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個小竅門,買房可立省幾十萬

遠方青木 發佈 2021-08-05T15:23:41.992713+00:00

掌握一個小技巧,你近期買房就可以立省幾萬,甚至幾十萬。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可是一年甚至更久的工資。買房找中介,是要付中介費的,這是一個常識。

掌握一個小技巧,你近期買房就可以立省幾萬,甚至幾十萬。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可是一年甚至更久的工資。

所以這篇文章,非常的有價值。


被顛覆的常識


買房找中介,是要付中介費的,這是一個常識

但如今,這個常識卻被顛覆了。

找中介買房,中介反過來還會給你錢,而且一給就是幾萬甚至幾十萬。

近日,一則「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刷屏。

去售樓部看個房,為啥要戴頭盔?

原因很簡單,這位戴頭盔的先生懂行,想通過這種方式,給自己省幾十萬開支而已。

不戴頭盔,購房花費立刻會提升幾萬到幾十萬之間。

這頭盔真值錢。

為什麼頭盔會有省錢的神奇功效?

因為房子不好賣了。

在前幾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大熱的時候,去買房是要托關係求人的,因為政府對樓盤限價了,買到就是賺到。

沒關係的話,那你就得給茶水費。

買一套房需要的茶水費,動輒幾十萬甚至更高。

那段時間裡,開發商的房子根本就不愁賣,只要開發商願意開盤,售樓部分分鐘被購房者給擠爆。

曾經的開發商對政府的限價怨聲載道,認為這大幅減少了他們的利潤,並通過種種方式試圖繞開限價。

但幾年後,繞開限價的開發商都涼了,老老實實主動限價的開發商反而活的很滋潤。

中央嚴格禁止房價上漲幾年之後,瘋狂的市場情緒終於冷靜下來了,房子開始不好賣了,人們開始追求性價比更高的房子。

而當初通過種種捆綁合同把價格抬高了的樓盤,出現了大面積的滯銷。

應對滯銷,最管用的辦法就是降價。

但售樓部定價這東西,只能漲不能跌的。

一旦售價下調,售樓部分分鐘就有被砸的可能性,還有可能誘發前期業主大規模退房。

類似的案例簡直太多。

公開售價不能動,但如果賣不掉房子也是死路一條,怎麼辦?

開發商還真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找房地產中介幫忙代銷。

一手房,當二手房賣。

大家可以登錄自己手機上的二手房中介APP,然後搜尋自己本地的新樓盤,你會赫然發現裡面會出現了大量新房信息。

只要你搜了,過幾天馬上就會有中介給你打電話,向你推銷這個樓盤,或者其他新樓盤。

大量的中介願意幫新樓盤推銷的話,曝光量大了,客源多了,哪怕售價不變,銷售量也必然會提升。

但中介為什麼願意幫售樓部推銷?

答案很簡單,只要中介幫售樓部賣掉了房子,售樓部就會給中介錢。

第二個問題是,消費者為什麼要從中介渠道購買新房,繞開中介直接去售樓部成交豈不是更便宜?因為售樓部省了給中介的佣金。

理論上確實是這樣。

但如果哪個售樓部敢這麼幹,那以後就不要想著有任何中介願意幫他們引流帶客了。

事實上,哪怕通過中介渠道買房和售樓部渠道買房的價格一樣,普通消費者依然傾向於直接在售樓部成交,因為感覺更靠譜,更有保障。

中介能拿出來吸引普通消費者的手段不多,保證比售樓部更便宜就是一個很好的鎖定客戶的手段。

而售樓部,也必須配合中介來鎖定客戶。


同房不同價


同一個樓盤的同一套房,你選錯了渠道,那就必須得多花幾萬到幾十萬。

同房就是不同價,開發商就是要狠狠的收某些消費者智商稅。

回到上面的話題,開發商會給中介多少佣金來吸引他們帶客?

這個比例並不是固定的。

前幾年樓市火熱的時候,佣金是負值,中介的最大作用就是當白手套,替開發商收茶水費,中介要反過來給開發商錢。

但現在房子不好賣了,必須給佣金了。

所以這個佣金的比例,和這個樓盤的滯銷程度,成正比關係。

樓盤越難賣,願意給出的佣金比例就越高。

就以今年的行情而言,2%通常是起步價,大部分是3%左右,少數是4~5%,據說還有個別嚴重滯銷樓盤,給出了10%的佣金比例。

本來值80元的房子,前幾年定價飛上了天,自己定了個100元出來,給10%出去還能賣90元呢,絕對不虧。

當然,也有些定價一直是80元的房子,開盤就日光,根本不需要中介引流銷售。

而為了吸引客源,中介通常會把分給自己的佣金,拿出30~50%,返利給購房者,吸引並鎖定客源。

通常來說,起步就是1%的折扣,有些可以談到2%,甚至5%,這需要根據不同的樓盤來確定返利比例。

你可以和中介討價還價,也可以和多個中介討價還價,一般來說讓出一半的佣金是中介的底線。

對於售價高達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房子來說,這一下子,就是幾萬到幾十萬的優惠。

