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科學家怎麼「撒狗糧」,顏寧對話四對科學伉儷,以多元視角觀照科研女性

上觀新聞 發佈 2021-08-05T18:07:53.748351+00:00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導:12月27日,未來論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舉辦了「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導:12月27日,未來論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舉辦了「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發起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對話四對科研伉儷:杜克大學生物系傑出講座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董欣年&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小凡,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長聘教授宋丹丹&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翟季冬,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閆湞&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吳建平,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勞倫斯國家實驗室聯合博士後李文斐&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博士後張哲,提供了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

【男性科研工作者,在家做家務嗎?】

在談到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話題時,王小凡表示,他一直認為妻子董欣年的事業與自己的事業是一樣重要的,在生活上要互相幫助。「在家務上我們互相分擔,欣年很會做飯,而我偏偏喜歡打掃,所以我們配合得特別好。欣年車開得不是很好,所以我們都是一起出門,反倒有很多時間讓我們討論家事,或者共同感興趣的事情。」

翟季冬說,「我和丹丹有兩個小孩,老大是男孩上二年級,老二是女孩現在幼兒園中班。我比較擅長洗小孩衣服,而丹丹對教導孩子的事情更擅長,所以我們會有分工。因為都做老師,經常會趕進度,兩個人相互理解,也會彼此分擔。」

吳建平也談到了與妻子閆湞在事業上的互幫互助,在生活中的優勢互補。「她能力上特別出眾,但是不太敢於往前邁出一步,我經常鼓勵她要敢於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我最初打算在美國做至少三年的博士後,因為閆湞已經找好了工作,所以我也做了一定犧牲,開始獨立找工作,很幸運在西湖大學找到了教職。」

張哲也分享了家人間互幫互助的經歷,「我們住在美國伯克利時,我每天起早坐車去學校,文斐負責接送孩子,所以她在實驗室待的時間會比我短,當我回家後我會負責做飯和陪孩子,這時候文斐就可以想想第二天的課題怎麼安排,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課題上,彌補一些她在白天的付出。」

【女性科研工作者,對於生孩子怎麼看?】

在閆湞看來,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很多事情要做,至於生育這個問題,沒有哪個時間是最好的。「生孩子沒人能幫你,但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其實也是可以的。生孩子後可能會比較辛苦,但是回頭看,會覺得這個都能挺過來,以後再遇到什麼困難都沒有問題。」

董欣年認為,生孩子不是一個拖後腿的事情,反而是一個驅動力。很多人做了父母后責任心更強了,在實驗室做的任何事情,實際上都是為他們的家而做。「自古中國有句話叫成家立業,科學家也不例外,每個人潛力都非常大,只要你想做這個事,就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我的研究生和博士後,多於一半的人是在我的實驗室期間結婚、生孩子的,而且他們都做得很好。生了孩子以後,做事情的動力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有對自己一生的期望,如果你期待既有家庭、又有事業,這是可以做到的,並不是不可以做到的。」

【即使是科研伉儷,也存在競爭關係嗎?】

業界將兩個學術人的結合所產生的競爭關係稱為「雙體問題」。宋丹丹認為,目前和丈夫翟季冬不存在競爭或負面影響,反而會有「隊友」的感覺。因為自己會見賢思齊,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也要努力,有一個奮鬥的榜樣,彼此會互相鼓勵,不管是在事業上還是在育兒、家庭方面都是並肩作戰的狀態。

吳建平則坦言確實會面臨潛在的競爭關係,「我和妻子閆湞的科研方向比較近,但不會因為這個而避免合作。除了共同的課題之外,我們也會側重一些獨立的課題,雙方都有各自側重的方向。」

董欣年則表示,丈夫王小凡會在資源上給予自己一些幫助。「小凡給我的支持,可能比我給他在研究上的支持更多,因為他社交圈比我大,我有時候跟他講我實驗上需要些什麼,遇到了什麼新問題,小凡都能找出他認識的朋友,我再打電話或寫郵件過去,這樣就能建立聯繫或向對方請教。」

【為何越到「高精尖」領域,女性就越少?】

在一些「高精尖」領域,女性的身影比較少見。針對這種現象,宋丹丹表示:「計算機領域一直是男性比例相對較高的專業,但從整體發展來講,身邊從事計算機相關工作的女性同學,都做得很突出。而到後期尤其做到『高精尖』狀態的女性越來越少,可能是女性相對男性沒有那麼主動去爭取,這需要社會能有更多女性的聲音,像顏寧教授這樣為大家發聲並主動爭取一些權益,這是一個向好的過程。」

李文斐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科研領域中,女性可能保守一些,如果覺得不是百分之百的把握,可能會尋求相對比較穩定的工作或機會。」

顏寧認為,從能力角度來說,個體之間的差異要大於性別之間的系統差異。因此,女性科研工作者不要妄自菲薄。全社會也要更多地關注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的境遇,這也正是本場論壇舉辦的初衷。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黃海華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文中內圖由採訪對象提供

來源:作者:黃海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