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越南會恢復漢字嗎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發佈 2021-08-05T17:39:40.734264+00:00

歷史上中華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漢字書寫系統,然而當時周邊的其他民族大多還處於一種只有口頭語言而無書面文字的狀態。這些民族在與華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斷接觸到各種先進的文化和制度,隨著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漸開化之後就需要用文字對日常的生產生活進行記錄。

歷史上中華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漢字書寫系統,然而當時周邊的其他民族大多還處於一種只有口頭語言而無書面文字的狀態。這些民族在與華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斷接觸到各種先進的文化和制度,隨著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漸開化之後就需要用文字對日常的生產生活進行記錄。歷史上越南、朝鮮、琉球等國都曾直接使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此外古壯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朝鮮諺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等文字都曾受到漢文化影響。

漢族周邊的民族和國家或直接用漢字記錄本民族的語言,或在漢字形體的基礎上發明創造自己的文字,由此也就構成了東亞漢字文化圈。由於漢字是語素文字,所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所使用的同一個漢字可以念不同的音。四川人聽不懂廣東人的口語,但四川人和廣東人都是用的一樣的方塊字。秦始皇混一華夏後實行了「書同文」,但從未實行過「語同音」。中國歷史上每個時代的「普通話」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天的人如果穿越到漢代和唐代很可能聽不清楚漢唐時期的人說的「普通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然而我們可以看得懂司馬遷寫的《史記》、李白寫的《蜀道難》。這是漢字在時間上所存在的發音不同的現象,同樣漢字在不同的空間地域範圍內也存在發音不同的現象,所以聽不懂日語、韓語、越南語的人也能看懂日文、韓文、越南文中出現的漢字。古代漢字文化圈因此出現了一種獨特的現象——筆談:東亞漢字文化圈內的民族或國家儘管有著各自不同的口語,然而卻使用著同樣的書面文字,所以他們在語言上難以交流時他們就使用都能看得懂的漢字進行書面交談。

歷史上越南、朝鮮、琉球等國官員在中國朝貢時就曾通過漢字書信互相交流。明末遺民朱舜水在參與抗清復明運動失敗東渡日本,當時日本水戶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常去拜訪他。由於二人語言不通,所以更多的時候是通過書面文字交流。清末流亡日本的孫中山、梁啓超等人也曾通過書面文字與當地人交流。越南戰爭期間一名隨同美軍前往越南參戰的韓軍排長曾用漢字和一位越南村長進行過有效溝通,從而使這個越南村莊避免了被美軍完全炸毀的命運。

然而到了近現代以後漢字文化圈的民族或國家都或多或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脫漢運動: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曾掀起過一股廢除漢字而改用拉丁字母的風潮,然而漢字在日本文化中所起的根基作用實在是太強了,所以廢除漢字的想法最終沒被付諸實施。如今日本的書寫系統不過是在漢字以及由漢字演化而來的假名基礎上進一步引入了部分羅馬字。日本因此成為中國之外漢字文化保存相對較好的地區,然而曾幾何時越南人、朝鮮人所使用的漢字比日本使用的漢字還要純正標準。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在嶺南設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這其中的象郡已囊括了如今越南北部地區。此後歷經兩漢、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這千餘年間越南一直是中國王朝直接管轄之下的郡縣。這一時期作為中國郡縣的越南以漢字為官方文字。五代十國時期割據越南的靜海軍節度使政權逐漸發展成為獨立國家。宋朝在南征失利後不得不承認了這一既成事實。越南在中國郡縣管轄的千餘年間一直使用漢字書寫本民族的語言,越南成為獨立國家之後開始推廣以漢字為基礎發明的喃字。

越南在作為中國郡縣的上千年間一直是以漢字為官方文字的,然而這一時期越南人的口語卻並不是漢語。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越南語與漢語一樣並無時態及動詞變化,然而其詞序卻恰恰與漢語相反置。越南儘管在書面文字上吸收過漢字元素,越南語和漢語的語法結構是完全不一樣的,各自屬於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事實上與漢語同屬漢藏語系的藏語、苗語、緬甸語、泰語反而在語言歸屬上比越南語更為接近於漢語。越南人用漢字記錄本民族語言就出現了口語和書面語的衝突問題。

