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談家庭教育:什麼樣的媽媽累死也培養不出優秀健全的孩子?

兒童閱讀培養 發佈 2021-08-05T17:47:21.029247+00:00

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說: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相信大多數的媽媽,生了孩子以後,起初,都會想著:我一定要做一個好媽媽,培養一個優秀的好孩子。可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不管你重視不重視,教育就擺在那裡的時候,初衷就打了折扣。

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說: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相信大多數的媽媽,生了孩子以後,起初,都會想著:我一定要做一個好媽媽,培養一個優秀的好孩子。


可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不管你重視不重視,教育就擺在那裡的時候,初衷就打了折扣。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


在家庭教育中,媽媽的角色,更是重要到可以影響孩子一生。


可是,總有那麼一群媽媽,筋疲力盡心操碎,卻也培養不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一、太忙,總是沒有時間的媽媽


這一類媽媽,其實說起來也是很委屈,「 我想多陪孩子,可是工作讓我身不由己啊!」


每天工作累累的,回到家,孩子纏著要陪,心情好了還可以,工作壓力大時,就想逃。


還有的父母直接把孩子扔給老人,自己直接省事好多,白天不用管生活,晚上不用聽孩子哭鬧。


全部交由老人撫養的孩子,也被稱為 「 留守兒童 」,長大以後,都會有一些思想、心理上的問題,最典型的就是會造成孩子孤僻、壓抑、不自信!


最近看到一本書,說到:「 我實在太忙了 」,對孩子來說,那只是一個無法被原諒的藉口而已。


深有同感!每天多陪孩子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睡前一起讀會書,聆聽一下孩子一天的故事,然後抱抱、親親孩子,溫柔地互道晚安,這些細節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也會更加幸福、更有安全感。


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多累,下班後請把自己交還給家,把好心情帶回家,因為,你忙碌工作的一天,也是孩子翹首期盼的一天,不要讓孩子失望。



二、情緒暴躁沒有耐心的媽媽


現在生活工作、壓力比較大,加之教育又是一大塊,基本上也是媽媽承擔,所以搞得一個正常的媽媽也會狼狽、焦慮、抓狂,控制不了情緒,暴躁地對孩子吼叫,簡直就是常態。


以前,有一個鄰居媽媽,經常對孩子吼叫,那個嗓門大的整棟樓都聽到,更別說在樓下看見了,我都有點恐懼。


其實,對孩子忍不住發火的媽媽,她不是不愛孩子,只是不懂得控制情緒,她總拿大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做不到,或者不如意就吼叫。


其實,養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只要我們肯放慢腳步,耐心地走完腳下的每一步,最終,成就的不止是孩子,更是我們自己。


愛孩子,就請你從控制好情緒,不吼叫開始,耐心地靜待花開。


三、強勢包辦的媽媽


《愛的厘米》里,佟大為飾演的優秀外科一把刀徐清風,他一歲的時候,爸媽就因為第三者插足,誤會離婚了。


後來清風的媽媽一個人靜心養育著孩子,一路學霸讀完博士,成為大醫院的心外一把刀。


看著人人羨慕的兒子,作為媽媽,除了驕傲,還有就是繼續包辦已經30多的兒子一切生活日常,給兒子做飯煲湯、買內衣、找對象。


她想儘自己所能,彌補孩子的父愛缺失。


總是希望兒子儘快結婚的媽媽,卻在兒子處對象的過程中,稍有進展,媽媽就各種不舒服,最終都以「 不適合結婚 」 為由,棒打、強拆。


其實是她不忍心自己一手栽培的孩子,被另外一個女人搶走。


徐清風也是因為媽媽強勢、無縫隙的愛,壓抑的幾次喝酒失控。


最後是媽媽作了徹底的改變,徐清風才找到了真愛,幸福地結婚了。


愛孩子,小時候要儘可能地多,長大了,要懂得適時放手,留給孩子一些自己成長的空間,這,同樣是愛。



四、太過仁慈、討好型的媽媽


善良,是我們要教給孩子的必備的品質。


但是,有一種仁慈是:總怕傷害別人,處處為別人著想,遷就身邊的人,時刻放低自己,網絡術語稱之為 「 討好型人格 」。


一旦養成這種討好型人格,孩子也會受影響,變得沒骨氣,討好,不自信,壓抑自己,堆積太久,就會以某種形式爆發出來。


善良的本質和底線是,不傷害別人,也要保護自己不被傷害;不要為了取悅別人,做一些不受尊重的付出。


五、不肯為孩子成長的媽媽


面對一個剛出生的寶寶,你的學歷、學識基本都化為零,請放空自己,謙卑地從一個新手媽媽一點一點學習,直到你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


