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有再造明朝的大功,明英宗復辟成功後,卻為何非要將他處死?

文史磚家 發佈 2021-08-05T15:48:13.023172+00:00

文|格瓦拉同志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年僅30歲的明景帝朱祁鈺一病不起,越來越接近生命的終點。然而,由於獨生子朱見濟先前已經夭折,而儲君之位空虛,一旦皇帝駕崩,江山社稷將無人可以託付。

文|格瓦拉同志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年僅30歲的明景帝朱祁鈺一病不起,越來越接近生命的終點。然而,由於獨生子朱見濟先前已經夭折,而儲君之位空虛,一旦皇帝駕崩,江山社稷將無人可以託付。正因如此,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等人為帝國安危考慮,決定聯合奏請復立朱見深(明憲宗,明英宗的長子,明景帝的侄兒)為太子。

然而,就在於謙等人擬定好奏疏,並準備明日早朝時進奏明景帝批準時,突然發生了大變故。原來,大將石亨為謀求富貴,便與前府右都督張軏、大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密謀,在取得孫太后(明英宗的生母)的同意後,決定解救被幽禁在南內的明英宗(明景帝的兄長),並扶立他復位稱帝。巧合的是,他們商定好的起事時間,正是于謙等人擬定奏疏的同一天(正月十六日)。

因此,就在於謙等人心懷忐忑,準備明日早朝奏請立儲事宜時,石亨、徐有貞等人卻在當晚率軍闖入南內,用巨木撞開宮門,將英宗救出,然後迅速趕往奉天門,將其扶上寶座。事後,石亨敲響鐘鼓,召集群臣到來。等到群臣聚集到奉天殿時,徐有貞又威逼他們向英宗朝拜。就這樣,被幽居深宮8年的英宗復位,時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

英宗復位後,大肆封賞功臣,徐有貞、石亨等人都獲得高官顯爵,成為炙手可熱的權貴人物。與此同時,明英宗又以「謀逆」的罪名處死兵部尚書于謙和大學士王文,籍沒兩家財產,並迫害於謙所引薦的文武官員。于謙有再造國家之功,最終卻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國人都深為惋惜。那麼問題來了,明英宗為何要急吼吼地處死於謙?根據史料和常識進行分析,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

首先,明英宗對於謙有私怨。「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太師也先以英宗為籌碼,向明朝勒索大量的土地和財富,甚至還帶著他圍攻北京。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斷絕也先的企圖,時任兵部侍郎的于謙在贏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後,率群臣擁戴明景帝即位。雖然于謙的出發點是為了帝國的安危,防止明朝被瓦剌綁架,但在明英宗看來,則無異於落井下石,把他往火坑裡推

等到明英宗被大臣楊善營救回京後,被軟禁在南宮,一舉一動都受到嚴密監視,形同「高級囚徒」。在失去自由的8年時間裡,明英宗的情緒高度緊張、恐懼,性格難免會因此而變得扭曲、多疑。考慮到于謙跟明景帝之間的特殊關係,明英宗難免不會懷疑他之所以被軟禁,完全是于謙的主意。再加上明英宗從未聽人說起于謙曾為他求情,這種懷疑便變得更加強烈

其次,聽信奸臣讒言,認定於謙圖謀擁立宗室為帝,意圖謀反。明英宗復辟後,功臣石亨、徐有貞等人因與于謙關係不和,於是捏造謊言稱于謙試圖迎立朱瞻墡(明英宗的叔父)為帝,而沒有迎奉明英宗復辟的打算。但實際情況卻是,在明景帝病重時,于謙準備上書請求冊立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只因石亨、徐有貞等人率先發動「奪門之變「而沒有付諸實施。

明英宗復辟之初對石亨、徐有貞等人深信不疑,加之對於謙本來就心懷怨恨,因而並沒有派人徹查真相,便急不可耐地下令處死他。等到明英宗看到朱瞻墡先前呈遞給朝廷的兩封奏摺,請求冊立朱見深為太子、善待明英宗時,方才醒悟于謙跟朱瞻墡之間根本沒有任何密謀,「意圖謀反」更屬莫須有的罪名。然而,此時于謙已被處死,明英宗就算是後悔也沒用。

最後,鑒於于謙跟明景帝之間的關係,只有處死他才能彰顯明英宗的合法性。從法理上來講,明英宗復辟沒有得到明景帝的授權,實際上屬於謀朝篡位,即使如願以償地登上皇位,在合法性方面依然會引發普遍的質疑,而要消除這種質疑,便只能先行否定明景帝的正統性。如果明英宗能證明當初明景帝即位並不合法,那麼他發動政變便屬於合法行動,是在奪回被非法剝奪的皇位。

如此一來,當年把明景帝捧上寶座的于謙便背負上擅自廢立皇帝的罪名,不能不被處死。道理很簡單,如果允許于謙活下去,那麼國人會以為明英宗默認明景帝的合法性,那麼他的復辟舉動無疑便會帶上非法性質,而只有處死於謙,才能一併否定明景帝的合法性。因此,不管于謙有罪無罪,他都難逃一死,這也是他註定的結局

參考書目:《明史》、《明英宗實錄》、《景泰實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