事實上越南人發明喃字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漢字的動機。喃字雖按越南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定調整,但這畢竟是一種借用漢字六書造出來的文字,所以始終難以完全替代漢字的地位。越南胡朝統治時期(1400年~1407年)首次把喃字確定為官方文字,然而此後漢字很快又恢復了官方文字地位。從15世紀的越南後黎朝時期開始喃字得到很大推廣,從而形成了一種「雙重架構」的文字使用情況:漢字和喃字分別作為官方和民間文字一直在越南並行。

然而如今越南人所使用的文字既不是漢字,也不是越南人自己根據漢字結構創製的喃字,而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如今的越南文字母起源於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於1651年編著的「越南語-拉丁語-葡萄牙語辭典」。法國殖民越南時期這種越南字母曾被法國殖民當局強制推廣,然而在推廣過程中這種字母文字遭到長期在越南流傳的漢字和喃字的阻擊,所以直到越南獨立時這種字母的推廣進度仍相當有限。越南民族獨立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胡志明就是一個典型的具有高度漢學功底的人。

越南獨立之初以胡志明為核心的越南領導層其實真正想推廣的既不是漢字,也不是由法國人帶來的拉丁字母文字,畢竟喃字才是最能體現越南民族特色的文字。然而在獨立後的掃盲過程中越南人發現的確是法國傳教士當年的辦法更加行之有效,所以在胡志明的堅持下越南最終還是決定將這種拉丁字母文字推廣開來,由此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國語字。儘管越南是最早受到中國漢字文化影響的地區,然而如今越南的文字體系已完全被這種拉丁字母文字取代。

現在已沒人能說清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確切時間,但可以確定至少是在公元583年以前:這年半島上的新羅王朝仿照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頒布律令。然而新羅並沒自己的文字,那麼用什麼來記錄律令典章呢?事實上當時的新羅王朝就是直接用漢字來進行記錄。隨著新羅與唐朝的交流日益密切就使漢字在新羅更為流行普及起來。公元985年半島上的高麗王朝效仿中原王朝創立科舉制度進一步促進了漢字的普及。朝鮮半島的語言屬於黏著語,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

然而古代半島人卻長期使用漢字記錄本民族語言,由此導致了諸多不便:在朝鮮半島漢字長期屬於知識文化階層的占有物,而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底層民眾學習漢字卻感到相當困難。會寫沒法讀在這一時期是常有的事。古代半島人為了能用漢字標記自己的語言就不斷對漢字加以改造,從而形成了雜糅韓風的漢字系統。早在公元7世紀的新羅王朝就出現了「吏讀」。所謂「吏讀」顧名思義就是處於社會上層的官吏所使用的文字。古代半島人結合自己的需求在「吏讀"里創造了一堆新的漢字和新的漢語詞彙。

我們乍一看會覺得這些字和漢字在結構上是高度相似的,可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一個字都不認識。吏讀已根據朝鮮半島的現實情況進行了很多改良,但字形字義都是借用的漢字,所以吏讀依然要求使用者有相當水平的漢文造詣,而這對當時絕大部分半島人而言是並不容易的。吏讀問世後半島上就逐漸形成了三大人群:一是會說漢語寫漢字的極少數文化精英;二是說朝鮮話寫漢字或吏讀的官吏階層;三是說朝鮮話而不會寫字的底層人民。事實上第三類人才是占當時朝鮮半島人口大多數的。

