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衣銀裝賽天仙:湘西的苗族為什麼偏愛各種銀飾?

國家人文歷史 發佈 2021-08-05T17:39:00.060975+00:00

文|劉瀛璐在湘西苗族禮儀中,銀飾以其絢爛神秘的造型受人關注。無論是婚俗、喪俗還是祭祀禮儀,銀飾的身影隨處可見。以純銀長命鎖和手鐲,祝福新生命的誕生;十二件套銀飾是出嫁姑娘最為珍貴的嫁妝;遇人亡故,也會在其口中或棺木中放些碎銀,祈願其不遭惡鬼打擾,並且來世不受窮。

文|劉瀛璐

在湘西苗族禮儀中,銀飾以其絢爛神秘的造型受人關注。無論是婚俗、喪俗還是祭祀禮儀,銀飾的身影隨處可見。以純銀長命鎖和手鐲,祝福新生命的誕生;十二件套銀飾是出嫁姑娘最為珍貴的嫁妝;遇人亡故,也會在其口中或棺木中放些碎銀,祈願其不遭惡鬼打擾,並且來世不受窮。

自明代,有《黔記》載「富者以金銀耳珥,亦以金銀多者至五六連環」。清代,男子常「項戴銀圈一二圍」,女子則「耳戴大環,銀圈一二圍以至十餘圍不等」。《黔南識略》中對鎮遠府苗族女子有如下描述:「銀花飾首,耳垂大環,項戴銀圈,以多者為富。」一個「全副武裝」的苗族女子,很有可能需要一戶苗家全家的財力,很多都是代代相傳不斷進行完善。也慢慢演變成了以大為美、以重為美、以多為美的飾銀標準。

苗族為何偏愛銀飾?一方面是實用。苗族先人常年遷徙,漂泊不定,把銀製成銀飾隨身攜帶,人走財隨。一方面,苗族先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多山多水,相對惡劣,他們相信銀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去毒,防止瘟疫。且在苗族巫文化中,銀本身就是辟邪之物。苗族「萬物有靈」的圖騰崇拜,則是銀飾的重要造型來源。在很多地區都能看到苗族女子頭上所裝飾的牛角形裝飾物,便來源於當地對牛的崇拜。銀角用銀片製成,兩翼伸展寬度可達1米,豎插於頭頂髮髻,蔚為壯觀。

苗族女性在穿著盛裝時,除了戴銀角、銀帽外,還要搭配頭花、銀圍帕、銀鳳雀、銀花枝、銀梳等頭飾,身上佩戴為數眾多的項圈、手鐲、壓領、胸牌、背飾,以至於將面龐都淹沒在滿身銀光之中。按苗族習俗,未及䈂的女孩,不能穿戴銀飾盛裝,婚前婚後的銀裝,也有嚴格的區分和界定,未能盛裝的女子甚至不得進入蘆笙場。

作為苗族民間獨有的技藝,所有飾件都通過手工製作而成,銀飾的式樣和構造經過了匠師的精心設計,由繪圖到雕刻和製作有30道工序,包含鑄煉、捶打、焊接、編結、洗滌等環節,工藝水平極高。一支嵌花手鐲,地紋用細如毛髮的銀絲盤繞而成,盤繞曲線緊密規整, 每個接觸點都經焊合,火力過大會燒壞銀件,火力過小會焊接不牢,幾十個的焊點,高級工匠可以做到不留一個焊疤。作為與刺繡、蠟染、挑花並存的苗族傳統四大工藝之一,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一支光素無紋的折股釵,到今日無以復加的苗飾盛裝,有了銀輝與金光交映,才構成一部完整的美的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