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必須是以自己為圓心,對自己喊出的鼓勵才具有效力 | 一周新書推薦

界面新聞 發佈 2021-08-05T18:20:37.409278+00:00

記者 | 實習生 劉玉馨編輯 | 林子人《九故事》這本書共收錄了大頭馬近幾年來完成的六篇小說,小說名均取自讀者們耳熟能詳的西方文學作品,包括伍爾夫的《到燈塔去》、梅爾維爾的《白鯨》、貝婁的《赫索格》等。

記者 | 實習生 劉玉馨

編輯 | 林子人

《九故事》

這本書共收錄了大頭馬近幾年來完成的六篇小說,小說名均取自讀者們耳熟能詳的西方文學作品,包括伍爾夫的《到燈塔去》、梅爾維爾的《白鯨》、貝婁的《赫索格》等。作者講述,之所以重寫這些故事是為了探索實驗性的寫作方式,她將自己真實的生活經驗融入到故事的創作之中,讓讀者看到了一批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圖景。作者還表示,探索小說新的寫作方法,應該是小說家的創作動機。本書作者大頭馬是90後作家、編劇,著有短篇小說集《謀殺電視機》《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等,《謀殺電視機》曾獲第二屆豆瓣徵文大賽虛構組首獎。

可以說,在每一個故事中,大頭馬都展現了奇絕的想像力和智慧。她也將多年來身邊收集的「好友事件」寫入自己的小說。作者提到首篇小說《白鯨》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自己在警察局的實習經歷,裡面包含了很多奇思妙想的自述,而且敘事風格也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她對當代生活的觀察,對經典作品的挑戰,可能會給讀者帶來獨特的閱讀體驗。

《致命尖端》

托馬斯·品欽是當代文學史上極具分量的作家,繼譯林出版社在今年春天重版了他的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之後,日前又推出了他最新的長篇小說《致命尖端》。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對這位83歲高齡的老爺子十分讚賞,稱他為美國當代最重要的四位作家之一。自第一部作品《V.》出版以來,品欽首次以「大蘋果城」紐約為背景,將這部小說獻給自己的家鄉,《致命尖端》因此被稱為網絡時代的「紐約版後現代啟示錄」。

品欽在《致命尖端》中集黑色偵探、網際網路、虛擬空間、賽博朋克四大元素為一體,反思當代前沿科技的利與弊,道出科技高速發展時期人類的艱難處境,並提出自己對網際網路主流技術的追問。同時,作為「9·11」事件的親歷者,他也在這本書中講述了紐約城這十二年間的光鮮與黑暗。在偵探小說家唐納德·E.韋斯特雷克看來,紐約這座城市深藏太多的秘密,正如品欽在《致命尖端》中所說:「所有暴力與邪惡的犯罪都無法直接歸咎於它,但它似乎又並非純然無辜,而是在某種意義上屬於那些9·11式可怖罪愆的同謀」。

《燋爨集:當我談翻譯時我談些什麼及其他》

施小煒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村上春樹的譯者」,他同時也寫詩寫文學評論。《燋爨集》分為譯論篇、月旦篇、他山篇、敝帚篇以及雌黃篇五個部分,收錄了59篇隨筆和文化評論。書中記載了施小煒的翻譯實踐經驗和他對日本文化現象的觀察,收錄了從村上春樹作品的翻譯,到各種日本文學獎項幕前幕後的故事,同時也回顧了作者客居他鄉的往昔歲月。這本書的書名也頗為有趣,「燋爨」二字源於劉禹錫詩句「古來賞音者,燋(zhuó )爨(cuàn )孤桐」。這句話是用來比喻真正的翻譯行家能夠將讓譯文催生出一種妙不可言的美感。

在本書的開篇施小煒表示,作為有多年翻譯經驗的譯員,他認為翻譯說不定就是一個充滿了由誤解與誤譯所造成的「原義耗損」的過程,它同時也可能是一個由相同原因所造成的「新義增生」的過程。一直以來,施小煒對翻譯和文學的思考是其創作的重要主題。

《霍金傳》

2018年,繼愛因斯坦之後又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逝世。他曾經客串過的美劇《生活大爆炸》主創人員專門在當時拍攝了一小段番外劇,在這段搞笑又感人的視頻中,辦完婚禮的謝爾頓和艾米收到一份霍金去世前送給他們的結婚禮物,這個片段發布到網上後,引髮網友熱議。《生活大爆炸》的執行製片人史蒂夫表示,他希望代表該劇所有演職人員,獻給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份特別的「悼詞」。

《霍金傳》梳理了霍金從出生到逝世的人生經歷,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純粹的史蒂芬·霍金。作者凱蒂·弗格森與霍金相識三十多年,這本書耗時二十年完成。書中並非僅僅介紹了一個擁有非凡成就的學術明星,它更讓讀者看到了一個風趣幽默、擁有世俗煩惱的普通人。生活中的霍金,是一個「無法用方程式解出愛情」的丈夫,一個在辦公室門口掛著「請安靜,大佬在睡覺」的上班族。一方面他不斷探索物理科學理論,也通過出席一些社會活動為殘疾人、運動神經病人等群體發聲;另一方面,在充滿孤獨和病痛的日子裡,他以一種異常樂觀的態度去擁抱生活。正如《華盛頓郵報》的推薦語所言,霍金的獨特之處並非僅僅是因為那些偉大的科學成就,而是當他堅定地意識到「生活是值得享受的」之後,人生所能達到的高度。

