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學工作者的心聲:從心理學視角反思不一樣的2020

心理學簡報 發佈 2021-08-11T21:31:57.548933+00:00

文/寶艾莉Aelly​從心理學的視角帶你看不一樣的2020歲末年終,又一次被時間帶到了新舊更替的交接點上。往前看,是征途未盡;再回首,狼煙瀰漫。或許是使命召喚,或許是靈魂使然,每每此刻,都難免感慨萬千。我們總是忍不住去盤點這一年來的收穫得失,展望未來的無限可能。

文/寶艾莉Aelly

​從心理學的視角帶你看不一樣的2020

歲末年終,又一次被時間帶到了新舊更替的交接點上。往前看,是征途未盡;再回首,狼煙瀰漫。或許是使命召喚,或許是靈魂使然,每每此刻,都難免感慨萬千。我們總是忍不住去盤點這一年來的收穫得失,展望未來的無限可能。

心理學主要是研究個體心理和群體現象的這麼一門學科,所以呢,這就讓我們和人和社會貼的很近。特別是近幾年,你會發現在各個熱點話題或者事件中,都會有心理學的身影。就事論事來講,這是件好的事情。因為科學,專業。不論是在事件點評還是在熱點分析上,首先是有理論依據可追尋,有大量的實驗數據可佐證。這讓我們人類個體以及人類社會,思維越來越理性,行為越來越規範。可以說心理學以科學的視角和理性的思維使得文明不再僅僅是識文斷字,而是讓人們更好更科學地在文明的社會裡生活和發展下去。

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在2020年正不遺餘力地為普及心理學知識,使用最通俗的語言把心理學知識從科學家的實驗室搬往尋常百姓家。今天我們將通過一位心理工作者的2020年終工作總結,來看看心理視角下的2020。


​2020年社會進化被小病毒左右

  • 從達爾文到2020年

從達爾文的進化論開始,我們就不難發現,物種一直在物競天擇中適者生存。也正是這一規律,使得物種無時無刻不在優勝劣汰中進化。我們人類包括人類社會亦是如此。

2020年開年既顯示出這是與眾不同的一年,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微不足道的物種,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現身的物種,入侵了人類的世界。沒錯,就是新冠狀病毒。人類發現的第七種病毒。就最新報告可知,這種病毒有可能來自深海。甚至有科學家推測來自外星。

病毒起源地雖未曾定論,2020年卻是新冠狀病毒入侵人類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新冠狀病毒幾乎左右了整個人類社會。人類的行為因此受到束縛,社會規律因此發生改變,導致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 華爾街股市九次熔斷
  • 美國死亡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 美帝神話忽然不香了
  • 中國邊境被擠爆
  • 家終於成了最安全的避難所

從猿進化到人,從匍匐前進到直立行走,難道不是為了從穴居到群體狂歡的更美好的社會集群嗎?難道新冠狀病毒在這一年要改寫人類進化史?

  • 社會價值or個人價值

適應性問題一直都是進化心理學所探索的重點問題,從這一年,不難看出適應性一直都是物種進化的優勢適配。哪怕是在今天,人類為了較好地適應環境都在不斷地積極做出改變。

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新觀點,就是無論是社會標配(高等學府、資源優勢、經濟條件)還是理想標配(烏托邦式的夢境)在特殊情境下都需要為生存讓出通道。摒除生命後,特別是經濟,其實是最沒有價值的附屬。

從這一觀點再延伸到另一個觀點,就是個體的核心價值問題。什麼是你最珍貴的?什麼是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生命!健康!人性!

最古老的老掉牙的思維又一次救了我們的命,讓我們這個世界得以再次循環周轉得以再次啟動。

新冠狀病毒也許真是外星生物,這個天外來客讓我們早已快速運轉到幾乎失控的加速度星球,得以懸崖勒馬,讓我們有機會審視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本身,最根本的需要是什麼?人類社會在不斷進化中,到底需要怎樣的適配器?

  • 與自然共生回歸本性

古羅馬的消失毀於一次超天體偶然事件,在瞬息萬變的自然介面前,人類還不是主宰。

生存依然是第一法則!

如果生命都不復存在,拿什麼談進化!

關於人性的美好,無論是對於人類的發展還是心理建設上的理論支持都是不可被剝奪的。沒有人性就沒有人類一說!西方社會如今所爆發出來的發展弊端是滅人性的思維,金錢至上論由來已久。可是當所有物質擺脫了人性這一根本性建設,其實就是一堆毫無人性的泡沫,非常快速地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如同嬰兒的臍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就是人類進化的最佳適配器。不論人類社會如何發展,我們這個大的經濟體,首先得放得下所有人類。包括其他物種。

當新聞第一次提到野生動物也開始感染新冠的時候,莫名牽動著人們的心。人類社會是建設在自然世界之上的社會,沒有大自然的萬物生長,人類社會在不久的將來也不過是白骨一堆。這個世界任何時候離不開萬物的相依相偎。人和自然歸根結底是共生關係。

2020確實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最重要的不是病毒事件,而是病毒事件帶給人類社會的衝擊。伴隨此事件而生的機遇則是我們得以認真審視這個世界,我們人類的世界。

——什麼是我們人類今天的最佳進化心理機制!