養育一個孩子的過程,不只是媽媽付出的過程,更是孩子引領我們成長、教會我們愛的一段幸福旅程。


有些媽媽,認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已經足夠,工作又很忙,也根本顧不上學習,也不想著根據孩子的成長需要,提高自己。


馬克思曾經說過:「 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於父母的發展 」。


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個不斷更新自己,能夠用心、高效陪伴的家長,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學音樂,相互督促、鼓勵和交流。



六、不肯傾聽,只會說教的媽媽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任何年齡(包括嬰兒),都需要傾聽。


傾聽,不只是把耳朵對著孩子「你說,我聽著呢!」


而是帶著耳朵,看著孩子,用心,傾聽孩子的情緒:有高興的分享,也有委屈的訴苦,還有不悲不喜的故事,總之,就是用一顆有愛、包容的心,完全接納孩子。


孩子不喜歡總是被講道理,需要的是有溫情的陪伴,或者融進哲理的故事。


想要教育好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父母的身教,而非言傳。


七、「 甩手掌柜型 」,教育全交給老師的媽媽


其實有很多家庭,包括教育主心骨的媽媽,也總是會出現這種 「甩手掌柜」 型。


她們認為,幼兒園、學校就是孩子受教育的場所,老師更專業,自己很多都不專業,所以,全部交給老師。


有的甚至是,孩子3歲後,「 終於可以交給老師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幼兒園是可以培養孩子的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集體觀念、團隊合作意識。


可是,孩子每天接受的東西,回來最好和家長分享,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還可以提高孩子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


如果一個孩子回家不告訴家長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家長也不鼓勵孩子說,有的家長也 「 懶得聽 」,長期下去,孩子的思想、品質、習慣,家長都不了解,一些壞習慣就悄悄形成了。


小學以後也同樣,通過和孩子溝通學校里發生的事情,能夠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以便查漏補缺。



八、「 方法都知道,但是我做不到 」 的媽媽


好多次,有媽媽問我 「 怎樣給孩子培養閱讀習慣?」


我說:「 儘可能早開始,每天堅持!」 還有一些細節,我都悉數分享了。


過一段時間,再見面的時候,一個媽媽說:「 方法知道了,但是還是不見效果。」


再一問,是開始了,也讀書了,是閒了就讀,忙就算了。


還有和女兒一起長大的孩子,小時候,我給孩子讀書的時候,小朋友媽媽說:「 太早,沒用!」


等到幼兒園之前,女兒已經會自主閱讀,而且已經是常用字的兒童讀物可以無障礙閱讀。


這時候,小朋友媽媽說:「 哎!晚了,早開始就好了!」


後來,她懷了二寶,說發誓要從小開始培養閱讀習慣,而且,我的方法已經全部傳授給她,我想著,只要有意識培養,二寶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可是,一段時間後,媽媽又說 「一切都具備,只是,我做不到你的程度!」


其實,很多時候,方法很簡單,關鍵是實施,是每一個細節的落實,效果也是相差甚遠的。


這也就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區別:學校教育基本上是大的教育方向、計劃和知識面,偏重於孩子共性教育;而家庭教育,因環境、教育理念、家長態度等,更偏重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所有的媽媽,都在努力工作、生活,想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努力想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為了家庭、為了社會、也為了愛。


可是,如果,只是自以為是的認為:就應該這樣,那麼,真的是累死也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我們只有和孩子、和學校保持良好的溝通(有時候,只是通過孩子就可以),家校配合,求同存異,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請在孩子小的時候,抽時間多陪伴;在孩子因為無知做錯了事情的時候,多一點耐心,多一些傾聽;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每一個媽媽都應該與時俱進地學習、學習怎樣能夠做一個更好地、合格的媽媽。


每一個孩子在到來之前都是天使,作為媽媽,就是要想辦法呵護好他的翅膀,給他陪伴,給他信任,最終讓他有力量飛起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