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且長:丁真爆紅背後的藏區公益電商

鈦媒體app 發佈 2021-08-09T21:57:38.178427+00:00

文 | 蝸人蒸鴨,作者 | 華夫沒有餅,編輯 | 蝸人甜野男孩丁真爆紅,37歲的「白髮老男孩」文雪松也火了。

文 | 蝸人蒸鴨,作者 | 華夫沒有餅,編輯 | 蝸人

甜野男孩丁真爆紅,37歲的「白髮老男孩」文雪松也火了。

因為有讀者在公眾號「北青深一度」的文章《理塘縣漢戈村第一書記:丁真火了,我們村也有希望了》和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的評論區等po出了購買連結,一家名為「祥瑞濯桑」的微店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迎來了大波愛心買家,目標產品「漢戈花村牌青稞曲奇」很快被搶完。

沒搶到貨的網友很快又將目光鎖定到一家名為「理塘縣扶貧愛心超市」的微店。瘋搶過後,兩家網店內「漢戈花村牌」青稞系列相關的全部SKU售罄,並帶動店內其他藏區特產熱賣,兩家店鋪粉絲迅速過萬。

經筆者調查,兩家微店並非蹭丁真熱度、「渾水摸魚」的山寨商家,而是貨真價實的理塘系公益電商店鋪。「祥瑞濯桑」微店是「漢戈花村牌」產品在線上主要的售賣渠道之一。「理塘縣扶貧愛心超市」則是由共青團理塘縣委籌集、在交通銀行定點幫扶下成立的項目,分為實體店和網店,實體店供理塘貧困戶用勞動積分兌換日用品,網店則用於線上推介、銷售理塘及藏區特產,網店銷售所得用來擴充實體店SKU。

圖:兩家理塘公益店鋪迎來粉絲和銷量雙漲

在丁真之前,37歲的文雪松可能是理塘「帶貨能力」最強的主播,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第一書記,「漢戈花村」青稞系列正是他和村裡幾個扶貧幹部研發的。今年5月,文雪松成為理塘第一個在抖音上直播的村書記,他在「理塘融媒」號上直播,通過直播間賣出了3800多件貨,賣的正是青稞曲奇。

黑青稞是漢戈村的主要農產品,在製成糌粑前,要先把青稞炒熟並磨成粉。但大部分藏區外的人吃不慣糌粑,為了把黑青稞做成大眾能接受的產品,文雪松和村委同事們鑽進廚房當起了「烘焙師」,在經過大量試驗後最終確定了青稞曲奇餅乾、椰香青稞餅乾、青稞巧克力餅乾等幾款SKU,並拿到了專利品牌「漢戈花村」。

在兩家微店意外大賣前,漢戈花村青稞產品在2020年的銷量達到了30萬元,但銷售範圍主要在四川省內。丁真的爆紅,讓理塘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正面方式迅速「出圈」,也讓文雪松這樣的藏區扶貧幹部走近了聚光燈。

手持青稞曲奇的文雪松,圖片來自:北青網

「丁真火了,我們村也有希望了。」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年僅37歲但已一頭白髮的文雪松表示。

如今,全國網友的愛心和電商的爆發力,似乎讓文雪松們的希望「更有希望」了。那麼,「愛心+電商」的公益電商會是藏區發展的一個靠譜路徑嗎?

不想她們冒著生命危險去討生活

地點:甘孜州理塘縣甲窪鎮

被聯合國婦女署關注的公益商家

在「理塘縣扶貧愛心超市」的微店中,頻繁售罄的除了「漢戈花村牌」青稞產品,還有一個叫做「噶龘」(讀音為gá dá)的有機物品牌,她們利用藏區天然原料,不僅研製成多種有機產品,還幫助高原藏區婦女獲得就近工作的機會。今年9月,因為帶領理塘當地婦女經濟抗「疫」,噶龘團隊受到了聯合國婦女署的關注和讚許。

噶龘的工坊坐落於理塘縣甲窪鎮,位於丁真工作的理塘縣城和文雪松任職的漢戈村之間,因常常出現彩虹而得名(「甲窪」在藏語中意為彩虹)。兩位創始人都是年輕的海歸藏族女性,學習工商管理的四郎曲珍負責品牌運營和銷售,喜歡手工藝品、動手能力強的卓瑪拉姆負責生產研發和對當地人手工技藝的培訓。除了兩位創始人,噶龘團隊主要由理塘當地的藏區婦女構成。

在高原藏區,很多人全年的指望,來自於靠天賞飯的季節性收入。以挖蟲草為例,常常是辛苦尋找了一天,也可能一無所獲,還要時時準備應付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在高原藏地,很多藏民因為複雜氣候和常年辛勞患有腿疾,但往往還要忍受著疼痛出去尋找蟲草或打零工的機會。

