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紀錄片《我的新疆日記》,讓中國聲音在國際輿論場「響起來」

貓眼電影 發佈 2021-08-09T22:43:13.226353+00:00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我的新疆日記》聚焦新疆發展主題,有力助推了「大外宣」格局建設。《我的新疆日記》自12月16日-18日播出以來,不僅取得良好的收視表現,也引發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我的新疆日記》聚焦新疆發展主題,有力助推了「大外宣」格局建設。

《我的新疆日記》自12月16日-18日播出以來,不僅取得良好的收視表現,也引發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

作為新疆發展的忠實記錄者,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歐洲拉美地區語言節目中心策劃、製作的系列紀錄片《我的新疆日記》,從國際視角平和、理性地展現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5周年以來的發展成就全貌,有力回擊了國際上對中國、對新疆的污名化、陰謀論論調。

《我的新疆日記》積極探索主題選擇、敘事策略、視聽語言等多方面創作表達,既用豐富的影像語言呈現新疆獨特的地域符號和視覺奇觀,也用新疆地區普通人的真情實感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創新了新時代對外話語體系,有力助推我國大外宣格局建設。

▍創新講述中國故事,凝聚共識與力量

節目裡,新疆繁榮富裕、長治久安,各族人民在這裡團結和諧、安居樂業——塔吉克族女乘務員、壁畫研究員等講述古今絲路上的迷人故事;柯柯牙林管站第一任站長、護林員等施展才能,進行著沙與水的較量與融合;小學女足隊員、動物專家等努力,點亮了新疆的希望……

外籍主持人奧利弗化身旅行者,他在新疆的所見、所聞、所觸新奇又治癒。

奧利弗——作為擁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的資深媒體人,頗具國際影響力。他的講述濃縮和再現了新疆的發展之路,不僅讓節目內容豐富且富有溫度,也增強了中國故事的國際可信度和國際傳播力,在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影響國際輿論場的當下,往往能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通過跟拍記錄奧利弗的新疆之旅,節目的鏡頭也聚焦起沿途普通新疆人,透過當地人的故事展示他們真實的工作生活,挖掘節目的情感表達與情感張力。同時,片中也展現新疆瑰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人文風情,給海內外觀眾帶來新疆的一手見聞,讓他們看見鮮活的新疆。

《我的新疆日記》由此也串聯起「一帶一路」倡議、脫貧攻堅等宏大主題。儘管主題宏大,但卻與每個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多元個體表述的多重視角中傳遞出對國家制度的認同和核心價值的認知,既有高度也接地氣。

《我的新疆日記》按照篇章式布局大開大合,不僅濃墨重彩地描摹出新疆浩蕩的歷史、恢弘的現在以及未來可期,體現新疆65年以來的發展奇蹟,新疆人奮鬥拼搏的形象也得以展示和表現,自然平實,親切且不乏感染力。

▍強化選題意識,淬鍊文化精品

《我的新疆日記》儘管篇幅短小精悍,僅3集,每集30分鐘,但卻站位高、接地氣、講人話。該片不僅彰顯了新疆歷史的壯闊與民族驕傲,還從中汲取文化自信的能量,以輕盈的方式譜寫了一部新疆發展的影像志。

《我的新疆日記》之所以能夠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大格局的故事,在他們的群像中盡顯客觀、立體、真實,是因為主創在選題、製作和藝術上做足了功夫,用匠心精神打造了這部走心之作。

《我的新疆日記》主題先行,但主創強化了選題意識,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結合中激發了人文活力,在價值判斷中平衡了熱點和冷點,從而跳出同質化窠臼,實現差異化策劃製作,令節目別具一格。

事實上,要講好新疆的中國故事,鋪就新疆人民的美好生活畫卷,首先要了解國情,了解新疆。為此,主創深入新疆調研下生活,從疫情期間就開始了節目的籌備。

拍攝期間,十幾人組成的專業攝製團隊,從炙熱乾燥的平原戈壁跋涉到寒冷缺氧的高原山區,深入腹地,去探索發現多彩的新疆,度過與當地人融洽相處的快樂時光。

這些經歷投射到節目中,營造出凸顯新疆地域化和民族異質性的獨特空間。在主體層、故事層、話語層中彌合「本土」與「非本土」的邊界,再加碼精良的製作,既充分體現了內容張力,也增強了紀錄片的表現力。

《我的新疆日記》在藝術表達上也巧奪天工。在史詩與現實之間,片子把主線與支線相交織,既回望歷史,也啟迪未來,從而產生了卓越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我的新疆日記》製作團隊先後與法國、瑞士合作拍攝《中法大學影像志》《絲路新紐帶:中歐班列》《雲朵上的民族》《乘火車看中國》《留法百年》等多部作品,在法國、瑞士、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主流電視媒體播出,並多次獲獎。這支團隊擁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因此也更懂得如何向世界展現、講述中國故事。

此次操刀《我的新疆日記》,團隊把風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特色做得更豐富多彩,創新了新時代話語對外體系,更顯現出國際化製作水準。與此同時,他們把本土理念、文化和情懷通過國際聲音傳向世界,助力中國在國際輿論環境中提升話語權。

▍構築強大傳播體系,服務「大外宣」格局

《我的新疆日記》把讀懂新疆放在讀懂中國的大主題里,是對世界讀懂中國下沉式、讀懂新疆上升式的一次積極嘗試,讓地域傳播進一步融入了大外宣的格局。

在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視野下,《我的新疆日記》由此構建起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創新推進了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在傳播規模、傳播效果等方面形成了重要突破。

首先,節目在播出前就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宣傳陣勢,為節目播出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依託總台「台網並重、先網後台、移動優先」的發展戰略,主創選取拍攝過程中的部分人物故事同步製作成18集新媒體短視頻,在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5周年紀念日當天陸續發布在電視及新媒體端。

同時,這些短視頻被譯成法語、西班牙語、俄語、葡萄牙語、世界語、阿爾巴尼亞語、波蘭語、克羅埃西亞語、烏克蘭語等9個語種,累計總閱讀量超過兩千萬,實現了更高頻次和多樣態的傳播。

其次,發揮總台多語種、全媒體優勢,《我的新疆日記》將被譯製成俄語、西班牙語、德語等多語種播出,以擴大傳播範圍,覆蓋更多地區和人群。

不僅如此,節目的新媒體短視頻也以YouTube、臉書、推特等境外社交媒體為首發平台,通過自有多語種傳播平台和境內外合作平台開展宣傳推薦,設置相關社交媒體話題,進一步擴大節目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最後,《我的新疆日記》也強化了國內傳播路徑,在央視頻首播時就獲得83.5萬播放量,增進了國內民眾的文化認同,凝聚起更多共識和正能量,讓正能量吸引到大流量。

《我的新疆日記》作為推介中國的一個重要載體,注重用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價值及中國精神,為行業提供了外宣推廣經驗與思路。這不僅為服務外宣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總台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提供了強大助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