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深算的袁世凱:從出山到逼宮,清朝滅亡有他的功勞

電影看歷史 發佈 2021-08-05T15:46:48.435478+00:0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攝政王載灃聞報,立命陸軍大臣蔭昌督率軍隊前往鎮壓。14日,又在內閣總理大臣奕劻(kuānɡ)和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極力保薦與威脅下發布上諭,任命兩年前被他罷官後定居在河南彰德(今安陽)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剿撫事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攝政王載灃聞報,立命陸軍大臣蔭昌督率軍隊前往鎮壓。14日,又在內閣總理大臣奕劻(kuānɡ)和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極力保薦與威脅下發布上諭,任命兩年前被他罷官後定居在河南彰德(今安陽)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剿撫事宜。

一、出山

  接到上諭後,袁世凱並未立即復出。後來有徐世昌密赴彰德以及袁世凱提出出山六項條件之說,幾乎成為史學界的「共識」。實則此說只是傳聞,並無其事。(詳見侯宜傑《辛亥革命爆發後徐世昌是否密赴彰德會見袁世凱》,《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3期)

  10月14日,內閣參議阮忠樞奉命抵達彰德,將上諭和奕劻的親筆信交給袁世凱,傳達了載灃要其迅速上任,不要介意罷官一事的意思。袁世凱認為這是他東山再起的好機會,於是沒有猶豫,接受了任命。只因前往鎮壓湖北新軍起義的各路援軍極少,他赤手空拳,無力剿撫;對於蔭昌帶往前線的軍隊,他也僅有會同調遣之權,指揮起來有諸多不便,所以沒有立即出山,而是寫了八條要求,讓阮忠樞回京面呈奕劻。內容大致講無兵無餉,何能辦事,擬調集萬餘續備、後備軍人帶往湖北,以備剿撫之用;請度支部先撥銀三四百萬兩,作為軍餉及各項急需;請軍諮府、陸軍部不可遙為牽制等。

  19日,袁世凱致電內閣,請求批准上述條件。20日,他再次致電內閣,要求令其親信王士珍等前來聽用。22日,湖南、陝西兩省宣布獨立,而清軍在前線毫無進展。不得已之下,載灃批准了袁世凱的奏請,任命馮國璋統領前線第一軍,段祺瑞統領第二軍,均隸屬於袁。27日,朝廷召回蔭昌,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予以節制調遣前往湖北赴援的各軍之權。同一天,駐紮直隸灤州的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等聯名電奏清廷,提出速開國會、改定憲法等十二條要求。29日,山西獨立。次日,雲南獨立。

  面對洶湧澎湃的起義浪潮,袁世凱於30日離開彰德南下。11月1日,奕劻見袁已經出山,國事日非,自己無力承擔,奏請辭職,其他國務大臣亦奏請辭職。載灃遂授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以不是國會公舉,聲稱不敢奉命。8日資政院開會,正式選舉袁任此職。袁遂把前線軍事交給馮國璋指揮,自己帶衛隊進京,於16日組成責任內閣。

二、和談

  袁世凱東山再起,並不是為了革命。他痛恨載灃將其罷官,也不想為清朝賣命,唯一的目的就是先把軍政大權抓到手,再打著維護清室的旗號打壓南方革命力量,迫其就範;然後借革命力量威脅朝廷,逼它交出全部權力;最後取得全國政權,建立以自己為首的中央政府。

  基於上述考慮,袁世凱對革命力量又打又拉。在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的那一天,他就決定給起義軍一點顏色看看,密令北洋軍猛攻漢口,經過三天激戰,將其占領。而後他三次命人與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聯繫,要求和談。這時,同盟會的二號領袖、湖北戰時總司令黃興寫信告訴他,只要他學習華盛頓,推翻清王朝,全國人民就會擁戴他為大總統。11月11日,袁世凱正式派人帶著他的親筆信,與民軍(當時清廷對革命軍的稱呼)議和。黎元洪等人駁斥了他的君主立憲主張,勸其贊成共和。袁世凱看到自己有當大總統的希望,甚為高興,但革命黨人拒絕和談的強硬態度又使他怒不可遏,遂命馮國璋傾全力攻克漢陽。經過反覆激戰,北洋軍終於占領漢陽。如果渡江強攻,武昌民軍能否守得住,很成問題。但袁世凱的目的是壓迫民軍和談,而不是蕩平武昌,所以馮國璋幾次請求乘勝進攻,他均未批准。

