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區福強小學:打造有本土特色、可常態化開展的STEM課程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1-08-09T22:22:09.446969+00:00

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數學,這4個詞開頭字母的組合,就是近年來廣受各大中小學歡迎的網紅課程——STEM課程。

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數學,這4個詞開頭字母的組合,就是近年來廣受各大中小學歡迎的網紅課程——STEM課程。從字面意思理解,所謂STEM,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是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一種跨領域綜合課程,是一項重要的國際化課程。

但在實際推行過程中,STEM課程卻存在難以普及性常態化實施的問題。因為缺乏紮實的土壤,許多學校的STEM課程都出現了難以普惠式、常態化的情況。如何讓這個國際化的重要課程在實際教學中落地?深圳市福田區福強小學給出的答案,是「STEM課程本土化」,結合中國教育的實際情況,本土化實施STEM課程,目前,這一做法已顯成效。

以課堂情境為基礎

打造福強特色的樂木STEM課程

福強小學2016年10月成為國際技術與工程教育協會(ITEEA)會員學校,2018年正式開啟了學校STEM項目——樂木課程建設之路。樂木課程即樂高+木工項目課程。一至三年級以樂高為項目,分別進行「科學+樂高」以及「數學+樂高」課程的學習,以4點半社團課程進行STEM+課程的提升,從而形成具有福強符號的特色課堂改革;四至六年級以木工為項目的STEM課程,聯合科學、信息、美術老師、數學老師等學科老師共同完成課程開發及相關的教學任務。

樂木課程涉及領域包括校園、社區及城市,項目包含教學樓、動力小車、立體停車場、鐘錶等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這樣的設計,讓STEM課程不再是科學、技術、藝術、工程和數學的簡單疊加,而是強調學科知識的自然融合所形成的綜合實踐探究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認知、探索能力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福強小學校長柯堅林認為,良好的課程情境,對課程的實施和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真實性、便利性和持續性,是良好課程情景的三個標準。為此,福強小學在學校建立起STEM課程空間,讓課程情境激發興趣,讓課程資源唾手可得。2018年以來,為了常態化實施樂木課程,福強小學校內構建了一個四層樓、近一千平米的STEM綜合空間。其中兩層為樂高教室、兩層為木工坊。樂高教室配備了多個系列的樂高器材,滿足一至三年級所有學生輪流使用;木工坊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設計區、列印區、製作區。讓學生在製作前設計,在設計中製作,把創意和動手結合起來。校本化的STEM課程空間,為STEM課程的普及性常態化實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教學+行政改革

推動STEM課程常態化實施

雖然STEM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非常有利,但目前絕大多數的學校和機構開設的STEM課程仍以社團課等小班形式進行,這對於發展STEM教學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為此,福強小學致力於打造面向全體學生的STEM教育的惠普性課程和面向突出學生的四點半社團課程。

STEM課程難以持續開展,究其原因,其實就是能力和精力難以勝任STEM課程普及性常態化的需求。柯堅林提到,單靠一個老師去完成STEM這樣綜合課程的普及性和常態化,確實有些勉為其難。為了彌補教師精力和能力的不足,福強小學需要倡導協同文化,實施協同教學。據介紹,協同教學是一種教學組織的形式,包括教職工和他們所擔任教學的兒童或學生,在兩個人乃至更多教師的合作下,負責擔任同一組學生的全部教學或其主要部分。

福強小學在去年就推行了協同教學模式,首先組建了學校和年級組兩個協同教學團。學校層面由校長、教學副校長、分管主任以及各學科組長組成。負責制訂學校STEM課程規劃和項目學習方案。年級組的協同教學團由年級組長牽頭,年級各學科教師參加,主要職能是實施開展協同教學。這兩個教學團相互配合,共同實施協同教學。以五年級開展的《我喜歡的鐘表》為例,校級的協同教學團制定了項目學習的課程方案,分四個環節來開展項目學習:了解鐘錶、探究鐘錶、設計製作鐘錶、展示鐘錶,也確定了各個環節的評價要點和實施細則。年級組的協同教學團在此課程方案的基礎上開展多學科整合併進行學科分工,每一個承擔教學任務的老師都圍繞主題並結合本學科的知識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

此外,為持續推進STEM課程的常態化實施,柯堅林認為,必須把STEM課程作為「一把手」課程,也就是校長要重視,要親自抓。課程實施的行政化,是STEM課程本土化重要的保障。一個沒有課程意識和課程建設能力的校長是不可能推進STEM課程的,其次是行政課程執行力,推進融合教學還需要其他行政,尤其是中層行政執行力至關重要,因為協同教學經常需要課時調整、場地協調、教學內容調適以及教學進度跟蹤等等工作。最後才是教師課程行動力,如果協同教學得不到教師的支持和落實,再好的理念也只能是水中花、鏡中月。

課程內容項目化學習

STEM本土化已顯成效

課程內容項目化,是福強小學STEM課程本土化的一大關鍵。柯堅林認為,STEM課程的項目化有兩個含義。一是構建以項目為載體的課程內容。選擇項目的方法有新建、共建和擴建。例如福強小學新建了樂高和木工坊,構建以樂高和木工為項目的STEM課程;例如有些學校與紅樹林保護區共建,構建以紅樹林為項目的課程等。

STEM課程的項目化另一個含義,是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即項目化學習。學校的項目確定以後,學校按照年齡特點和認知差異細分成不同的小項目,每一個小項目對應不同年級和不同學期,再以小項目為中心,統整各學科的內容,實施項目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項目課程在設計上凸顯STEM理念,根據STEaM的跨學科、綜合、整體、終身、面向未來等特點,讓學生置身於真實的世界、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開展基於問題、基於項目、基於目標、基於場景的學習方式。

以福強小學的木工課程為例,目前已經開放了三個項目:四年級(上學期)《我喜歡的鐘表》、五年級(上學期)《方寸之間,創意無限——印章》、六年級(上學期)《魯班鎖的奧秘——榫卯》。每一個項目為期一個月,由相關學科和教師協同完成。項目學習完成後,學校會整理並形成案例,每一個案例都會成為下一學年的課程內容,這樣循環往復,課程不斷優化,研究不斷深入,不但節省了教師的精力,也保障了課程的常態化實施。

聚焦

力爭成為中國STEM課程 教育的先行典範

迄今為止,福強小學已被授予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基地實踐學校、深圳市首批教育學會綜合實踐委員會成員校等稱號,2020年,福強小學《以樂高為項目的小學STEM課程建設研究》申報中國教科院課題。2018年,福強小學《以木工為項目的小學STEM課程建設研究》獲批廣東省教科院首批STEM教育課題。福強小學的這一套STEM課程本土化方案,以課程情境校本化為基礎,以教學文化的協同化以及課程內容的項目化為關鍵,以課程實施的行政化為重要保障。未來,福強小學將在STEM課程本土化這一課題上持續探索,打造具有福強符號特色的課堂改革,力爭成為中國的STEM課程教育的先行典範。

文/圖:吳靈珊 製版:李斌 鄧詩君 劉蔡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