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間從哪裡來?

光明網 發佈 2021-08-10T02:59:43.048574+00:00

作者:麥小麥馬上、立刻,沒有任何藉口有些人認為,看書就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什麼才是合適呢?要清靜、舒服、沒有干擾、沐浴更衣、心情大好……抱著這種念頭的,就是那些天天念叨「我好喜歡看書啊,可就是沒有時間」的人。

作者:麥小麥

馬上、立刻,沒有任何藉口

有些人認為,看書就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什麼才是合適呢?要清靜、舒服、沒有干擾、沐浴更衣、心情大好……抱著這種念頭的,就是那些天天念叨「我好喜歡看書啊,可就是沒有時間」的人。

對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美好時光的等待和憧憬,其實只是你沒有足夠動力去讀書的藉口。趕緊把一切藉口拋開吧!立刻、馬上,拿起一本書,你就可以開始讀書。

所以,時間規劃的第一條是:馬上、立刻,沒有任何藉口。

從五分鐘開始改變

如果你決定,從今天開始,要把每個晚上看微信的時間全都用來讀書,聽起來是很厲害哦,可是別說堅持,你很可能一天都不能完全做到,因為這個目標太難了,沒有超常的意志力根本無法實現。

所以不要盲目挑戰自己了,不如來個小小的簡單改變:「我要每天看五分鐘書。」這個容易了吧,五分鐘,誰沒有五分鐘呢?選好一本書,定個五分鐘的鬧鐘,然後集中注意力開始讀。讀了一會兒,鬧鐘響了,你卻很可能不願意停下來。沒關係,那就讀下去好了,六分鐘、七分鐘,又一個五分鐘……五分鐘確實很短,很容易做到,但五分鐘是一個很好的開頭,有了這個五分鐘和一本適合你的書,書很容易就看進去了。

那麼,每當頭腦說「今天沒有時間讀書」的時候,給自己五分鐘,就五分鐘,也許就給了自己一個無限的可能性。

用好碎片時間閱讀

每天都用一大段完整時間來讀書,對現代人來說太奢侈、太難做到。我們的時間常常被各種事情切割得支離破碎,等車、排隊、等朋友、等孩子、候機……細細梳理,每天我們都有太多的碎片時間。通常我們都會掏出手機,一遍又一遍地刷朋友圈,大群小群里跟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兩句,這些事有意義嗎?有,還蠻輕鬆有趣的,可以增進朋友間的友誼。是不可缺少的嗎?不是,每天只要集中在一個時段看看朋友圈、把各個群掃一遍,其實沒有什麼會錯過。所以,不如閱讀吧,這才是為你補充養分的方法,看一篇訂閱號里的好文章,或是打開閱讀APP,看上幾頁書。碎片時間雖然瑣碎,但集中起來要比我們想像的多得多。

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採訪了作家張翎老師,關於碎片時間的利用她很有心得:「在我還是全職聽力康復師、業餘作家的年代裡,我讀書的時間很有限。我會在辦公室的午休、茶休時間,一個病人和另一個病人之間的間隙里,排隊買咖啡的空當里,晚上睡覺之前的半個小時裡抓緊時間讀書。現在我辭去了工作,時間比過去充裕了,但很慚愧,也不見得比過去讀的書更多,主要是電子信息的入侵和應用,不可避免地占用了一天中的一些時段。但電子信息又是和這個世界保持同步的一個手段,所以我還在摸索著如何能協調『出世』和『入世』之間的平衡關係,儘量爭取努力多讀一些書。」看,大作家就是這樣,忙從來不是少讀書的理由,再忙的狀態下也會抓住一切機會來讀書。

我用了一個叫「時間塊」的時間管理類APP,將一天二十四小時裡的每個小時畫成四個小格子,也就是將時間分成十五分鐘一個單位。用了這個APP我才驚訝地發現,一天下來,十五分鐘以上、半個小時以內的空閒碎片時間加起來多達數小時,而通常都被我以看手機、磨蹭的方式用掉了,如果好好規劃一下,其實是很寶貴的時間資源。

要利用好碎片時間來閱讀,必須有充分的準備。以前我喜歡在包里放一本開本較小、重量較輕的書,現在只有坐飛機、坐火車時才會這樣干,其他時間可以通過手機閱讀。我的手機里有十幾個讀書APP,要問我為什麼要下這麼多,因為它們各有所長,當然也因為我是一個閱讀工作者,不試用沒有發言權嘛!對不是這個行業的人來說,下載一兩個喜歡的APP就足夠了。我還會在後面的章節里詳細介紹我用過的各種閱讀APP。

