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阿姨眼睛紅了兩周,竟查出眼眶腫瘤!這病很隱蔽,眼睛出現這些症狀應儘快就醫

杭州網 發佈 2021-08-11T21:30:50.174750+00:00

都市快報訊只是覺得眼睛有點紅,卻被查出眼眶腫瘤。53歲的董女士(化名)著實被嚇得不輕。在浙江省眼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杭州院區經過手術治療,昨天上午,她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都市快報訊只是覺得眼睛有點紅,卻被查出眼眶腫瘤。53歲的董女士(化名)著實被嚇得不輕。在浙江省眼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杭州院區經過手術治療,昨天上午,她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臉上沒有刀口,眼睛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看東西視力也沒影響,仿佛沒做過手術一樣,太謝謝你們了。」出院前,董女士一再感謝她的主刀醫生,我國視神經疾病診治領域專家、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吳文燦教授和他的團隊成員,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眼眶眼腫瘤專科/眼鼻相關專科錢振彬主治醫師。

只是眼睛有點紅

意外查出眼眶裡有腫瘤

11月底,董女士突然覺得雙眼有點發紅,偶爾還有點頭暈,剛開始沒在意,想著多休息休息就好了。這樣的症狀持續了2周不見好轉,董女士就近來到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就診。

眶眼腫瘤專科/眼鼻相關專科錢振彬主治醫師接診了董女士。在詳細檢查後,錢醫師發現董女士左眼較右眼眼位稍高一些,建議她做一個眼眶CT。隨後的眼眶CT檢查結果提示,董女士的眼眶裡長了腫瘤。

不就是眼睛發紅嗎,怎麼就腫瘤了。檢查結果可把董女士嚇壞了。良性的還是惡性的?該怎麼治療?錢振彬醫師一邊安撫董女士情緒,一邊告訴她,需要進一步檢查來明確腫瘤性質,制訂治療方案。

經過進一步眼眶增強CT和增強磁共振檢查,錢醫師考慮董女士眼眶腫瘤為眶內海綿狀血管瘤,建議手術治療。

錢醫師介紹,海綿狀血管由較大的血管竇腔構成,呈海綿狀而得名,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眼眶內原發性良性腫瘤。曾有一份針對3476例眼眶占位病變的統計分析,其中有515例為海綿狀血管瘤,占比14.82%。

由於董女士眼眶腫瘤位於眼眶較深的位置,距離上方的視神經位置較近,手術存在一定風險,手術將由我國眼科眼眶與視神經疾病診治領域領軍者吳文燦教授來主刀。

打破傳統 經鼻腔入路

鼻內鏡下微創手術完整摘除腫瘤

仔細查看了董女士的影像學資料,吳文燦教授也建議手術治療。經過詳細評估和慎重考慮, 12月20日,吳文燦教授主刀,為董女士進行了鼻內鏡下經鼻腔入路眶內腫物摘除手術。

術中,在一根3.5mm粗的纖維內鏡引導下,在切除了全組篩竇後,完整的眼眶內側壁清晰地呈現在高清顯示器上。一處暗紅色團塊安靜地躺在內側壁的內下角,這裡就是腫瘤的藏身之處。在高倍率放大的內鏡下,吳文燦教授輕柔地將腫瘤附近的內側壁骨質去除,切開此處的筋膜,暗紅色的腫瘤終於露出了真容。接著,吳教授嫻熟操作,像剝雞蛋殼一樣將腫瘤與周圍緊密粘連的正常組織分開,儘量避免損傷周圍神經和正常組織,在接近2小時精準的手術操作後,完整地分離腫瘤並順利摘除。

吳文燦教授介紹,董女士的眼眶腫瘤位置深,與視神經靠得很近,並且這腫瘤的內下方與眼睛的肌肉粘連很緊密,這種情況如果採取傳統的手術方式會存在幾個問題:第一,很難找到腫瘤,因為腫瘤的位置較深,而且周圍都是脂肪組織,會使手術中尋找腫瘤難度增大,增加手術風險;第二,即使找到腫瘤,腫瘤的分離也很困難,由於腫瘤貼近視神經,分離的過程中有可能導致視神經損傷,從而導致視力下降甚至視力喪失。

「內鏡輔助下的微創手術,可以通過眶內側壁迅速到達眼眶腫瘤的部位,而且內鏡下高清的視野能讓醫生進行更精細化的操作,有利於降低視力下降的風險。這個患者非常適合做這個微創手術。」吳教授說道。

術後第二天,董女士檢查視力為1.0,與手術前完全一樣。因為是良性腫瘤,術後董女士就能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眼眶腫瘤很隱蔽

早期一般不會有症狀

錢振彬醫師表示,眼眶腫瘤發病通常比較隱蔽,分良性和惡性,一般在病情的早期都不會有症狀,這是因為很多眼眶腫瘤位於眼球後,而眼眶裡又充滿了柔軟的脂肪組織,使得較小的腫瘤很難被發現,除了部分腫瘤直接壓迫神經引起視力或者眼球轉動的異常,大多數位於眼球後方的眼眶腫瘤在引起眼球突出,眼位偏斜才會被發現。

那如何自查?錢醫師說,如果出現眼球位置偏移,眼球運動障礙,眼位突出,眼部腫脹,頭痛頭暈,不明原因的視物範圍縮小或視力下降等情況時,都應儘早到專科醫院就診,排除眼眶腫瘤風險,必要時需進行相關的影像學檢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