1443年李氏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創建了訓民正音(即朝鮮諺文)。1446年世宗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訓民正音。如今朝鮮、韓國所使用的文字就是由訓民正音發展演變而來。訓民正音其實是一種標音文字:由二十八個字母模仿漢字古老的篆書而成的訓民正音又被稱為朝鮮諺文。朝鮮諺文的出現糾正了囗語與書面語的嚴重不一致。世宗大王創製訓民正音的初衷有兩點:一是為解決朝鮮語能讀不能寫的問題;第二朝鮮看到周邊的蒙古、日本都有了自己的文字也希望能在文字上突出本國特色。

這種標音文字對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的底層民眾具有簡單易學的特點。然而諺文剛一面世就遭到朝鮮知識分子的反對:以崔萬理為首的士大夫擔心朝鮮創造了自己的文字會進一步拋棄漢字,從而動搖朝鮮二千多年來依靠漢字形成的文化積澱。當時的朝鮮王朝以效仿宗主國明朝為榮,而自創文字則被視為效仿夷狄的自甘墮落行為。1444年崔萬理滿懷義憤地上書責難世宗,而世宗的回答則是:創造諺文是為了讓朝鮮更多的普通人有機會識字讀書。

世宗認為這非但不是背中華,反而能更好的普及中華教化。事實上世宗創製諺文後並沒廢除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在此之後朝鮮王朝的統治階層仍使用漢字作為官方文字,訓民正音更多是作為普及民間識字率的拼音系統使用。這不是要廢棄漢字,恰恰是為了推廣漢字。朝鮮在諺文問世後的400多年間並沒拋棄漢字,這就正如越南在自創喃字之後也沒拋棄漢字。越南、朝鮮學習漢字無外乎是因為仰慕中華文化,然而隨著本土民族意識的上升也使越南人、朝鮮人日益希望能更多突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近現代以後漢字文化圈的民族或國家出現的脫漢運動基於兩方面的背景:一方面是隨著西方殖民者的東來使東亞地區以中國為核心的宗藩朝貢體系被打破;另一方面這一時期飽受列強欺壓的中國在國際地位上的下降使原來的藩屬國開始萌發越來越強烈的自我民族意識。朝鮮、越南等中國的傳統藩屬國在政治上脫離宗藩關係後也希望能在文化上取得獨立地位。不過越南、韓國更改官方文字除了有突出本民族特色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層現實的考慮就是掃盲。

本來越南要突出民族特色最該推廣的就是喃字嘛,之所以最終選擇推廣現在這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所謂「國語字」其實在相當程度上就是為了掃盲。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和當時的中國一樣絕大多數人其實是不識字的,所以這些地區的漢字文化長期以來所影響的都是當地的知識文化階層,事實上漢字並沒在這些地區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底層民眾心中紮下根。像訓民正音、越南國語字這些發音跟字直接結合起來的拼音文字對當時絕大多數沒受過學校正規教育的底層百姓的確是簡單易學的。

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在採用化繁就簡的拼音字母文字後也的確提高了全民識字率。拼音文字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表達意思不精確、同音字難以區分。比如當我們看到ma這個漢語拼音時就可能會想到馬、媽、瑪、嗎、嘛、罵。韓國總統文在寅的名字用諺文寫作문재인,然而문재인所對應的只是wen zai yin這三個讀音,那麼我看到這三個音也可以理解為是文再銀。同音字在拼音文字中是很難被區分的,所以韓國人用諺文寫自己的名字往往重名的機率很高。

韓國人為了使大家的名字得以區分開就在身份證的韓文名字後面用漢字進行備註。韓國法律其實並沒硬性要求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名,但人們為避免重名一般都會主動備註。近年來韓國、越南之所以會出現要求恢復漢字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為克服拼音文字的這種固有缺陷,而更為重要的是漢字或依託於漢字發展起來的本族文字已成為韓國、越南等中國周邊國家民族文化體系的一部分。這些民族要了解自己的歷史文化幾乎都無法繞開漢字。

