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定義成都關鍵詞③丨生活:觸摸城市發展最高境界,更有質感的幸福

紅星新聞 發佈 2021-08-05T22:14:42.529251+00:00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於城市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中也有句經典,人的需要和以人為出發點的價值衡量,是一切建設工作成功的關鍵。換言之,營城的意義,歸根究底,就是營造人們的幸福生活。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於城市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中也有句經典,人的需要和以人為出發點的價值衡量,是一切建設工作成功的關鍵。

換言之,營城的意義,歸根究底,就是營造人們的幸福生活。

生活的質量無法被丈量,卻時刻被感知,始終被追求。若將「生活」二字具象,那涵蓋了生活之地的宜居,往來路徑的通達,辦事服務的便利,精神追求的富足,機遇夢想的觸手可及……

人們嚮往成都,理由也大抵如此。成都營造的生活魅力是長久以來獨具吸引力的。因此梳理這座城市的新關鍵詞時,「生活」依舊要當仁不讓地上榜,因為它已經隨著這座城市的進階發展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並煥發出更多彩的魅力。

回首五年,許多現如今成都生活的新姿態,是那時候無從想像的。

無從想像居住於一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可推窗見山,可推門見綠。

無從想像所到之處皆通達,軌道交通密集成網,十五分鐘生活圈裡萬事足。

無從想像夢想不在天上,舞台和機遇觸手可及,有城市源源不斷營造、釋放。

2020年,成都第13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然而成都是向上攀登的。讓生活的幸福不斷升級,提升幸福的質感,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才是始終追求。也正因如此,在「十四五」啟幕之際,以「生活」為關鍵詞再來看成都進取之路,也就有了不同意義。因為如今的幸福,將成為新的起點和坐標。

城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成都用實踐作答:和諧宜居生活城市。

更宜居的生活

公園與產業、居民和諧共生

前陣子,大熱綜藝《心動的信號》第三季開播。節目拍攝所在的「心動小屋」隨著節目播出,火爆起來。那裡位於濕地與綠茵之間,有水面波光粼粼,有原野綠草茵茵,有蜿蜒小徑和精緻的石橋。那裡卻不是遠郊,四周不遠處,就是林立的高樓,有都市的喧囂。

「心動小屋」就在成都,位於天府綠道錦城公園內。獲知坐標天府綠道,對許多人而言,是種恍然大悟。因為成都的天府綠道,是近年來大熱的打卡選項。

熱門、火爆,不僅僅是因為美和綠。綠道可以說是成都生活特質的「集大成者」,探究成都人的生活質感,綠道無疑是最能探得精髓的場景之一。

近幾年,天府綠道錦城公園裡的錦城湖、桂溪生態公園、中和濕地、江家藝苑、青龍湖等等特色主題園區相繼開放,不僅給城市帶來了生態湖泊、休閒綠地,也帶來了世界頂級展覽、親子馬術、皮划艇、低空滑翔等等新場景、新玩法。行於天府綠道,能看到沸騰小鎮的樹上火鍋,能看到美術展和漢服秀,甚至王者榮耀手游賽都辦在了綠道之上。屬於自然的綠和屬於城市的潮,在這裡契合得剛剛好。

其實天府綠道作為成都宜居生活的閃亮名片,是近幾年的事情。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成都選擇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城市發展方式之變,去留住城市的生態價值。一條全國規劃最長、縱橫全域16930公里的三級天府綠道體系,承載了再現蜀川畫卷千年盛景的夢想。

當年9月,成都市正式啟動天府綠道建設,現如今,天府綠道已建成開放綠道4000多公里。它由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三級綠道構成,還要修滿1000條「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它構建了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等多級城市生態體系,更串聯起了自然空間、森林空間、郊野公園、公共綠地,也串聯起了多元的業態場景,串聯起了都市繁華生活。

但其實,若將鏡頭調至廣角,俯瞰整座城市全貌,又會發現似乎綠道從來不是穿插在城市生活之中的,似乎,城市才是從公園中生長出來的那一個。

從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川視察強調「突出公園城市的特點」,到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明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公園城市」,成為了承載成都美好生活的新路徑、新目標。

