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羅德學者又被4名女學霸包攬,本科生諾貝爾、獎金高達62萬

海外即時通 發佈 2021-08-10T01:54:23.188438+00:00

一、進入中國以來僅6名男性入選,女學霸高達18人今年,是羅德獎學金進入中國的第六個年頭。2015年羅德獎學金首次進入中國大陸,中國成為羅德獎學金覆蓋的首個非西方、非大英國協、非英語國家。羅德獎學金,是全世界最難申請的獎學金,2012年錄取率只有萬分之一。

一、進入中國以來僅6名男性入選,女學霸高達18人


今年,是羅德獎學金進入中國的第六個年頭。2015年羅德獎學金首次進入中國大陸,中國成為羅德獎學金覆蓋的首個非西方、非大英國協、非英語國家。


羅德獎學金,是全世界最難申請的獎學金,2012年錄取率只有萬分之一。


其被《時代雜誌》、耶魯大學出版社、《麥基爾報導》及《美聯社》等多個媒體譽為「世界最久負盛名的獎學金項目」,也享有
「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美譽。羅德獎學金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前往牛津大學學習,致力於為世界培養具有公共意識的未來領導者。


每位羅德獎學金得主每學年可得到覆蓋任何專業碩士、博士或第二本科學位項目費用的獎學金與生活費,
合計每年近7萬英鎊(約62萬人民幣)。


現在的羅德獎學金,往往代表著未來各領域的頂尖人才,可謂學霸中的學霸。這是否意味著,也許中國未來將進入一個女性領導的世界?


在過去的117年里,羅德獎學金已經培養出了8000多名活躍在各行各業的羅德學者,包括眾多學術界、公共服務領域、商界等方面的領袖人物,如十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四十多位全球影響力極大的政治領袖,七十多位跨國企業的決策者,五十多位知名教育家,二十多位奧運國家代表隊隊員及金牌得主,上百位各領域知名學者與專家。


譬如: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加拿大總理約翰·特納、美國國防部部長阿什頓·卡特、Google前任財務長派屈克·皮切特、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弗洛里男爵、哈佛大學校長尼爾·L·陸登庭、多倫多大學現任校長David Naylor。


前幾天,2020年度中國大陸地區的羅德獎學金獲獎者名單揭曉。這一次,4位中國羅德學者又全是女性,一個個履歷都亮瞎了眼。她們分別是:

雷琦,來自浙江,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經濟法方向,專業排名第一。

她長期關注科技法領域,並參與清華金融科技研究院的交叉學科研究,深度探討技術疊代中的數據主體權益和隱私保護問題;她曾作為北京大學經濟法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探究科技革命衝擊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並將於2020年亞洲法經濟學年會作專題報告;她積極參與最高人民法院法律人工智慧項目的寫作,文章收錄於《法律人工智慧編寫指南》,將於近期出版。

在課堂之外,她多次參與模擬法庭比賽,與隊友並肩協作,於2017年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獲得全國冠軍、最佳起訴方;於2018年傑賽普模擬法庭比賽中獲得全國冠軍、2019年獲得全國亞軍,並於2020年作為法官參加傑賽普模擬法庭國際賽。

雷琦計劃在牛津攻讀法學碩士學位,希望進一步理解科技、法律、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以更好回應科技對法律、對社會帶來的挑戰。

萬嘉,來自江蘇崑山,致力於通過經濟學與計算機跨領域研究促進資源的公平分配。她本科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主修應用數學,

以本科學院(Columbia College)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學術研究之餘,萬嘉曾參加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香港地區的比賽並獲得團體冠軍。

她同時熱心公益,曾前往越南廣南省參與仁人家園義工活動。這次義工活動促使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參與「有效利他主義」社團。

萬嘉計劃在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希望長期從事有關市場設計與計算機科學的跨領域研究。

