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新書|復旦大學出版社《白衣戰疫為人群》首發

上觀新聞 發佈 2021-08-05T18:20:44.327383+00:00

《白衣戰役為人群》袁正宏 桂永浩 主審張艷萍 徐 軍 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輯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在2020年上半年戰疫中湧現出來的鮮活人物、生動故事,以及主動擔當的積極作為。

《白衣戰役為人群》

袁正宏 桂永浩 主審

張艷萍 徐 軍 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輯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在2020年上半年戰疫中湧現出來的鮮活人物、生動故事,以及主動擔當的積極作為。在時間上,涵蓋抗擊疫情的各個階段,梳理出自疫情發生以來的各個時間點的大事記;在空間上,把人物和事件置於上海、 武漢等多個「戰場」來展示;在內容上,不僅聚焦前線醫務人員,也聚焦在基礎科研、公共衛生等領域攻關工作的師生校友,圍繞醫療救治、公共衛生體系支撐、科研攻關、科普宣傳、志願服務等多方面立體呈現;在形式上,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歌》為主線貫穿全書,圖文並茂呈現抗擊疫情各個階段的 重要新聞報導、人物通訊、訪談對話等,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左煥琛、焦揚為《白衣戰疫為人群——復旦上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一書揭幕

2020年是上醫抗戰遷渝80周年、分遷籌建重醫65周年。12月26日,「溯江而上 醫路高歌」上醫重醫西遷精神主題展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開幕。同時,為弘揚抗疫精神,記錄了復旦上醫人抗疫故事的《白衣戰疫為人群——復旦上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一書也於當天正式發布。無論是80年前的上醫前輩西遷,還是今年的抗擊新冠疫情,無一不體現著上醫人的家國情懷和「為人群服務」的使命擔當。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間,復旦大學各附屬醫院派出497名,以及中山廈門醫院14名共511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支援,上海的兩家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均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上萬白衣天使守護國門與城市。不論是馳援武漢前線還是堅守上海的復旦上醫人都向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人生意義何在乎?為人群服務!服務價值何在乎?為人群滅除病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院歌印在《白衣戰疫為人群》一書的封底。

翻開這部三百餘頁的書籍,復旦上醫人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堅毅身影躍然紙上,「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與「正誼明道」的上醫院訓浸潤在字裡行間,觸及每一位讀者心底。

忠實記錄下這段抗疫歲月,就是對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復旦上醫人致以最高敬意。今天,讓我們透過「逆行者」的眼睛,一起回顧那段刻骨銘心的日子。

「將工作效率最高化救治能力最大化」

「我們心裡早就有底了。」朱疇文回憶,從1月中下旬武漢疫情演變進展時,中山醫院就嚴密關注,開始防疫物資的採購和儲備,加強了發熱門診的配備,並進行了人員相關培訓。1月26日,6家在京委屬委管醫院派出醫療隊飛赴武漢,那時,中山醫院就做好了馳援武漢一線的準備。2月6日,接到緊急任務的那天,中山醫院136人的隊伍,僅用兩個多小時就組建完畢。

被問及如此高效因何實現,朱疇文直言:「這沒什麼呀!」每逢國家召喚,中山醫院的黨員幹部身先士卒,科室成員踴躍報名,微信群里滿屏都是「我可以」「我報名」!

「專業、嚴格與精細,體現在救治患者的每一個環節。」朱疇文表示:「我們的每一位隊員都是盡各自專業所長,互相密切配合,將工作效率最高化,救治能力最大化。」

口罩規格不同、呼吸機不夠、氧氣儲量不足……

朱疇文直言:「剛接管病區時,看到當地醫院在疫情暴發初期的艱難,防護用品和必要的醫療用品相對不足,隊員們感到心裡沒有底。」但在上級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不到兩周時間,醫療隊就迅速調配物資,調整狀態,制訂安全標準,升級診療制度和護理方案,將專業、嚴謹、精細的「中山標準」復刻到武漢前線。

「我們是奇蹟的見證者也是奇蹟的創造者」

2020年2月4日晚,華山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出征。

一層N95口罩,一層外科口罩,一副眼鏡,一個護目鏡,最外面一層面罩,全神貫注下,汗水將口罩孔隙堵得嚴嚴實實,導致呼吸嚴重困難;眼鏡外罩著護目鏡,護目鏡外加上防護面罩,出點汗就起霧,每個步驟都要與同事反覆確認……平時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右髖關節截肢手術,華山醫院副院長、華山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總指揮馬昕教授,與華山醫院手外科沈雲東教授、血管外科朱磊教授,以及和同濟醫院兩位骨科醫生一同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院區奮戰了兩個半小時。

