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財聯社財經年會丨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2021年中國經濟走勢與政策導向

界面新聞 發佈 2021-08-10T01:53:20.824696+00:00

以下是李迅雷先生演講實錄:感謝主辦方、陳啟偉先生、企業各界的老總們,很高興站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展望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走勢。今年,全球經濟發生了很多突變,我本來以為疫情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很大影響,但現實上,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美國。

以下是李迅雷先生演講實錄:

感謝主辦方、陳啟偉先生、企業各界的老總們,很高興站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展望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走勢。

今年,全球經濟發生了很多突變,我本來以為疫情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很大影響,但現實上,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美國。截止目前,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疫情病例達7760萬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20、30萬人,美國確診病例更是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和美國經濟走勢不容樂觀。即便疫情很快結束,美國經濟的恢復也非常艱難,今年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持有的國債總規模超過海外各國所持有的美國國債總合;美聯儲前所未有擴表;美元指數大幅下滑……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經濟要復甦非常難。過去,美國經濟復甦都是在繁榮過後下跌,通過大規模降息使經濟恢復——即便如此也大概需要五年時間,所以「上山容易下山難」,更何況目前面臨一場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通過經濟手段解決問題的效用非常有限。

美國經濟潛在增長動能不足。我們一直講「美國經濟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美國科技在全球最強大,龍頭地位沒法撼動」。但實際上,近年來中國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中國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大概占全球經濟增量的1/3以上。2020年,這種動能就更足了。

近年來,美國研發投入明顯下降,這與資本市場過度繁榮有關係。資本市場繁榮之後,許多華爾街的職業經理成為CEO,他們更追求市值的上升,而不是一個企業的長期發展動力。因此,我認為,美國經濟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將來還會延續。

至於美國政策方面。拜登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基本確定,他的政策方針比川普更加合理,有助於解決美國經濟存在的問題。但難點在於,拜登的政策能否實施?他所講到的對富人加稅、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幫助底層老百姓增加收入、提高社會保障程度、加強金融監管等措施,雖切中美國當前經濟要害,但基於美國的兩黨制度與政治形勢,實施起來很困難。我對這方面的政策抱有不太樂觀的態度,在我看來,未來美國內部矛盾還是會比較激烈。

從今年的財政力度來講,美國的財政支持率前所未有地達到16%,政府的槓桿率水平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財政已是「雪上加霜」。如果明年疫情得不到控制的話,財政支出還將繼續增加。即便疫情得到控制,財政支出也不會太少。如此一來,可以看到美聯儲有力不從心的態勢。

關於全球經濟,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中國經濟的「一枝獨秀」。具體而言,全球主要經濟體的GDP都是負增長,中國經濟增長顯著。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今年,中國給了人民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其取得的全球矚目的成就將載入史冊。」今年中國GDP在2%左右,美國GDP、歐盟GDP、日本GDP在-4以上。受疫情影響經濟嚴重衰退,與面臨不確定性正負搖擺的世界經濟相比,中國經濟增長相對確定——明年GDP增速估計會在8%以上。

但是今年美國股市表現屢創新高,這就是美國經濟結構存在兩個脫鉤的原因,即美國經濟和美國股市脫鉤,美國指數和美國股市脫鉤。美國股市之所以連續11年保持牛市,取決於其優勝劣汰的做法。據資料顯示,美股從1980年到現在為止,共退出股票1萬8千多家,剩下5000多家,即「二八現象」。80%股票退市了,留下的20%里,納入成本股指數的不到10%——因此在20%的剩餘股票里依然有「一九現象」。如此一來,精華部分自然會上漲。

以上現象還有次要原因,今年,川普採取了極度寬鬆的政策,大量投放財政資金,有一部分資金加入股市,消費下降,居民收入增長,增長的部分流到股市,拉動股市上漲。此外,華爾街股東上市公司回購自己的股票,其盈利水平虛增。