王梓漪,來自北京,現於史丹福大學就讀碩士二年級,攻讀國際政策專業。王梓漪本科也畢業於史丹福大學,主修歷史學位,專攻軍事歷史,副修法語。她成績優異,入選了法語語言學習的最高學術榮譽協會。

王梓漪獲邀為聯合國環境署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經濟項目實習,分析如何平衡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增長帶來的挑戰。

在斯坦福就讀期間,王梓漪積極參與校內活動,連續兩學年擔任公眾演講課程助教,並曾任國際政治形勢課程研究助理。學術之餘,王梓漪是史丹福大學女子高爾夫校隊的主力,曾多次代表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征戰國內外賽場。

在16歲時,她成為了中國女子高爾夫職業巡迴賽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王梓漪也是《高爾夫大師》雜誌的個人專欄作家,已有超過四年的月例專欄寫作經歷。

在牛津大學,王梓漪計劃攻讀政治系的博士學位,她希望可以從歷史角度研究中美雙邊關係的發展。

吳天伊,現於劍橋大學攻讀國際發展碩士,獲怡和獎學金全獎資助。

她本科以第一名的成績、院長榮譽畢業生和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本科期間,她兩次獲國家獎學金,並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政治經濟學,獲滿分績點。

吳天伊正在劍橋推動TazaniaCAN項目,為三蘭港地區中小型企業提供商業諮詢和培訓。她曾是2018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組委成員之一,大賽吸引了來自44個國家的選手參與崇明鄉村治理問題。

吳天伊計劃在牛津攻讀國際發展博士學位。她希望從政治經濟學理論視角剖析中非合作的微觀政治經濟互動機制,理解中非國際發展合作中的權力關係,立志通過細緻研究推動包容且可持續的中非合作政策。

說又,是因為2019年就出現了全員女性的情況。當時獲得羅德獎學金的中國學生分別是:

高雋,來自「霧都」重慶,致力於推動中國的環境事業。她獲獎時就讀於清華大學全球環境國際班,

專業排名第一

,曾作為2018年全校10位英華學者之一赴牛津訪學一年;

嚴嚴,獲獎時就讀於南京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專業排名年級第一,此前曾就讀於材料科學專業。她大三時曾赴牛津大學學習實驗心理學,並於史丹福大學James Gross教授的心理生理學實驗室參與有關睡眠與情緒調節的研究工作,獲得極高評價。

張園,獲獎時在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就讀,

本科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清華建築學院與新雅書院,

曾兩次獲國家獎學金,並獲2018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

周曉睿,成長於湖南省岳陽市,獲獎時就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巴黎政治大學,攻讀歷史學與中東研究雙學位。

就讀於巴黎政治大學時,她獲得了13門科目的單科第一名。

在國大就讀期間,她連續兩年榮獲新加坡國立大學頒發的「田家炳基金會獎學金」,並取得了

人文社科學院NTUC金牌(全院第一名)和喬治·伯格斯紀念獎(歷史系第一名)

的成績。

筆者統計了一下從2015年進入中國(大陸)以來,羅德獎學金獲獎情況:

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都是被女性包攬。

自2017年——2020年,連續4屆加起來只有2位男性獲獎者。

總共連續6屆24位中國羅德學者,其中高達18位是女性,只有6位男性。

唯一一次出現男性占優的情況出現在2016年,當時4位羅德學者3名男性一名女性,除此之外,分別在2015年、2017年、2018年出現過1名男性獲得者。

二、美國超一半有色人種入選,唯一上榜華裔也是女性

早在上個月,今年美國羅德獎學金就已經公布了32名獲獎者名單。

名單顯示,

今年美國羅德學者也是女性居多,其中女性17名,男性14名,另外有一人是非二元性別。

這32名學生中有22名是有色人種,其中10人為非裔,也是有史以來,非裔上榜最多的一次。

哈佛大學是今年美國羅德獎學金獲獎者最多的大學,有6個。耶魯大學3個,杜克大學和美國軍事學院各2個。南康乃狄克州立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第一次有學生上榜。

