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一起去泡溫泉吧!且慢,「溫泉病」先了解一下

上觀新聞 發佈 2021-08-05T20:10:49.824319+00:00

溫泉水不是簡單的熱水在寒冷的冬季,和朋友小聚,同時一起去泡一下溫泉,是時下很流行的休閒社交方式。泡溫泉,好處多多,不僅能夠減輕身體疲勞,舒緩精神壓力,還可以溫經通絡、祛寒舒筋、暢通氣血,尤其對生活工作在都市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既休閒又養生的好選擇。泡溫泉還是一種自然療法。

溫泉水不是簡單的熱水

在寒冷的冬季,和朋友小聚,同時一起去泡一下溫泉,是時下很流行的休閒社交方式。

泡溫泉,好處多多,不僅能夠減輕身體疲勞,舒緩精神壓力,還可以溫經通絡、祛寒舒筋、暢通氣血,尤其對生活工作在都市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既休閒又養生的好選擇。

泡溫泉還是一種自然療法。泡溫泉後,水中的部分化學物質會被人皮膚吸附,改變皮膚酸鹼度,因而還有吸收、濡養及清除的作用。溫泉水中的化學物質也會輕度刺激人的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

在我國,應用溫泉治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先秦的《山海經》里就有了「溫泉」的記載。北魏時期的《水經注》中記載:「寇水出代群靈丘縣高壓山……,又東合溫泉水,水出西北喧谷,其水溫熱若湯,能愈白芨百疾,故世謂之溫泉焉。」到了漢代,更有文學家專門寫了一篇《溫泉賦》。

對於溫泉,地質學上有嚴格的定義:從地下孔洞或裂隙中自然湧出,泉口溫度高於當地年平均氣溫5攝氏度,並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礦物水,才能稱之為溫泉水。然而,隨著大規模的旅遊開發,溫泉的概念在近些年早已被泛化,往往將自然流出的溫泉水、地下抽取的地熱水(分布在地面以下岩石中、水溫≥25℃的地下水),以及地下熱水與人工加熱水配比而成的混合水統稱為溫泉水。

地熱水,畢竟還符合「溫」的定義,裡面通常也含一些有益於健康的礦物質,只是非自然湧出,不符合「泉」的概念。而人工調配的碳酸泉,或是直接用自來水加熱炮製的所謂「溫泉」就有點名不副實了。人們去泡這樣的所謂「溫泉」,只能算是泡澡,而不是泡溫泉

然而,又該如何區分真假溫泉水呢?有以下4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大家不妨可以試一試:①真溫泉水聞著有輕微的硫磺味;②真溫泉水潤濕身體後有滑膩的感覺;③真溫泉水會使泡在裡面的人感覺到有微微向上的浮力;④真溫泉水泡過後,人的手皮膚不會發皴。

泡溫泉需防「溫泉病」

泡溫泉,養生又愜意,簡直就是嚴寒冬日的最佳「標配」。不過在去泡溫泉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看看自己是否適合泡溫泉,這一點很重要,切不可忽視。此外,泡溫泉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做好必要的防護,以免養生不成反泡出一身病。

有些人泡溫泉後還會出現皮膚乾燥、瘙癢、頭暈等症狀,也就是常說的「溫泉病」。「溫泉病」是指因泡溫泉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應的統稱,包括皮膚瘙癢、皮炎、頭暈、心悸,甚至暈厥等。要想享受溫泉的舒適,同時避免「溫泉病」,就要充分考慮自己的膚質、泡溫泉的水溫、時間、次數等綜合因素

根據水中所含成分的不同,溫泉可以被分為很多種,如碳酸泉、硫磺泉等。泡不同的溫泉有不同的注意事項,我們應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例如,碳酸溫泉水溫比較低,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及血管的功能,對心臟的負擔較小,但不適合腎臟疾病及腸胃功能不好者硫磺溫泉對皮膚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對於皮膚過敏者則會致病

你真的適合泡溫泉嗎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病、肺氣腫、貧血的老年人不宜泡溫泉。長時間泡溫泉可能導致出汗、頭暈等不適症狀,但有些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泡溫泉時間並不長也會出現滿頭大汗、頭暈等現象。特別是當室外溫度較低,溫泉水溫度又偏高的情況下,由於冷熱交替的刺激,就容易導致血管擴張進而產生不適。

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長時間泡溫泉,因為水溫過高可能使胰島素吸收加快,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心臟負擔加重,較易出現意外。嚴重動脈硬化的患者以及長期高血壓控制不佳的人也不宜泡溫泉。因為他們血管內皮功能及彈性減退、血管脆性增加,在泡溫泉時,冷熱刺激交替,血管頻繁收縮擴張,可導致心腦血管意外。

兒童、孕婦也不宜長時間泡溫泉。因為溫泉水溫較高,容易導致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所以兒童、孕婦泡溫泉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正值生理期的女性、溫泉過敏者,以及皮膚有傷口、潰爛和嚴重感染的人不宜泡溫泉。特別是患有傳染性皮膚病的人更不能去泡溫泉,以免傳染他人。

長時間泡溫泉可能引起表皮脂質變薄,會導致皮膚乾燥、脫屑和瘙癢等現象。這些皮膚反應往往因人而異,輕重不一。有的人可能泡很長時間也不會出現皮膚不適,但過敏體質者可能泡一次就會出現。所以,過敏體質者泡溫泉要當心

泡溫泉的正確方式

先沐浴潔身泡溫泉前先沐浴,可以洗去皮膚汗漬,從而使皮膚更容易吸收泉水中的礦物質,還可對身體進行「預熱」。

選擇合適的湯池泡溫泉前,可先了解溫泉的酸鹼度和泉質,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有選擇地入池浸泡。

循序漸進入池泡溫泉時可採用漸進式的入浴法。進入溫泉池前,用手先試試水溫,感覺合適再下水。先泡雙腿,慢慢再泡到胸口部分,待適應後,再慢慢泡到肩膀高度,如此循序漸進可以避免心腦血管意外。同樣離池時也應緩慢起身,適應後再離開水池。

掌握溫度和時間溫泉水溫一般不應超過45℃,溫度過高容易引起皮膚問題。泡溫泉時應該遵循從低溫到高溫、每次不超過15~20分鐘的原則,並在10分鐘左右時出池休息一次。這樣既利於身體的排汗排毒,也可以趁機做做舒展體操、補充水分。如果溫度過高且時間過長,會加快皮膚老化,對皮膚有破壞作用。

空腹或吃太飽都不好切忌酒後或空腹泡溫泉,在高水溫的刺激下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出現低血壓、低血糖、甚至暈厥。吃太飽則會引起消化不良,也易發生意外。

注意皮膚清潔和保濕一般而言,泡溫泉後只需擦乾身上的水分,同時注意身體保暖,如果皮膚乾燥可塗抹一些保濕乳液鎖住水分,儘量少用含有化學物質的護膚品。如果泡過含硫磺或酸鹼濃度過高的溫泉,則需用清水沖洗身體,同時清潔頭髮並用護髮素,以免發質乾枯、打結和失去光澤。

及時補充水分和休息最重要的是,泡溫泉後要注意補充水分和休息。因為溫泉水溫高於人體溫度,長時間處於溫泉水中,汗水不能蒸發,皮膚保護功能降低,容易引起頭暈等不適,因此泡溫泉不宜時間過長,次數也不宜過於頻繁。

「無溫泉不暖冬」

嗜好溫泉的你

這些貼心提醒收到了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