​2020年個體小心思

  • 個體發展並沒有超出預期

當我們在探討社會大事件的時候離不開個體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同樣,當我們把目光集中在個體身上時,我們也會以社會背景作為依託。在做2020年工作總結時,我們探討完社會大環境,再來探討個體發展動向。

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通常都會遇到「辦公室事件」「走廊問題」。就是說在辦公室會忽然被人提問,這種情景偶爾也會發生在走廊上。

在經常會被問道「你能猜猜我在想什麼?」時,我通常能在對方的眼睛裡看到「你會算卦嗎?」這種不可思議的神情。仿佛心理學家真是格格巫轉世。不過每當藍精靈里的格格巫在他的房間守著一個大爐子和一堆化學藥品攪拌時,我總會想格格巫的實驗室真高級呀!比心理學家的實驗室高級多了。心理學家的實驗室不是在課堂上就是在簡陋的辦公桌前,化學藥品都很少用,最多的實驗品就是人這個個體。隨時抓一大把過來量量,取一個值,僅此而已。

所以雖然會被經常性提問,但早已見怪不怪,頂多不妨都放進個案研究對象里去好了。

如果在搜尋引擎里搜心理話題,展現在面前的話題如下:

  • 原生家庭重要嗎?
  • 婚禮有意義嗎?
  • 獨立女性不結婚有錯嗎?
  • 婆媳關係緊張要離婚嗎?
  • 不生孩子有錯嗎?
  • 孩子不聽話該怎麼辦?

再往下拉真希望能看到這樣一行字「請問這裡是街道辦嗎」!

以上問題不過是證實了一個小問題,人真的是情感動物。而且隨時在與血緣、發展、生存、繁衍緊緊相連。

  • 血緣關係與社會發展出現矛盾

首先猴子式的思維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我們人類思考的依然是繁衍生息的問題。原生家庭體現的是什麼樣的思維?就是血緣的問題。原生家庭有沒有原罪?當然是有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是遺傳學的問題。而且這事兒是早有定論的。如果談到改變呢,就是後天環境問題和習得性問題。基因突變率並不是很高。但是,雖然原生家庭帶有原罪,但就成長和撫育來講,還是有一定優勢存在的。從進化的視角來講就很好解釋了親代撫育的優勢。

血緣關係與社會發展會出現矛盾,主要表現在下一代在社會發展中尋求更大支持時遇到來自原生家庭的阻礙,這使得人們多次探討原生家庭的價值問題。

  • 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個體自立

現代社會被提及更多的話題是獨立自主和非婚生育以及生不生的問題。這在2020年來講,可以說是前排的問題了。因為社會環境的飛速變化,不確定性增大,個體思維更傾向於自保。依賴性在減少,可依賴對象也在迅速減少。這就導致了「獨立自主」這個話題開始變熱。除了獨立自主,就是數據顯示社會人口生育率逐年下滑,就在2020年,中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人口第一次出現負增長。在2014年放開二胎生育政策後,開放三胎生育被提上議案。至於結不結婚可能還有自主權,但不生孩子可能國家會勸說再考慮考慮。

  • 教養成為社會最大問題

既然生不生孩子都是問題,那麼怎麼養可能更能成為一個話題。所謂優生優育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但是孩子的問題好像越來越突出。比如抑鬱症患者在中小學生中的占比越來越高。為什麼條件越來越好,我們的種族優化好像並沒有太大的起色。反而會聽到一句「一代不如一代」!比如身體素質!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優化的失敗或者是滯後。

比如弒母案帶來的深刻反思!我國古代有一句話「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輕易毀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的頭髮皮膚都是我父母的精血所成,我不敢輕易損毀。可以從中看出對父母的尊重之情。反觀現代社會,除了弒母案的震撼之餘,還有不斷發生的青少年自殺事件。難道我們的教育在退行?還是我們教育的影響力在退行?這是非常值得我們今天深刻反思的事情。


在心理學發展到今天,幾百年的歷史,不算很長,但是我們發現,丞待解決的問題並不少。不論是社會發展還是個體發展,不論是社會進步帶來的問題還是個體發展中適應性問題,都需要心理工作者繼續努力探討,繼續尋找社會發展與個人適配性的科學發展機制。

一位戰戰兢兢的心理學新手與2020年共同經歷了一場人類與病毒的洪荒之戰,見證了人類回歸本位思考的心路歷程。在歲末年初,從心理學的視角總結社會和個體的發展,雖未詳盡,但求佐證。


《心理學簡報》原創|禁止轉載

文章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審稿|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

獲取更多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知識,歡迎關注@心理學簡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