很無力。

但是從這兩年,尤其今年開始,我感到其他金融行業從業者,都是我們的夥伴,都在給我們找錢,都在往證券市場引導資金進來,因為打破了剛兌,大量資金持有者,財富的持有者,他們的投資行為資產配置的行為都發生了根本星的改變,從證券市場來講的話,面臨著非常大的機會,而這樣的改變是長期的,這個階段剛剛開始,未來兩三年這個過程還將延續下去。

這個市場當中有更多的資金來參與到裡面的時候,我們作為一個專業的投資人,作為資金的管理人,我們的機會也是更大的,證券市場發展和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也是會有更大的發展,所以我對明年的整體市場的判斷,我不會過於謹慎,但是我覺得明年市場風格一定會發生改變。因為現在的階段大家都有一個風險偏好的改變的過程,這兩年賺錢的邏輯在未來的兩年未必能賺錢,未來兩年一定有新的賺錢的邏輯產生,當這個邏輯再次被統一的時候就會失效,這是長期以來的規律,所以我的判斷就是這樣。

朱威:我覺得站在2020年還是要看一下疫情,疫情的演繹進入到疫苗和疫情控制的科學有效的結果的清晰階段,有可能急劇收縮的海外需求又能夠同時共振的釋放出來,所以第一個我想提到的關鍵詞是大宗商品,可能是值得大家在復活節前後去看的,全球需求的共振復甦下的交易性的機會。

第二,估值擴張的A股行情,跟EPS盈利為第一性真理的行情是不同的。特別是在一些預期不高的行業,基於產業趨勢演變的理解。舉個例子白酒行業大家都知道,產銷量是在下滑的,但是白酒行業產生了很多盈利,包括高端競爭力,背後實際上是消費需求的迎合帶來了一些公司發展的機會,以及公司內在價值提升的機會,可能會在更多的行業發生。所以有一些公司,可能是暫時只有業績沒有估值邏輯,或者說沒有成長邏輯,但是它的業績持續發生之後,可能又會被市場總結出來它的邏輯,這些公司也是未來值得我們去挖掘,可能還會有研究不充分的機會,值得我們重倉。我想對明年的展望核心講這兩個點,謝謝大家!

主持人:剛剛說關於商品,您覺得復活節前機會還不錯,我不太記得清楚復活節是幾月份,第二為什麼復活節前呢?這個時點有什麼講解嗎?邏輯是什麼?

朱威:更多的是對一個邏輯和觀點的認同的分享,因為這兩天我很意外,有很多期貨的朋友在會上一起探討,所以我看到這樣的觀點,我很認同,把它分享給大家。所以我的第二個觀點是我的核心觀點。

主持人:關於股票這塊,可能有一些有業績的,但是大家沒有發現邏輯,未來能夠不斷穩定的增長,大家可能會挖掘出值得看好的邏輯,是不是你們現在選擇相關的標的,可能更看重的是眼前真實的業績,這個會不會成為你們看公司最主要的一點?

朱威:是的,我們覺得私募證券基金的管理,底層還是絕對收益的邏輯。選什麼樣的股票,在2018年還能夠賺錢,這也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2018年我們的主動管理確實是有正向回報的一年。

主持人:接下來請陽總聊一聊,A股您覺得明年會怎麼看?

陽勇:首先明年上半年是個牛市,疫苗研發不出來全球放水,股市漲,疫苗研發出來經濟復甦,股市還要漲。

第二點,從2008年到現在美國已經12年牛市了,索羅斯很牛,經常做空東南亞、歐洲賺了很多錢,但是2016年做空美國,結果怎樣?2016年以後美國一直走牛市,所以索羅斯都判斷不了,我們能判斷了嗎?最好的策略是繼續看多。

第三,A股現在已經開始機構化,還有一個海外的資金開始主導A股的價值和價格了,這時候我們會發現,A股的股市模型已經朝著港股、美股走了,我2009年開始炒港股和美股,只買第一且唯一。什麼是第一唯一?用最好的賽道最好的股票,買股票為了發財,不是為了12%的年化回報,因為貨幣的增長都是過去30年都是8%的貨幣增長,12%根本不可能成為有錢人,好的優秀的公司很多都是30%以上的高速增長,很多公司都是十年、二十年年化30%的增長,這些股票一定是幾十倍幾百倍的大牛股。如果看一個公司估值高或者低,像眼科2010年的時候,一上市80倍。以估值的眼光去看,這個公司根本沒辦法下手,但是以產業的邏輯去看,尤其是以高瓴資本為代表的一段市場PE機構去看,根本不在乎當前估值,只在乎你是不是鑽石,十年以後這個股票還能不能漲五倍、十倍,如果2030年還是原地不動,沒有任何價值。

