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歌來萬木春

人民日報海外網 發佈 2021-08-05T18:22:43.633681+00:00

來源:海外網圖為交響舞蹈作品《逆風飛翔》圖為話劇《生死24小時》圖為西安交響樂團「雲上國寶音樂會」圖為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圖為中國交響樂團《黃河大合唱》音樂會圖為小劇場京劇《一蓑煙雨》演出暫停 創作不停大批抗疫作品湧現2020年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極其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給許多

來源:海外網

圖為交響舞蹈作品《逆風飛翔》

圖為話劇《生死24小時》

圖為西安交響樂團「雲上國寶音樂會」

圖為民族歌劇《扶貧路上》

圖為中國交響樂團《黃河大合唱》音樂會

圖為小劇場京劇《一蓑煙雨》

演出暫停 創作不停

大批抗疫作品湧現

2020年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極其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給許多行業帶來嚴重衝擊,人員聚集性強的演出行業概莫能外。回顧這一年的開端,舞台演出與創作都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從1月底開始,演出按下長達半年之久的「暫停鍵」,藝術工作者克服種種困難,想方設法堅持創作排練,圍繞疫情防控創作出一大批優秀作品,以文藝鼓舞鬥志、撫慰心靈、凝聚人心。

「抗疫」無疑是2020年舞台創作演出的重點。疫情發生初期,廣大藝術工作者和文藝院團發揮歌曲、曲藝等藝術形式「短平快」的優勢,普及傳播知識,宣傳弘揚感人事跡,為疫情防控營造良好氛圍、壘築強大的精神長城。第一時間,廣大音樂家積極譜寫戰疫公益歌曲,創作推送了《堅信愛會贏》《武漢伢》《天使的身影》《拿出勇氣》《我們手拉手》等歌曲數百首。知名曲藝家帶頭行動,各地曲藝人創作天津快板《齊心協力打贏防疫阻擊戰》、評書《鍾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蓮花落《齊心渡難關》等曲藝作品數百個。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作品靈活利用戲曲藝術形式進行宣傳。有的選擇老百姓熟悉的戲曲段落重新填詞演繹,更多作品是新編戲歌,如由京劇、崑曲、越劇、錫劇、揚劇五大劇種的戲曲名家參與錄製的戲歌《冰融雪消又一春》,京歌《戰疫情》《白衣勇士頌》,粵劇戲歌《生命花開》,川劇戲歌《我們來了》、花鼓戲歌《因為有你》等。此外,也有一些舞蹈作品,如《洗手舞》《武漢·我的家》《平凡的天使》《春節待在家》等。

防控常態 創作沉澱

抗疫題材進一步深化

在疫情防控形勢呈現積極向好態勢,並轉入常態化後,抗疫題材創作進一步沉澱深化。復工後的舞台上出現了更多戲劇、舞蹈、交響樂作品。國家話劇院創排話劇《人民至上》謳歌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偉大英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推出原創新戲《社區居委會》再現社區工作者抗疫點滴,武漢人民藝術劇院以原創話劇《逆行》全景展現武漢人民的抗疫英雄事跡,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根據「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疫情真實事件創排了話劇《生死24小時》。此外,湖北長江人民藝術劇院的兒童劇《紙飛機》、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的民族歌劇《天使日記》、中央芭蕾舞團的交響舞蹈作品《逆風飛翔》、國家大劇院出品的舞蹈《到那時》、北京交響樂團的交響詩《奔跑的勇士》等作品,以豐富的舞台藝術形式生動講述中國的抗疫故事,塑造出一批戰鬥在抗疫一線的典型人物,提煉出中國人民在抗疫中展現的精神力量,為舞台留下了眾志成城、氣壯山河的抗疫之歌。

走上「雲端」 頻頻出圈

線上演出迎來新機遇

2020年,疫情給舞台創作演出帶來巨大挑戰,也倒逼舞台藝術向線上發展新空間。疫情防控期間,為了繼續給民眾提供精神食糧,保證藝術創作持續進行,全國各大院團、劇院劇場紛紛走上「雲端」,推出線上演出。一些高品質、有創意的線上演出走紅網絡,頻頻出圈。4月起、持續半年的國家大劇院「春天在線」「聲如夏花」「華彩秋韻」三大線上演出系列在線總點擊量達10.27億次,獲得極高的社會反響。西安交響樂團因策劃「雲上國寶音樂會」「華山之巔·雲海音樂會」「中華祖脈·秦嶺之聲」雲上系列音樂會成為「網紅」,吸引海外30多家電視台關注。6月上旬,由文旅部主辦的全國舞台藝術優秀劇目網絡展演在20多天裡,觀看總點擊量8243萬次。9月上旬,全國20家京劇院團參與的「京劇的夏天——全國京劇院團線上抗疫展演月」累計觀看人數近8000萬……這些數字讓人們看到網際網路帶給舞台藝術的廣闊空間,也引領舞台藝術生產方式和演出方式的創新升級。

決戰之年 聚焦主題

扶貧題材創作推向高潮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脫貧攻堅題材舞台創演在這一年達到高潮。圍繞黃河文化、抗美援朝、抗日戰爭等重大主題的創作和展演也成為亮點。

從10月開始,持續兩個多月的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舞台藝術劇目展演匯聚全國藝術院團力量,以67部作品記錄脫貧攻堅偉大壯舉,深情描繪廣大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新風貌、新氣象。其中,既有民族歌劇《扶貧路上》、歌舞劇《大地頌歌》、芭蕾舞劇《花一樣開放》、兒童劇《螢火蟲姐弟歷險記》、越劇《山海情深》等今年新創作品,也有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話劇《閩寧鎮移民之歌》、評劇《藏地彩虹》等經過觀眾與市場檢驗的精品佳作。這些脫貧攻堅題材作品,大多數以真實生活、人物、細節為根基,進行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大膽創新,塑造了不少動人的扶貧幹部形象,具有較高思想性、藝術性,對舞台藝術的主題創作進行了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現實題材創作中農村題材作品的回歸。

百戲展演 小劇場成熟

戲曲煥發新生命力

2020年對戲曲來說是非常值得記錄的一年。

今年是徽班進京230周年,也是京劇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第10年。今年下半年起,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的一系列展演、展覽、座談在多地舉行,喚起大眾對京劇孕育、誕生、發展的歷史回望和對戲曲發展的思考。徽班留下的海納百川、兼收並蓄、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優秀傳統,提示當下的戲曲發展還需不斷吸納、融合、推陳出新。

今年還是由文旅部主辦的戲曲百戲(崑山)盛典的第3年,也是收官之年。在前兩年的基礎上,今年又有116個劇種、126個劇目完成展演,從而實現3年集中展演全國348個戲曲劇種經典劇目(折子戲)的「大工程」。經過3年展演,百戲盛典不僅讓瀕臨滅絕的一些傳統戲曲再度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而且掀起了一股看戲、聊戲、研討戲、關注戲曲傳承發展的熱潮,引領全國戲曲劇種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今年,穩步走向成熟的小劇場戲曲也令人矚目。在經歷一二十年發展之後,小劇場戲曲逐漸展露出充滿活力的新氣象。今年,由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發展而來的「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正式更名為「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來自京劇、崑劇、越劇、滇劇、紹劇、評劇等10個劇種的12部小劇場戲曲作品參與展演,一些作品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與以往相比,小劇場戲曲作品在思想概念、藝術表達、藝術方式創造上都更為清晰與成熟,青年人噴涌的創作力以及年輕觀眾高漲的觀劇熱情,讓業界為戲曲未來感到振奮。(記者 鄭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28日 第 07 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