成都是全球唯一能夠遙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級人口城市。雨過後,天放晴,常拍雪山的發燒友們都知道,成都看雪山,幾乎是無死角的。

圖據Betebaran

今年8月的一天,成都的晚霞中,四姑娘山么妹峰、龍眼峰、西嶺雪山大雪塘等悉數亮相。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執行總編單之薔在微博上禁不住感嘆:「成都展示了一個世界級的雪山城市的最佳形象」。

有數據統計,成都看雪山的天數,2017年,50次,2018年,56次,2019年,65次……而2020年截至8月31日,成都已有60次觀山記錄。顯然,這不僅是生態本底的優勢,更與生態環境治理的久久為功息息相關。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是成都的真實寫照。

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是築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

這說來不易,事實上,生產與生活就像是現代化城市的AB面。生產快了,宜居不易;環境好了,生產不易。

而成都的「魚與熊掌兼得」,實際上是一盤轉型發展的大棋。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就是要直面城市有機生命體的多元性、複雜性,堅持「人城產」邏輯,在自然與有序之間權衡調適,不斷探索轉型發展突圍之路,努力打造標定時代發展高度、承載美好生活嚮往的未來之城。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營造良好生態環境;雕琢城市街巷社區;讓城市產業功能與綠色空間有機駁接;讓多元的消費場景和文化體驗豐富生活……這都是抵達公園城市的背後路徑。當公園與產業、居民和諧共生了,生活的質感也就抵達了新的高度。

更安心的生活

構建美好生活圈、幸福圈

生活在城市中,人們最直觀的獲得感、幸福感,往往源於生活中享受的配套與服務。

對於一座城市的治理而言,殊為不易。成都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要把民生落到實處,需要創新精神、需要繡花功夫,也需要久久為功。

在這一方面,成都創新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放在了社區。

社區關聯著千家萬戶,從衣食住行、就醫上學到退休養老,往往都離不開社區環境、社區發展和社區服務。

三年前,成都開啟了一場黨領導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體制創新和方式變革——在全國率先設立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治理,破解城鄉基層治理「九龍治水」,構建起「一支隊伍統管、一張網格統攬、一個平台統調、一套機制統籌」體系。

制度創新的優勢一步步轉化為城市治理的效能。

有社區辦起了公司,居民入股。比如武侯區的黌門街社區。公司的業務主要是提升社區工農個服務,體育健身、基本診療、困難家庭幫扶、規範停車……既填補社區服務空缺,又反哺社區居民。

有社區開起了公益課,每周提供各種免費公益活動和課程、打造社區鄰居節、趣味運動會,讓鄰里情感增進,豐富文化生活。

服務好了,配套提升了,家門口求學就醫方便了,老百姓也就安心了。

以家為圓心,15分鐘腳程為半徑畫個圈。在這個圈子裡,老人步行幾分鐘便能到達菜市場,孩子上學不用多穿過幾條馬路,市民下班後在樓下就可以組一局足球……這是15分鐘公共服務圈,也是市民的美好生活圈、幸福圈。為了營造這個「圈」,成都從2017年開始啟動中心城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提出成都中心城區將在三年內新建8大類、18項,共計2557項公共服務設施。今年是成都「三年」攻堅行動的收官之年,而截至今年9月,建成區開工公服設施項目已達到2699個。

越來越多的場館設施配套也在這座城市豐富著市民的多元生活。

明年,成都將迎來大運會的舉辦。為此,成都將新建、改造49座國際一流標準的體育場館。賽事的目的是營城,根本目的,仍是服務於市民的未來生活。

成都為大運會新建或改造的所有場館,在籌備之初,就都進行了社會化使用的長遠規劃與設計。

比如東安湖體育公園的「一場三館」,在承擔大運會的賽事功能後,那裡將打造成國際一流的體育文化綜合體,除承辦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外,還將滿足大型演藝、綜合展會、群眾健身、體育培訓、旅遊觀光等多種功能要求。