「最初,我們只是想改善身邊人的生活條件,不想她們靠天吃飯、賴地穿衣,不想她們冒著生命危險去討生活。」四郎曲珍告訴筆者,「所以剛開始就是簡單地教當地婦女去製作,幫她們售賣,想為她們增加一點點經濟收入,沒有考慮那麼久遠。」

本著互惠互生的目標,在不污染環境的基礎上,四郎曲珍和她的夥伴不僅希望為藏區女性帶來更好的生活,還希望給城市裡生活的人們,帶去健康放心的產品,和來自高原的問候。

「我們很清楚現在的消費者會愈加看重品牌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理念,社會上也開始有更多的人願意加入女性權益保障的事業。我們相信今後會有更多消費者會跟我們一道,為脫貧等公益事業『常思奮而不顧身』。」四郎曲珍說。

噶龘出品的第一款獨有產品是酥油手工皂,原材料來自於藏民生活中最常見的氂牛乳和氂牛乳脂肪——過去,圍繞它們的開發大多止於食品。由於是創新產品,酥油香皂的研發和製造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資料,經驗不足以及高原的氣候環境給噶龘團隊帶去了接連不斷的失敗,前後研發耗費了5個月。在手工皂成功皂化後,她們又開始嘗試不斷調整香皂的味道和樣式,一路下來就誕生了現在的氂牛酥油手工皂、氂牛奶手工皂等系列產品。

「每天起床後,她們(噶龘團隊的藏區婦女)會先收拾和照顧自己的家庭,然後九點半來到作坊工作。上午需要一部分人去整理外包裝,包括摺紙盒、貼標籤、分配起泡網和填充物,另一部分需要和我一起準備手工皂等產品的原材料,包括加熱酥油牛奶、記錄溫度、調配精油等。十二點左右會開始備飯,夏天我的媽媽有時會幫忙,我媽媽不在的時候由手上沒有工作的人一起準備午飯。」卓瑪拉姆告訴筆者。

下午,卓瑪拉姆要帶人將攪拌和調配好的原料倒入相應的模具,酥油手工皂需要放入保溫箱。一部分人會開始切上一次凝固好的酥油手工皂,並且從模具中分離成型的氂牛奶手工皂,另一部分人會開始已成型產品的包裝、入箱工作。製作酥油香皂時油脂及水一起皂化反應需要1-2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製作一塊酥油香皂的時間往往在1-2個月以上。

圖:噶龘成員正在切手工皂

卓瑪拉姆說:「我們其實沒有絕對明確的分工,她們現在處於邊學邊做的狀態,下一步的打算是她們可以獨立製作完好的產品。」對卓瑪拉姆來說,培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大一個原因是團隊里的藏族女性都不識字。

在丁真爆紅前,噶龘的消費者大多以受健康和環保理念侵浸多年的歐美客戶為主,甚至在美國、加拿大等地都有了噶龘產品的代售點。隨著近期文雪松為理塘帶來的又一波熱度,並受益於噶龘產品前期積累的良好口碑和「理塘縣扶貧愛心超市」微店等的引流,噶龘團隊變得更加忙碌起來。店員們每天都加班加點生產、發貨、回復客戶諮詢等,以滿足國內(愛心)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儘管電商的出現,較為明顯地提升了項目的經營,但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噶龘的很多產品依然擺脫不了季節或周期的影響。在生產上,如酥油手工皂、蘋果醋、沙棘汁等產品,都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在銷售上,最初除了依靠國內外的朋友購買外,大頭基本只能靠旅遊旺季時往來成都和理塘的遊客來帶動銷售。

用好產品獲得一份有尊嚴的收入

地點:甘孜州道孚縣木茹鄉

這裡的蘋果不打藥,卻被拿來餵牲畜

「迦入」是一間售賣藏地文化創意產品和高原有機食品的店鋪,店主才讓是土生土長的藏族人,出生在安多藏區拉卜楞寺附近的村莊裡。才讓認為,儘管現在市面上關於藏族的文化產品種類很多,但大多數都是來自尼泊爾或義烏,與真正的藏地文化沒有太多的關聯。「其實藏族文化本身是很生動的,包含在喜馬拉雅先民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才讓說。

在離理塘縣不遠的甘孜州道孚縣木茹鄉,當地百姓在海拔3300米的純凈土地上種植有機蘋果。日照時間長、不打藥、不催熟,雖然蘋果的產量不高,但口感異常鮮美,還有著催熟蘋果已經喪失的獨特香味。但因為當地交通閉塞,新鮮的蘋果除了食用之外主要用於交換青稞,剩下的只能拿來餵養牲口,或等待壞掉。

一個偶然的機會,才讓和他的夥伴們來到木茹鄉工作考察,品嘗到了當地百姓種植的有機蘋果。蘋果鮮美的口感讓團隊大感意外,同時也對村裡蘋果的浪費和銷路問題感同身受。於是,才讓和他的夥伴們想到:高原地區的陽光非常充足,能不能嘗試將蘋果製成蘋果乾

