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統一不了中國?因為他有三次致命失誤

春秋老師聊歷史 發佈 2021-08-05T16:12:47.690315+00:00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在於曹操,在於曹操的三次致命失誤。曹操一生,有三次致命的失誤:(一)放走劉備,(二)未能善待張松,(三)過早發動赤壁之戰。倘無三次致命的失誤,就不會有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下面我們來一一看一下。 (一)放走劉備 放走劉備,是曹操一生中最致命的失誤。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在於曹操,在於曹操的三次致命失誤。曹操一生,有三次致命的失誤:

(一)放走劉備,(二)未能善待張松,(三)過早發動赤壁之戰。

倘無三次致命的失誤,就不會有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下面我們來一一看一下。


(一)放走劉備


放走劉備,是曹操一生中最致命的失誤。


曹操不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頗有識人之遠見。在劉備還沒有「成氣候」的時候,曹操就認定劉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曹操說:「夫劉備,人傑也。」(《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認為劉備是「人傑」的,不僅僅是曹操,還有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郭嘉;另外,還有東吳的周瑜、魯肅。周瑜曰:「劉備以梟雄之資,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魯肅曰:「劉備天下梟雄。」(《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劉備的確是當時的超世之傑,而且能夠與劉備匹敵的也只有曹操和孫權


「建安元年,呂布襲下邳,備來奔。」(《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劉備被呂布打敗後,投奔了曹操。估計,劉備投奔曹操可能也是不得不投奔的,心裡可能是很不情願的。


「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曹操認為劉備是英雄,曹操的謀士也認為劉備是英雄。他們都是正確的:劉備的確是英雄,而且是極為傑出的英雄!不過,在投奔曹操的的時候,劉備還只是一個尚未得勢的英雄。


相對於程昱主張殺掉劉備的做法,曹操的做法還是比較高明的。殺一個劉備,可能會使很多人不再投奔曹操的。


在劉備歸附曹操之後,曹操對劉備的防範,實行的是名義上尊崇、暗地裡軟禁的方法。曹操的做法是極為正確的。


「建安四年,術欲從下邳過,公遣劉備、朱靈要之。程昱、郭嘉聞公遣備,言於公曰:'劉備不可縱。』公悔,追之不及。」(《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曹操有識人的遠見,劉備也有識人的遠見。曹操能夠軟禁劉備,劉備就韜光養晦。曹操對劉備防範的很嚴,劉備對曹操隱藏的很深。劉備四年的韜光養晦,終於瞞住了曹操,讓曹操放鬆了警惕。放走了劉備,對曹操而言,是一個失誤,而且是一個最致命的失誤。這個失誤,是後來曹操一系列失誤的最重要根源之一。


對有些人,殺掉是最徹底的辦法;即使不能殺掉,但也絕不能放走的。一旦放走,後患無窮。俗語「放虎歸山,必為後患」,可能是用鮮血換來的道理。


商紂王放走周文王,商朝滅亡;夫差放走勾踐,吳國滅亡;項羽放走劉邦,命喪人手。


倘若曹操放走的是一個庸才,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曹操放走的是劉備,是一個與自己匹敵的蓋世奇才,是一個與自己不相上下的對手。曹操放走了劉備,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導致天下三分。


曹操倘若不放走劉備,就減少了一個難纏的對手。孫權縱然再傑出,也很難是曹操的對手的,也是難以在江東立足的。倘若沒有劉備,孫權及其東吳是很容易被曹操平定的。倘若不放走劉備,曹操縱然有赤壁之戰的失利,天下依然不可能三分;統一天下的,一定是曹操。


(二)未能善待張松


未能善待張松,是曹操一生中極為嚴重的失誤。


「璋聞曹公征荊州,已定漢中,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荊州。「益州牧劉璋始受征役,遣兵給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劉璋三次派遣使者與曹操交好並「遣兵給軍」,已經準備真正歸附曹操了。然而,曹操對劉璋的使者張松「不復存錄」,導致張松「以此怨。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


曹操沒有善待張松,導致西蜀劉璋最終與曹操斷絕關係。後來,劉備入蜀並最終占據蜀地,形成天下三分。


倘若曹操能夠善待張松,使劉璋真正歸附;那麼蜀地就是曹操的。沒有蜀地,劉備就沒有根據地,就不可能天下三分。


曹操倘若能夠占據蜀地,那麼東吳就是曹操的掌中之物,平定東吳,只是遲早的事情而已。後來,司馬炎就是在滅蜀後,順流東下,一舉滅吳的。


曹操倘若能夠占據蜀地,縱然赤壁之戰失利,也依然有一統天下的可能。沒有蜀地,劉備猶如蛟龍失水、虎落平陽;擁有蜀地,劉備猶如蛟龍入海、虎入深山。「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連劉備擁有荊州,曹操都如此擔心,更何況劉備還要擁有蜀地!


可見,劉備擁有一方根據地,對曹操和劉備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曹操深懂劉備擁有土地的重要性,故而在得知劉備占有荊州時而「落筆於地」。在曹操的一生中,恐怕沒有比得知劉備有了土地而讓曹操最憂慮的事情了。


沒有「存錄」張松,導致失去蜀地;失去蜀地,導致天下三分!存錄張松,厚封劉璋,縱有赤壁之失,天下猶可能一統。未能善待張松,是曹操一生中極為嚴重的失誤。


(三)過早地發動赤壁之戰


過早發動赤壁之戰,是曹操一生中難以挽回的失誤。


在平定荊州後,曹操倉促發動赤壁之戰,「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加之在天時、地利方面,曹操均處於不利之處,故而導致赤壁之戰失利。赤壁之戰的失利,使得曹操一統天下的想法,化為泡影。


赤壁之戰,主動權在曹操。起初,孫權並不情願打赤壁之戰。退一步說,倘若孫權想戰,只要曹操堅守不戰,孫權是無可奈何的。但是曹操主動發動了赤壁之戰,結果卻以失敗告終。


倘若平定荊州後,休養士卒,弔死問孤,撫境安民,那麼曹操就會穩穩地擁有荊州。倘若曹操擁有荊州,那麼劉備與孫權就沒有任何與曹操對抗的資本,也絕沒有三分天下的可能。倘若曹操在荊州整訓士卒、待機而戰;加之劉璋已經歸屬曹操,則東吳可一舉而定。


倉促發動赤壁之戰,導致失利,又因之而失去劉璋的蜀地,曹操一統天下的想法,因赤壁之戰的失利而化為泡影。過早發動赤壁之戰,是曹操一生中難以挽回的失誤。


若不放走劉備,則天下絕不可能三分。若善待張松,則不失去西蜀,則天下絕不可能三分。若無赤壁之戰之失利,則天下絕不可能三分。


曹操若無三次致命的失誤,天下三分,何由得成?三次失誤而致天下三分,令人嘆息!曹操乃曠世奇才、超世之傑,尚有三次致命失誤,況常人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