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和歐盟「離婚」的英國,會孤單嗎?

新京報 發佈 2021-08-09T22:01:55.664876+00:00

12月25日,94歲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聖誕講話中對所有英國人說,「你並不孤單」。她指的是,由於最新的疫情封鎖,許多英國人無法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慶祝聖誕。英國女王發表聖誕講話。BBC視頻截圖疫情終將結束,英國民眾也還會有和親朋好友共度聖誕的機會。

12月25日,94歲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聖誕講話中對所有英國人說,「你並不孤單」。她指的是,由於最新的疫情封鎖,許多英國人無法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慶祝聖誕。

英國女王發表聖誕講話。BBC視頻截圖

疫情終將結束,英國民眾也還會有和親朋好友共度聖誕的機會。但是,英國人「歐盟人」的身份,即將徹底終結。

當地時間12月24日,就在脫歐過渡期結束一周前,英國和歐盟達成了脫歐貿易協議,避免了無協議離開歐盟的混亂局面。

事實上,英國早在今年1月31日就正式脫離歐盟,但過去11個月間,「脫歐」一詞仍然被頻繁提起,原因就是在明年1月1日前,英國仍處於脫歐過渡期。但從明年1月1日起,雖然可能會不時加更「番外」,但脫歐「正劇」可以說已經大結局。

英國1973年正式加入歐盟,「金婚」未到便要求「離婚」,它也成為第一個離開歐盟的國家。那麼,「離婚」之後的英國,會孤單嗎?

新京報記者對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解讀英國脫歐的影響、英歐未來關係的走向,以及中英關係可能發生的變化。

達成協議:從「趨利」到「避害」

新京報:英國和歐盟為何能在最後一刻達成協議?

崔洪建:最直接的原因是,如果這個時候不達成協議,英國和歐盟雙方都會面臨一些後果。首先,不達成協議就得無協議脫歐,這會造成非常混亂的局面。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雙方都面臨疫情防控壓力,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和精力來應付無協議脫歐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後果。因為目前來看,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是雙方的頭等大事。

換言之,雙方在最後時刻達成一致,可以說是倒逼的產物。為了避免出現更糟糕的情況,所以互相妥協,至少在明年1月1日前對很多事情有一個安排。事實上雙方早已錯過了達成協議的最佳時期,現在達成了,可要在12月31日前完成立法程序也很難,但至少不會出現無協議脫歐了。

新京報:你怎麼評價英歐達成的貿易協議?

崔洪建:這份協議可以說是聊勝於無,總比什麼協議都沒達成好,但顯然沒有達到雙方之前的預期。英歐雙方最初都設立了比較高的談判目標,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達成。或者說,雙方達成協議的動力已經從最初的「趨利」變成了如今的「避害」,避免受到更進一步的傷害。

此外,達成了協議也比另一個選項——延長過渡期要好。因為延長過渡期會帶來更多的問題,首先詹森可能無法給國內一個交代,歐盟方面也會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在這個問題上。

「達成貿易協議是好消息,但很有限。」《經濟學人》報導截圖

脫歐影響:對歐洲一體化產生衝擊

新京報:英國脫歐會給英國帶去哪些影響?

崔洪建:影響還是很大的。首先,根據協議,英國的貿易基本可以維持和歐盟市場的零關稅、零配額關係。但是,也會有一些新的成本,比如新的手續和具體的規則,這方面肯定比以前要繁瑣複雜。

英國將失去金融服務業在歐盟市場的特權,包括金融牌照和金融從業人員的認證,這些都要按照新的規則來。這個對英國是比較大的損失,因為金融服務業占英國對歐盟出口的40%以上,今後英國在歐盟市場肯定會受限。

此外,英國在科技教育方面肯定會有所損失,之前和歐盟的科技教育合作肯定會受影響。英國將失去來自歐盟的科技和教育補助金,或者要以新的方式來獲得,這個也會導致成本上升。廣泛一點來講的話,英國脫離歐盟後,軟實力肯定會減弱,因為它不能再以歐盟為後盾了。

其實簡單來說,英國還是想要自己「當家做主」,也就是現在喊得最多的「主權」。因為在歐盟內,英國的自主權利肯定是受到限制的。譬如在經濟貿易方面,英國沒有獨立的談判權,只能由歐盟代表,且必須服從歐盟的種種規定。另一個「預算」問題也是脫歐派提得比較多的,因為英國提出脫歐的那幾年經濟增長比較快,所以每年交給歐盟的預算也就比較多,一些人可能就對此不滿了。但是脫歐後,英國可以實現完全的主權,有自己的決策權,能自由制定規則,和其他經濟體發展更密切的關係,這些可能是他們想要實現的。

新京報:英國脫歐對歐盟有何影響?