《傳染:為什麼疾病、金融危機和社會行為會流行?》

當我們提到「傳染」一詞時,我們通常會想到病原體或者電腦病毒,但是隨著技術的變化,「傳染」的概念悄然改變:有些人從有形的感染開始,比如流行感冒、愛滋病以及新冠肺炎;而另一些人則從自己的想法和信仰開始,比如網際網路上的病毒式營銷,家庭暴力以及自殺行為的「傳染」。前不久播出的美國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講述了科技公司如何通過自動化數據分析來侵入我們的隱私,傳播虛假消息,引髮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表示,社交網絡如同一個傳播陷阱,在這裡,每一個人不再只是一個網際網路用戶,而是成為了被網絡算法操縱的「工具人」。因此,「傳染」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擴散?它又如何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流行病學系副教授亞當·庫哈爾斯基在《傳染》一書中提出了「傳染性事件」的概念,他在書中以各類真實案例展現了流行病學的研究歷程和各類社會危機的應對策略。作為流行病學家,作者不僅深入淺出地探討了流行疾病的採集方法、模型思維與防控措施,同時他還提出,如何利用疾控理論研究和應對社會問題,以一種跨學科研究思維把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拓展到其他學科。正如庫哈爾斯基在導言中所言,不管是對觀點的傳播感興趣,還是對控制病毒和遏制暴力感興趣,我們都需要弄清楚這些東西的傳播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時候,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重新去審視當下我們對疾病、金融危機以及社會行為的看法。

《玫瑰戰爭:英格蘭王權遊戲的終極對決》

1455年,約克家族的公爵理查帶領軍隊南下倫敦,挑起了約克軍和蘭開斯特軍的戰爭,史稱「聖奧爾本斯戰役」,它拉開了玫瑰戰爭的序幕。玫瑰戰爭是英國歷史中一場長達三十年的政治內戰,也是亨利六世隱退養病後王室貴族勢力膨脹的結果。熱門美劇《權利的遊戲》的現實背景便是這場錯綜複雜的王位之爭。《玫瑰戰爭:英格蘭王權遊戲的終極對決》講述了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之間波濤暗涌的王權紛爭史,但在這段歷史中,英國的王權之爭是如何催生出一個新的王朝?每一頂王冠背後究竟有多少忠誠與背叛?莎翁戲劇《查理三世》中的查理三世到底是聖人還是暴君?

這部歷史科普書由十幾位歷史學家及相關領域專家聯手撰寫而成,結合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和分析資料,貫通蘭開斯特家族統治時期、約克家族統治時期、都鐸王朝統治時期的王冠爭奪戰,梳理了十五世紀英國各個時期的歷史進程,為我們了解玫瑰戰爭的關鍵人物以及人物背後的財富、權利、榮譽等議題提供了新的視角。恩格斯曾在評價玫瑰戰爭時說,他認為玫瑰戰爭幫助英國消滅了貴族勢力,從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統一。事實上,經歷玫瑰戰爭的英國建立了都鐸王朝,這個歷經五代君主的王朝成為英國君主專制史上的鼎盛時期。

《用電影燃盡慾望》

全裸去學校上課的日本少年、街頭詩歌遊行表演組織者、和黑幫幫主女兒戀愛的流浪漢、只看電影錄像帶不好好學習的紐約留學生,日本電影導演園子溫能夠滿足你對「叛逆」二字的想像。由他導演的電影《冰冷熱帶魚》曾入選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劇情片《愛的曝光》獲得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作為作品曾入選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日本導演,園子溫總是那個最特立獨行的存在,觀眾常常能夠在他的電影里看到反叛與慾望元素——在《愛的曝光》里看到他用邪典電影的外殼去包裹一個少年純愛故事,還原一個坦誠又熱烈的青春;還能在《庸才》里看到那些經歷了大地震以及隨之引發的海嘯、核泄漏事故之後的中學生如何在絕望之地自處。

《用電影燃盡慾望》是園子溫首部隨筆集,其在書中探討了當下日本電影行業衰敗的原因,同時也談到電影《庸才》結尾的處理方式,在他看來,「究竟應該如何說出擁有真實力量的『加油』」是他一直反覆思考的問題。這本書想要提醒我們的,或許正是這一點:如今,在全球面臨疫情的時刻,我們沒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倖免,也無法悠閒地沉浸在倦怠與憂鬱中,它提醒我們「加油」必須是以自己為圓心,對自己喊出的鼓勵才具有效力。

《星之辭典》

與漫長悠久的宇宙歷史進程相比,人類的出現仿佛就是剛剛發生的事情。幾千年前,仰望星空不僅僅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人們還會通過觀測星空判斷時間以及方位,古埃及人將排列的星星具像化,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星座」。歷史上天文學家對星象的每一次研究都推進了人類天文學的進程。英國藝術史家約翰·伯格在《觀看之道》中提到,我們從來不單單注視一件東西,我們應該還在審度物我之間的關係。由此想來,人們在仰望星空或者感嘆星空之美的時候,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星星不在同一個地方發光?哪個季節能看到天狼星?流星雨又是如何命名的?

《星之辭典》是「美詞典」系列其中的一冊,另外三冊分別是《海之辭典》《空之辭典》《色之辭典》。在本書中,作者以季節與希臘神話為線索,梳理了88個星座的故事。《星之辭典》配有來自NASA的高清天體照片和全天星座手繪圖。相較於全面的天文知識論述,柳谷杞一郎更希望通過最具代表性的星空圖與深入淺出的介紹,來解釋星星的運動軌跡,帶領讀者在浩瀚的夜空下觀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