如今中國人在越南旅遊一看到當地寫著漢字的古建築就會下意識停下來駐足觀看,這時旁邊往往會圍著一群越南本地人一臉懵逼看著中國遊客在那兒念念有詞,因為他們壓根就看不懂自己祖先留下的這些文字。韓國考古學家在古墓中挖掘出寫著古漢字的文物卻不認識上面寫的是什麼,結果還要請中國方面的考古學家幫著破譯。這些現象的出現使韓國、越南等國的文化界人士擔心本國的歷史文化傳承有可能會因為漢字的缺失而出現斷層。

不過韓國、越南所出現的恢復漢字的聲音也並不完全只是基於文化原因的。我在上文已提到近現代以來漢字文化圈國家出現的脫漢運動一大背景就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持續下降,那麼現在隨著中華民族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領域的全面復興自然也會使中國對其他國家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如今的中國已是全球經濟總量第二大國、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貿易大國、第一鋼鐵生產大國、第一農業大國、第二大外資吸引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以及全球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

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硬實力的發展也使中國在國際上的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目前美國的多個聯邦州也已將中國農曆春節定為法定假日。2019年2月2日(中國農曆春節前三天)埃及吉薩金字塔景區的獅身人面像和三座金字塔第一次披上「中國紅」,向中國人民送上新春祝福。金字塔聲光表演的全新中文版廣播劇也進行了首秀,讓中國遊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古埃及和金字塔歷史。2019年2月3日(中國農曆春節前兩天)紐約世貿中心大樓亮燈用「中國紅」的燈光效果慶祝中國春節。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已使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國際組織、任何一家企業財團無論喜不喜歡中國都不能無視中國。現在就連伊萬卡的三個孩子都在學中文,那麼本就受到過漢字文化影響的韓國、越南出現恢復漢字的聲音也就不足為奇了。韓國、越南出現恢復漢字的聲音除了受到中國發展的影響之外還有自身發展的因素: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他們根本就不會意識到什麼民族文化斷層這樣的事。這樣的概念對當時連基本溫飽都還只能勉強維持的他們太過奢侈了。

韓國、越南等國在獨立之初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提高人民識字率的問題,至於這可能帶來民族文化斷層之類的負面作用倒是以後才要考慮的事。當人們處於連飯都可能吃不飽的狀態誰還會設想什麼未來?當時韓國、越南的教育並不是要把國民都培養成文化素養高雅的人,而僅僅只是滿足能達到最基本的識字要求這樣一種目標,所以他們選擇了對當時絕大多數沒受過學校正規教育的底層百姓而言簡單易學的文字。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韓國人、越南人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早已不是當年那樣了。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在吃飽穿暖之後就會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目標,所以隨著韓國、越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才使他們開始正視漢字缺失導致的問題。然而韓國、越南所謂的恢復漢字並不是指要恢復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更不是說要把漢字作為全民從小接受的必修課,事實上韓國、越南即使是在漢字文化最昌盛的時期也從沒達到過全民習漢字的程度。韓國、越南所謂的恢復漢字其實是指的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漢字教學。

韓國曾在1970年發表了漢字廢止宣言:下令禁止在小學教導漢字,實行所謂全面實施韓文教育的政策,僅允許在初中、高中教授900個基礎漢字。越南在推廣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國語字以後漢字教學也幾乎銷聲匿跡,時至今日大多數越南年輕人已看不懂漢字古籍。韓國、越南所謂的恢復漢字就是指的恢復已遭到破壞的漢字教學體系,但韓國和越南都不可能再重新把漢字定位為本國的官方文字,更不可能強制要求所有國民都必須學習漢字。

事實上無論在韓國或是越南主張恢復漢字教學的主要是文化界人士,而他們所擔心的主要是文化斷層的問題。事實上占韓國和越南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是否恢復漢字這個問題上基本無感:他們既不主張恢復漢字教學,也不反對恢復漢字教學。說白了漢字的缺失在韓國、越南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主要在文化傳承方面,可對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與交流溝通並沒什麼實質性的影響。如果從韓國、越南普通民眾維持基本生活的角度而言:恢復漢字既不存在必要性,更不存在迫切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