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連板下的隱憂:中晶科技同業PK落了下風 兩個「周轉率」有點弱

華夏時報 發佈 2021-08-05T19:42:56.681537+00:00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林堅 陳鋒 北京報導繼大漲一波後,二級市場半導體板塊進入「冬眠」期,個股綠多紅少,與此對應的跌停多,漲停少。而就在這寒風陡峭的歲末,中晶科技(003026.SZ)「一枝獨秀」。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林堅 陳鋒 北京報導

繼大漲一波後,二級市場半導體板塊進入「冬眠」期,個股綠多紅少,與此對應的跌停多,漲停少。而就在這寒風陡峭的歲末,中晶科技(003026.SZ)「一枝獨秀」。

對於行情欠佳的成因,中國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半導體的上升空間已經被美國禁令鎖死。國內不會有先進位程的光刻機,先進的晶片製造企業也岌岌可危,沒有根本性的利好扭轉形勢。因此行情欠佳。」

12月25日收盤,半導體板塊上漲股票50個,下跌61個,中晶科技系唯一一個拿下漲停板的個股,報收32.21元/股,漲幅10.01%。

財務狀況、盈利狀況、市場占有率、經營管理體制等多個方面構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基本面是影響公司在二級市場表現的重要依據。目前來看,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研發能力較為不足,盈利造血能力不強,行業競爭優勢不夠突出等問題困擾著中晶科技。

11月24日,帶著投資者所關心的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中晶科技證券事務部,自稱「公司法務」的接線人員表示,接受媒體以採訪函的方式進行採訪,記者隨後給信披郵箱發去了採訪函。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產品結構單一能否支撐連板熱情?

據天眼查APP顯示,中晶科技成立於2010年,主營業務為半導體矽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半導體矽片及半導體矽棒,其中,矽片產品以研磨片為主。中晶科技於今年12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2494.7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為9976萬股。本次發行價格為13.89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約為3.47億元,募集資金凈額約為3.05億元。

目前看來,中晶科技六連板受益於上市時間。其12月18日上市至今,六個交易日實現六連陽。

有投資人士告訴記者,在臨近年末的時候,次新股由於上市的時間較短,業績方面一般不會出現異常的變化,可以說次新股在年報公布階段相對安全,不會「踩雷」。

另一方面,中晶科技受益於主營產品的景氣度。據半導體業內人士介紹,矽片是半導體最上游核心材料,是能夠反應半導體全行業景氣度的核心領先性指標。根據SEMI統計,2016年至2019年全球半導體矽片銷售金額從72.09億美元增長至111.5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6%。

但產品結構較為單一成為中晶科技的一大風險。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中晶科技單晶矽片和單晶矽棒的收入合計分別為2.30億元、2.50億元和2.21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97.10%、98.34%和98.92%。

目前,3至8英寸矽片主要應用於分立器件領域,而8至12英寸矽片主要用於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域。隨著下游晶片製造工藝的不斷演進,分立器件用矽片逐漸從3至6英寸向4至8英寸靠攏,而中晶科技目前主要產品為3至6英寸半導體矽材料產品,儘管整個3至6英寸矽片目前依舊有較為穩定的市場需求,但大尺寸矽片必然是趨勢所向。

按此邏輯,研發成了中景科技最重要的發展動力。據記者了解,中晶科技所在的半導體矽材料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生產過程較為複雜,對於產品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

該公司招股書指出,隨著半導體矽片的技術指標要求在不斷提高,若公司在關鍵技術上未能持續創新,或者新產品技術指標無法達到預期,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將造成不利影響。一旦其主營產品遭到淘汰風險,將會對中晶科技的營業收入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中晶科技表示,在現有技術研發基礎上,公司將繼續增加資金和人力投入,提升研發實力、強化市場交流和客戶溝通、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圖為中晶科技的研發投入占比情況

圖為公司在招股書中作的上市公司同行之間研發方面的比較

但《華夏時報》記者發現,中晶科技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呈下降趨勢。2012年,該項數值為10.23%,隨後逐年下降,2015年還保持在6.36%,但2016年就只剩2.4%。2018年,該項數值達到最低點,僅為2.1%。今年三季報,該公司研發投入占比為3.48%,略有上升跡象。值得注意的是,記者並未從官方渠道找到該公司研究人員的相關情況。

與此同時,在對單一產品結構能否支撐中晶科技走得更遠的擔憂之外,中晶科技的盈利能力也備受質疑。

翻閱中晶科技年報可以看到,在2015年,中晶科技的營業額為4563萬元,凈利潤為363萬元,但到了2016年,該公司的營業額和凈利潤就分別達到1.6億元和3271萬元,凈利潤幾乎是2015年的10倍。

