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了北宋的金,與滅了南宋的蒙古,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歷史大學堂 發佈 2021-08-05T18:39:30.824972+00:00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汴梁,俘虜了宋徽宗、欽宗父子及大量宗氏皇族、後宮妃嬪、內侍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並將京城劫掠一空。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汴梁,俘虜了宋徽宗、欽宗父子及大量宗氏皇族、後宮妃嬪、內侍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並將京城劫掠一空。

靖康之恥」雖然導致了北宋的滅亡,但是滅北宋的金並沒有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大一統帝國,就連完顏亮「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上圖_ 靖康之恥

01

先來看看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金起初只是東北苦寒地帶的一個女真小部落。漁獵為生,信仰薩滿教,以海東青女神為圖騰。其實金原本長期是遼的屬國,一直受到遼的殘酷壓制。公元1114年,完顏旻(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完顏乃錫伯族古老的姓氏,來源於肅慎,也沿襲了肅慎擅弓矢、喜獵鷹的傳統。

很明顯,這是一個連農耕文化門檻都沒能邁過的半原始部落,尚未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

反遼第二年完顏旻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都立國,國號「大金」。


上圖_ 完顏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漢名完顏旻

完顏阿骨打很快也也意識到國家體制嚴重落後的問題,將女真族當時由各勃極烈、都勃極烈、國相參與的龐大議事會,改組為皇帝朝政和少數國相級別的高級核心官員共議國事的勃極烈制度。

雖然這仍只是一個原始部落與漢化制度初步融合的過渡性產物,但畢竟有了封建國家的政治雛形,也確實極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果,並於1125年滅遼。遼朝貴族耶律淳流亡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滅遼後僅兩年,金即滅北宋

由此可見當時金的軍力之強大。金滅北宋後也占據了中原半壁江山,但是為什麼沒能像蒙古一樣一統天下呢?金進入中原後,雖然仿照遼制和宋制建立了一套初具規模的行政機構,並也學著開科取士。但是金的原著民普遍文化極低,選材率太低。而占領區的漢族人,卻被金落後的民族以及階級政策所阻礙,難以獲取上升通道。國家沒有活力和廣泛的向心力。上層階級僵化,國家政策仍維持原來的野蠻統治,粗放管理特徵。


上圖_ 金代官制簡表

金建國以後,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南宋的歲幣和對外戰爭的掠奪,國家沒有成體系的賦稅制度,連戶籍管理都是由都元帥府這樣的軍事機構負責,把人口組建設成猛安謀克(軍事編制單位),目的是便於按戶抽丁,組建軍隊。說白了,這個「大金」就是個打出國家旗號的強盜組織,皇帝就是個土匪頭子,骨子裡還是個原始部落。

也有幾任金國王積極推行漢化,但都因阻力過大夭折,尤其是金世宗完顏雍(完顏阿骨打之孫),女真名烏祿, 發起"女真文化復興運動",力阻漢化趨勢,民族矛盾大為增加。就是這樣一位,竟然還被金人視作明君,並冠以「小堯舜」之稱。也許意思真的就是完顏雍治理下的金國文明進步程度剛剛相當於中國「堯舜」時期吧。到後來就更離譜了,金國開始學習宋的國家金融制度——發行紙幣!完顏貴族們完全不懂得乘數效應和最基礎的金融槓桿理論,他們只知道,印出來的紙就可以直接當做金銀使用,真是太爽了!於是金國紙幣「交鈔」如雪片一樣暴涌而出,但是國家收稅卻不接受自己發行的紙幣,所以雖然依靠強制手段予以發行,卻完全無法流通,如同廢紙。

與此同時,金國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忽視了自己真正的敵人。


上圖_ 金軍南下攻宋示意圖

02

金一直把宋遼視作死敵,在滅了北宋,打殘遼國後,遂高枕無憂,他們北方的廣袤草原一直盛產猛士。即使強盛如秦漢大唐,亦需依靠長城方可抵敵。以前遼國一直嚴厲壓制著草原上的各個部落,如今這道長達二百年的契丹封印終於被揭去,蟄伏多年的原始力量很快就被喚醒,經過一二十年的復甦,如同洪水破堤,餓虎出閘一般發出狂暴的野性吼聲。

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蒙古一個原本弱小名叫乞顏的部落,其奴隸出身的首領鐵木真統一了草原,建立蒙古國,自稱成吉思汗。