所以我們做投資的時候,不要太多的金融思維,要更多的產業思維,這個在2030年到底能不能漲十倍、二十倍,這個是我們首先要想清楚的問題,所以不要太在乎股市的波動。今年二月份我就吃了虧,我們買的一些白酒、醫療服務的股票現在漲兩三倍,但是我們業績才80%,當大勢不好的時間,要減倉,不減倉不行,萬一成為灰犀牛也麻煩了。

我回頭看,也仔細想,為什麼巴菲特一定在奧馬哈小鎮裡面生活,不願意在紐約裡面生活,因為信息和情緒會傳染的,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一定是產業,一定是上市公司優質的股權。超額的利潤回報,來源於上市公司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所以我覺得大家一定要堅定拿好好資產,10年以後20年以後,都能成為億萬富翁,幾十億的富翁,不要在乎大盤的波動,因為黨和國家一直在愛護和關注我們的股市,中國的指數一定會像美國一樣平穩增長。

主持人:一開始您說,明年是牛市,因為疫苗研發出來經濟復甦會漲,疫苗研發不出來全球放水也會漲,我還聽過這樣的說法,經濟好的時候上市公司上漲是因為業績驅動,經濟差的時候上漲是由於流動性放水刺激、政策刺激,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最怕的,不好也不壞的情況下,可能政策也不會做出太多的干預,有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陽勇:這就是2018年的情況,經濟面、貨幣政策都不友好,這時候會出現A股、港股震盪趨勢會加劇。最近兩年經濟好、貨幣好,但垃圾股漲不動,好股票一直在漲,所以放水對垃圾股沒有效果。如果大盤明年大幅振蕩,我認為垃圾股、邊緣性股票會加速下跌,因為中國很多板塊的龍頭股都可能屬於假股票,以後重心會慢慢下沉,因為從股東投資回報來並不創造價值。2021年我覺得上半年流動性相對來說比較充裕,所以整體來說市場是非常好的,下半年流動性可能收縮,好股票可能頂的住,邊緣性的行業小股票,立馬就打回原形了,估值向港股靠齊。

港股有的業績增長百分之百,市盈率只有五六倍,而且主營業務也不差,如果A股上市至少是50倍的估值,那你怎麼理解?來A股買什麼?一定買高價股,高PE的股票,龍頭股。我們判斷股票的PE,有幾十種估值方法,以A股醫藥為例,有製造消費、科技三個行業屬性,一個公司可以用三種估值方法進行混合估值,所以說,A股的估值方法至少有幾十種,如果純粹以PE估值的話,投資水平不是跟小學生一樣的嗎?我們的投資水平如果只是小學生一樣,那還要基金經理幹什麼呢?股票的估值一部分是數學、科學,一部分是藝術,但是我認為,不管是數學也好,還是科學也好,還是藝術也好,最根本的還是要回歸到產業的邏輯,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未來十年能不能創造幾十倍的價值,成為幾十倍的牛股,這是我們要想清楚的問題。

主持人:剛才很多人都很認同陽總的觀點,接下來賈總,您給我們說兩句,您不是說覺得已經兩年走強了,接下來你對於短期或者明年開始的接下來幾年會有什麼樣的,或者您應該不是太認同還是牛市吧?

賈志:我並不是看空,我是從基金配置角度,站在相對中長期的周期里思考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在我們A股大背景下,我們過去30年了,至少牛短熊長這個事情能得到普遍共識的,我們都知道在全面牛市的時候,實際上大家體驗最好的,因為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大家都會有很好的收穫,可是如果市場進入了回調期,最先倒下的就是一些加槓桿的人,隨後就是一些不做回撤的管理,仍然是路徑依賴,包括很多機構。

我們在過去A股的歷史當中,倒下的機構數不過來,包括回到私募這個圈子裡,我剛才很認同陽總的觀點,用產業的思維去看,但是這個我覺得是很理想化的狀態,比如說我們普通投資人就是連機構都沒有那麼長的思維,如果沒有那麼長,那還用產業思維思考,我覺得就是一個悖論,就要把這個市場特徵的變化充足的心理預期,我覺得生存的周期才能更長久一些,至少在我們私募裡面,預警線、清盤線擺在那裡,追求絕對收益,如果也是用集中持有,自己認為的優質個股,你忽略流動性的管理,忽略了回撤的管理,我覺得每一輪倒下的,我們很快就會忘掉,至少在我研究基金的過程裡面,我有些還是印象很深刻的,他們當年的那種豪氣,其實存在的都很短暫,大家忘的也快,基本上是這樣。