崔洪建:對於歐盟來說,最大的損失就是,英國脫歐對幾代人來說都是無法挽回的事實。從經濟上來看,很明顯的是帳面上的損失。因為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的預算貢獻、經濟總量份額占比都是很大的,英國離開後,歐盟帳面上的數字肯定會減少,可能歐盟就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了。

從實力構成來看,也會是一個衝擊。比如安全方面,英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核國家,也是北約裡面軍費開支僅次於美國的國家。這些以前都是計算在歐盟的實力裡面的,但英國離開後,肯定就會缺一塊。

新京報:是否會影響歐洲一體化?

崔洪建:歐盟以前一直是不斷吸收新的成員國、不斷擴大規模,這是歐盟歷史上第一次有成員國離開,還是一個影響力比較大的國家,這對於歐洲一體化肯定會有衝擊。

此外,英國脫歐可能會對其他歐盟國家產生示範效應。英國決定脫歐時,很多人就討論過是否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因為當時正好碰上歐盟內部矛盾尖銳,包括南北歐、中東歐和西歐矛盾,大家就擔心會不會有人學樣。

從開始談判到現在,歐盟為了防止英國脫歐產生示範效應,某種程度上想用英國脫歐的過程教育其他成員國,有種以儆效尤的效果。但我覺得這種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下去。協議接下來的落實和談判還會不斷對歐洲一體化產生影響。英國可能會在談判過程中分化一下歐盟內部,比如利用法德之間的矛盾。因為法德對英國脫歐態度很不一樣,德國相對溫和,法國相對強硬。在今後落實過程中,如何維持歐盟團結將會是一個問題,需要消除或者弱化英國脫歐對歐洲一體化的影響。

「脫歐協議沒有帶來真正的主權。」英國《獨立報》報導截圖

脫歐的原因:「偶然」和「必然」交織

新京報:折騰了4年半,英國為何堅持要脫歐?

崔洪建:這個問題很複雜,但簡單點說就是,隨著利益格局發生了變化,種種偶然的、必然的東西交織在一起,最後推動英國脫離歐盟。

英國加入歐盟的過程就是一波三折的,和歐盟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也存在目標差異。英國最初是反對歐洲大陸一體化的,認為即使要一體化,也希望以英國為核心。歷史上,英國就一直在尋求對歐洲大陸的所謂平衡,不希望看到太過強大的歐洲大陸,認為這會威脅到自己。

但二戰後,以德法為核心的歐洲一體化發展很快,英國覺得自己也應該加入。加入之後,英國又希望自己有一些特權,有想合作的可以合作,有不想合作的可以不合作,所以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也沒有加入申根區,某些方面還保持獨立。

2009年的歐元區債務危機之後,英國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和歐盟在一起沒什麼希望。尤其是債務危機後,以德國為主的歐洲國家進行了經濟改革和產業調整,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英國。因為英國戰後形成的是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而德國以製造業為主,所以在德國主導歐盟經濟改革的過程中,英國覺得自己受到了限制。與此同時,英國國內民粹主義情緒上升,很多人開始提出從歐盟奪回英國主權。

到了英國推動脫歐的那幾年,英國經濟增長比較快,而歐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於是英國人認為,離開歐盟就像離開池塘來到大海,以後自由發展的空間更大。所以說,英國脫歐是種種自覺不自覺、偶然必然的東西交織在一起推動的,並不能拿公式算出來。

英國的未來:實現「全球英國」目標,難度不小

新京報:英國未來會如何調整自己的戰略格局?