2017年,迦入團隊開始協助當地村民製作蘋果乾。他們為當地百姓買來蘋果機,在僧人達爾傑的組織下,教會村裡的婦女、老人們將蘋果乾切片晾曬,進而製成天然有機的高原蘋果乾,在給當地百姓帶來更好回報的同時,為城市裡的人們帶去健康食品。

由於藏地百姓信佛的緣故,村民們都不願傷害生命,一旦發現有蟲蛀的蘋果便會將整顆果子留給蟲子,最後被製成蘋果乾的,一定是沒有蟲蛀的精選蘋果。在製作蘋果乾的過程中,經過培訓的村民們會戴上手套,以保證衛生。在最費時費力的曬乾過程,婦女們會在3天內反覆翻轉蘋果切片3-5次,以保證果乾的每個部位都晾曬充分。

圖:村民戴著手套晾曬蘋果乾

100斤新鮮蘋果,削皮取核37斤(用於餵養牲畜),剩下的63斤可用於製作蘋果乾,通過三天三夜的自然光曬,最後曬乾的成品只有8斤,也就是說,差不多13斤新鮮蘋果才出1斤蘋果乾。

為了不讓當地老百姓吃虧,迦入團隊付給村民的費用超過銷售價格的一半以上,並免費承擔所有的前期培訓,以及工具購買、人工包裝、宣傳、運輸等費用。

儘管迦入是一個主打藏地文創設計的品牌和團隊,但現在這款蘋果乾已經成為店裡最受歡迎的產品,每年都有大量的買家進行回購,很多買家都是先通過公益蘋果乾認識迦入,進而對迦入的其他藏地文創產品產生興趣。

才讓說:「我們生活在相對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但這裡沒有霧霾和污染,我們可以用真正的好產品獲得一份有尊嚴的收入。」

迦入和木茹鄉的故事讓筆者感動。在這個沒有霧霾和污染的地方,我們得到的不只是健康的有機食品,還收穫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互信互惠的力量。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這種力量顯得彌足珍貴。

我不想停,也不能停

成都,身患癌症的74歲英國老奶奶

每件手工藝品,承載的都是「希望」

作為距離藏地最近的新一線大都市,成都正成為西部公益家和藏區公益商家們的大本營。噶龘在成都建立了體驗感更好的實體店——Kadhak Organics高原有機生活館,以便向更多國內外遊客推廣來自理塘的有機產品。迦入則在成都建起了一家實體咖啡工作空間,致力於為藏企提供創業推廣平台,把創新思維引入藏地社區建設,使藏文化與當代接軌。

而在成都公益圈,更有名的是一家名為「岩羊」的雜貨店。它的創始人是現年74歲的英國老奶奶瑞秋(Rachel)——一位定居成都12年的「蓉漂」。2020年11月26日,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訪問成都,雖然只在成都待了一天,但吳大使特地來到了岩羊雜貨店,通過購買店內公益產品的實際行動,支持她這位為中國和藏區公益做出極大貢獻的同胞。

圖:英國駐華大使到訪岩羊公益店

上世紀六十年代,瑞秋去了尼泊爾參與醫療實習,在那裡,她決定將幫助邊緣化人群獲得最基本的醫療救治作為一生的使命。大學畢業後,她放棄了英國高薪而穩定的工作,在接下來的近50年時間裡,她先後去了十幾個國家的貧窮地區,從事公益和醫療培訓工作,並為此一生未婚。

瑞秋與藏區的不解之緣,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一次公益行動。到了1990年,瑞秋作為長江之源醫療組長,乘坐氣墊船前往其他船隻到不了的偏遠藏區,為當地人提供幫助醫療支持。後來,她更是在西藏待了多年,與西藏的衛生部門合作,幫助當地培養醫療工作者。

2008年,瑞秋參與汶川地震救助工作,她深入偏遠災區,為人們帶去醫療救助和物資,並幫助他們進行災後重建。汶川救災後,瑞秋決定留在成都,並著手籌備一個專門的公益項目,以幫助在中國及世界各地認識的需要幫助的手工藝人,他們中的很多人是殘疾人士,或來自貧困的偏遠山區。

2013年,岩羊手工藝品店在成都高升橋北街一間不起眼的店鋪迎來開業。二十平米的小店裡,擺滿了瑞秋從各地搜購來的上萬件手工藝品,全部來自殘障人士、貧困家庭或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甚至是曾被拐賣的弱勢婦女。

瑞秋知道中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古訓,她希望通過幫助困境中的弱勢群體,讓他們通過工作(如製作手工藝品),獲得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以及尊嚴。藏民製作的手工玩偶、彝族婦女做的手工書籤、聾啞孩子的刺繡,還有噶龘的酥油香皂……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製品整齊地躺在貨架上,等待著喜歡它們的愛心買家上門。

