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國眼科AI大會在深舉辦,40餘位頂級學者共話眼科AI未來 | 內附議程與直播地址

雷鋒網 發佈 2021-08-10T03:54:26.307152+00:00

雷鋒網《醫健AI掘金志》消息,12月25-27日,第三屆全國眼科人工智慧大會將在深圳舉辦。本次大會由深圳市醫學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智能眼科學組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市眼科醫院承辦。

雷鋒網《醫健AI掘金志》消息,12月25-27日,第三屆全國眼科人工智慧大會將在深圳舉辦。

本次大會由深圳市醫學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智能眼科學組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市眼科醫院承辦。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袁進教授和中國醫科大學計算機中心婁岩教授擔任大會主席,南方科技大學劉江教授和深圳市眼科醫院張少沖教授擔任大會執行主席,深圳市眼科醫院汪建濤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唐曉穎教授擔任大會執行副主席。

本屆會議邀請了40餘位國內外知名眼科專家級人工智慧領域的知名學者,學術板塊分為:「眼科圖像分析與成像技術」、「醫學大數據與眼科AI應用」、「眼科裝備應用與評價」、「先進眼科診療技術」,涵蓋人工智慧、生物大數據、新型成像技術在眼科的新進展等諸多熱點研究領域。

眼科與AI,讓技術服務於臨床

大會召開之際,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袁進教授向《醫健AI掘金志》表示,中國已經由人工智慧的研究大國向研究強國邁進。

而人工智慧最大的一個應用場景在醫療領域,醫療AI涉及到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有望改變目前醫學診療模式。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在疫情的影響之下,遠程醫療、遠程診斷、遠程教育等智能線上應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智能眼科的發展。

袁進教授提到此次大會學術單位分為四大板塊,智能醫療是一個豐富的概念,既包括面向醫生的智能AI診斷軟體系統,同時還包括智能化的診斷硬體設備,以及虛擬現實、醫學大數據分析、智能技術的臨床應用。

「希望通過這一次會議,讓大家能夠進行學科的交叉融合,探討智能眼科的未來發展趨勢,更加有力地推動智能醫學的發展和提升。」

唐曉穎教授是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她是南方科技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對於眼科AI大會的召開,唐曉穎教授認為,國內知名的醫工融合性學術會議MICS(醫學圖像計算青年研討會)和ISICDM(圖像計算與數字醫學國際研討會),兩者的理工屬性更濃、算法專家更多。

而眼科人工智慧大會的特色在於醫學背景的濃厚,醫生的數量占據了一半以上。不管是臨床專家還是算法專家,都是更加專注在眼科領域。

充足的醫生視角,可以更好地來指導未來AI的研發問題。

唐曉穎教授說到,不管眼科AI大會舉辦到第幾屆,都希望AI技術不要停留在發論文、調算法的步調上,而是真正走到臨床,哪怕只是前進一小步,也要讓AI真正幫醫生做好一些事情。

科技部重點專項的最新進展

2017年,科技部設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專項。

該專項設立目標針對重大疾病,研發早期診斷的創新解決方案並且圍繞創新解決方案進行臨床驗證,建立全新的醫療模式。

袁進教授作為項目首席的「眼科多模態成像及人工智慧診療系統的研發和應用」獲得立項,下設5個子課題。

該項目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牽頭,依託廣東省眼科診療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攜手中山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南方科技大學、蘇州六六視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矽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中關村美年健康產業研究院等醫療、科研、創新企業,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致力於眼科創新成像技術、人工智慧算法和應用場景的突破,針對糖尿病眼病的診斷篩查開展協同創新攻關,取得了系列突出成果。

唐曉穎教授向《醫健AI掘金志》表示,今年上半年,項目組已經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的驗收,其中3項課題獲評優秀,2項課題獲評良好。目前該項目已經向科技部提交了滾動支持申請,繼續推進項目成果的轉化與示範推廣。

據《醫健AI掘金志》了解,課題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多模態功能成像系統研發和眼科AI系統的開發應用。