崔洪建:特雷莎·梅時期提了一個「全球英國」(global UK)的目標,想讓英國在脫歐以後有新的調整和定位。一方面是脫離歐盟但是要繼續在歐洲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是要開放外向。後來詹森進一步提出,英國要繼續維持在西方和歐洲的核心地位,作為世界一流大國發揮影響。

具體做法可能是,和歐盟談判結束後,英國會很快把精力轉向其他對外談判,因為現在有了談判權了。譬如英國很早之前和美國就已經在談了,明年4月會有初步的結果;和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經濟體也在談,之後也會和中國、印度這些新興經濟體談。英國希望構建比歐盟大得多的國際市場,一方面減少對歐盟的依賴,另一方面體現主權回歸後在更大空間發揮了作用的目標。

在政治、外交和安全上,英國可能會採取一種有別於歐盟同時也儘量有別於美國的立場,繼續在西方世界發揮作用。它可能會進一步利用和美國的特殊關係,同時儘量爭取和歐盟獲得相對平等的在政治安全領域的合作關係。英國還想去盤活所謂的一些「資產」,包括之前討論過的大英國協等,同時在現有的機制中發揮更突出的作用,譬如G7、五眼聯盟、北約等,這些都是英國可以發揮的空間。

不過,英國到底能發揮多少作用,會受到多少限制,這個還需要再觀察。脫歐後的英國理論上獲得了自主空間,但是現實上,英國的能力或影響力是在下降的。英國要保持所謂的獨立性,但實際上英國現在不具備參與大國競爭的實力,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安全、軍事實力。以前,英國可以利用和歐盟的集體效應,把自己利益放在歐盟利益中體現,這樣可能相對來說英國的利益會被弱化,但是實現難度小。現在單獨拎出來,有了自由談判和開拓權,別人對它的重視度卻下降了,今後實現利益的難度反而提升了。所以,今後一段時間,還要看英國到底如何處理外交事務。

12月24日,詹森和馮德萊恩遠程開發布會。ITV視頻截圖

英歐的未來:競爭與合作之間尋求平衡

新京報:英歐未來的關係會怎麼走?

崔洪建:最新達成的這份協議界定了未來雙方在貿易領域的合作,而貿易關係是今後雙方關係的核心,因為它涉及雙方的經濟聯繫和在此基礎之上的合作。

總的來說,今後英歐雙方還能合作,因為至少在經濟上雙方聯繫的緊密程度還是比較高的。比如,在貿易上零關稅零配額的安排滿足了英國的需求,顯示出雙方在貿易領域的聯繫還是比較緊密。此外,雙方地理位置接近,關係必然會更親密。詹森在協議達成後發表講話時也說,英國離開歐盟但是不會離開歐洲。

這是大概的發展前景,但如何具體體現出這個前景,雙方既設置了積極的方面又設置了消極的方面,比如說漁業,5年後每年都要談。這也體現了,雙方在共同創造利益和共同管理分歧上是同步的。如果把分歧管理好了,合作推進了,雙方關係能進一步深化。整體來說,我覺得未來雙方會合作但是不親密,有競爭但是能妥協,雙方會尋找平衡,這是未來英歐關係的常態。

中英關係的前景:需要做出一些調整

新京報:英國脫歐後,中英關係是否會產生變化?

崔洪建:肯定會產生一些變化。一方面,在經貿領域,需要額外再談。此前中國和英國的經貿合作,是把英國看作歐盟的一部分來處理的。但英國脫歐後,許多規則、資源可能都會重置,因此雙方經貿關係也會變化。

其次,英國離開歐盟以後,中國在處理和英國的關係與處理和歐盟的關係時的考慮會發生變化。以前,英國的利益和歐盟的利益是混在一塊的,但現在分開了,中國就應該在對英國這一塊進行調整。英國現在不是歐盟的英國了,是獨立的英國,那很多的政策就必須調整。

還有,未來英國出於本國的考慮,在一些問題上也會調整對華政策。比如,英國有些方面可能會做得比歐盟還要極端,但是有些方面可能比歐盟還容易妥協。反過來,中國方面也要採取相應的對策。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