蒙古建國立即向西擴張,金國在此時打退了南宋的開禧北伐,這才剛剛意識到,打了一百多年敗仗的南宋不那麼好欺負了。還沒把注意力轉向北方,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主動聯絡南宋共同伐金。


上圖_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 成吉思汗

由於徽宗海上之盟聯金伐遼的慘痛教訓,南宋沒有立即答應,但是當即停止了對金提供歲幣。

金自身經濟已經崩潰,又失去了多年來主要的財政收入歲幣,頓時傻了眼。完顏貴族們這才意識到,儘管入主中原多年。但是自己的生產力仍然原地踏步,完全還是個原始部落的水平。

蒙古按捺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自行開始了高頻率的對金作戰。

而此時中原 的金國占領區內,漢族義軍四起,就在這一年紅襖軍新首領李全(原首領楊鞍妹夫)陷山東十二郡歸宋。緊跟著金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反叛,自立大真國,後改名東夏,成為蒙古藩屬。金在東北的老家先沒了。

為了躲避蒙古兵鋒,金遷都開封。此時金內部的完顏陳和尚等有識之士提出與宋結好,共同抗蒙,但是金國的最終決定卻令人「窒息」——攻宋。

這樣一來南宋不再猶豫,立即回應鐵木真,聯手滅金。


上圖_ 蒙古大軍

若從現在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宋金最終雙輸的結果。但是在當時來說,這完全是金一手釀成的惡果。而且過程中金的無恥還暴露無遺。

公元1233年,金哀宗通過兩湖制置司行轅向宋求援,但私下裡卻調集兵馬企圖攻取四川。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年金就徹底亡國。金國一共只延續了一百二十年,九個皇帝,屬於國祚比較短暫的,勉強也就是五代後周后漢、後唐後蜀的水平。金除了建國初期武力較強盛外其他基本沒有什麼亮眼之處。


上圖_ 蒙古滅金

03

接下來就到了蒙古的表演時間了。

金亡後,宋理宗舉行了盛大慶典。並想立即出兵奪回東京汴梁、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府。但是蒙古和宋的盟約實則互信度極低,蒙古在宋軍行動之前就已經定下與宋開戰的基本策略,在占領區堅壁清野,留給宋軍的只是瓦礫焦土。例如宋軍的「端平入洛」,趙葵進入洛陽後才發現,這裡已不是原來那座人口數百萬的繁華西京了,殘垣斷壁下僅是個政治名詞和地理概念了。

南宋對於和蒙古作戰也早有心理準備,而蒙古南侵也確實並不順利。一直沒有關鍵性勝利和突破性進展。


上圖_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

窩闊台、拖雷、蒙哥相繼死去後,忽必烈橫空出世。忽必烈知道自己以「大汗」之名無法讓漢人臣服,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國,取《易經》中"大哉乾元"國號「元」,即皇帝位,依漢制追諡成吉思汗為「元太祖」,以此舉向中原宣示:我亦為一國正統,並非蠻夷。

緊接著忽必烈吸取金的教訓,放棄部族政體,改掉只掠奪不經營的做法,在原北宋地區大量屯田,積極安撫農民回歸農田,恢復生產。招撫流民,設置郡縣,使得戰爭創傷得到恢復。並且在選吏用人上對各個民族敞開大門,極力延攬人才,並且推尊孔教,和金國的奴役壓迫式的「種族隔離」政策可謂霄壤之別,逐漸有了天下歸心之態。


上圖_ 忽必烈滅宋之戰

顯然,南宋面對的這個新對手,已經不是原來馬背上流浪劫掠的那個民族了。這是一個高度漢化,已經「很中國」的對手了。正如中國先聖大賢的一句老話,「來中國則當中國之」,金國也曾經占據半壁江山,但是來中國而不中國,使得金長久沒能站穩腳跟。落後的種族隔離政策、掠奪為主的國家模式,使得金遲遲沒能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更沒有融入中國文化圈。

這就是金和元之間的差距,金只是個強盜,蒙古除了是個破壞者,還是個學習者。

蒙古同樣用暴力打破中國大門,但闖進了這座古老宏偉的光輝殿堂後,他主動學習,選擇變成了殿堂里新的一員。

當然,元最終沒能完成最徹底最根本的「中國化」,並因此又退回了草原。

這是後話了。

再往後看的話,另一個奪取中原的東北少數民族後金,也就是滿清,則可以說徹底成為了中華文明圈的一份子。

作者:文山樵人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金史》《金佗粹編》《海東青故里》《夕陽下的聖十字軍》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