「就像跑了個馬拉松。」馬昕說,「很多人問我手術做完是什麼感覺,我就想找塊地板躺著,拿掉口罩,好好喘兩口氣。」手術病例、一位糖尿病致右下肢壞疽的82歲新冠肺炎患者,目前處在康復期,全身狀況明顯好轉,這是最令馬昕欣慰的事情。

從除夕夜到正月廿三,華山醫院四批援鄂醫療隊先後出征,人數為國內醫院之最。「不離不棄,每一條生命都值得挽救。」馬昕說。正是懷揣著這樣的信念,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打下了一場場硬仗。

「作為最先迎接驚濤駭浪的礁石,我們沒有退縮」

人們熟知鐘鳴是從那個令人淚目的逆行背影開始的。

1月23日小年夜當天,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接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令,前往武漢參與搶救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他取消了澳大利亞家庭之行,在妻子和女兒的送別下,當天下午就坐上了去往武漢的高鐵,成為了上海馳援武漢的第一位醫生。行前,女兒與他深深一抱:「爸爸,我們等你回家!」

即刻出發的鐘鳴,馳援的是武漢疫情最為嚴重的金銀潭醫院,鐘鳴負責的病區,又是其中患者病情最危重的重症監護室。在金銀潭醫院南樓六樓臨時改建的重症監護室,鐘鳴與來自各省市的第一批支援的醫護人員開啟了與陌生病毒的對戰。

1月23日,武漢封城,鐘鳴當天逆行武漢,4月6日返回上海。4月8日,武漢解封。鐘鳴幾乎見證了武漢從按下「暫停鍵」到按下「重啟鍵」的全過程。

鐘鳴說,當疫情大浪襲來,他們是最先迎接驚濤駭浪的那塊礁石。在奮戰的南樓里,作為醫療組長的鐘鳴總是帶頭衝進病房,在大家眼中,他是專業而訓練有素的「全能戰士」,但鐘鳴始終認為他不是英雄,只是自己所做的「對得起良心」,這就足夠重要了。

BOOK

《白衣戰疫為人群》一書分為六個章節,直擊疫情發生以來的多個重要時間點,聚焦上海、武漢等多個「戰場」,囊括醫療救治、公共衛生體系支撐、科研攻關、科普宣傳等多方面內容。

鄂、滬抗疫一線醫療隊的相關報導,構成「共築託命場」一章的主要內容。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第五人民醫院等援鄂醫療隊逆行出征,奔赴武漢支援;附屬兒科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浦東醫院堅守陣地,築牢上海抗疫「銅牆鐵壁」;11家附屬醫院開設發熱門診,構築第一道安全防線……戰疫故事蘊含的經驗與思考,對當下防疫乃至長遠公共衛生建設具有參考意義。

第二章「火線映初心」以記錄新預備黨員心聲的稿件開篇,並選摘了前線醫療隊員的入黨申請書和抗疫日記。「只要組織需要,我都會沖在第一線。」「保證完成任務!」「這是一場戰爭,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是一個戰士。」復旦上醫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英勇奮戰,踐行著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誓言。

除前線醫務工作者外,這部作品還聚焦深耕基礎研究、公衛預防、臨床診療等領域的復旦科研人員。「病新醫日進」章節的13篇文章,以自述形式記敘了科研工作者的經歷與感悟,展現了疫情爆發以來復旦大學在流行病學、病毒分離鑑定、臨床救治及藥物研發、疫苗、檢測診斷等方面取得的突破,以及在AI輔助診斷關鍵技術、消毒機器人等方面取得的實際成果。

戰疫期間,復旦上醫專家面向社會進行了數百餘次科普。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和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所寫的7篇署名文章,以及部分醫院的科普案例,被收錄進《白衣戰疫為人群》第四章「科普為人群」中,上醫人積極傳播抗疫知識、破除疫情謠言、樹立戰疫信心的努力作為從中可見一斑。

第五章以「諸君皆有為」命名,講述了後方各條戰線攜手抗疫的故事,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產科醫院、眼耳鼻喉科醫院在戰疫中作出的貢獻,「90後」「00後」復旦上醫戰疫青年的事跡,以及復旦上醫公衛校友投入抗疫等。