圖:瑞秋在節目中介紹手工藝品

由成都殘疾人培訓中心李老師縫製的羊駝玩偶,是岩羊店鋪中的明星商品之一。李老師年幼時因為做手術導致下肢癱瘓,一次偶然的機會,瑞秋在集市上發現李老師做的手工藝品非常有特色,於是便開始長期向她收購。在岩羊的微店上,李老師製作的羊駝玩偶只要一上架,幾乎就會被秒搶完。

儘管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並支持岩羊,但開公益店鋪並不是一件能輕易盈利的事,更何況岩羊的幫扶規模在一直擴大。從「岩羊」雜貨鋪開張以來,店鋪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儘管瑞秋從未拿過一分錢工資。為了輸血持續虧損的岩羊公益店鋪,瑞秋甚至賣掉了自己在成都的公寓,搬進了合租房,從有房戶變成了一名「蓉漂」。

曾有媒體報導:為了節省房租,74歲的瑞秋,每天得騎一個多小時的電瓶車趕到「岩羊」;去超市經常採購臨期食品,吃著兩三天前的飯菜;很少為自己添置新衣,衣物時常補一補又繼續穿……但在收窮人和殘疾人做的工藝品時卻從不還價。還常常拿出比要價更多的錢去收購,這讓她的團隊和前來幫助的志願者時常哭笑不得。

幾年前,瑞秋被查出身患癌症,但她沒有想過關停岩羊。因為岩羊背後,是800多戶需要幫助的對口弱勢家庭,每一件手工藝品,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份收入,可能關乎著口糧、學費、手術台……

「我不想停,也不能停。」瑞秋說。

公益電商真不是一門好生意

即使在人口最集中、資源最豐富、市場最健全的一線城市,要長期把一個公益項目或電商項目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如果要同時把兩個公益和電商項目做好,還要將兩者複合起來一起做,更是難上加難。

而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薄弱的地理稟賦、惡劣的氣候環境、原材料或勞動力不足導致的產量產能問題、手工製作周期長及產量產能問題帶來的產品性價比問題、品牌包裝難和外部推廣貴、公益電商整體復購率低的問題等,無一不是橫亘在尋求出路的人們面前的難題。

漢戈村是幸運的,除了有黑青稞和文雪松這樣的扶貧幹部團隊,他們還擁有4A級的景區「漢戈花海」,甚至離隔壁縣更美的稻城亞丁景區,也才四個多小時的車程。

看到稻城亞丁、漢戈花海和漢戈花村牌青稞曲奇餅乾,筆者甚至想到了北海道、皚皚雪景和白色戀人巧克力夾心餅乾。至於前者能做到比後者更成功嗎?那需要看文雪松們的了。

甲窪也是幸運的,雖然沒有花海,但他們有四郎曲珍、卓瑪拉姆這樣的公益創業者,以及支持她們的鎮政府領導。雖然離稻城亞丁比漢戈村稍微更遠些,但他們離理塘縣城更近,在那裡,有理塘的王牌丁真,還有更多像「理塘縣扶貧愛心超市」這樣的項目。

但還有更多的地方,沒有丁真、沒有花海、沒有有機蘋果,甚至連黑青稞都沒有。也許再等一等,屬於他們的好幹部「文雪松」、帶頭人「才讓」或好人「瑞秋」也會出現,甚至等來的是才讓或恢復健康的瑞秋本人,又或許很長時間都等不到。

品牌化和產業化不僅是擺在所有藏區公益商家面前的難題,也是需要包括所有欠發達地區政府部門及全社會去解決的難題。我們也應該理智地看到,不是每個小品類、小村子都具有品牌化或產業化的條件和潛力。

我們更不能把解決問題的希望,放在出現第二個、第三個丁真的身上,當然,我們也希望第一個丁真,能成為像瑞秋、才讓、四郎曲珍那樣的人。又或許,我們不該有過多要求,包容丁真做他自己就好,只要人設不坍塌,他已經是很多人的希望。

如果僅從財務角度或創業本身來看,公益電商絕對不是一門好生意。好人瑞秋幾乎傾出全部精力和積蓄,也沒有換來岩羊項目的盈利。但公益電商又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因為通過岩羊,那800多戶困難家庭實現了「盈利」。

公益電商的路很難,但總有堅韌的公益家和創業者願意走。就像那道幾乎90度的懸崖峭壁,儘管天上有巨鷹、石間有大蟒,但總有勇敢的岩羊往上跳,並最終到達新天地。

最後,用一句瑞秋常說的話來結束本文,並以此致敬所有藏區及全國的公益商家:

「一個人或許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總能為一個人,改變他的世界。」(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