還有Kindle,怎麼能忘了它呢?手機閱讀再怎麼發達,還是不能取代它,因為它乾淨、純粹、專注,也因為它是一種象徵,是那一類愛讀書、追潮流,但是又站在潮頭不遠處笑看雲起雲落的人的象徵。有時在外用Kindle看書,突然發現旁邊也有一個人在用,兩人會忍不住抬頭看看對方,微微一笑,迅速達成某種默契。茫茫人海,我們是一類的,這真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在眼和手不得閒的碎片時間裡,還有另外一種閱讀的拓展方式,那就是聽書,比如開車、走路時,都是聽書的黃金時間。聽書有兩種,一種是聽原文朗讀,同樣的一本書,聽要比看慢很多,而且接收方式也不同,個人的接受度不太一樣,我就覺得聽原文太浪費時間,還容易走神。另一種是聽人講書,比如著名的「羅輯思維」「樊登讀書會」,各種免費網課和付費課程,還有散布在「荔枝FM」「喜馬拉雅」「蜻蜓 FM」上的各種收費或免費的講書,選擇非常多,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特別說明一下,聽人講書不是真正的閱讀,只是閱讀的一種補充方式。準確來說,我們聽的是別人的摘抄筆記或是讀後感。如果你對他們講的內容有感覺,還是要花時間去讀讀那本書,不然,即使有收穫,也是二手信息,等於吃了別人嚼過的饃。當然也有人認為吃的是高人提煉出來的精華,這事見仁見智,自己選擇。

碎片時間都短而零碎,但也正是因為這種特點,反而會對閱讀造成一種緊迫感,讓讀書特別有效率,尤其適合那些講方法論的書、散文隨筆類的書,幾分鐘、十幾分鐘,看上一個章節,或者讀一兩篇小文,感覺挺充實的。美國教育家賀拉斯·曼說過:「每天努力擠出一點時間閱讀,哪怕只看一句也好。如果你每天擠出十五分鐘閱讀,一年下來也會是不小的收穫。」

利用等待的時間看書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等待再漫長都不會覺得焦慮了。人不焦慮,雲淡風輕,不嫌車老不來,不罵娃動作慢,也不責怪朋友不守時了。心情一好,什麼事都好辦,這也算是利用碎片時間讀書的一大額外收穫。要特別提醒的是,碎片時間最好不要去看那些結構完整的大部頭作品。邏輯嚴謹的專著、故事節奏緊湊的長篇小說都不太適合,原因是這樣的書需要腦力或情感的投入,一方面要回顧上次看到哪裡,一方面又要將思路延續往下深入,每次進去和出來都要花一點時間、花一些心力。如果不斷被打斷,進入的時間會很長,而反覆的打斷很快就會消磨你對這本書的熱情。有些人覺得一部長篇小說很好看,可就是讀不完,而且讀著讀著就放下了,一邊遺憾,一邊又撿不起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毛病,一個極大的可能就是因為看書時間太過零碎,很難全身心地沉浸到書的邏輯結構或者故事情節中去,享受不到投入的樂趣,最終消磨了對這本書的興趣。

閱讀應對拖延症

人人都有拖延症,或重或輕。尤其是遇上特別難做的事、不情願做的事,再利索的人都會用拖延來應對,更別說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或者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輕度、中度、重度拖延症患者。

在這裡我並不想談如何克服拖延症,那是一個世紀難題,讓心理學專家、效率專家、管理專家們去操心吧,我只想介紹一個小方法,讓你的拖延變得比較有益。

當你拖延症犯了的時候,與其焦慮地消磨時間,不如隨便去看一本書吧!拖延仍在拖延,但至少可以讓這段時間不再被白白浪費。如果還能選一本與你拖延的事情相關的書,說不定會讓你靈感大爆發,徹底擺脫拖延狀態呢。

就像我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無數次拖延症發作,我就會想,不想寫就不寫吧,我來看看人家怎麼寫的,於是順手拿起一本關於讀書的書(為了寫這本書,我幾乎買齊了坊間所能找到的每一本關於讀書的書,所以這本書里不光是我自己幾十年的閱讀經驗大集合,也匯集了古今中外各路牛人的閱讀經驗和方法,在書的最後一章「關於書的書」里,你會看到我對這些書的總結)。看著看著,很容易獲得靈感,拖延變得不再可怕。(麥小麥)

來源: 南方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