對於現在參與市場的機構和個人來說,敬畏市場,對這個市場的未來變化,不確定要有充足的心理預期和準備,不是一件壞事兒,並且能讓你投資的路更長久,並且如果波動率降下來了,穩定性會更好一些,假以時日我們就能感受到複利的效果,否則某一年翻倍,加了槓桿或者不加槓桿某一年攔腰,大機率好多年就是在原地徘徊,原地徘徊都是不錯的結果了,很多人被市場淘汰掉了。

比如有量化的大佬分享,他們有個觀點,他們特別喜歡這個市場,因為這個市場有諸多的個人投資者或者一些機構,給他們提供了充沛的流動性,這個說的比較中性,現在有個可愛的詞彙叫「韭菜」我覺得就是這樣,到底做什麼樣的選擇,還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有觀點跟大家分享了,在現在這個時點面對明年,大家用歲末年初的時候,大家都要有對風險的充分的認識和敬畏才可以。

主持人:您覺得在任何時候都要對風險有敬畏,再好的年份也會有風險出現,能不能描述一下在您心目A股是什麼樣的情況?比如振蕩,還是分化的很厲害?

賈志:因為很久不做策略這類的預測,早就不太相信這個事情了。既然主持人有明確的問題,我也大概說一說我個人的體會,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和任何機構的觀點。我覺得2019-2020資金太過集中於特定的行業和賽道,比如現在大家看到的仍然還再繼續開拓的白酒,這樣的事情不奇怪,不同的歷史階段都在發生,包括大家探討明年的機會是不是科技更好,看好科創50,其實這個不是新鮮的詞彙,2000年那幾個牛股最後坍塌的都是科技的概念,因為可以在網際網路上賣它的產品就是科技股。

大家在最興奮的時候,同時還要保持一些冷靜,科技絕不是三兩年的事情。可能是中國十年、二十年持續做的事情,並且科技上市公司當中,和擬上市公司當中,成功率不會特別大,可能是加速淘汰,最後才能見金的結果,美國也是有了這樣的先例,facebook蘋果這樣的公司確實很牛,我們誰還記得被淘汰的公司呢?一定是幾十倍、上百倍獨角獸。從這個角度而言,明年大家都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被市場情緒帶節奏,甚至說服了自己,那個時候恰恰要逆向思維一下,否則太過於興奮的話,可能危險就隨之降臨了。

主持人:吳總你們是給大家提供策略化配置的服務,具體到您自己對於市場會不會有一些判斷呢?

吳昊:首先我個人和賈總整體價值觀是一樣的,不喜歡短期預測,今天所有的嘉賓在預測的時候,其實都是從短期回報的角度,從回報率的角度。因為在預測價格走勢,估值也好,其實本質上背後對應的是回報。我們作為私募基金,作為一家多元化的量化策略的提供者,我們向來不從短期回報來談事情、來做策略,我們認為那個東西是非常不靠譜。說的學術一點,價格本身沒有自相關性,什麼東西有自相關性呢?風險。所以如果要預測A股的行情,可以換一個思維,想想風險,通過預測風險我覺得相對來說是更能夠勝率高一點。

預測回報的時候通過EPS、PE,預測風險可能就是換了一個視角在說預測A股了。風險你們可以從勝率和盈虧比來看,有兩類賺錢模式:一類一直在賺錢,但是一直賺小錢,突然來了黑天鵝事件,把以前的賺的錢都虧掉。第二種天天在試錯,比如價值投資,一直低買入,試錯成本很高,甚至中長期之內是微虧的,但是要麼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然後把前面的虧損補回來了還有的賺,這叫低勝率高盈虧比。

