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取代微單、無縫連接車機的5G手機明年會出現嗎?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佈 2021-08-10T05:50:03.463943+00:00

在手機廠商的全面5G戰略下,5G手機正開始大量出貨。根據信通院統計,今年前11個月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占比已經達到51.4%。但能夠吸引消費者主動換機的元素似乎總是差了那麼一點。

在手機廠商的全面5G戰略下,5G手機正開始大量出貨。根據信通院統計,今年前11個月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占比已經達到51.4%。但能夠吸引消費者主動換機的元素似乎總是差了那麼一點。

不過在當下節點,一些趨勢已經確定:影像拍攝的重點落到對拍視頻效果的精細化打磨上,萬物互融遠景下對軟硬體一體化生態的構建,手機與車載系統的互聯也成為必然。

同時,摺疊屏、屏下攝像頭、3D結構光等技術已經嶄露頭角,其量產的節點是否到來依然受制於諸多因素的平衡。

2020年,圍繞手機為核心的技術競賽在不斷精細化,並橫向擴圍到更廣闊的生態中去。如何平衡技術與成本、材料與現實的關係,關乎整個生態的未來發展走向。

影像技術疊代遠未到盡頭

進入4G向5G轉換時代的尾聲,短視頻突然間取代圖片和文字,成為日常社交和記錄的重要角色。

以此催生出手機廠商在近兩年間開始探索在視頻拍攝層面的技術突破,其核心就在於拍攝防抖。從技術脈絡來說,早期可能是通過裁切畫幅,減小視覺上的震感,隨著後續逐步疊代,在更大畫幅層面的防抖、甚至把雲台裝進手機成為如今的選擇。根據近期的動向,在視頻拍攝的同時,還能兼顧對人像效果的時時優化。

一家手機鏡頭廠中層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隨著5G時代到來,社交需要更好的防抖效果,所以雲台防抖成為高關注度的功能;同時,更高倍數的像素、光學變焦、3D效果等,都是手機和模組需要繼續研發的領域。

「概括來說,規格變成更小、功能向微單靠近、效果更高清,從2D向3D(三維空間視覺)的靠近是整體趨勢。」他甚至認為,將來微單被手機性能所替代幾乎是可以肯定的趨勢。

雖然目前看起來優化效果已經十分明顯,但廠商們依然發現,這些其實還遠遠不夠。

一加手機創始人兼CEO劉作虎就強調,在技術趨勢層面,公司明年一個核心研發重點,就是把影像領域做到領先,「至少我看到拍照還是很重要的領域,在裡面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這會是明年一加最重要的一項技術投入」。

更多的合作陸續展開,繼華為與徠卡合作後,近日,vivo宣布與光學巨頭蔡司達成合作。vivo影像產品總監李卓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等記者採訪時就表示,「目前來看,我們不認為對於消費者在影像方面的痛點挖掘到了足夠深度。雖然是比之前有很大進步,但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所面臨的場景以及潮流是在變化的,這可能不是短期可以看到,但放在比較長的時間段里就可以。」

舉例來說,大約在四、五年前,消費者不會那麼追求夜晚的拍攝效果,但這幾年變得非常在意。「這需要我們持續挖掘和探索,未來可能有新的應用場景誕生。我們和蔡司都認為,在移動影像領域光學能夠發揮的作用還遠未到極限,大家已經找到一些方向。」

的確,拍攝功能一貫是能夠足以影響消費者是否購買一台手機的關鍵要素,在相關產業環節的大力投入都很有必要。

綜合來看,這雖然核心是以鏡頭硬體作為能力載體,但背後串聯起的將是整個手機的性能表現。因此影像領域對於手機終端來說,從來都是一個龐大的隊伍。

根據李卓的介紹,手機影像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光學系統、感光元件、晶片處理及算法四大核心層面,手機廠商要做好影像,就需要針對性系統布局。舉例來說,相機領域對應的圖像處理引擎就與晶片平台的匹配能力至關重要。

「在手機影像里,vivo未來的研發方向是:鏡頭模組小型化,要更高素質的鏡頭就會面臨體積和空間的挑戰;另外在同樣的鏡頭模組厚度下,進一步將光學性能拔高到新的高度上。比如我們和蔡司聯合攻堅的一個方向就是儘可能做到非常大的光圈下怎麼把解析力保持好。」

螢幕創新成熟還需時間

在攝像頭之外,手機器件中能夠時時被感知的元素當屬螢幕了。也因此,近些年來終端廠商在螢幕方面與面板廠商的聯合創新也層出不窮。

今年頗受關注的一件大事,是被「概念展示」了很久的屏下攝像技術終於商用在了手機終端上,且是被希望在終端業務層面有所突破的中興手機所搭載。

雖然技術落點在了「攝像」,但真正承載了該項技術難點的產業環節其實是螢幕廠的顯示能力。

有多家手機公司內部人士都向記者表示,屏下攝像頭無疑會是一定階段內前置攝像頭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遲遲沒有正式推出市場,就是因為其實現效果還沒有達到公司所定義的量產標準。