「如果這一次不去,我這輩子都會良心不安。」「疫情爆發,我不上,誰上?」「沒有人退縮過,就是沒有人!」《白衣戰疫為人群》的編輯團隊還對十餘位抗疫人物進行了專訪,並在「院旗之飄揚」一章中以對話體形式呈現這些珍貴的一手素材。曾奮戰在武漢和上海抗疫一線的復旦上醫人徐徐講述著過往經歷,語言樸實無華,卻具有滌盪心靈的力量。

這部作品的附錄部分還刊登有復旦上醫抗疫大事記,並輯錄每一位在武漢新冠肺炎診治一線的醫務人員姓名與海報。全景式的回顧和呈現,寄託著編輯團隊對每位白衣戰士最崇高的敬意。

#序言

滑動查看更多

#編輯推薦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也是一段可書可歌的歷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秉持「為人群服務」初心的復旦上醫人,又一次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充分發揮醫療、科研、專家優勢,第一時間投身抗疫鬥爭主戰場,踐行了「白衣戰疫為人群」的諾言,為人民築起託命之場,不負醫家責任、無愧醫者本色。

#目錄

第一篇 共築託命場

●中山醫院:「這是關乎每個人的戰鬥,中山人幸不辱使命!」

●華山醫院:我們是奇蹟的見證者,也是奇蹟的創造者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黨旗隊旗飄揚雷神山,戰場是讓人成長最快的地方

●兒科醫院:戰疫——全面呵護兒童健康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築牢上海戰疫堡壘

●浦東醫院:守護·守滬,我們不勝不休

●11家發熱門診:構築第一道防線

第二篇 火線映初心

●新預備黨員的故事:火線映初心

●入黨申請書選摘:為了「共產黨員先上」

●抗疫日記選摘:扶危渡厄 醫者擔當

第三篇 病新醫日進

●謝幼華:在疫情攻堅戰中,我們有義務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姜世勃:借「東風」推「後浪」

●程訓佳團隊:攻堅克難 診斷新冠

●應天雷:疫情是一面鏡子,通過它照出我們的使命與擔當

●陸路:科研的目的是為了人民

●張榮課題組:堅守初心,為抗擊疫情做好科研工作者的本職

●藍斐:藥物研發,與病毒賽跑

●何納:為有公衛報國志 敢教新冠遠人間

●羅力: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疫情管控

●闞海東:能為國家抗疫作貢獻,我很高興

●余宏傑: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葛均波:抗擊疫情,沒有旁觀者

●蔣進軍:武漢前線的「上海發明」

第四篇 科普為人群

●12位院士聯名發倡議:配合排查、及時就醫、做好防護

●滬上12位專家發布《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專家共識》

●聞玉梅:用好戰勝疫情的科學利器

●王李珏、姜世勃:擔起抗擊病毒性傳染病的重任

●湯釗猷:發揮好中西醫結合優勢

●葛均波:新冠病毒會攻擊心臟嗎

●張文宏:科學防治 戰勝疫情

●附:科普案例

第五篇 諸君皆有為

●腫瘤醫院:防疫抗疫,「復旦腫瘤」在行動

●婦產科醫院:守護女性健康之門

●眼耳鼻喉科醫院:迎難而上 敢於擔當

●公衛戰疫者:用血肉之軀構築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

●上醫學生:戰疫中,他們在後方守護「初心」

第六篇 院旗之飄揚

●鐘鳴:作為最先迎接驚濤駭浪的礁石,我們沒有退縮

●羅哲:我覺得那就是希望

●王春靈:以專業技能和人文關懷踐行使命

●李聖青:我選擇了這條路,就會堅定地走下去

●張繼明:從「戰場」到課堂,心中分量最重的永遠是患者和學生

●張靜:治病救人是醫者的分內職責

●施勁東:我願負重前行,換來歲月靜好

●吳凡:受命當下,引領未來

●胡必傑:從醫三十餘載,願一生懸壺

●張文宏:站在風口上,只為發出專業的聲音

●曾玫:醫者仁愛,心有大愛

●盧洪洲:打造戰疫堡壘 守護城市公共衛生安全

附錄

●復旦上醫抗疫大事記

●援鄂醫療隊員全名單

後記

資料:復旦大學出版社

編輯:徐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