這些原因不能反映美國經濟的現狀,但對中國市場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中國全面推進註冊制,實現常態化退市制度。中國市場只有實現優勝劣汰,才能保持良性循環。我相信,中國股市的未來、指數走勢肯定比過去30年更好、更強。

講到中國政策,我想到,中國在應對全球經濟衰退、應對美國的敵對競爭時採取的舉措。譬如,中國成功加入RCEP、CPTPP等組織。另外,川普執政四年,主要採取退群舉措,把內部矛盾外部化。拜登上台後,我預計將通過建群舉措把中國排除在外。中國的對策,肯定還要入群,要以更開放的姿態,推行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展望中國經濟,我認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動能較足,同比表現比較好。但是,大家也不要太樂觀。一方面,中國今年的經濟基數比較低。中國GDP增速從2011年以後大約9%,逐步下滑2.1%,今年上升2%。所以,即便明年有9%的增長,我們也沒有創近年來的新高。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此輪的復甦,用的還是老配方。新舊動能轉換,拉動經濟「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但舊動能占比較大,消費較弱,房地產投資較強,房地產對GDP貢獻大——這種老配方有一點問題,即雖助力經濟增長,但不利於中國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今年,房地產對GDP的貢獻達到了2009年的水平,幾個月前雖有所回落,但這個貢獻度仍舊太高,長遠來講,難以持續下去。

投資方面,拉動投資的其中一駕馬車是基建投資。今年基建投資差強人意,年初,大家預期新基建今年對基建的貢獻不大,同時傳統基建又受到各個地方政府債務水平的影響,力不從心。我認為,基建投資要有效益、要發揮最大作用,不是為拉動GDP而去搞投資。展望2021年,我認為基建投資也不能過於樂觀。

消費方面,到目前為止,今年的消費屬於負增長,雖出現消費報復性反彈,近幾個月國內的旅遊、餐飲表現也不錯,但由於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服務業消費正增長基本不可能了,不過這又給明年留下了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出口方面,年初幾乎所有學者、出口商都認為今年出口會大幅度滑坡,甚至有人估計今年的出口要負20%下降。實際上,今年的出口創造了歷史上最好的成績。中國今年的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額的16%,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在我印象中,二戰後沒有國家的出口份額占到全球的16%。所以中國在這方面又創造了奇蹟。這是由於中國疫情控制得好,在海外國家疫情失控的情況下,一些訂單回到中國,所以雖然年初我們的港口冷冷清清,但現在卻是貨備短缺的狀態——連貨櫃都沒有了,往境外發貨都很難,這種景象在歷史上也是沒有的,這就是我之前說的中國經濟的「一枝獨秀」。總之,中國製造業反映出的強大能量,我們不能低估。在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還能有這麼好的局面,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挺進。我覺得,我們明年應該也不會太差,但是總體會比今年弱一點。

那麼,大家普遍擔憂的是什麼呢?全球貨幣超發,尤其美國貨幣超發,今年貨幣M2增速達到10%以上,貨幣過多增長,會不會引發通脹?

現在經濟形態多種多樣,從前短缺經濟時代,老百姓擁有彩電、冰箱、洗衣機等資產。現在老百姓擁有房產、股票、債權、銀行理財產品等多種多樣的資產,吸納貨幣能力大大增加。所以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現在都長期處於低通脹的狀態。今年11月,中國的CPI還是-0.5%,明年我估計CPI會保持在比較低的水平——大概在2%以下,所以通脹壓力並不大。這也讓我們對這個問題有更加深入的認識。現在我們所講到的通脹,即CPI可能是狹義的通脹,壓力不大,但是廣義通脹,房價股價等等,就是顯而易見的了。2020年經濟增9%左右,這是實際增速,名義增速在11%到12%。

