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秦國耗時14年,才徹底消滅趙國

情懷歷史 發佈 2021-08-10T01:17:34.618541+00:00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國在消滅韓國後,立即將矛頭對準了趙國,從而發起了秦滅趙之戰。在這場戰役中,秦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數月,邯鄲城內糧草匱缺,頓弱給王翦送來邯鄲布防圖,王翦決意暫不攻城而是困住邯鄲。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國在消滅韓國後,立即將矛頭對準了趙國,從而發起了秦滅趙之戰。在這場戰役中,秦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數月,邯鄲城內糧草匱缺,頓弱給王翦送來邯鄲布防圖,王翦決意暫不攻城而是困住邯鄲。春平君趙佾請郭開入宮向趙王遷和倡後稟明趙人誓死不降之志,但是,已經被秦國收買郭開,則是另有打算。

邯鄲城內糧食短缺,只可支撐一個月,在此背景下,郭開勸倡後降秦,倡後不允。不過,郭開直接派人埋伏李牧將軍,將其殺害。在李牧被冤殺之後,郭開又充當王翦的內應,從而和秦軍裡應外合,以此攻破了趙國都城邯鄲。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趙蔥等趙國將士,依然在邯鄲城內全力抵擋秦軍,這讓後者依然付出了上萬人的損失,這才占據了邯鄲城。不久之後,秦王嬴政來到趙國都城邯鄲,下令將趙王遷廢為庶人,趙氏宗廟遷至咸陽。但是,不甘心失敗的趙人,甚至策劃了刺殺秦王嬴政的行動。凡此種種,都體現出趙國上下的強大韌勁。

值得注意的是,回顧歷史上的秦滅趙之戰,後者確實是讓秦國非常頭疼的對手。在歷史上,秦國從公元前236年開始致力於消滅趙國,直到公元前222年才徹底消滅趙國的殘餘勢力。換而言之,秦國耗時14年,這才真正意義上終結了趙國。

首先,秦滅趙之戰,是指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秦國攻滅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戰役。通過《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我們發現嬴政在平定嫪毐之亂,罷免呂不韋的相邦一職後,就開始謀劃一統六國的大業了。在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在收回大權之後,就開始對趙國用兵,這主要還是因為趙國是山東六國中相對較強的諸侯國,趙國不除的話,秦國也無法騰出手來消滅其他大國。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國乘趙國與燕國大戰,國內空虛之機,分兵兩路進攻趙國。秦國名將王翦率軍攻占閼與、撩陽,與此相對應的是,將軍桓齮、楊端和率一軍攻占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等九座城邑。對此,在筆者看來,秦國在公元前236年發動的戰役,主要還是搶先占據關鍵的城池,從而為接下來攻打邯鄲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圍繞著「閼與」這座城池,秦國和趙國曾在公元前269年爆發了閼與之戰。此戰,趙括的父親趙奢就擊退了秦軍。

當然,到了公元前236年,也即30多年的時間過去後,秦國更加強大,而趙國已經失去巔峰了,所以前者順利占據了閼與等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桓齮又率軍進攻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今河北磁縣西南),殺死趙將扈輒,斬首10萬,大敗趙軍,占領城池。按照《大秦賦》給出的說法,趙將扈輒是丞相郭開的心腹。

對此,在筆者看來,結合史料來看,扈輒確實是平庸之輩,不僅自己被秦將桓齮擊殺,更連帶著讓趙國損失10萬精銳士卒。一定程度上,這讓趙國之後只能立足於防守,不能主動攻打秦國了。

當然,秦滅趙之戰,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然秦國也不會耗費10多年,才啃下這塊硬骨頭了。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桓齮揮軍越太行山,占領赤麗、宜安兩邑(今河北石家莊東南),進攻趙國腹地。趙王急調在北方戍邊抵禦匈奴的名將李牧,帶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晉州西)大敗秦軍。對此,在筆者看來,李牧大勝秦軍,直接讓秦軍的滅國策略發生了改變,促使秦始皇嬴政先把最弱小的韓國消滅。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正當秦軍消滅韓國時,趙國遇到嚴重旱災,國內缺糧,人心浮動。秦國在將韓地改建為潁川郡後,立即轉用兵力於趙國,於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派兵從兩個方向對趙國發動進攻。通過《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糧草短缺對於趙軍的影響。當然,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還安排了郭開暗中破壞的情節。凡此種種,都讓趙軍面臨著類似於長平之戰的困境。

在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中,正是因為糧草問題,導致趙孝成王不得不臨陣換將,用趙括替換了廉頗,從而讓白起迎來了武將生涯的巔峰。現在,糧草問題同樣束縛了李牧,更讓郭開等投降派逐漸占據了上風。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上地(今陝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楊端和率河內(今河南新鄉一帶)兵,分由南北夾擊邯鄲。趙王遷派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李牧仍採用築壘固守,避免倉促決戰的方針。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不得不說的是,在極度劣勢的背景下,李牧依然可以將強大的秦軍阻擋在邯鄲之外。

如果李牧能夠遇上巔峰時期的趙國,或許戰國的歷史走向都會發生改變。當然,如同《大秦賦》給出的情節一樣,李牧沒有敗給王翦,卻敗給了所謂的自己人——郭開。在李牧被冤殺之後,王翦順利攻占了趙國都城邯鄲。

最後,在古代歷史上,一個諸侯國的滅亡,往往以都城被占據作為標誌。比如在三國時期,鄧艾兵臨成都,讓後主劉禪歸降之後,這意味著蜀漢的滅亡。不過,凡事沒有絕對。比如在戰國中期的五國伐齊之戰中,雖然燕國名將樂毅攻占了包括臨淄在內的70多座城池。但是,齊國憑藉著莒、即墨這兩座城池堅守,依然不能說是被燕國消滅。而就公元前228年的趙國,儘管都城邯鄲被攻占,趙王遷被秦始皇嬴政流放。但是,趙國宗室和將士依然沒有放棄抵抗。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四北),自立為王,也即代王。趙武靈王這位君主在位時,曾將長子趙章冊封在代地。對於趙國來說,代地可以說是一個陪都,因為長期和北方的匈奴作戰,所以代地的將士也比較精銳,比如李牧也出自代地。

從這一角度來看,公子嘉來到代地稱王后,希望可以據此來抵擋秦國大軍。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接下來還有魏國、楚國等諸侯國需要消滅,所以,秦始皇嬴政在趙國設立邯鄲郡後,暫時沒有對公子嘉趁勢追擊。

最終,代地趙軍與燕軍聯合駐上谷易水(今河北懷來西北),企圖阻止秦軍繼續北進。並且,燕太子丹還策劃了荊軻刺秦的行動。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攻破代國,俘獲代王嘉,這意味著趙國徹底滅亡。消滅代國後,秦始皇嬴政設立代郡,轄山西陽高至河北蔚縣一帶,郡治代縣(今河北省蔚縣代王城)。對於秦始皇來說,郡縣制往往在消滅山東六國的過程中就已經推行了,而不是秦朝建立之後在設立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