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森林還是保大豆——歐盟壓力下 巴西做何選擇

金融界 發佈 2021-08-05T19:25:08.351759+00:00

引言印尼森林和亞馬遜森林歷年都飽受大火威脅。去年8月,巴西亞馬遜雨林火災的消息霸占了全球各大主流媒體的頭版。恰逢巴黎G7高峰會,各大新聞媒體、NGO環保組織和各國領導人,都用最大的聲量呼籲關注這場號稱突破歷史紀錄,起火點數最多,最連續,最嚴重的森林大火。

引言

印尼森林和亞馬遜森林歷年都飽受大火威脅。去年8月,巴西亞馬遜雨林火災的消息霸占了全球各大主流媒體的頭版。恰逢巴黎G7高峰會,各大新聞媒體、NGO環保組織和各國領導人,都用最大的聲量呼籲關注這場號稱突破歷史紀錄,起火點數最多,最連續,最嚴重的森林大火。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在網絡上的隔空互嗆更是賺足了眼光。殖民主義、生態霸權、干涉內政等尖銳的詞彙被擺上了台面,巴西也拒絕了來自G7的滅火援助基金。可以說,這是歐盟和巴西常年來對雨林保護和碳排放問題爭端不斷的縮影。

諸如雨林保護專項基金之類的針對巴西的環保援助是歐盟常年來都在貫徹的舉措。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趨勢是,歐盟開始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巴西毀林的罪魁禍首——農產品生產和貿易。歐盟不斷提高農產品進口准入標準,對農產品可持續性生產的要求被寫進了大大小小的法規之中。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集團和傳統已開發國家的集中區域,歐盟的農產品需求量和進口量巨大,發展中農業大國在對歐貿易中真實感受到了「綠色」壓力。

圖片:亞馬遜森林毀林過程 來源:網絡,CFC農產品研究

進擊的馬印,反擊的歐洲

在巴西之前,率先受到歐盟市場准入規則調整帶來的影響的,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當然波及的農產品並不是大豆,而是價格低廉、應用廣泛的棕櫚油。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憑藉得天獨厚的熱帶氣候優勢,長期占據世界棕櫚油市場的龍頭地位,超過全球總產量80%。外需驅動的棕櫚油出口為兩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對當地熱帶雨林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油棕種植園和熱帶雨林此消彼長,呈現一種拉鋸關係。在2011-2017年間,馬來西亞預計新增毀林總面積達4百萬公頃,印度尼西亞達13.7百萬公頃。截至2018年末,馬來西亞油棕種植面積5.8百萬公頃,印尼油棕種植面積則高達14.3百萬公頃,較2011年分別新增約0.8百萬公頃和5百萬公頃。

面對東南亞棕櫚油進口量的逐年增長,歐盟當局開始對馬印棕櫚油做出反擊。歐洲議會於2017年通過提案,將提高可持續性標準的門檻,並加強用於生產生物燃料的進口棕櫚油的反毀林標準。歐盟緊接著於2018年修訂了《可再生能源指令》,其目標是到2030年逐步淘汰棕櫚油,以及大多數以糧食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並對進口生物燃料劃定嚴格的可持續性和碳排放標準。[1]這一舉措引起了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全球兩大棕櫚油主要生產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強烈反對。

[1] 來源:中外對話

棕櫚之後,大豆重蹈覆轍

在疫情反覆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夾擊下,歐盟沒有停止貫徹綠色發展的腳步,巴西大豆接下來或將面臨和棕櫚油一樣的命運。在歐洲議會通過的一項聲明中,貿易商將被要求證明進口的大豆對熱帶雨林和其他天然森林沒有構成任何風險,在缺乏商品可追溯性的情況下,議會建議採取懲罰措施。來自德國的歐洲議會成員Delara Burkhardt強調,「此前對貿易商採取的寬鬆政策都未達到應有的成效。」聲明中呼籲建立起一個歐盟內通行的強制追蹤機制。

歐盟對巴西大豆生產愈發嚴格的生態可持續性要求絕非空穴來風。在2019年,歐盟與南方共同國家(Mercodus)簽署的自貿協定中就已經對巴西的可持續農業開發和減少森林砍伐提出了要求。雙方在談判中同意將在巴黎氣候協定的框架之下,致力於攜手對抗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自貿協定雖然簽署,但是還未正式批准,雙方的交鋒還在沒有結束。歐盟希望貿易和環保並重,而巴西看重的只是歐盟的市場。為了消除歐盟各國對環境問題的諸多顧慮,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並沒有準備在森林保護和農業生產政策上讓步,取而代之,他的策略是在歐洲投放大量的公關廣告,宣傳巴西的森林保護成果。

可以預期,歐盟可能很快會在議會的壓力下發布相關的條文,提高對巴西大豆進口的可持續性要求。對於大豆,歐盟可以選擇美國大豆,以彌補南美大豆進口下降帶來的需求缺口,但卻很難為豆粕尋覓一個合適的替代賣家。歐盟繁榮的養殖業催生了對高蛋白飼料的強勁進口需求。就算歐盟對巴西毀林開墾有諸多不滿,但是在短時間很難擺脫對巴西豆粕的依賴。

【歐盟大豆(上圖)和豆粕(下圖)進口來源國(千噸) 】

來源:IDH/IUCN

【各國豆粕進口量(百萬噸)】

來源:Statista,CFC農產品研究

狂歡後的巴西森林

歐盟針對巴西大豆的種種懷疑,都是基於這樣一個判斷——巴西的大豆種植業已經嚴重威脅到當地的原生森林系統。研究表明,巴西大豆種植的瘋狂擴張是森林砍伐和生態系統轉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更值得關注的點是,亞馬遜地區並不是受大豆產業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很少被注意的塞拉多地區才是。

【亞馬遜和塞拉多地區毀林面積變化】

來源:nature,CFC農產品研究

自2006年簽署《亞馬遜停種協議》以來,亞馬遜地區與大豆相關的森林砍伐率已經從30%降至不到1.5%,與此同時,亞馬遜地區的大豆產量通過使用現有的農業用地比2006年增長了400%。停種協議不是免死金牌,亞馬遜地區的森林覆蓋還是在逐年減少,在2019年度,破紀錄地較前年減少34%。肥沃的亞馬遜森林提供了一條利潤更豐厚的生財之路—畜牧業。肉牛的養殖同樣離不開大豆,作為全球第一牛肉出口國的巴西,對大豆的需求已經超過歐盟。

【各國大豆國內消費量(百萬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