  袁世凱到京後,取得了朝廷的軍警大權,又以責任內閣的名義,奏請凡與立憲制度牴觸的事項一律停止,所有政令政務都集中到內閣。載灃喪失了執政實權,被迫辭去徒有虛名的攝政王,退歸藩邸,清廷只剩下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儀孤兒寡母了。

  11月30日,獨立的南方各省代表在漢口英租界舉行聯合會議,袁世凱又通過英國領事向會議提出和談要求。代表們多認為袁力量強大,同他對抗,沒有必勝的把握;如果他贊成共和,推翻清廷只在指顧之間,革命即可早日成功,減少流血犧牲,於是同意和談,並於12月2日通過決議:「如袁世凱反正,當公舉為臨時大總統。」

  12月7日,清廷授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袁即委任唐紹儀為總代表,率團與南方的總代表伍廷芳進行和談。20日,伍廷芳提出,人心傾向共和,若非承認共和,別無議和之法。唐紹儀表示同意,並說袁世凱也贊成共和,只不過不好說出來。唐旋即提出召開國民大會、公決民主或君主的方案,袁世凱以事關清朝存亡,內閣不敢做主為名,奏請隆裕太后召集王公大臣開會討論,王公大臣多數表示贊成。隆裕告知袁世凱,准唐紹儀所請,迅擬選舉辦法。

  因唐紹儀與伍廷芳議定的召集國民會議辦法對袁世凱不利,加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大總統,袁世凱感到受了革命黨人欺騙,於是不承認所議辦法,並准唐紹儀辭職。實際上,仍令他留在上海,私下與伍廷芳協商。

三、逼宮

  1912年1月14日,唐紹儀問伍廷芳,如果清帝退位,推舉袁世凱為總統有多大把握。伍廷芳隨即電告孫中山。孫中山復電說:「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袁世凱得知能夠當上總統,便放下心來,開始逼宮。

  16日,袁世凱手捧與內閣大臣聯銜的奏摺來到養心殿,向隆裕及其身旁的溥儀講了一通議和過程與形勢萬分危急的情況後,接著說:環球各國,不外君主、民主,民主如堯、舜禪讓,民軍也不想因改為民主,減少皇室尊榮。「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指法國大革命時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之子孫靡有孑遺也。」我皇太后、皇上「必能俯鑒大勢,以順民心」。他說話時雖然痛哭流涕,但卻暗含恫嚇之意。隆裕默無一言,淚流不止。

  袁世凱出宮後,行至東華門外,遭到革命黨人炸彈襲擊,隨即稱病不朝,把逼宮任務交給民政大臣趙秉鈞、署理外務大臣胡惟德和署理郵傳副大臣梁士詒等。

  17日,隆裕太后召集宗室王公開御前會議,討論是否實行共和。奕劻和貝子溥倫主張自行退位,頒布共和。隆裕一聽,抱著溥儀嗚嗚大哭。由於多數人反對,會議開了兩天,沒有結果。趙秉鈞等斥責王公親貴議而不決,聲稱再如此下去,就辭職不干,說完扭頭就走,嚇得隆裕不知所措。袁世凱又用重金收買了隆裕最信任的太監小德張。小德張對隆裕說:「若不答應民黨的要求,則革命軍隊殺到北京,您的生命難保」;倘能讓位,則有「優待條件」,「仍可安居宮闈,長享尊榮富貴,袁世凱一切可以擔保。」隆裕本就優柔寡斷,在袁世凱的內外夾攻之下,動搖起來。