無獨有偶,美國今年唯一上榜的華裔學生瑞莎‧陳(Carissa J. Chen),也是一名女性,來自哈佛大學歷史系。

據悉,凱瑞莎出生於南京,幼年隨父母移民美國。

凱瑞莎是詩人及視覺藝術家,還是哈佛經濟評論的總編輯,凱瑞莎在新冠疫情期間成立組織幫助處理家暴及社會孤立問題。凱瑞莎擔任學校文學雜誌《鐘擺》(Pendulum)的編輯。她的詩歌曾榮獲凱尼恩評論的帕特里夏·古魯德青年詩人獎、青年藝術基金會、本寧頓學院青年作家獎和國家學術藝術與寫作獎。

凱瑞莎預計攻讀經濟及社會歷史碩士。得知自己入選羅德學者,凱瑞莎表示很幸運,也很興奮,她表示,「我真的希望我能做點什麼來感謝社會上所有幫助過我、支持過我、信任過我的人。」

三、加拿大華裔入選者曾將50元愛滋檢測成本降到5分錢

加拿大也曾有多位華裔入選羅德學者。譬如,2015年的獲得者Michael Liu。

Michael Liu4歲時隨父母一起到加拿大。

他憶述,當時家資並不豐厚,父母需要打多份工來支持他的學業,屬於典型的華裔移民家庭。Michael Liu在多倫多大學附屬中學就讀中學,他說那所學校給他帶來了學習、鑽研的氛圍。

他在2015年曾被加拿大評為「全國20歲以下的20名頂尖青少年」,因為他和研究夥伴設計了一種新的HIV檢測方法,能將50元的愛滋病毒檢測成本降低到5分錢。

Michael Liu還是個出色的棒球手。他說,他的父母並沒有逼他死讀書。被哈佛大學錄取後,父母還說他也可以考慮不去,因為那裡的壓力可能非常大。

華裔研究生余夢揚則榮獲2017年度羅德學者稱號,成為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自該獎項成立以來,第140位獲此殊榮的學生。麥吉爾大學也是加拿大獲得羅德學者稱號最多的大學。

1991年,余夢揚的父親從中國來到加東新布倫瑞克省弗雷德里克頓(Fredericton)大學留學,兩年後,余夢揚在加拿大出生。

余夢揚在麥吉爾大學讀本科時就積極加入各種學生組織,投身主張平等、反對歧視和校園暴力等社區活動當中。她還曾擔任過麥吉爾大學研究生會「公平與多元化專員」。

據悉,下一輪羅德中國獎學金申請將於2021年6月開放。羅德中國獎學金公布了申請要求:

1. 全球範圍內的中國公民都能參與中國地區席位的申請;

2. 申請者需已具有本科學歷,或正處於本科教育的最後一年。

3. 年齡要求:

1)在入讀牛津時(以當年10月1日計算),你的年齡需在18周歲至24周歲之間。

或:

2)如申請者本科畢業較遲,在入讀牛津時(以當年10月1日計算),你的年齡需在27周歲以下,同時,獲得第一個本科學位的時間在上一年的10月1日或之後。

4. 申請者需符合羅德獎學金的申請標準:

1) 學業優異;

2) 精力充沛,能夠充分發揮個人才能(可體現在體育、音樂、辯論、舞蹈、戲劇、藝術追求等方面的優異表現,包括涉及團隊合作的活動中的表現);

3) 求真、勇敢、富有責任心、同情並保護弱者、善良、無私、具備團隊精神;

4) 品格優秀,具備領導能力,關心人類同胞。

余夢揚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很多人覺得自己肯定不行,就不願去試。其實我之前也認為自己可能不行。我建議大家凡是能申請的都要去試一下,即便最後沒得到也不會改變你的生活,而你每多做一次申請就多一次機會。」

註:本文照片、獲獎者簡歷等部分來自羅德獎學金官方微信,版權歸其所有,僅為分享信息所用。


#留學生#、#教育#

作者:南默

責編:南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