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真的不愛徐志摩嗎?

蓮娃l 發佈 2021-08-09T23:29:40.387592+00:00

晚秋的陽光把難得的暖鋪到了下午的陽台,在窗外只剩天的穹窿的半空,空氣似睡在玻璃和半開的窗簾里,只偶爾被一個過路人的足音喚醒。

晚秋的陽光把難得的暖鋪到了下午的陽台,在窗外只剩天的穹窿的半空,空氣似睡在玻璃和半開的窗簾里,只偶爾被一個過路人的足音喚醒。這樣的下午適合讀讀林徽因的「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一個傾倒民國的女子用夜、星子、孤勇的燈和樹蔭下的井、一線牽的風箏,以及清瘦的冬、豪奢的秋,等等,等等,來繪自己沉靜卻敏感,婉約卻理智的情感,也適合探索她隱秘難言的內心。

最後,讀興終止於她的《悼志摩》。

對於徐志摩的了解,僅限於他的《再別康橋》,和道聽途說的風流韻事,不知道哪來的偏見,很早就在心裡把他定義為一個浪蕩不羈的人,好在他是詩人,又覺得多少可以原諒。林徽因和徐志摩到底什麼關係,各人盡可憑自己的理解來想像,但林徽因十分了解和欣賞徐志摩是確定的。《悼志摩》一文里,林徽因評價徐志摩能對人無區別地抱有同情心,具有超人的寬容心,本性像孩子一樣純真、傻而痴,並將之總結為「極難得可愛的人格」。為了矯正世人對徐志摩的誤解,林徽因一一列舉了他在科學、經濟、戲劇、繪畫、建築、音樂等方面的才能,把詩人的徐志摩還原為了血肉豐滿、有靈有性的徐志摩。能摹其貌,繪其神,願護其形,正其名,這是作為朋友的深情厚誼。

同時,林徽因還極寫了自己因徐志摩之死而產生的精神創痛。「張開口我們不會呼籲,閉上眼不會入夢,徘徊在理智與情感的邊緣,我們不能預期後會,對這死,我們只是永遠發怔,吞咽枯澀的淚,待時間來剝削這哀慟的尖銳,痂結我們每次悲悼的創傷。」這是至親至愛、摯朋摯友離世,心裡有悲絕之情,才會對死生出的無能為力之感。「現在這事實一天比一天更結實,更固定,更不容否認。志摩是死了,這個簡單殘酷的實際早又添上了時間的色彩,一周,兩周,一直的增長下去……」對於徐志摩的意外離世,林徽因不願將它完全當做事實,然而時間和隨時間流轉的世界卻在她的心上反覆烙下這個答案。這是沉溺著不能自拔,是絕望著希望,摯友、知己都已不能完全解釋這種情感,或許是曠世的才子佳人也不能免俗,終究成了張愛玲筆下的那「床前明月光」,或者「心頭的硃砂痣」吧。

泰戈爾有詩云:

「我相信你的愛。」讓這句話做我的最後的話。

林徽因對徐志摩似乎就該這樣,確有真情,更有遺憾,卻是無法言說的美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