明年可能產生的風險,一是信用風險問題,二是地緣政治問題。大家普遍擔心由於明年中國經濟復甦,GDP增速的高增長,政策會不會大變動。我認為,由於今年低基數造成的統計現象而帶來的高增長,並不代表中國經濟會出現新一輪的上升期,這完全是兩個概念,所以中國政策依然會保持穩健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結合的態勢,政策不會急轉彎。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跟此前的政治局會議基本保持一致,只是有一些提法上的新變化。

另外,貨幣政策方面,市場有加息預期,但我個人覺得加息不太可能。明年,利率水平會維持平穩,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人民幣升值,美元走勢會受其影響,不利於我們出口增長。另一方面,今年外資流入較多,雖說明中國市場更有吸引力,但這樣又會引發人民幣升值壓力,因此總體來講還是偏負面的。我們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在市場化的情況下,對金融創新、金融監管方面加強管控力度,正是為了避免市場利率水平上升過快。

為什麼我認為2021年我們應該看好大消費呢?首先,從中國經濟長期趨勢來看,消費占比越來越大,經濟增長到一定階段不能靠投資拉動,要靠消費拉動。可以看到,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都是消費拉動的經濟模式。目前來講,我國的投資對GDP的貢獻比重還是過大,大概是發達經濟體過去的2倍,現在是1.5倍左右——還是偏大。其次,從近年的經濟情況來講,居民的消費受疫情影響有所抑制,明年疫情進一步好轉後,居民消費會更高增長。我估計,明年中國的消費增速大概在12%以上,有人也預測了16%。再次,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壓力增大,投資減少,消費會增強。最後,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要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增加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這樣也有利於促進消費。

另外,我覺得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核心要點值得我們重視,第一,共同富裕是遠景目標。我們過去是全面奔小康,今年實現全面奔小康的目標後,今後15年我們又要做什麼呢?我認為,全面奔小康其實是消滅絕對貧困,今後15年縮小收入差距是核心所在。通過什麼手段來縮小收入差距呢?要稅制改革,稅制改革說易行難。大家要關注到這一點,四中全會提了一個「第三次分配」,最近又在強調「反壟斷」、「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什麼叫第三次分配?發展我們慈善事業,鼓勵社會捐助,我覺得這是一個亮點。

第二,要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的格局。具體的目標,即到2035年人均GDP翻一倍。該目標極具可操作性,簡單推算,未來15年我國每年GDP能夠保持4.7%便基本可實現該目標。

當然有前提條件,這是我認為第三個要點,防範各種風險。明年經濟轉型、新舊動能轉換、傳統產業現金流會帶來很大壓力,債務問題、信用問題等是我們要應對重要的問題。安全是指經濟安全、金融安全、政治安全、科技安全、社會環境安全、外部環境安全、國際環境安全等都十分重要,要實現長期經濟增長,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

第四,加強科技力量、緩解「卡脖子」的問題。要在科技方面加強力度,同時要反壟斷。我國網際網路平台及金融等方面比較發達,這方面代表經濟中虛的部分,實的部分,還是靠製造業,還是靠高消費拉動。同時,與投資和資本市場發展相關的兩大主題,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得到強調,一是擴內需拉動消費,使經濟增長模式發生根本性變化。二是加強科技力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耕八大科技創新領域,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育育種、通天科技等等。同時發展九大戰略型新興產業,爭取部分行業實現進口替代,發展核心技術,加大科技投入,繼續資本支持,拓展發展空間與機遇。

總體而言,長三角的發展空間很大,尤其是上海,基於浦東開放30周年的經驗,通過電動車、大飛機、晶片、新藥等領域的發展,帶動長三角經濟發展。除此之外,這種發展離不開我國與海外大型企業、高科技企業的協作協同,比如飛機,涉及幾千幾萬個零部件、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在每個地方都實現自主創新顯然不現實,所以我們應該更大地開放資本和市場。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改革、開放、創新」,堅持這三個著力點,上海經濟發展定能繼續保持領先。

以上是我的報告,謝謝大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