然而,產生如此漂亮的業績得益於公司的一次收購。2015年12月,中晶科技以913萬元的價格收購隆基股份、孟海濤合計持有的西安隆基晶益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收購後將其改名為西安中晶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同時,以5017萬元的價格收購隆基股份持有的寧夏隆基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收購後改名為寧夏中晶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收購完成後隆基晶益和隆基半導體成為中晶科技的全資子公司。本次收購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根據招股書披露,中晶科技2019年的凈利潤為6690萬元,同年,收購來的子公司寧夏中晶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的凈利潤就高達6203萬元。

圖為該公司盈利情況。2015年前,該公司業績差強人意,2016年實現華麗蛻變

國元證券指出,5G、汽車應用的矽含量提升,矽片市場處於高景氣度周期。供需缺口顯現,部分矽片市場已現漲價潮。12月24日,中晶科技在互動平台向投資者表示,公司當前訂單飽滿、生產任務緊張,正在積極提高產能,以滿足對客戶增長及時交付的需要。

但記者注意到,公司主營產品矽片原材料多晶矽正迎來漲價潮。據《華夏時報》記者採訪過的業界人士表示,矽料目前價格仍居高不下,市場仍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至2019年,公司多晶矽採購金額占當期原材料採購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1.49%、61.42%、53.95%。其價格波動將直接影響公司產品的生產成本,繼而影響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中晶科技表示,儘管公司可以通過採取改善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良率、擴大市場占有率並加強供應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建設等措施有效化解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但仍存在多晶矽價格上升的風險,這對公司的正常生產與盈利能力將產生不利影響。

同行PK如何?

根據同花順iFinD,中晶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三年凈利潤持續增長,分別為4880元、6648萬元以及6690萬元。近日,有投資者在投資者論壇上詢問中晶科技董秘,公司與同行的比較。該公司董秘回應稱,「中環股份揚傑科技都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中晶科技專注於半導體矽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相對集中,能夠較好的為下遊客戶提供專業的相關產品。」

中環股份(002129.SZ),揚傑科技(3003073.SZ)與合晶科技在中晶科技招股書中被該公司列為上市公司同行的比較對象。橫向比較,中晶科技的存貨周轉率與應收帳款周轉率在同行中處於劣勢。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中晶科技的存貨金額分別為6237萬元、6860萬元和7053萬元,占當期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7.77%、16.42%和16.10%,在此影響下,中晶科技的存貨周轉率在三年的數值分別為2.52次、2.19次和1.70次,而同期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存貨周轉率分別為4.37次、4.94次和4.99次。此外,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3.39次、3.31次和2.77次,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5.51次、5.22次和4.77次,中晶科技回款周期逐步拉長,應收帳款回款越來越慢。

對此,有業內專業人士稱,鑒於相對高的存貨周轉率與相對低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可能會對中晶科技的資金周轉造成不利影響,須留意公司的資金鍊情況。

中晶科技在其招股書中提出,投資拉動是半導體產業實現規模擴張的主要動力。目前公司主要資金來源為自我積累和銀行借款。《華夏時報》記者留意到,公司2017年至2019年貨幣資金分別為3662萬元,2605萬元,1837萬元,呈減少趨勢。此外,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三年分別為1479萬元、3293萬元與7322萬元。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卻為3352萬元、-1058萬及-1063萬元。

據悉,中晶科技本次擬募集資金將分別投入「高端分立器件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單晶矽片項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三個項目。其中,「高端分立器件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單晶矽片項目」將實現對中晶科技現有產品的擴建和產品系列的完善,增加公司的產能和產品的多樣性,滿足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提高,提升持續盈利能力。「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是通過對現有研發實力的強化,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公司已有產品技術升級與新產品開發能力,為中晶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目前來看,年報與行情將是中晶科技在二級市場的「船槳」。業績方面,在招股書中,中晶科技稱,由於下游市場需求的旺盛及公司不斷加強市場拓展,主營業務產品的銷量增長,預計2020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及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情況好於上年。

行情方面,張孝榮指出,半導體真正的「春暖花開」,一方面有待於等到中美關係的緩和,但這是小機率事件,另一方面,有待於國產替代性技術和產品問世,但近期內也實現不了。

「此外,市場會有些風吹草動的『好』消息或者資金在板塊間輪動,有可能帶動板塊上漲,但大勢已定,都不能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張孝榮如是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