並不是說已經量產的就不成熟,一項新技術的落地需要綜合材料廠、面板廠、終端廠的整體系統能力,不同廠商考慮的參數和效果不同,自然會對量產時點的預計有所差異。不過行業認為,明後年有望將這項技術進一步量產商用。

一家面板廠商中層人士則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解釋道,前幾代的屏下攝像頭技術,研發重點在於屏廠與手機終端之間互動,最終確認用戶對這項技術的需求。「比如攝像頭平常被掩藏在螢幕底下,當你在對話場景、視頻場景中需要的時候,要確認對環境光或者暗室時等的影響,然後啟用,這需要一個相應進階的過程。」

他進一步表示,屏下攝像技術畢竟是在鏡頭前擋下了一片螢幕,跟目前的打孔屏不同,需要看市場的合理化應用展望。而新材料的匹配同樣重要,因為基於目前OLED螢幕的特性,採用常規材料會有所影響到螢幕顏色的一體化,「這不僅僅是螢幕廠商需要努力的。」

摺疊屏手機是另外一項被寄予厚望的呈現形態,至少從行業巨頭三星的執著可見一斑,華為也已有商用機推出。

雖然商用機型還不多,但目前多家頭部手機廠商至今已經從設計層面申請了多種摺疊形式的專利,顯示出行業積極探索態勢。

摺疊屏在早期是隨著5G的出現而被關注,因為手機在5G時代的功能更加多元,一款輕巧、可大可小的手機更可以滿足這種定位。不過當下的核心考慮更多在於應用場景,以及鉸鏈使用壽命等層面。

劉作虎就向記者指出,摺疊屏最大的問題是生態。當摺疊屏的螢幕打開時,很多APP的適配還不特別好,其體驗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綜合來看,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範博毓向記者分析道,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下半年面板與零部件缺貨的衝擊,市場需求短期以中低階機型為主流,所以在一些螢幕規格的更新上都有放慢跡象。

「這兩年是5G手機大量推出的時間,考量到售價與整機成本,也會拖慢一些新規格的採用和導入。目前看起來,螢幕搭載高頻規格應該還是供應鏈鎖定的方向之一,主要往90Hz或120Hz刷新率方向前進。因為傳統手機螢幕的形態變革空間已經越來越窄,所以接下來高階手機應當會在摺疊屏上作一些新的挑戰與變化。除了已經量產的單折式優化外,推出雙摺式,甚至可卷式螢幕,可能會是接下來幾年的發展重點。」他續稱。

物聯網生態組局團戰

隨著手機廠商相繼宣布推出電視/智慧屏、手錶、TWS耳機等產品,「未來不再有單純手機廠商」的定調也似乎就這麼落實了下來。

雖然在2019年開始,行業對未來將走向「萬物互融」時代已經沒有分歧,但真正品類豐富的連接主要還是從今年開始的,尤以手機廠商開始「破圈」走向連接車機為典型。

當然對車機也僅僅是連接而已,此前vivo軟體產品策略總監歐陽坤受訪時就表示,手機在未來可以作為汽車端的生態補充、算力補充和協同合作者,並強調vivo的定位是不做車機的OS,而是做好OS的協同以及車外服務。

「在出行里包含兩類服務,一類是網際網路服務,比如旅遊、出差需要用到的服務,能不能把它聚合起來;另一類是讓手機與車連接起來,提供無縫體驗。」他解釋道。

更貼近大眾的可能是當下的家庭和健康場景中,對物聯網連接的體驗。劉作虎就認為,做物聯網生態沒有早晚之分,從目前連接效果來看,一加的進入算不上晚,在體驗方面仍有很大空間可發揮。

OPPO在年內發布首款電視產品時也有類似表態,隨後宣布了與多家車廠將陸續達成合作。

「不同產品之間的連接是非常有挑戰的事。」劉作虎反覆強調,面對物聯網生態布局,不同廠商提出的邏輯略有差異,但當前的核心是在於不同器件間的連接體驗需要更完美。

「只要多加一個設備,它的連接難度又是一個指數級的變化。所以我們選擇有節奏地做一款產品就把相應的連接和體驗做好。蘋果的無縫連接我覺得做得很好,怎麼在安卓上做到這樣的無縫連接,這是我們真正戰略的重心。」他舉例認為,假如物聯網連接生態能有100米水深,那麼目前市場上能夠達到的連接能力其實只有20-30米。

今年手機廠商的創新突破仍有後勁,這在搶占5G時代首輪風口時尤其重要。但與此同時,上游供應鏈和外部環境的變化等問題,也同時攪擾著終端廠商的整體發展進度。

只是走到今天,生態化的發展脈絡愈發清晰,不論是在創新技術的產業鏈協同,還是未來物聯網的連接生態過程中。其未必會成為非此即彼的競爭關係,考驗的是廠商在上下游生態布局的廣度和深度、技術研發部署的密度,更考驗著廠商之間對協同開放的思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