預測價格回報,從PE和EPS角度,預測風險可以從勝率和盈虧比角度。我不喜歡預測,橋水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分為四種經濟狀態,做風險評價的配置,每種經濟狀態選擇支持這種經濟狀態的合適資產。我偷換概念,現在分析A股又不喜歡短期預測,如果要預測,我希望從風險的視角預測怎麼辦?偷換橋水的概念進來,不是四種經濟狀態了,而是橫軸是勝率,縱軸是盈虧比畫成四個象限。在四個象限裡面,配置符合這一象限特徵的子策略,有些策略是高勝率低盈虧比,有些策略是低勝率高盈虧比,有些策略是中規中矩,勝率不高、盈虧比也不高。但是所有人都希望日日賺、年年賺,每把賺個大的,但是這件事情要通過真正在風險層面上做耦合,要多元分散低相關才能實現的。

買100隻股票不叫分散,買一個股票小盤基金加一個CTA量化策略,再加高收益證券基金不叫分散。因為背後對應的賺錢模式是一樣的,背後對應的是流動性寬鬆,對應的是經濟的復甦。所以真正的分散是在風險層面上做耦合,而不是資金的分配,更不是選幾個股票基金,選幾個證券基金,選幾個量化CTA基金就叫分散。所以風險層面上要把所有的投資邏輯,用一定的權重分散在以勝率和盈虧比組成的四個象限下,這是風險視角的分散。套用橋水的理念,我在四個風險狀態下,做等權配置或者風險評價配置,這是我們應對A股權益,其實也是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的一種方法。

所以,A股未來怎麼辦?我建議大家從風險視角來看待問題,具體的量綱一個是勝率一個盈虧比,每個經濟狀態裡面配置相應的策略。有些策略高勝率,有些策略高盈虧比,好複雜怎麼辦?找私募基金找量化基金,由他們解決,這當然不是非專業投資者能回答的問題了。但是這個理念如果認可的話,我覺得視角就對了,就擺脫了對完全是隨機遊走的短期回報的希望預期,所以我整體是非常同意賈總的價值觀。但是作為量化私募,作為具體的基金經理我提出了更明確的方向。

主持人:您表達了對A股未來的看好,但是具體您比較關注或者看好的方向在哪裡?

傅夷:我認為從目前這個時間點往後看,整個市場的風格肯定會在未來一年發生一些改變,從這兩年的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明年很有可能會失效,自上而下選股的方法會顯得比較困難,因為一些能夠看得到的增長性的行業,整體的估值都已經比較高了,證券市場有個特點,當有一個預期形成的時候,這個價格一定會超過預期最後兌現的情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明年的有一些要獲得一些超額阿爾法的話,從自己的企業發覺這個方法要調整一下。

我們自己這些年產品管理下來的經驗當某一年表現特別好的時候,第二年一定不用這個方法幹這件事兒,像15年我們都有同類產品排第一,16年把所有的多頭產品結束了,做相對價值,18年做的還可以,因為比較謹慎保守做的還不錯,也有產品排第一,到2019年我們開始大膽往前做,做股票多頭的策略。

所以說,在明年的時間點上,我覺得有兩個點是我目前能夠看得到的,一個是新的一些消費品種,上一輪有一位嘉賓講的和我的想法非常接近,現在年輕人消費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會帶來一些新的消費機會,我們在消費的時候,在70後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從非常落後和貧窮的環境下長起來的,我們對國外的品牌,對於進口的商品會有天然的高高在上的感覺,會有很強的認同感,但是對下一代來講,95後、00後,會發現我們中國生產的消費品,中國生產的文化IP都比國外的好,更加有認同感,所以這裡面會有很多新的機會。包括新的一些消費品牌的形成,還有一些新的文化的形成。

另外文化娛樂行業,2020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整個產能去的很厲害,但是我覺得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的消費娛樂文化在這個產業方面的消費,只會有形態上的改變,但是總額一定有一個高速的增長會在,而且這個板塊今年是被全市場拋棄的,因為確實受影響太厲害了。所以最壞的東西我們看看有沒有亮點,最好的東西我們看看是不是要保持一些謹慎和冷靜的頭腦。

主持人:具體到方向上,剛才您也說了自下而上的找機會,也指了一些方向,偏年輕化的方向,我在想有好多東西是比較重疊的,比如說新能源車有很多年輕人是能夠接受的,像消費電子、無線耳機、智能穿戴都是跟年輕人相關的,怎麼區別呢?年輕人喜歡的業態,也不是很小的範圍,所以如果在選的時候會重點看哪些指標,或者信息?