袁進教授向雷鋒網《醫健AI掘金志》介紹,項目組推出了國際上第一台多模態眼科成像設備,將眼科的裂隙燈、眼前後OCT以及眼微血管功能分析系統進行了整合、集成,實現了對眼組織多模態的觀測。

該設備在今年科技部主辦的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了二等獎,排名全國前十。

袁進教授透露,今年又拿到了第二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化全天候多場景視力障礙訓練與視覺增強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已於今年10月啟動。

作為AI系統的負責人,唐曉穎教授在數據整理、算法構建等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

醫學數據是AI系統的「基礎設施」。項目建立了國際上第一個像素級的角膜損傷金標數據集,這兩個數據集發表在了《Nature》子刊《Scientific Data》,供外界下載。

同時依託項目的研究結果,由智能眼科學組發起,袁進教授牽頭制定了基於眼底照相的 AI臨床應用指南。

這份指南涵蓋了AI篩查系統從構建到應用的全過程,從設備的參數、數據的標註、算法的驗證,臨床應用規範都給出了明確的建議。

指南在國內國際同步發布不到三周的時間內,展示超過7萬餘次。Science、PNAS等知名期刊頁面對指南進行了連結。

在算法層面,項目組對眼表圖像還是眼底圖像,還是多任務(檢測、分割、分級分期)都在持續進行。

在產品技術開發之外,項目組致力於將人工智慧診療系統推廣應用到基層醫院,建立基層-三級醫院轉診會診新模式。

在課題五中,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牽頭5G眼科雲系統覆蓋肇慶地區諸多基層醫療機構,對重要眼病進行早期篩查。

眼科AI產品的「詩與遠方」

今年8月10號,NMPA發布官方通告,同時批准深圳矽基智能和Airdoc兩家醫療AI公司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輔助診斷軟體的三類證註冊,通告中還特意標註兩款產品均為採用深度學習算法的眼科應用。

在這兩款產品之外,陸續有其他6款醫療AI產品獲批三類證,行業迎來了一個黃金髮展期。

矽基智能是項目組的子課題單位,獲批的眼科AI輔助診斷系統已在美年大健康等體檢機構進行落地應用。

同時,矽基智能也在近日中標海南省政府的基層篩查項目,使用眼科AI診斷系統對海南省進行廣覆蓋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行篩查。

袁進教授向雷鋒網《醫健AI掘金志》表示,「國家對醫療AI產品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審批流程,我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醫療AI產品獲得批准進入到臨床。目前獲批的眼科AI系統其定位仍然是輔助診斷,同時,獲批的這兩款產品都是基於眼底相機針對單一眼病進行輔助診斷,未來基於眼科的多樣化檢查技術,例如OCT、超聲波都會有更多的AI輔助診斷產品產生,幫助醫生提高診療水平,打造全新的智能醫學模式。」

唐曉穎教授也認為,(審批拿證)這是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這說明醫學影像AI在眼科疾病上大有所為。

相比於MR/CT,眼科設備更加小而精,圖像獲取的過程也比較便利,這也決定眼科數據的收集相對容易;

其次,眼科數據與自然圖像有一定的共通之處,現有的一些成熟CV算法,比較容易遷移到眼科領域。

但是在商業化前景上,唐曉穎教授認為,仍然要解決誰來付費(個人或者醫保)的問題,但目前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太好的答案。「在審批層面我是非常看好,但是在商業化領域,我覺得還需要『讓子彈再飛一下』。」

從單純的學術交流會議變成學科融合的舞台,全國眼科人工智慧大會讓各個參會代表更全面地了解眼科專業診療技術最新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規範地、更有質量地去做好眼科AI。

本屆會議,將有近40場國內外知名眼科專家級人工智慧領域的知名學者發表主題報告。

後續,雷鋒網將持續關注本次大會的專家演講與對話內容,敬請期待。

大會講者與議程

關注公眾號《醫健AI掘金志》,回復「眼科」,獲取大會全部講者信息與主題議程;回復「眼科直播」,獲取大會線上直播連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