  22日,孫中山令伍廷芳轉告袁世凱:清帝退位後,袁須宣布政見,絕對贊成共和主義,孫中山即行辭職,由參議院推舉袁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這才感到真正吃了一顆定心丸,但隆裕仍然堅持召開國民會議解決問題。於是,袁上折威脅說,採用這個辦法,就不能保證清帝退位後皇室受到優待。而後他又密令段祺瑞等前線將領致電內閣代奏,指斥親貴阻撓,請求明降諭旨,宣示立定共和政體。

  26日晚上,宗社黨頭子、主戰最力的良弼被革命黨人炸斷一條腿。反對退位的王公親貴聞風喪膽。次日上朝後,隆裕掩面痛哭,泣不成聲地說:「梁士詒啊!趙秉鈞啊!胡惟德啊!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你三人手中,你們回去好好對袁世凱說,務要保全我們母子二人性命!」為求得袁世凱保護,隆裕馬上封其為一等侯爵。袁世凱考慮,自己如果接受,就要效忠清王朝,逼宮戲就不能繼續演下去了,於是上折力辭,但隆裕不准。如此接連四次,袁世凱沒有辦法,只好說待時局稍定,再行受封。

  為促使隆裕早下決心,29日,袁世凱一方面令楊度等人組織共和促進會,宣言目前實行君主立憲已晚,應速實行共和;另一方面,上折催促隆裕迅速做出抉擇,加緊刁難。隆裕見王公親貴都不敢發表意見,自己實在無路可走,經過反覆深思,覺得退位後享受優待條件,總比宗族覆亡的結局強得多,遂做出了皇帝退位、頒布共和的決定,於2月3日授袁世凱全權,與南方協商退位條件。

  可是,隆裕並未決定何時退位。5日,袁世凱又密令段祺瑞以前敵將領名義致電內閣,指斥皇族敗壞大局,阻撓共和,罪惡滔天,並聲言將率全體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袁世凱讓王公大臣看了電文,他們個個毛骨悚然,再也不敢說反對退位的話了。

  幾經協商,南北雙方對退位條件達成了協議,隆裕認可。1912年2月12日早晨,胡惟德與趙秉鈞、梁士詒等進了養心殿。隆裕止住哭泣,領著溥儀出來。按照事先規定的禮節,胡惟德等行了三鞠躬禮,隆裕點頭還禮,在正中的寶座坐下,溥儀坐在旁邊的椅子上。室內一片肅穆。

  胡惟德上前一步說:「總理大臣袁世凱身體欠安,未能親自見駕,所以叫胡惟德帶領各國務大臣來給太后和皇上請安。」隆裕已將事先寫好的以宣統帝名義頒發的清帝退位、公布優待條件、勸諭臣民三道詔旨蓋好大印,說道:「袁世凱也受皇恩,把這樣的局面應付到今天,為國家、為皇室都出了不少力。如今議和能使南方滿意,做到優待皇室等等的條件,也是不容易的。我和皇上為了全國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頓,國家早一天得到統一,過太平日子不打仗,所以我按照議和的條件把國家的大權交出來,交給袁世凱辦共和政府。今天頒布詔書,實行退位,叫袁世凱早點出來,使天下早點安寧吧。」說完慢慢站了起來,把詔書遞向胡惟德,又說:「胡惟德,你把我的意思告訴袁世凱,這道詔書也交給他吧。」

  胡惟德連忙走到隆裕座前,雙手接過,並說了幾句安慰的話:「太后睿明鑑遠,顧全皇室,顧全百姓,袁世凱和群臣、百姓豈有不知,絕不會辜負太后的一番慈衷善意。況且優待條件已經確定,今後必然做到五族共和,這個天下就是大家的太平天下了。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

  隆裕面露淒楚,領著宣統帝退朝。至此,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覆亡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