傅夷:主要還是看市場前景或者增長前景有多大,而且現在被認知到哪個程度,有些是沒有被發現的,有些已經浮在水面上的,有些還是在沒有話語權年輕人層面已經鋪開來我們能夠看到的,剛才講的礦泉水我們看到農夫山泉,我們還以為是礦泉水,其實更多是年輕人喜愛的一些新的產品品種,包括甚至有咖啡。一個邏輯從小眾到大眾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股價從低到高價值被發現的過程。

主持人:其實還是在消費大的方向下偏年輕化的一些產品中尋找一些機會,我們再來聽一下朱總,具體方向上有什麼看好的領域?

朱威:在傳統製造業裡面還是有一些機會的,第二在數字經濟領域,因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到應用層和內容層,這裡面可能是更值得我們期待的。另外我們認為在一些消費品領域,還是有一些公司它的產品力還是很強的,但是過往可能在市場、渠道層面,或者說在組織文化層面,不管是因為這樣那樣一些原因,沒有釋放的,在未來社會的新的一些零售也好,新的生產關係也好,新的信息技術的在應用層面的賦能也好,可能還會有一些消費品公司,產品力不錯的,但是現在可能整體市場充分的預期還沒有形成的時候,我想這一些公司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主持人:我們知道現在指數化投資是世界上的主流,請賈總分享一下的未來的趨勢是怎樣的?

賈志:我是做基金研究的,一直關注這個行業,指數化投資在公募這兩年發展的特別快,第一總規模特別大,早就一萬多億,現在要奔兩萬億去了。

第二,我們指數的產品覆蓋的越來越全,除了傳統的一些寬基重點行業指數以外,我們又開發了更多的主題基金,甚至覆蓋了大宗商品,像玉米這類產品我們現在都在覆蓋,還包括一些投資海外,我們現在有法國的ETF、日本的ETF、越南的ETF,還有印度的,從指數化投資來看,我們發現提供的產品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利於我們實現資產配置,現在有一個新的趨勢,如果對超額收益不是那麼期待的話,你要想完成資產配置,ETF綽綽有餘就可以用了,這個是現在的現象。

我們也在關注歐美一些成熟市場的發展歷程,目前也是被動投資占比越來越大,所以這個應該是整個投資的大的方向,到目前我們看國內市場還沒有說可以東風壓倒西風的狀態,我覺得未來發展應該是這樣的方向,也就是說隨著投資人逐漸成熟,大家會發現在追求超額收益這條路上,是極度的坎坷,大家回過頭來就會更加關注指數基金的優勢,最後就會願意謀取市場的平均收益,這個我覺得是未來的大方向。

同時,我們還發現現在有一些新的創新,比如smart beta,用投資的理念和投資的策略,或者背後是非常優質的投資團隊,他們可以不停持續的生產相應特定的指數,隨後就能夠開發出相應的產品,我覺得它也可以彌補被動指數純被動的特點,未來也會給投資人提供更豐富的產品。

指數投資說的再具體一點,它有流動性好、持有成本特別低這樣的優勢,我覺得將來大家會廣泛的接觸這一類的產品,在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印象都是被動指數產品都是機構的偏愛,覺得普通的交易投資人,對這個關注有限,但是通過這兩年和券商的一些交流,包括我自己本身也在券商,看我們自己的數據,我們發現普通的個人投資者對ETF的關注越來越多,我們的客戶構成自然而然客戶的數量在持續的高增長,這是目前的特點。

主持人:能不能請您點評一下科創50ETF?

賈志: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創新的產品,並且很及時,我們有了科創50指數以後,我們的產品很快就落地了,大家也關注一下細節,當時批覆的也非常高效,但是大家對待這個的時候,就是一個工具,跟其他被動產品最大的不同,在於交易機制,上下20%的,一定要相信它是被動的,是不做任何的主觀的調整,你看好科創50的未來,你就看好科創50ETF就好了。但是它的波動太大,我覺得個人者,因為投科創板是有門檻的,但是投科創50ETF卻是很容易的。儘管交易門檻降低了,但是產品本身的高波動、高風險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要看好未來長期的發展趨勢,那麼現在的這筆投資,你的資金周期是什麼樣的,如果是短期的錢,我覺得到這裡面是很難受的,因為很容易會在波動裡面讓自己慘重,但是如果是一個看好未來的長期,我可以放三年、可以放五年,甚至可以放十年,我覺得還是OK的,未來還是大有可為。

