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諾鄧火腿里的脫貧故事

上觀新聞 發佈 2021-08-09T21:55:06.343640+00:00

上海援滇幹部、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委常委、副縣長 季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朱凌君 採訪整理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雲龍縣的諾鄧火腿名聲大噪。然而,這裡的人們很快就焦慮起來,雖然名氣響了,但出現了火腿緊俏甚至無貨可供的尷尬局面。

上海援滇幹部、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委常委、副縣長 季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朱凌君 採訪整理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雲龍縣的諾鄧火腿名聲大噪。然而,這裡的人們很快就焦慮起來,雖然名氣響了,但出現了火腿緊俏甚至無貨可供的尷尬局面。那時的雲龍,諾鄧火腿幾乎都是家庭小作坊式的自產自銷,產量極小。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只有一家專業廠家,小規模生產諾鄧火腿。轉折發生在2016年。此前,諾鄧火腿只是土特產,雖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產品單一。另外,火腿是區域性產品,帶動相關農戶脫貧和企業發展空間有限,更關鍵的是,火腿總是一大隻,包裝規格不符合大多數人的消費習慣。2016年,隨著滬滇合作的加深,諾鄧火腿入駐了上海的雲品中心。有一次,雲品中心舉辦特色品鑑會,策劃了諾鄧火腿與西班牙火腿的「盲品」活動,在不知產地的條件下,不少消費者發現,諾鄧火腿的品質和口感可與國際頂級的產品媲美。此後,上海的「買手」們還為諾鄧火腿在改進包裝、研發新品、為不同渠道提供定製化產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議。於是,諾鄧火腿有了更洋氣的規格包裝,並有了鹹肉、香腸等衍生產品。近年來,諾鄧火腿生產企業通過與盒馬鮮生、高島屋、久光超市等企業合作,實現了零門檻入駐銷售。曾經只是有點小名氣的諾鄧火腿,由於產品線的拓寬,引進了商超渠道,因此吸引產業投資,逐步擴大生產規模。為此,縣裡探索出「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模式,即:由雙方黨委、政府牽線搭台;由上海幫扶開拓市場,發動社會各界通過工會採購、愛心採購等方式打開銷路;由雲龍綠色食品協會開展綠色食品認證,打通供應鏈,組織企業統一銷售;由本地企業負責統一標準、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由合作社負責組織生產、建設種養殖基地;由貧困戶按合作社要求進行規範種養殖。在這樣的模式下,貧困戶被真正帶入了產業鏈中,逐漸有了穩定增收的新途徑。今年8月,拼多多主動參與雲龍縣產業脫貧,捐贈240萬元,投建鄧諾火腿深加工扶貧車間,支持當地擴大產能,研發新產品,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除了諾鄧火腿,越來越多的雲龍農產品進入上海雲品中心,通過其提供的孵化服務,針對上海市場消費群體,再結合買手建議和上海市場需求情況,幫助指導雲龍企業開發和完善產品,把雲龍農特產品孵化為上海商業渠道定製化和品牌化的商品。比如,雲龍還有雲龍茶、蕎麥、玉米、燕麥等優質農產品。其中,縣裡將原有「小、散、弱」組合形成「五穀粗糧」的組合裝,參加浦東新區第十屆農博會、上海市對口幫扶貧困地區特色商品展示展銷會、上海進博會,通過線上線下展銷活動,雲龍的農特產品逐步在上海「紮根」。更重要的是,土特產經過專業的包裝和設計,搖身一變成了洋氣的伴手禮。目前,雲龍縣銷往上海扶貧產品銷售額達3012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68人實現增收,為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注入了新動力。雲龍山區面積大,山高谷深,長期以來,產業發展難以突破「小、散、弱」困局,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優質農產品始終走不出自產自銷的境地。如今,我們終於在市場化的道路上摸到了一些門路,諾鄧火腿之外,還期待更多農產品走出深山。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季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