其實,財政的錢如何花,最能體現民生投入的力度。據統計,「十三五」時期,成都的基本公共服務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始終保持在65%以上的高位,其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支出達到了「十二五」時期的1.5倍以上。

而與其相應的一組數據是,2017年以來,成都全市新增學位43.5萬個,為2007年到2017年全市基礎教育學位增加總量的十年之和;2017年以來成都體育場館建設投資總額超過180億元,超過過去67年總投入的5倍;2015年至今,成都全市共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491個,惠及居民約39萬戶,涉及建築面積3000餘萬平方米;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率較2015年提高20個百分點,首次全部消除劣Ⅴ類水質……

數字之外,可感可知的,是成都人更加踏實、安心,更有獲得感的生活。

更開放的生活

追夢的舞台與嚮往的生活

前些天,成都市住建局在官網增設了「城市建設工程項目機會清單」專欄,發布了首批44個項目機遇,誠邀優秀企業,參與成都城市建設工作。一個月前,成都還發布了「世界賽事名城建設機會清單」,包含了賽事活動合作、體育消費場景建設、文商旅體融合、項目投融資建設、產品和服務等五大類別141個具體合作項目,希望優秀的人才和企業來參與合作。

一座有夢可以做、可以追的城市,無疑是開放的、幸福的。成都希望給有夢想的人營造的生活就是如此,造夢給你,讓人有舞台、有機會去奮鬥拼搏。

「城市機會清單」,是成都首創的。10月底,成都在2020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上發布了第八批《城市機會清單》正式發布,共計發布820條城市供需信息。而自2019年3月,成都首創性發布「城市機會清單」,到第八批之前,成都已經集中發布7批次城市機會清單2300餘條供需信息,其中已有1000餘項供需實現精準匹配,100餘億元融資得到有效滿足。而這之中,還不包括各個不同行業主管部門發布的各領域機會清單。

機會清單的邏輯,在於「開放」。城市主動釋放公共資源要素,推動產業扶持、企業發展從「給優惠」向「給機會」轉變。那讓成都實現了城市資源零門檻開放共享、企業創新零距離對接市場的包容開放。

正因如此,實現夢想的機遇、舞台不再是求來的,而是由城市源源釋放,變得觸手可及了。

機會清單的機制創新,實際上是成都努力打造公平、穩定、可及的營商環境的探索。

今年9月8日,《成都市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即成都國際化營商環境3.0版正式出爐。圍繞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營商環境3.0版本從簡化項目規劃許可程序、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詳細提出24條改革舉措,共有140項改革點。

對於營商環境,成都始終有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逐。

當一個城市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的時候,這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就是好的。這也是企業、居民紛紛嚮往的生活。體現到人人可感的生活細微處,那就是審批簡化了、證明材料縮減了、辦事最多跑一次了、服務窗口有人指引、機會需求主動釋放……

當一座城市以極大的開放與包容為姿態,讓每個人都能有選擇有機遇,有安身立命之所,那城市的生活無疑是極好的。2017年成都發布蓉漂人才計劃,至今已有超過30萬本科生落戶成都。開放、包容與可觸及的機遇夢想,或許正是年輕人對城市生活的最大嚮往。

今年,「像成都人那樣生活」,已逐漸成為一種引領時代潮流的價值選擇。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數度以不同姿態不同畫面登上過熱搜,引起過關注。成都是嚮往的代名詞。但對高品質宜居生活的追求,是沒有終點的。

十餘天前,成都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會上,成都提出,將在「十四五」期間聚焦10個領域加快實施一批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工程。

這「10個領域」包括:大力提高市民收入水平、持續保持生活成本競爭力、實施高品質公共服務產品倍增計劃、加快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全面完成城鄉老舊社區更新改造、建設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標杆城市、建設青年創業就業環境友好城市、建設生態惠民示範城市、建設智能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全齡友好型城市。

一個更幸福、更美好的成都,已經起航了。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攝影 成都極美小分隊 王效 王勤 陶軻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