主持人:請吳總談一談現狀,以及未來的趨勢。

吳昊:我覺得首先隨著ETF種類越來越多,市場流動性為什麼好,可以解決中國資本市場一個最難的難題,大家都想做大類資產配置。但是中國根本就沒資產,配來配去都是股債配置。問題是股是年化30%的東西,股債是年化2%的東西。首先不叫大類資產配置,叫做股債輪動,其實股債輪動也算不上,叫做A股擇時才比較準確。一個幾乎不動的東西和一個年化波動30%的東西是中國的「大類資產配置」。在ETF品種繁榮之前,本質上就是A股擇時,因為只有兩元資產,一個有幾乎不動,另外一個高波動。那個其實就是去簡存繁了,所以在ETF基金繁榮壯大之前,中國根本沒有大類資產配置。其實就是A股高波動擇時。但是ETF開始讓中國的大類資產配置還原,大類資產配置首先得有資產,所謂的優化二類資產一個30%另外70%,你怎麼優化?必須三個以上的資產才能優化。這是ETF指數化投資,投資策略為大類資產配置提供了一個解決了核心問題的方案,它有資產了。我們現在看到還有幾個問題,第一這個資產也不多樣,流動性非常小,日均成交量兩千萬不到,根本不能用來做大類資產配置。

我們就說場內能交易的ETF。美國搞來搞去就是納斯達克,新興市場是沒有的。中國缺的最大一塊是信用債的ETF,我們很希望公募加把勁,給私募提供更多的投資管理工具、配置工具。我希望能儘早看到信用債的ETF基金能出來。境外覆蓋東歐、覆蓋更多的商品,別總是一個黃金,總算出來兩個商品期貨了,一個農產品一個金屬,但是流動性太少了,大家幫著做事兒,讓我們有活可干。我們認為我們是真正大類資產配置的教科書式的投資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現在在中國境內做指數化投資,大家老是說指數化投資等於ETF,其實不一定的。ETF只是一個被動化的工具,給投資者一個工具來複製某一個指數或者某一類市場,但是這個理解太狹義了。其實我更喜歡把指數化理解成,我們是對沖基金,我老喜歡講策略。公募基金提供ETF就聯絡到投資工具,我們私募基金會說指數化投資是一類指數化的策略。其實賈總點到一點點smart beta。指數化也可以在一個高波動資產上擇時,那是散戶行為。機構一定是在低風險平穩凈值上加適度槓桿達到收益。大家都貪婪,但是賺錢的方式不動,我們不喜歡在高波動資產上扮演短期的神,來擇時提供高阿爾法。我們希望在低波動穩定資產即策略,策略即資產,所以指數化投資是指數化策略。如果能把一個策略指數化,而這個策略本身能夠提供一類新資產,它的風險、回撤、收益更好的滿足於中產階級的典型投資需求,那這一類的指數化策略,其實可能是市場更需要的。因為一旦一個策略被指數化,它代表的是定價透明度的提升,代表流動性的提升,代表市場有效性的提升。所以這是第二個層面的理解指數化投資,不要老拿指數化的ETF,多弄幾個ETF,各個行業的ETF有了,弄更細行業的ETF。

緯度二,能不能把一些更標準化的策略被指數化,供投資者進行配置。這是指數化投資第二層意思,不是ETF,是指數化的策略了。這個目前潼驍在實踐,但是金融持牌機構還沒有走到這個階段,還在討論ETF的問題。

主持人:最後我想問一下陽總,關於具體的行業您剛才談了大勢方向上很看好,我知道您是學醫藥的,也在醫藥公司工作過,其實之前重點配置的是醫藥,這個階段上對醫藥股未來的前景怎麼看?

陽勇:我認為白酒、醫藥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很多人認為白酒、醫藥是防禦性板塊,因為它們內生增長比較快,所以大盤跌它抗跌,但是大盤如果跌多了它們也會跌。白酒是受經濟周期影響,醫藥有一個政策周期,政策有時候突然出個什麼政策,比如2018年疫苗事件爆發了,你也不知道會出什麼樣的政策,政策嚴厲程度怎麼樣也搞不清楚,所以醫藥會有政策周期,這是它的風險。

就是因為它是有風險的,有時候會大跌下來,但是我們往前看,醫藥500億市值以上的白馬股,除了個別股票以外都是大牛股,它是牛股的土壤,天生牛股的搖籃,一旦發生黑天鵝事件,一些質地很好的股票,但是因為行業風險,或者是一些風格的轉換的因素,大跌就是一個買入的機會,而這種買入的機會其實是整體板塊上漲的機會,因為每年這個板塊會出現普漲。但是這裡面有個現象,百分之七八十的股票是假股票,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買到好股票,買到鑽石股票。

本文源自私募排排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