而且這是實實在在的優惠,如果你通過售樓部渠道去買,那是一分錢優惠都沒有,也絕對不會有,因為懼怕前期業主把售樓部給砸了,或者都來要差價。

售樓部的價格是要死的,絕不降價,死都不降價。

至於偷偷給中介的那部分,那是宣傳費或者推廣費,並不代表房價降了。

前期業主們,你們看,房價沒降,好好回家安心待著吧。

一切都很完美,所有人皆大歡喜。

至於暗地裡誰吃虧了,那自然是認知能力最低的那波人獨自吃下了所有的虧損。

如果僅此而已,那也就是前期業主暗地裡倒霉而已,誰也不知道這回事。

但開發商並不滿足於這些,他們還要儘可能的榨出所有的油水。

開發商本身的樓盤,經歷了數年的開盤,好幾期的宣傳,本身在當地就有一定名氣,也有一定的自然客源。

很多客源和中介的客源是重疊的,因為很多新房購買者同時也會諮詢二手房。

把這部分的佣金全部讓給中介,那此事就神不知鬼不覺。

但開發商不甘心,想把這部分佣金拿到自己腰包里。

為了不和中介扯皮,開發商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這個客戶第一次來這個樓盤是誰帶來的,就算誰的。

如果第一次來售樓部沒有任何中介跟著,那就算開發商自己的。

有市場就有需求,已經有軟體公司專門開發了這麼一個系統,人臉自動識別抓取個人面部信息,現在幾乎所有的售樓部都配置了這款系統。

疫情後,很多購房者佩戴口罩前往售樓部,給開發商的人臉識別系統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又不好明說,強迫購房者摘掉口罩。

這難不倒軟體公司,神奇的碼農們短期內就研發出了虹膜識別系統,直接遠程抓取人眼虹膜生物信息。

戴口罩的情況下,識別率高達97.7%。

完全無感抓拍,隔著老遠就抓取了你的所有面部生物信息。

只要被售樓部門口的攝像頭抓拍到了你的信息,那就會立刻錄入開發商的系統,被定義為「自然到訪客戶」。

以後這個客戶的成交,就和任何中介都沒關係,開發商一分錢不付。

這樣做好像也沒什麼問題,畢竟搞清楚利益分配關係這在商業上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二手房中介的客戶群體,和開發商的自然客流,有重疊啊。

中介會告知自己的每一位客戶,千萬不要繞開中介獨自前往售樓部,必須要跟他們中介一起去。

如果獨自去了,一定沒有優惠,但跟著中介去,最少能給你1%以上的優惠。

你肯定會好奇問為什麼,然後中介就會一五一十的把開發商的小秘密全部告訴你。

這話中介一定會說的,不信你可以找幾個二手房中介問一問就知道了。

所以開發商的攝像頭,很快就不是什麼機密了,長點心的購房者都知道這回事了。

為了對抗這個攝像頭,避免自己的個人生物信息被抓取,就出現了戴頭盔看房的大哥,迅速刷屏全國。

開發商搞這種小動作風險其實很大,因為一旦同房不同價的秘密被人知曉,前期購房者一定會來鬧。

這可是幾萬甚至幾十萬啊,就因為信任開發商,自己獨自前往了售樓部,就必須要多付這麼多錢,誰肯甘心?

開發商明知道這麼做會帶來一定的泄密風險,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因為貪婪。

而且,相當多的前期業主,認知能力相當低,根本就不知道這回事。


開發商違法了


開發商對不同類別的客戶執行同房不同價,讓傻乎乎自然到訪的客戶多掏幾萬甚至幾十萬。

此事嚴重違法。

違反了《價格法》第七條規定:

「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違反了《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五款:

經營者不得有以下不正當價格行為: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業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然後,開發商的這種私自收集購房者面部生物信息的行為,違反了《民法典》的相關規定:

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至於什麼個人生物信息從售樓部的電腦里被泄露可能導致的可怕後果,我就不多說了。

只要有人願意花錢收購,那麼售樓部的電腦是不可能保密的,畢竟當年登記的電話號碼都不知道被轉賣多少手了。

所以開發商的這種行為,是一定會被監管層叫停並禁止的。

但是開發商,一定會想出其他辦法來繼續價格歧視。

因為開發商從來就不希望中介來分享利潤,引入中介分銷渠道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現在降價不敢降價,不降價又賣不掉,賣不掉還是死路一條。

所以哪怕攝像頭被禁了,價格歧視也一定會有,只不過可能手段方式更新穎,辦法更隱秘。

在和開發商的博弈中,通常都是普通消費者輸,因為消費者一輩子可能才買一套房,而開發商一年都能賣幾百套房,雙方的經驗和實力完全不成正比。

所以我今天曝光開發商的這些坑錢手段,只為了大家買房的時候能省點錢。

開發商非要價格歧視,我們暫時沒辦法,監管層處理這個事也需要時間。

在徹底整頓之前,千萬不要自己獨自前往售樓部,可以先找周圍的中介聊一圈,問問他們能便宜多少,然後讓他們帶你去。

如果你非要獨自去也行,嫌頭盔不美觀也行,可以考慮戴口罩的同時,再配個墨鏡,如今天冷了還可以帶個帽子和圍脖,屏蔽所有個人面部生物信息,效果也不錯。

一念之差,就是幾萬到幾十萬的金錢損失,大家可千萬要注意了。

我們消費者,要保護好自己。

關鍵字: